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中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图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2.
佛足迹崇拜是早期佛教对佛陀崇拜的一种重要形态,反映了那个时代佛教徒与佛陀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早期佛教的佛陀观与实践方式。而佛足迹石崇拜又是一种独具个性的崇拜类型,不但在佛教崇拜中具有支撑与引领的作用,而且在早期的佛教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学术界过去对佛足迹崇拜的研究非常薄弱,尤其是对印度佛足迹石崇拜的渊源与特色等问题不甚明晰。通过分析《大唐西域记》中关于佛足迹石的记载,对印度佛足迹石的尺寸、图纹、崇拜方式及神通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对佛足迹崇拜从印度向周边国家尤其是向中国的传播进行了简要梳理。  相似文献   

3.
李通玄因著《华严经论》自成一系,备受佛教界之推崇,其行迹逐渐被神化。北宋时期,因宰相张商英等人的大力推重,对李长者的崇祀由佛教界扩延至社会民众范围,并上升为国家崇祀。元明清时期,以核心崇祀区域方山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佛教信仰依托佛典经论、造论高僧、演法遗迹三种基本载体播散传承,佛典经论直接推助佛教内部对造论高僧之崇敬乃至神化,演法遗迹亦转变为佛教圣地。佛教信仰民间化过程中表现出由核心信仰群体、核心崇祀区域向外逐步地多层次地扩展播散的特点,统治阶层以及儒士在佛教信仰形成以及传播过程中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一般民众信仰的传续形成则表现出较多的随从性与断续性。  相似文献   

4.
地藏信仰与金地藏研究述评聂士全地藏菩萨在佛教诸大菩萨信仰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称地藏信仰可追溯到远古农耕社会的地神崇拜,佛教创立以后,则把地神崇拜归于对地藏菩萨的信仰。在中国,随着地藏诸经典的翻译,地藏信仰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并向民间广泛地渗透普及。...  相似文献   

5.
文殊信仰是佛教中的菩萨信仰之一。它是随着印度佛教的向外传播于公元二世纪中叶,由安息国僧人安世高和月支国僧人支娄迦谶等传入中国。安世高始译出阿含部、宝积部、经集部等三藏典籍56部62卷,其中多是小乘典籍,但亦不泛大乘经论,且还有关于文殊菩萨的经典2部2卷。因此说,安世高不仅是中国佛典翻译事业的创始者,而且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开拓者、文殊信仰的始传者。  相似文献   

6.
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河西地区佛教的繁荣时期,但史籍与佛典关于这一时期河西地区僧人受戒情况记载甚少。然而通过详检敦煌文献,笔者发现一件西凉时期敦煌地区僧人受戒情况的文书。通过对该件文书及相关佛典的研究,可以略窥佛教传播早期河西地区僧人受戒之概况。  相似文献   

7.
剑川石窟周边的白族社会,一直保持着对石窟的崇拜与信仰。当地白族民间许多民俗活动,其实是来自对石窟的崇拜,并植根于白族佛教信仰传统之中。白族社会中许多看似“民间”的习俗,大多渊源于佛教密宗信仰。宗教信仰演变为民间习俗,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8.
周叔迦先生是一位精研佛典、学识渊博的学者,是倡导研究佛教文化和办理佛教教育的实行家,也是佛教虔诚信仰者和社会活动家。他孜孜不倦地钻研三藏,深入理解佛教哲学,由理解的真确,产生诚笃的信仰,进而身体力行。数十年来,先生讲授佛教哲学,整理佛教  相似文献   

9.
唐代文人因诵读佛典、与高僧交往、游览佛寺,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仕途上的挫折,加深了一部分唐代文人对佛教的认知与信奉,但不同的文人所信仰的佛教宗派并不相同;另一部分文人认为佛教威胁朝廷的统治,因而强烈反对佛教.在信奉佛教的唐代文人思想中,儒家思想仍然是其主导思想,佛教思想是和儒家、道家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唐代文人对佛教...  相似文献   

10.
造像记是反映北朝佛教传播和发展的第一手资料,本文即以北朝造像记为对象,从其所涉及的福报内容和对象出发,考察了北朝佛教对中国本土神灵信仰和儒学伦理观念的接受,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佛教与王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佛教信仰中,菩萨信仰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文殊信仰是菩萨信仰的一个典型。文殊信仰是随着大乘经典的传入而在中国建立起来的,并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文殊信仰缘起于敦煌,兴盛于五台;五台文殊信仰又反过来影响了敦煌。在这一过程中,敦煌与五台山作为文殊信仰之缘起与中心的互动,体现了佛教中国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12.
传世典籍中,对于六朝民间信仰的记载不多,然而关于民间圣火崇拜的记载却值得注意。六朝文化遗存中的圣火崇拜印迹为六朝社会信仰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六朝圣火崇拜虽然延续着华夏民族圣火崇拜的历史轨迹,然其背后蕴含着极为明显的异域宗教因素。六朝圣火崇拜的信仰模式杂糅了佛教、祆教等异域宗教中以"圣火"崇拜为核心的宗教礼俗,极具六朝文化的时代特质。  相似文献   

13.
新罗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密宗、净土宗等的灵验神异的传说故事广为流传。这些故事,既带有本土的巫觋信仰特色,又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如何认识这一现象,对提升北传佛教的影响,是不无裨益的。 《三国遗事》中的《密本摧邪》,是新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法显对佛教在中国的立足与传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他对佛教思想、佛教制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佛教从宗教走向信仰方面有着他人无可比拟的开创作用。法显西行所取经书丰富了中国佛学宝库;律藏的搜求与翻译对佛教僧团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佛国记》中对印度各地佛教供养行为的记录与传播,对推动佛教在中国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宗教走向信仰,起了极大的引导作用。法显西行其始也简,而成之却也巨。  相似文献   

15.
从佛弟子到被奉为诸佛之师,从代表般若智慧到代表整体佛教智慧,是印度佛教中文殊信仰发展的两条主脉。从争论文殊与普贤排名到提出"三圣圆融"学说,从确立五台山为文殊根本道场到建成佛教朝拜、修行、研究和弘法圣地,是文殊信仰中国化发展的两条主脉。特例性质的文殊信仰在中印佛教中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唐代道宣律师所记载的僧伽参加佛教活动的史料入手,考证了僧伽的生平,将其明确划分为四个时期。考察了僧伽生前与各阶层人士的关系,分析了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阐明了皇室的推崇、士大夫的宣扬、高僧的引导、庶民的崇信,虽然对僧伽信仰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但这些都是外因,只是形成的条件。僧伽信仰产生的根源,就在于僧伽生前立足中土,把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深入底层,广施教化,济世救民,因而受到全社会的崇拜。可以说,僧伽信仰是僧伽致力推行佛教中国化的产物,是僧伽生前普济众生、造福于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16,(7)
正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对杨仁山曾有如此评价:"晚清所谓新学者,殆无一不与佛学有关系,而凡有真信仰者,率归依文会。"此论可谓一语中的,特别是"新学者""真信仰"两个概念,生动点化出杨仁山及其金陵刻经处在近现代中国佛教演进历程上的地位与贡献。杨仁山几十年如一日,继往开来,肩荷佛教在近代复兴之大业。从创建"癨洹精舍",搜罗佛典,刻经流通,到兴办新式学堂,以新学新式复兴传统佛教,进而培养出包括太虚和欧阳竟无在内的一大  相似文献   

18.
从佛弟子到被奉为诸佛之师,从代表般若智慧到代表整体佛教智慧,是印度佛教中文殊信仰发展的两条主脉。从争论文殊与普贤排名到提出"三圣圆融"学说,从确立五台山为文殊根本道场到建成佛教朝拜、修行、研究和弘法圣地,是文殊信仰中国化发展的两条主脉。特例性质的文殊信仰在中印佛教中均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9.
张莉 《法音》2004,(7):49-49
人民日报讯(记者张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由文物出版社、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重印出版。《大藏经》收佛典1675部,共7240册,若一册一册地摞起来可达40层大厦之高,堪称佛教百科全书。作为宫廷版佛典,乾隆版《大藏经》又称《龙藏》或《清藏》,其雕版工作始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到乾隆三年(1738年)刻完。刻板完成次年即印制了100部,但历经200多年的历史沧桑之后,完整保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龙藏》集佛教传入中国1700多年的译著之大成,包括历代流传下来的佛教经典著作和佛学研究著述,是…  相似文献   

20.
一、序论:印度佛教的大乘意识 在佛教中国化的历程中,中国佛教学者不但面临着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化与诠释印度佛教的问题;更是对印度佛教的继承与扬弃,表现为中国佛教最终舍弃与吸收了小乘佛教,建构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核心体系。但是,中国佛教大乘意识的萌芽与发展,是经过南北朝佛教漫长的批判与转化,伴随着印度佛典的翻译、判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