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信摘登     
建议:初读贵社1998年春季刊,贵刊涉入宗教题材之广泛,令人赞叹,可谓面面俱到,非常难得。宗教乃人类所需,只是那些没有深入理解宗教含义的人将之神秘化,从而误解、诽谤或批判。此些人我们谓之真正迷信者,迷信于自己的偏见与固执,妄下定论,乃至造出伤害他人精...  相似文献   

2.
常常有人问:“你们民宗委是管民族事务的好理解,管宗教就不好理解了,宗教不就是迷信吗?迷信的东西直接取缔行了,还怎么管理?”确实,宗教与迷信是一回事还是有区别,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分清楚什么是宗教,什么是迷信,它们之间有何共同点和特殊点、区别点。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前,我先在大学教宗教学,后来读宗教学专业研究生,如是几年下来,不觉气结于胸,乃有三问:一问中华民族为何貌似“宗教色彩淡薄”(那个年代的学界定评),可事实上却一再遭受迷信、愚昧乃至蒙昧幽灵的肆虐?二问,在中国,宗教与迷信究竟如何区分?三问,对中国人饱受迷信肆虐的信仰生活史———比如“文革”,宗教学研究者是不是也有一份责任,从宗教学的角度弄弄清?这当然是设问,得自己回答。我依此三问,写成一个《中国宗教文化批判大纲》,投给当时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一套“大学书林”,很快得到编辑先生青睐,自己也不免踌躇满志,以为答案伸手…  相似文献   

4.
不仅仅是上个世纪,就是这个世纪,迷信于怪力乱神的人仍然不胜枚举。其中不乏名人、官员与知识分子。今天我们所面对的迷信状况,与任继愈先生当年所关注并批判的社会状况没有多大的区别。无神论是一场战斗,任先生相信,只有人文社会科学共同努力,真正去解决社会缺乏的价值观与认识论的问题,宗教神灵的信仰自然会走向衰弱。  相似文献   

5.
陈兵 《法音》2003,(12):3-8
明代社会,民间新兴宗教纷纷出现,各种传统迷信泛滥成灾。莲池大师(1535-1615)作为佛门思想领袖,发扬佛教破邪显正的传统,对无为教等附佛法外道和佛教界内外的各种迷信观念,依据佛法的正见,一一作了批判。一、对无为教等附佛外道的批判南宋以来,随着正统佛教之衰微,及宗教的不断世俗化,出现了多种民间新宗教,它们大多打着佛法的旗号,而实际宣扬邪见,破坏佛教,并往往制造动乱,历代朝廷多视之为邪教而进行取缔镇压。其中以由佛教白莲宗演变而成的白莲教力量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实为当今多数会道门、邪教的祖宗。至明代,此类附佛外道更为昌盛,影…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宗教思想十分丰富,它贯穿于毛泽东早期求学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及建国后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从笃信宗教(佛教)到怀疑宗教、批判宗教,再到深入研究宗教并将宗教研究和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动态生成发展过程。正确认识和把握毛泽东宗教思想的科学内涵,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宗教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即要严格区分科学信仰和宗教迷信,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要结合少数民族的宗教问题制定完善宗教政策、要正确区分和处理宗教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加强对宗教的系统研究,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封建迷信”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主要指世俗的鬼神迷信,既不包括宗教迷信,也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迷信古人”、“迷信书本”、“个人迷信”等等。对待封建迷信的政策与对待宗教的政策是有区别的。对待宗教是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而对于封建迷信则是坚决取缔和说服教育的问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某些偏差,正是由于未能正确区分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迷信的历史根源在于原始巫教。巫教经历了宗教理性化过程,分化为理性化的宗教与俗民术数体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俗民术数体系日渐失去其存在的理由而成为反社会的迷信。通过对这种历史过程的分析,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迷信与宗教的区别,以及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宗教理论的一部分,一直为学者所关注。目前大部分学者仅从狭义的角度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而在此之外还应存在一种从广义上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的方式。梳理这两种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的方式与各自的内涵,探寻两种方式的合理性与立意,进而推导出狭义、广义两种理解方式的理论意义,有助于从历时性的角度理解早期马克思恩格斯宗教观并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学科性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恩格斯宗教批判进行狭义与广义的理解区分,以期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个具有无神论光荣传统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无神论具有加强王权抵制神权,宣扬人道遏制神道,以力学致知破除宗教神话,以实用理性批判神学迷信等鲜明特点。认真研究这些特点,对于我们今天更加有效地开展无神论宣传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许多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已显示,当代资本主义思想形态越来越具有宗教性质,俨然成了当代人的宗教,因此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采取一种神学批判的进路变得极富挑战。在《资本论》,马克思把"市场体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宗教体系",认为基督教是最适合作为一种商品生产体系的一种宗教形式,他深刻地理解到金钱与宗教、资本主义与末世论愿景之间的深刻关系,这意味着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是可以探取一种神学批判的。本文即是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置于与传统宗教社会学不同的进路,以神学批判的进路揭示马克思的批判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哲学的,更是神学的。  相似文献   

12.
康德对宗教合理性基础的批判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三大批判最后都包含着一个问题———宗教批判 ,这一问题究竟在康德批判哲学体系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与康德的《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康德的宗教批判角度来揭示这些问题 ,重新审视康德的批判哲学。一、清除旧宗教的知识基础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宗教的态度 ,是一个争议较多的问题。在诸多争议中 ,如何看待康德对传统神学的批判是一个焦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有必要弄清这样两个相关的问题 :康德为何要对传统神学进行批判 ?康德对传统神学的批判是否就意味着对神学的批判 ,以至于否定宗教 ?对…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要分析了宗教与迷信,民间迷信活动的基本特征,迷信现象的社会原因,提出对民间迷信活动可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学与伪科学及迷信相对立。但它们总是相伴而行,这是人们难以区分它们的主要原因。古代的科学淹没在宗教和神学及迷信的汪洋之中;中世纪的科学沦为宗教和神学的婢女;近代科学则是在血与火的洗礼中诞生的,科学为摆脱宗教和神学的桎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遭火刑的布鲁诺和塞尔维特,遭迫害和监禁的伽利略。近代科学通过火刑架和监牢走向了辉煌。  相似文献   

15.
赵九明 《法音》2014,(6):16-23
正一、问题的必然性及其意义人类文明进入以科学为轴心的知识时代,从佛教境遇的角度看,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中国,近代以来一个大体上的宏观过程是:前期,佛教被视作宗教迷信遭遇批判打压;后来,宗教信仰者得到怜悯和同情,佛教被当作一种文化载体来研究;当前,佛教处于边缘性的宗教文化地位得到包容,其现实的某些积极因素或价值成分得到认同。毋庸置疑,这是佛教境遇的一个向好过程,佛教与各种文化的关系以及佛教现代发展模式与途经,正在教界内外广泛热议,佛教融入现代社会并健康发  相似文献   

16.
梳理杨匏安这位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五四时期的文章,发现他对宗教有神论的批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创立及其内容不甚了解。这与当时理论准备不足有关;也与中国没有发生过如同"十字军东征"那样残酷的宗教战争、宗教在全国范围也从未形成与世俗权力抗衡的社会势力的国情有关。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充分重视马恩对宗教神学的批判及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创立,这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共党内对自身封建意识的遗留缺乏必要的警觉?今天的我们应该重视马恩在彻底批判宗教神学基础上对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扬弃、从而实现世界观的蜕变并创立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全过程的学习与研究,进一步肃清宗教有神论在我国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在批判宗教、批判各种“宗教批判”理论及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青年时期对宗教的本质及其“尘世”根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的认识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的演变过程,得出物质生产与交往关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基础性地位的重要结论。宗教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切入点,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宗教批判与唯物史观形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涵义与方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辨析力,避免因片面理解马克思的宗教理论所导致的或“左”或右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18.
西方哲学家对形而上学在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全盘否定,部分肯定到完全肯定的过程。实证主义者孔德将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神话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科学阶段。也就是说,在人类认识初期,人们的思想主要被宗教迷信所占据;随后,理性的思辩(即形而上学)代替宗教迷信;再进一步,实证的科学代替了理性的思辨。因此,整个人类认识史,可概括为宗教迷信的隐退史,形而上学的兴衰史和科学的节节胜利史。这种思想有两个要点,一是科学的认识高于形而上学的认识,与宗教迷信相比,当然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德国的宗教批判是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一事件中的两个重大转折点分别由马克思和尼采来完成.马克思把宗教批判推向了现实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期人的自由解放;而尼采则把对基督教的批判扩展到了整个现代西方的价值体系.对比两人的宗教批判,则又可以呈现欧洲人文精神之内在张力和诸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批判思想,实质上是19世纪以来越来越鲜明的世俗化过程中反叛宗教神学的一种极端形式。不能从唯物主义世界观直接推出信仰层面的无神论,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以及唯物史观形成,同时也是对无神论的明确的扬弃。马克思对宗教持激进的批判与否定态度,至于把这样的态度解读为宗教精神的再度复活,其实是引伸开来的思想,同马克思本人的宗教批判思想无关。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从宗教产生的经济与政治关系入手展开对宗教及其社会现象的意识形态批判,也是一种宗教社会学。马克思的社会概念以及社会主义,意在通过从哲学到共产主义实践的转变成为无神论时代社会共同体的新的信仰,但涂尔干与韦伯则以不同的的方式证明了现代性社会的信仰及其认同依然是诉诸于宗教理解方式。如何面对现代世界宗教现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是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思想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