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清真寺建筑艺术初探优素福·纳光舜清真寺,亦称礼拜寺。阿拉伯语为“麦斯吉德”,意为“叩拜的场所”。中国唐代统称清真寺为“礼堂”,宋代称“祀堂”或“礼拜堂”。但具体就某一座清真寺而言,有许多不同称谓,如,怀圣寺、清净寺、清教寺、仙鹤寺、凤凰寺等。...  相似文献   

2.
米哈拉布从建筑材料、图案、纹样、色彩,都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在广大穆斯林心中,更是指引了礼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宗教意涵。除了“倒座观音”,中国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不过在中国宗教大家庭中,还有一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大殿自古以来就是坐西朝东的,那就是清真寺。清真寺,阿拉伯语的音译是“麦斯吉德”,就是礼拜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清真寺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处理教务和举办教育的场所,对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清真寺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之处”,亦称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等。清真寺一般包括:礼拜殿、沐浴室 (水房 )、望月楼、南北讲堂、阿訇居室等建筑。在我国,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穆斯林集中聚居地区有较多的清真寺之外,其他省份的清真寺布局,也基本上与回族“大分散、小集中、围寺而居”的特点相适应,即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凡是有清真寺的地方必定有回族。因此,了解我国散杂居…  相似文献   

4.
清真寺是阿拉伯语masjid(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之处”,亦称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等。它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处理教务和举办教育的场所,对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穆斯林集中聚居地区有较多的清真寺之外,其它省份的清真寺布局,也基本上与回族“大分散、小集中、围寺而居”的特点相适应,即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凡是有清真寺的地方必定有回族。因此,了解我国散杂居地区清真寺的历史、布局、作用及其保护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伊斯兰…  相似文献   

5.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在穆斯林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且神圣的地位,是伊斯兰文化的物化表现。由于伊斯兰教在回回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纽带作用,因此,相对于中国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而言,清真寺在回族社会生活中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一、清真寺名称的由来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礼拜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且与每一位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清真寺是阿拉伯语“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安拉之处”。伊斯兰教最早的清真寺为:“古巴依”清真寺,位于麦地那近郊约三公里处,是由先知穆罕…  相似文献   

6.
地处鲁西北平原的德州市,有一处享誉中外的名胜古迹——苏禄王墓。它是位于今菲律宾南部苏禄群岛上的古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剌的墓葬。与苏禄王墓相伴的还有一座清真寺,因为它是墓地的守护者北营村穆斯林的“麦斯吉德”(Masdjid),所以一般被称为北营清真寺。这两处胜迹都始建于明代,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依然屹  相似文献   

7.
清真寺建筑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真寺建筑艺术张伟达,冯今源清真寺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举行礼拜等活动的中心场所,系阿拉伯语"麦斯吉德"(即叩拜之处)的意译。中国唐宋时期称之为"堂"、"礼堂"、"祀堂"、"礼拜堂"。元代以后,称之为"寺"。明清以后,由于中国伊斯兰教的逐渐形成,称伊...  相似文献   

8.
槐店清真寺     
槐店清真寺,原名至元寺,近称老寺。座落在今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东关,这里居住着回族群众八千余人。据《沈丘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由被忽必烈强征到中原来的波斯人阿力所建,距今已有714年的历史。据《古碑》叙述它是豫东建起的第一座‘麦斯吉德’教坊。  相似文献   

9.
正米哈拉布从建筑材料、图案、纹样、色彩,都极具艺术观赏价值,在广大穆斯林心中,更是指引了礼拜的方向,具有重要的宗教意涵。除了"倒座观音",中国寺庙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不过在中国宗教大家庭中,还有一类宗教活动场所的大殿自古以来就是坐西朝东的,那就是清真寺。清真寺,阿拉伯语的音译是"麦斯吉德",就是礼拜的场所。伊斯兰教反对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原则上清真寺也  相似文献   

10.
“清真寺”,阿拉伯语音译“买斯吉德”,意为叩拜“安拉”之处,也称“白易屯拉黑”(安拉的宅第)。在中国之所以叫“清真寺”,是中国穆斯林对伊斯兰教寺院的称谓。 “清真”一词在汉语中原为普通名词,作纯洁质朴解,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不少文人墨客笔下用来赞美品格高尚的人物或描写清雅优美的环境。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中说:“山公〈涛〉举阮咸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欲,万物不能移也。’”著名诗人李白诗曰:“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右军本清真,垂衣贵清真。”唐代姚合《寄石书院僧》诗中有“不行门外…  相似文献   

11.
清真寺文化场域以其独有的话语系统、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等动员并动用了一定的人力和物力,为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社会资本,形成清真寺场域资本转换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影响力,并导致清真寺功能发生了衍变;对清真寺基本、衍生及变异等功能做评估,旨在深入思考全球治理中的“伊斯兰因素”,并回应“伊斯兰与全球化”这一重大现实命题;中国清真寺在其发展中积累了“爱国爱教”与“以寺养寺”等经验,在“政教分离”原则下形成了中国清真寺基本发展模式.为应对全球化挑战,特提出中国清真寺发展观,建议在寺管会管理框架下采用“功能分层管理”,推进我国清真寺管理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宗教》2022,(9):F0004-F0004
盐城清真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心城区,呈方印型。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礼拜寺”,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五十九年(1762)扩建,更名为“清真寺”,亦名“回教堂”。2009年11月,获批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原址修缮,多处文物古迹得以妥善保护;建置日臻完善,古寺焕发新颜。清真寺正殿坐西朝东,飞檐翘角,前壁为通长棱孔式门窗,讲经堂坐北朝南,外檐彩绘图案,别具民族风格,院内三株银杏大树,高耸入云。整个庭院清静雅致,生气盎然。  相似文献   

13.
阿訇一日     
“阿訇”一词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教职称谓,系波斯语音译,旧译为“阿衡”、“阿洪”等,其原意指伊斯兰教的学者、教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中,阿訇是对穆斯林中具有伊斯兰教宗教学识的人的通称。在新疆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中则多称“毛拉”,意思基本与阿訇相同。中国伊斯兰教教育过去以传统的经堂教育为主,因此绝大多数阿訇是经堂教育培养出来的。凡在清真寺里学习多年,宗教学识和道德操守都达到一定水平的人,经举行“穿衣”或“挂帐”仪式(相当于毕业仪式),即可受聘到清真寺里任职,成为阿訇。阿訇的责任主要是在清真寺里…  相似文献   

14.
鞍山清真寺建筑布局及特色马文清1993年10月落成的鞍山清真寺,占地17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81平方米。建筑布局呈正方形四合套院。礼拜大殿建于清真寺中轴线上,是一座融中国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寺内设有礼拜殿、讲经堂、教长室、沐浴室和...  相似文献   

15.
书讯     
〔本刊讯〕邵阳市出版《湖南·邵阳伊斯兰教清真寺》一书。邵阳市是湖南省伊斯兰教重点地区,有3万多穆斯林、25座清真寺,最早的清真寺已有六面多年历史。由于清真寺是回族群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生活的重要场所,在清真寺发生了许多值得纪念和记载的历史事件,抗日时期成立了“中国回教救国协会湖南分会”,大力宣传抗日,开办穆民工厂,动员回族青年上前线;抗美援朝时期发动回民捐款购买飞机、大炮。除此之外,清真寺内还有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如清代的“万岁牌”、解放初期中央访问团赠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国结起来”的锦旗等。为了…  相似文献   

16.
鞍山清真寺建筑布局及特色马文清1993年10月落成的鞍山清真寺,占地1762平方米,建筑面积2181平方米。建筑布局呈正方形四合套院。礼拜大殿建于清真寺中轴线上,是一座融中国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现代化建筑。寺内设有礼拜殿、讲经堂、教长室、沐浴室和...  相似文献   

17.
上海沪西清真寺,原名小沙渡回教堂,又名药水弄寺,俗称老寺,位于普陀区药水弄。昔日小沙渡路(今西康路)一带荒僻冷落,人烟稀少,1914年前后,日本内外棉纺织株式会社在此租地建工厂,民族工业也开始在这里兴起,逐渐形成了沪西工业区。从湖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来沪做工的回族穆斯林也多居于此。出于宗教生活所需,回族工人在药水弄内租赁了一间小屋,作为礼拜场所。1921年在上海清真寺董事会的捐助下,租地0.8亩建清真寺,建筑面积为330平方米,取名“小沙渡回教堂”。1933年又集资重修。抗战胜利后改称药水弄清真寺。1947年后又曾称沪西清真寺。  相似文献   

18.
文泉堂西川大寺位于甘肃省广河县城关镇。它的布局与风格颇似麦地那先知清真寺,绿色大圆包巍峨凝重,上面白色的阿拉伯文ALLAH“(安拉”)苍劲俊挺,充满威严与灵气;六座仿麦加禁寺的宣礼塔高耸入云,座座塔上“嘎吉忍耶文泉堂西川大寺”几个金色大字傲然生辉,向四面八方昭示着这座清真寺的不凡。清真寺建筑总面积11,308.8平方米,礼拜大殿方正严整,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高24米,面阔九间,四层四面共81间,可容纳近万人同时礼拜。大殿正面的外观墙上镶嵌着四块大型的进口大理石,大理石中部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自然山水画,山水画两侧题有四幅对联…  相似文献   

19.
<正>22年前,我曾在《中国民族博览》创刊号(1992年10月出版)发表一篇短文,题为《沉睡五十年的一页珍贵史料——介绍新发现的老舍讲演词》。介绍的是堙没了51年的老舍先生一篇佚文。1941年(伊历1360年)4月9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在重庆十八梯清真寺举行"至圣默罕默德诞辰暨明忌纪念日"扩大纪念会,出席者有白崇禧、唐柯三、时子周、麦斯武德、达浦生,马松亭,王静斋,丁歧山,温少鹤等回族政界人士、  相似文献   

20.
2018年5月18日上午,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在北京东四清真寺举行"四进"清真寺活动启动仪式,向各地伊斯兰教协会和清真寺发出倡议,倡议开展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清真寺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隆重的升国旗仪式和向北京清真寺赠书的活动。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等重要论述为我国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的健康传承指明了正确方向,落实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开展“四进”清真寺活动是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