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彝族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主崇拜,它除了具有原生型的巫文化特点外,还吸收了大量儒释道文化元素,形成了巫释道合流的宗教信仰,即彝族民间信仰与汉族民间信仰的载体同时存在,具体表现为土主崇拜与儒释道三教的融摄,在信仰民间巫鬼的同时,还信奉儒释道三教,呈现出多元宗教并存相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宗教历来有着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儒释道和谐共生的发展历史,展现着中国宗教追求和谐的历程。特别在明清两代,儒释道和谐共生乃大势所趋。其间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中国宗教和谐共生的史实。现保存于四川省富顺县千佛寺的碑刻《三教祖师赞》,就是反映中国宗教和谐共生的重要历史遗存。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各个方面都可以来解释这句话。唐朝时讲儒释道"三教",那个时候儒家也算一种宗教。中国文化要从  相似文献   

4.
王栋 《中国宗教》2022,(5):88-90
如何理解“中国宗教”的整体特点?这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重要学理支撑之一。李四龙教授最近出版的《人文宗教引论:中国信仰传统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2月),立足于中国历史上的儒释道“三教”传统和民间信仰,尝试以“人文宗教”作为中国宗教史的核心范畴,揭示中国宗教的人文结构,积极探索反映中国人信仰传统的宗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地母观念形成于史前时期,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宗教意识的源头之一。地母被塑造为创造世界和万物并且造人造神的造物主。《地母真经》应当归入民间宗教经典之列,受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响,融合有三教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儒释道是我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融合与斗争,特别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三教合一”,构成了中国近千年来思想文化发展的总画面。因之,研究“三教合一”的种种关系,不仅使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总趋势和规律以及“三教合一”在封建皇权控制下所起的社会作用;也可以了解“三教合一”对我国及周围的邻国宗教、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所起的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一、儒释道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和多种文化的国家,宗教、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长远的历史。在先秦以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东周时百家争鸣,学派纷呈。诸子百家与东汉时传入的佛教,都是各有主张和观点的学派。尽管学派林立,形成"三教九流",但归根结底,还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至唐,在"皇帝万岁"之下,儒释道三教合一,殊途同归。唐时何国人僧伽—泗州大圣的到来,正好适应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中国从唐、五代到两宋,在宗教崇拜上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僧伽崇拜正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色。至于九流,时至有清,则由学派演绎成大相径庭的人间万相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相似文献   

8.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中国的儒释道几乎同时进入越南,很早就形成三教同源、三教合一思想,二十世纪20年代的高台教即是越南三教合一思想的升华。本文试图梳理越南历史上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过程,对高台教对三教合一思想的升华进行阐述,揭示越南文化的内核,从而得出建立中越命运共同体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全真教概谈     
一、渊源及南北宗之说 全真教是宋金时北方出现的一个宗教新派,陈垣先生认为它是道教的改革派。它开始并不宣称继承道教统绪,而以儒释道三教继承者自居;到了元代才刊行道藏,以道教正统自居。  相似文献   

10.
正儒释道三教是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主要流派,宋孝宗在《原道辩》中曾对儒释道三教给出"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的功能定位,虽不尽精准,但也大致指出了三大学术流派的主要特征。"以道治身"则鲜明地点出了道教与医学(生理学)的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  相似文献   

11.
<正>这些庙宇大多有100多年历史,最早的有200多年历史,原先大多供奉道教神仙,后来由于历史原因,逐渐改为供奉儒释道三教神祇,目前都是中爪哇三教协会的会员,其中泽海庙和三宝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应印尼中爪哇三教协会和芝拉扎县南清宫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组团于4月19日至24日对印尼三教会、三教庙宇进行了友好参访。印尼是全世界穆斯林最多的国家,在2亿多人口中,穆斯林占90%左右。不过,印尼又是宗教相对宽容的国家。居民可以选择信仰6种宗教之一: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  相似文献   

12.
鹅湖系:台湾新儒学的新趋向王其水鹅湖系是台湾新儒家的年青一代。他们继承前辈的事业,以传扬儒学为职志,但与前辈和同辈儒者比较,其学术路向具有生活化和多元化的明显特色。王邦雄、曾昭旭的民间讲学和通俗著作,王财贵倡导儿童读经,林安梧对于《鹅湖》办刊方向的反...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15日-16日,由台湾中华易经学会、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主办,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协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青年易学论文发表会"在台湾中央大学成功召开。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文智教授率中心硕博士研究生6人参加会议,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林安梧先生受邀作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以儒释道三教为主体,故中国思想文化的研究离不开宗教学的向度。本文以道教内丹学的研究为视角,对中国宗教研究方法中一些普遍性的理论问题,如文献与诠释、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智慧等,做了独特的思考,这对于中国宗教的研究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紫柏真可是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他的思想鲜明地反映出明代儒释道会通的趋势。在儒释道三教关系上,他主张三教心同名异,倡导三教融通,消弭互相攻击,他还以儒理解释佛经。在性情关系上,糅合儒佛之说,主张佛性只是一种潜在的有,必经实修才能真正得到。他一生的活动表现出“出入孔老之樊,然终以释氏为歇心之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明儒颜钧的七日闭关工夫及其三教合一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钧(1504~1596),号山农,江西永新人,明代后期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泰州学派是阳明后学中具有平民意识和宗教化倾向的学派,其宗教化倾向主要通过工夫实践中对儒释道三教的融摄而得以展现,这一特点在颜钧思想中表现尤为明显.他以原儒经典为依据,在承袭心学系统静中体验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佛道二教的一些修养方法,形成一套颇具神秘主义特色的修养工夫--"七日闭关法".本文即以"七日闭关"法为中心,对颜钧思想的三教合一倾向略做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民间宗教与儒释道三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伯乐在本文重点讨论了20世纪的中国人的信仰特点,中国的民间宗教和儒释道三教在传统社会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神职人员、信奉的神灵、仪式及传统等。作者认为中国神鬼世界的特点是与人间世界相仿佛,是帝王政治的影像和模拟。  相似文献   

18.
中国素有“三教”之说,陈寅恪先生在1930年代曾 说过:“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至李唐之世,遂成固定之制度。如国家有庆典则召集三教之学士,讲论于殿廷,是其一例。自晋至今 ,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道教的文化整合作用值得研究历史地看,虽不能说儒释道三教构成中国思想和文化的鼎足之势,但在中国文化的整体中,三教各有其地位和作用,应是不争的事实。诚如牟钟鉴先生所说:“魏晋 以降,儒佛道三家成为三大主流学说,其中以儒为主体,以佛道为辅翼,互相渗透,互相推动……”但与儒释二教相比较,人们常以“杂…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儒释道融合的成熟时期。明太祖朱元璋在《三教论》中说:“于斯三教,除仲尼之道,祖尧舜,率三王,删诗制典,万世永赖。其佛仙之幽灵,暗助王纲,益世无穷,惟常是吉。……三教之立,虽持身荣俭之不同,其所济给之理一然。于斯世之愚人,于斯三教,有不可阙者。”认为儒释道都有助于治世,儒学是“万世永赖”,佛教道教也能“暗助王纲”。  相似文献   

20.
正讨论道教中国化,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传统来理解道教,正确认识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个人的研究,恐怕也是最古老的那部分。众所周知,关于这点,中国传统上本来就是这么主张的。中国古代讲儒释道"三教",这个"教"与西方对宗教所理解的"教"有所不同,意思主要是"教化之道"。提到中国的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