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其《系统神学》第三卷中,潘能伯格探讨了教会论。他使用标记与被标记物这一符号学范畴,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教会和天国的关系,包括作为天国标记的教会与世俗社会的关系;教会伦理问题;以及教会生活中基督救恩临在的标记形式,即圣礼与圣职。其中不乏对新教的某些教会论理解带来的挑战,如教会与社会的张力关系、婴儿洗问题、基督临在于圣餐的性质问题、女性圣职按牧的理据等等。他从终末论的角度论及了教会的使命:虽然有许多的不完美,但教会团契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一个上帝国度的范本,最终的终极圆满将藉着基督再来而实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基督教是目前世界基督教会中普世化——多宗派联合最为超前的教会,因为曾经有着七十几个宗派的教会放弃了原有宗派的界限与宗派结构间的差异,联合成为今天"后宗派"的中国基督教。可以说中国教会"后宗派"模式相对于现今普世教会合作运动致力于"求同存异"模式更加超前,因为在这一模式之中,宗派之间的差异和宗派的结构或隐或显仍然存在,却并非分开的;在上帝的道与圣礼中的崇拜中使得信仰的合一成为外在、可见的。在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大陆的教会由于政治的压力而放弃了宗派。因为当时时局的变化是非常迅速又强烈的,故而来不及发展与形成中国基督教会后宗派身份的神学基础。就这一点而言中国基督教的教会结构也是复杂而脆弱的。即便中国教会后宗派的模式对世界基督教是一重要的贡献,也迫切需要神学的强化,从而拥有更加成熟的教会论,因为中国教会是正在走向合一的教会。本文认为正在呈现出来的后宗派主义如果与圣餐团契教会论——目前最具活力、占主导位置的普世基督教合一模式结合起来,将有利于中国教会的巩固与发展。有一基本的共识,即教会的标志就是上帝纯正的道被宣讲、圣礼(洗礼与圣餐礼)得以正确施行。基督教会最基本的信仰生活,那就是在一起崇拜,上帝的道的宣讲和圣餐中领受耶稣基督的宝血与身体,如此才使得团契成为现实。只要基督教在这一点能够达至共识,信仰的多样性处境化表述可以有很大的自由。在联合崇拜中,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研究圣经、早期教会一些教会论上分歧观点的基础之上,借此形成某些共同的神学表述。也许编写一本后宗派的教义问答,可以作为最基本阐述和教导共同信仰的依据。希望合宜的圣餐礼的认识能够在中国教会中不断得到提升,这也将强化中国教会作为真正普世教会一部分的身份。结合圣餐团契教会论的实现,后宗派的理念具有巨大的普世合作潜力。这两种可以相互获益:圣餐团契的教会论为后宗派主义提供更大的神学支持,而后宗派主义挑战了传统的教会,寻求勇敢的进步,促动宗派放弃那些导致教会分裂的传统和教政体制,以求基督的教会能够获得可见的合一。新教教会正形成不断增长的趋势,那就是致力于除去宗派之间的分歧。在这样的背景中,中国基督教的后宗派经验将对全世界基督教普世合作的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艾洁信箱     
艾洁 《天风》1999,(11)
圣餐的祝谢有何意义?艾洁:平安! 我们教会传道在主持圣餐时,对饼、杯均不加以祝谢,只让会众边唱诗即领受圣餐。大家对此议论不一。有人认为饼、杯不祝谢就失去了圣餐的意义,另有人认为圣餐只为纪念主的死,不必流于形式。到底如何看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7,(1)
正"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参林前11:25)基督新教两大圣礼之一是圣餐礼,基督徒相信圣餐礼是上主无形恩典的有形表达,是上主的恩典藉着圣礼临到了基督徒,所以基督徒非常重视圣餐礼这一恩典的媒介,举行圣餐礼亦成为基督教会的传统。各地教会常常自己预备饼及自酿酒或去市场购买葡萄酒作为圣餐礼可见的饼和杯,有些教会在自酿过程中,遇到许多安全问题:一般使用市场购买的葡萄干作为自酿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8)
正圣餐礼结束后剩下的饼和杯该如何处理?教会同工是否可以分享剩下的饼和杯?这常令主礼人为难。让我们根据圣经中的教导和教会传统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1.耶稣的圣餐礼是怎么举行的?圣餐是耶稣亲自设立的,保罗在被提到第三层天上的时候,也亲自领受了有关圣餐的教导(参林前10章-11章)。当时,耶稣在最后晚餐的时候,祝谢了饼和杯,  相似文献   

6.
圣餐的意义     
严锡禹 《天风》2012,(3):20-21
圣餐是主耶稣亲自设立的,是基督教两件圣礼(或称圣事)之一,另一件圣礼是洗礼。根据教会传统,一个信徒,洗礼只能有一次,圣餐礼则需要定期反复举行,而且只有受过洗的信徒才可以领圣餐。洗礼是圣餐的前提。这些都是常识,大多数信徒在做慕道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  相似文献   

7.
艾洁信箱     
《天风》1999,(5)
我能带领大家举行圣餐礼吗?编辑同工: 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请能予以解答。我们这个地区教会教牧人员极其缺乏,只长老1人,神学生3人,所以本地区大多处的教会不能举行圣餐之圣礼,原因是无长老或牧师带领,这是我国基督教会的规章制度。我聚会点也是其中之一。多处教会的众弟兄姊妹受洗后5、6年也没有领取圣餐,有的甚至7、8年,就这一问题我个人有个想  相似文献   

8.
知然 《天风》2021,(1):64-64
[问]大多数教会规定,受洗后的基督徒方可领圣餐,作为受洗的基督徒,我已经领圣餐若干年了,但始终不明白,我们究竟为什么要领圣餐? 崔南翔弟兄 [答]崔弟兄,平安!你提的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对于圣餐的看法,一般来说有两种认知,有人将其理解为一种纯粹的信仰礼仪,也有人认为其只是一种普通饮食罢了.其实圣餐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信仰...  相似文献   

9.
弥撒(Mass),又称“圣餐”(Eucharist),拉丁语missa的音译,为基督宗教纪念耶稣基督牺牲的宗教仪式。其形式虽从简朴到精致繁复不尽相同,但弥撒的核心内容却都是领受面包和葡萄酒(在新教教堂,则为未发酵的葡萄酒)。一般而言,历史上东西派教会的弥撒皆有其鲜明的特点。西派教会(包括后来的天主教)用拉丁语,圣餐用无酵饼,神父领圣体和圣血,信徒只领圣体;东派教会(包括后来的东正教会)则因地而异,圣餐用语为希腊语、古斯拉夫语或其他民族语言,圣餐用有酵饼,信徒则可同领圣血。“梵二”会议之后,天主教内部推行礼仪改革…  相似文献   

10.
韩愈 《天风》2017,(3):16-16
我的家乡教会地处晋北乡村,复活节以洗礼活动和圣餐崇拜为主。在复活节洗礼之前几周,教会会为慕道友布置一些重要的经文作为信德考试内容。复活节的“考信德”程序,气氛紧张而严肃,能否有资格接受洗礼的恩典,就在于是否能够背诵这些包含信仰核心要点的经文。复活节当天先是洗礼,之后就是隆重的圣餐崇拜。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史的研究者们一般认为,笛卡尔哲学在17世纪下半叶法国所遭遇的查禁和打压是由他的圣餐变体论思想所引发的。这种解释虽没有错,但实际情况却更为复杂。本文试图分析笛卡尔关于圣餐变体论的主张以及由此引发的"圣餐事件",挖掘其背后的真正根源,并阐述笛卡尔哲学与法国的最初相遇。  相似文献   

12.
韩愈 《天风》2011,(4):47-47
案例:笔者曾经走访某市一家镇上的教会,教会信徒100人左右,有房产,出租一年收入8000元左右,加上教会奉献,一年收入有2万元以上。因为教会没有专职传道,教会管理小组(还没有正式的堂委会)的成员也没有领取任何的津贴,所以,除去教会的水电和市区牧师每个月去主持圣餐的交通费之外,开销很少。  相似文献   

13.
生命的礼物     
小贝 《天风》2012,(7):43-43
"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林前11:25)"这是主耶稣的宝血",穿白衣的执事轻声说。我缓缓起身双手接过圣餐杯,恭敬回应:"感谢主!"刚坐稳,儿子就探头凑了过来,说:"妈,让我闻闻好吗?"我无奈地看看他,把圣餐的杯子放在他的小鼻子下面,见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才有些不甘愿地退回座位,这时的我倒是有些忍俊不禁了。我所在教会的圣餐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4.
韩愈 《天风》2018,(3):18-19
“道”的宣讲,是教会崇拜生活双焦点“圣道礼”与“圣餐礼”中的一个,其重要性毋庸置疑。宣讲效果好,圣徒团契就建造得牢固。今日教会为了提升证道效果,最常见的做法有播放精美的幻灯片、插播视频和清唱诗歌,或配以喻道故事和见证等。  相似文献   

15.
记念主     
孙锡培 《天风》2009,(10):16-17
洗礼和圣餐是主在世时亲自设立的圣事或圣礼。何谓“圣事”?“圣事”是看得见的记号。基督徒凭着信心,藉着圣职人员的祝圣,可以领受那看不见的灵恩——圣灵重生受洗的人。圣餐也是如此,外面看得见的记号是饼和酒,经祝圣后,领受者凭信心能接受到里面看不见的灵恩,即生命的粮食和生命的活水,这就是神学上正统的“圣事观”。圣餐有很多意义,如记念主为我们舍身流血、象征教会的合一以及与主联合、等主再来等。  相似文献   

16.
芦宝玲 《天风》2017,(6):34-35
正一、礼仪崇拜介绍在将临期第三主日,我们采用普世教会公认的崇拜方式,即利玛礼仪敬拜上帝。利玛礼仪是世界基督教联合会在1982年签署的适用于普世基督教会崇拜的礼仪文献。礼仪文献包括进堂礼、圣道礼、圣餐礼和差遣礼四个部分。进堂礼包括:序乐、问安、启应、认罪、宣赦(上帝赦免)、荣耀颂(赞美上帝)。圣道礼包括:经训、证道、宣信、回应诗歌、代祷。圣餐礼包括:预备礼、圣餐祷文、  相似文献   

17.
金微 《天风》2004,(12):57-57
天风编辑部: 近年来,在我们教会中出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不准佩戴黄金首饰的姊妹领圣餐,甚至进教堂做礼拜也不准,穿短袖衫的人也受到同等对待,并认定他们是得罪神的,要被神弃绝。我认为此等做法找不到圣经根据,因此这样做是不妥的,请问,到底是我想错了,还是我们教会做错了?江苏 王岗峰  相似文献   

18.
1999年6月6日是6月份的第一个主日,黑龙江省北安市杨家乡的前锋村教会按照常规举行圣餐礼拜。散会后,参加礼拜的弟兄姊妹们陆续离去返家。教会的负责人召集我们几位同工、义工留下商讨事工,安排去聚会点看望信徒。正在此时,忽然听到大街上有呼喊  相似文献   

19.
目前各地教会所用的圣餐用的葡萄汁,一部分的教会用代用品,如用食糖(红糖、砂糖)开水泡溶后,加上冷开水当葡萄汁,或向商店购买葡萄酒,加冷开水若干倍。但有的人不习惯酒精,再说礼拜后满堂酒味也不好。因此不是最理想,我  相似文献   

20.
刘林海 《学海》2005,4(2):76-80
路德派与加尔文派关于圣餐礼的争论成为宗教改革时期新教内部最激烈的斗争之一,并最终导致双方建立联合教会的努力的失败。表面看来,分裂是由神学分歧造成的,但实际上政治原因才是关键因素。双方的神学分歧并非不可化解,双方的误解主要不在神学。在政治因素的左右下最终走向分裂。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宗教改革时期教会国家化、民族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