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师父指教”。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一下寺里的众僧吧。”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认识吧。”三天过去,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侣我都认识了,我想有事做。”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  相似文献   

2.
正记得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听人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不解,就急匆匆赶去寺里问老方丈。方丈正在坐禅,将军冒冒失失开了口,老方丈眼睛都没睁开,很轻蔑地说:"你这样一介武夫,连个起码的礼数都没有,还配听什么修禅的道理。"将军大怒,咣当一声拔出剑来,直指老方丈鼻尖:"你个臭和尚,问你是给你面子,还不识抬举了?!"方丈睁眼,一指将军:"此一念,你就在地狱。"将军一怔,忽然羞赧,掷剑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信阳市南关礼拜堂里,有位78岁高龄的盲人琴师,他就是王蒙恩先生。每逢主日礼拜,他不仅司琴,还在礼拜之前教信徒唱赞美诗。如果是初次进入教堂的人,一定会感到纳闷。可能会这样想:这么多睁着眼睛的人,为什么叫一个盲人来教诗呢?然而,只要少停片刻,你定会被那宏亮而准确的唱腔所感动。难怪有个姊妹流着泪说:神使用一个失明的老人来歌唱,不仅彰显他奇妙的大能,也是提醒我们有眼的人,要一生仰望神,要一生为神所用。  相似文献   

4.
老方丈的禅房里,有一只蝈蝈经常鸣叫不止。有一天,前来向老方丈讨教的一个小和尚听到了蝈蝈的叫声,就对老方丈说:“清净之地怎容下这小生灵扰乱,我把它捉了放到山上去。”  相似文献   

5.
朝阳还未升起之前,庙前山门外凝满露珠的春草里,跪着一个人:“师父,请原谅我。” 他是城中最风流的浪子,廿年前,却是庙里的小沙弥,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为出色的佛门弟子。他却在一夜间动了凡心,偷下山去,五光十色的城市浮了他的眼目,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相似文献   

6.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方丈,在巡逻寺院时,偶然发现后院的墙角下放着一把方椅。于是,老方丈明白了最近寺院为什么有人懈怠的原因。老方丈把方椅摆回客堂。当夜幕降临时,一位小沙弥从院外爬上围墙,然后纵身跳下。忽然发觉今天的椅子特别软,有弹性,好似加了个软座垫。“啊,你回来啦!”老方丈缓缓启口。小沙弥一惊,原来正站在老方丈背上。小沙弥惴惴不安,等待“寺规”的责罚。老方丈怡然地走开。过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小沙弥原以为的“跪香”受罚始终没有降临。小沙弥忏悔了,从此凭着刻苦与精进,终成一位有道僧人。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7.
百岁老道徒步青城求大戒谢怡金秋时节,一位121岁高龄的老道长,带着虔诚的道教信仰,冒着秋风细雨徒步上青城求受大戒。当这位高龄老道兴冲冲上山,虔诚叩拜在方丈大师的静室门外,他要求方丈大师能接受他入坛受戒。虽开坛已许久,但方丈大律师为这位年高的老道长虔诚...  相似文献   

8.
<正>回顾谢宗信方丈的道医人生,无论是他的学医道、行医道,还是论医道,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谢宗信方丈是当代道教界的楷模,我们道教界要学习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优秀品德;继承他爱国爱教、敬业奉献的精神。我与谢宗信方丈相识已有三十多年之久。谢方丈虽已仙去,但他慈祥的笑容、谦逊的品德、开阔的胸襟、渊博的学识,仍然感染着我。值此谢方丈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想从学医道、  相似文献   

9.
有寺院就有方丈,有方丈就有升座。此寺有升座,彼寺也有升座,彼此彼此,都有升座。不曾随喜过升座仪式的信众只怕不多,但在人山人海、拥来簇去的环境中,被警察、被保安、被维持秩序的僧人、居士们圈在一定区域内,你能看到什么?你能听到什么?在升座的新闻报道中,你又能了解什么?好了,现有演觉、常藏两位大和尚同时升座,我们把所有仪程,不作改动,原封端出,让大家看到一个原汁原味的升座仪程。这既是庄严法事,也是佛教文化——经过仔细推敲的诗词偈语及丰富的宗教内涵。看了这两个仪程,大致可以举一反三、反十乃至反百!因为仪程几乎千篇一律,变化只在遣词用字上,况且互有套用。尽管如此,升座仪程还是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10.
想象的魅力     
想象能开出瑰丽的花,此说不谬。记得当年上九华山观光,曾在百岁宫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庙里的菩萨理应“昂首向前表情安然”。但此处的泥菩萨却是“双目低垂表情羞愧”。他怎么了?难道他也有苦恼?还有,庙里的大鼓理应完好,但此处鼓却偏偏是破的,岂不怪异?见我疑感不解,老同学立刻给我讲了个故事。他说,那还是很久以前,海瑞曾来九华山朝圣,当他走进百岁宫正要拈香跪拜菩萨时,一位白发方丈突然拦住了他:“海大人,此香您烧不得。”海瑞惊问其故:“我不阿不贪,何以烧不得?”老方丈指指海瑞的牛皮靴:“你心不诚。”原来佛界净土最忌杀生,牛皮靴却…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两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向我谈起一位出世的老人.朋友说:"我想你会对他有兴趣,说不定你会为他写一本传记文学."可惜我对一切以真人真事写出的作品丝毫不感兴趣,况且我没有见过这位老人,我也无从知道他的详细经历.虽然我什么也没写,但是,一位传奇人物的图像毕竟是印到我的脑海里了.去年9月,我到佛教圣地九华山采访一个大型法会,正赶上那天仁德方丈在祗园寺方丈寮召集一些僧人听几位刚刚从美国讲经归来的法师介绍访问概况.我去得迟了,进门时,与会者俱已就坐,一位老法师正在用浓重的浙江话谈访美感受.立刻,这老人引起我久久的注视.他的相貌是恬淡而静穆的,但于恬淡静穆中又显出一种非同凡俗的丰彩.我特别有感于他的那种恬淡而静穆的笑  相似文献   

12.
我不是赵朴初研究的学者,虽然与朴老有过几次接触,但对他的生平及其思想了解甚少,但是有一个悬念一直困扰着我与迎江寺的老方丈皖峰法师,直到2002年月5月皖峰方丈圆寂之前,我们仍然无法解读那段耐人寻味的悬念。就在皖老圆寂后不久,一次偶然的采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朋友从事营销工作多年,他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概括了他多年经验的精华,那是一个关于杯子的故事:比如人手头有一个杯子需要卖出,它的成本是1元,怎么卖?仅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高只能卖2元;如果你卖的是一种最流行款式的杯子,也许它可以卖到3、4元;如果它是一个出名的品牌的杯子,它说不定能卖到5、6元;如果这个杯子还有其他功能的话,  相似文献   

14.
还完债再走     
小和尚救回一个轻生者。那人悠悠醒转,对方丈说:谢谢大师。但不必费力气救我,我己下定决心不想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也还是要去了结的。方丈叹了口气: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你的债都还了吗?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十六岁的少年去拜访一位年长的智者。他问:我如何才能变成一个自己愉快、也能够给别人愉快的人呢? 智者笑着望着他说:孩子,在你这个年龄能有这样的愿望,已经是很难得了,我送给你四句话。第一句话是,把自己当成别人。你能说说这句话的含义吗?  相似文献   

16.
一、塔院寺毛泽东路居旧址,五台山塔院寺的巍巍白塔是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标志。多少年来,它记载着一个难忘的史实:毛主席从延安去西柏坡的途中,在白塔旁的方丈院住宿,点亮了方丈院的灯光,迎来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曙光。  相似文献   

17.
悬崖选方丈     
一位高僧,是一座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心中思考着准备接替之人。一日,他将两个得意弟子,用绳索吊放于寺院后的悬崖之下,对他俩说:“你俩谁能只凭自己的力量,从悬崖下攀爬上来,谁将是我的接替之人。”这两个弟子,一个叫明坚,一个叫明远。  相似文献   

18.
智者的胸襟     
有一次,觉峰寺的玉明方丈邀请智禅法师到寺内讲授《圆觉经》。于是,全寺各职事僧众一齐到山门排班接驾,可是一连接了三天,也不见智禅法师的影子。 到了第四天,玉明方丈和众僧在斋堂吃饭时,他看见角落里“挂单客师”(行脚僧投寺院内暂住)的坐位上,坐着一位师傅颇像智禅。玉明方丈再仔细一看,那人正是他请来讲经的智  相似文献   

19.
等待     
从前.有一小伙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他早早地来到约会地点.左等右等不见姑娘的身影,就焦躁地坐在树下长吁短叹起来:这时候.一位神仙出现在他的面前。“我知道你为什么闷闷不乐,”神仙说,“我送给你一个扣子,你回去把它缀在衣服上,要是遇到不得不等待的时候,只要把扣子向右轻轻一转,你就能跳  相似文献   

20.
山上的寺院里,走出来一位年轻的法师,下山去办事,路过山脚下的小河边。看见河边大树下一草丛里,有一把倒放的红雨伞,伞里有一包裹在蠕动。法师出于好奇,走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出生才不久的婴儿,黑黑的眼睛,红红的脸,出于恻隐惜弱之心,他慢慢走过去,轻轻拿开压在孩子包被上的小砾石,下面一张纸条上写着小孩的生辰八字,法师看了纸条,知道这可怜的孩子出生才一个月,却不知为什么被父母遗弃?法师的慈悲怜悯心使他顾不得多想,就俯身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也不下山去办事了,径直回到寺院,向老方丈报告了这件事。方丈招大众商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