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幸福.属人的幸福是现实的人在现实的生活中可实现的最高善,即灵魂的合德性的实现活动.灵魂的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理智德性又包括实践的理智和沉思的理智.以合于沉思的理智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沉思的生活,以合于其他德性的实现活动为目的的生活是政治的生活.沉思的生活是最幸福的生活,但它是属神的生活,不是属人的生活,人只能以其神性的部分来过这种生活.政治的生活是第二好的生活,并且它是属人的生活.沉思的生活值得我们追求,但现实中只有部分人能够实现;政治的生活带来的是属人的幸福,它与城邦的善联系在一起.此外,即使一个人过着沉思的生活,也同样需要拥有明智的品质,做符合道德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人都是社会的人,生活在社会中就离不开交际。何谓交际?人们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来相互交流他们的经验、感情状态以及理智状态,这就是交际。按哲学家沙夫的观点,交际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情的交际,一类是理智的交际。一个人把他的感情状态传达给别人,这就是感情的交际,动物与动物之间相互用一些动作传递其感情,这也是感情的交际。理智的交际则是传达某种知识或理智状态的活动,它是人所特有的。一般地,我们所讲的交际就是这种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理智的交际。理智的交际是离不开语言的,它能也只能由一种语词的语言、一种有声的语言(或这种语言的书写形式)来执行。可以说,理  相似文献   

3.
反智是基督教信仰主义的先天因素。基督教反智主义的思想源头可远溯原罪神话。知善恶树的寓意,是世界真理的禁忌,原罪其实是人的欲望。原罪论的本质是反对人类智慧僭越神的智慧进入真理的领域。基督教区分两个理智的世界,即属天与属地、神与人、圣与俗、真与假、正与邪两种智慧。神智洞悉天机,人智则分别局限;神智无欲则刚,人智因欲而争;神智可涵摄人智,而除非真的信仰,人智不能上达神智。这是基督教反智主义的神髓。尽管基督教在圣俗二元结构下贬低世俗智慧,带有非理性主义的色彩,但其反智也有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哲学合理性。认识论方面,基督教圣俗两种智慧的真假区分,根据的是人的理智的有限性认知,人的理性不可能对超验世界进行真正的理解与把握,所以基督教反对其僭越进入终极真理的领域。价值论方面,圣俗两种智慧滋生德性的正邪区分,在于人相对于神的灵魂局限性——欲望,导致人不能真正理解并践行神无党无偏之道,知识和理智易沦为算计他者的邪恶力量。  相似文献   

4.
贝尔对本文作者的德性可靠主义提出了批评,指责它忽略了责任主义的、能动的理智德性。作者将证明:1.德性可靠主义一直关注责任主义的、能动的理智德性;2.贝尔所主张的责任主义的、品质本位的理智德性是不完全的和不充分的;3.我们应该提倡积极的、自愿的理智德性,它是可靠能力的理智德性的一个特例;4.责任主义者强调的责任主义的、品质本位的理智德性,是可靠的能力的理智德性的一个特例,因此,责任主义是德性可靠主义的辅助理论。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心理疾病时时刻刻都在困扰着人们。它使一些人失去理智、道德,甚至还造成他们走上一条不归路。目前在一些国家,一些新的心理病症又开始流行,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心灵     
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这三种伟大一个比一个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罗曼·罗兰也称颂过以思想和强力称雄的人,但认为真正伟大的是因心灵而伟大的人。一个人要想实现帝王、首领的伟大或精神、理智的伟大,也许需要许多必备的条件和机会,这是人人所向往而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仁爱、心灵的伟大不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阿奎那与阿维洛伊的理智学说之争是中世纪神哲学史上的一场极其重要的学术之争。本文是阿奎那对阿维洛伊理智学说的一次清算。阿维洛伊不仅将亚里士多德的可能理智称作物质理智,宣布理智是一种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而且还宣布这种可能理智为全人类所共有的独一的理智。阿奎那则依据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物理学》和《论动物的产生》等论著,针对阿维洛伊的上述观点,强调指出"理智是灵魂的一种能力,而灵魂则是身体的形式或现实",从而昭示出他们两个的理智学说在神学信仰和"哲学原则"方面的根本对立。  相似文献   

8.
保罗做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当时彼得在耶路撒冷作使徒,他教会的信徒都是犹太人,犹太人不与外邦人一同吃饭,最初是因为犹太人不吃不洁的牲畜,但后来渐变成犹太人一种带有优越感的传统习惯,以致看不起外邦人,认为他们是污秽的.  相似文献   

9.
理智(intelligence)是杜威实践哲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但是这种重要性至今还没有被学界所重视,几乎没有人对这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论述和研究。这使得人们在释读杜威哲学的时候,容易把其理智概念想当然地归结于经验的一种功能,或者简单地等同于大写的理性,从而出现许多偏颇和不清晰的地方。从这个角度来说,厘清杜威理智概念的真实内涵,成为客观地理解杜威哲学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而且,笔者认为,杜威在经验世界的基础上重新阐释了理智与经验、冲动、习惯、思虑以及行为选择之间的整体性关系,进而突出了理智的实践性的德性内蕴,使它与传统意义上的理性、智慧以及算计等概念有了一种本质的区别,成为杜威哲学超越传统二元论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第六个论题:仅凭理智不可规定认主的必然性我们说:假如启示没有来临,人不必然要认识真主,不必然要感谢他的恩典,不同于穆尔太齐赖派,因为他们主张,仅凭理智就能规定其必然性。~①论证是:理智规定思考和认识真主为必然义务,他是出于知道其中有利益,还是承认思考与否对于今世和后世的利益都一样?  相似文献   

11.
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一文中,康德认为:“启蒙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而造成理智不成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懒惰,二是怯懦。这是人自身的缺陷对启蒙的阻碍。然而,排除这些因素,启蒙所需的只是自由。康德区分了两种自由。公开和私下运用理性的自由。这样一来,只要有一个开明的君主能允许自由,那么启蒙就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因理性与信仰的冲突而引发的阿奎那与阿维洛伊主义者之间的理智之争,是西方神学与哲学史上颇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一争论的根源,虽肇始于亚里士多德对理智性质的歧义性解释,但终极根源则是由于阿那克萨戈拉所设定的"理智"范畴与古希腊传统"灵魂"观念构成的张力所致。争论的焦点是关于理智的性质之争,关于理智和灵魂的关系之争,亦或"理智"究竟是作为身体形式的  相似文献   

13.
“Si fallor,ergo Sum”──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和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古斯丁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位颇具个性的思想家。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深入探讨。本文从他的一个重要命题“我错误,所以我存在”入手,着重分析奥古斯丁对希腊哲学的批判和改造,进而指出这种批判所独具的深刻意义。一、希腊理智主义的局限性应当指出,奥古斯丁这一命题的提出有其认识背景。首先与希腊理智主义独断论有关。在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土多德以前的哲学传统中,理智主义独断论居主流地位。自巴门尼德和赫拉克利特以来,先哲们对人的理智能力寄予厚望。无论是理智主义还是感觉主义,都以认识的确定性为…  相似文献   

14.
情感与人生:伦理学视野的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是情感的动物.人的情感是以本能和欲望为基础,受理智影响和控制的心理感受.人的情感是一个多彩的、复杂的天空,存在着性质、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区别.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从是否健康、是否丰富、是否持久、是否高尚、是否美好五个维度对人的情感进行价值审视.这五个维度也是情感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的五条标准,其中是否健康是底线标准,规定着情感的好坏善恶性质.情感对人生有全面、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可以成为人生幸福的源泉,也可以成为人生痛苦的渊薮.情感需要理智的合理导向和控制,理智与情感以更好生存为取向实现和谐,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真正人生,才有人生的幸福.  相似文献   

15.
穆圣时代,有两个人来请教穆圣:“主的使者啊!谁是人类中最有知识的?”穆圣说:“有理智的人。”这两个人又问:“谁是人类中最虔诚的?”穆圣说:“有理智的人。”这两个人又问:“谁是人类中最尊贵的?”穆圣说:“有理智的人。”穆圣在这段“圣训”中回答了三个问题,答案却只是一个,那就是“理智”。的确,有理智的人最知道知识的重要,他们掌握的知识越多,越能造福于社会,造福于人类。同样,虔诚的信士必定是有理智的人,这等人的信仰是坚定不移的,不会在生活中患得患失,不会盲从于他人。胜不骄,败不馁,经受得起生活的各种考验。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心灵     
帕斯卡尔曾经讲到过三种伟大:一种是帝王、首领的伟大,一种是精神、理智的伟大,还有一种是仁爱、心灵的伟大。这三种伟大一个比一个高,后者比前者高,最后者最高。罗曼·罗兰也称颂过以思想和强力称雄的人,但认为真正伟大的是因心灵而伟大的人。 一个人要想实现帝王、首领的伟大或精神、理智的  相似文献   

17.
爱情既包括感情因素,也包括理智因素。爱情应是在理智指导下的感情的融合。 一、爱情的感情因素 感情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人的愉快与苦恼、喜欢与愤怒、尊敬与轻视、亲近与惧怕等等,都是人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感情体验。 爱情作为人类的一种高尚感情,无疑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感情。但是它又融合着低级感情。它既是异性之间性吸引的凝固物,也是理智感、道  相似文献   

18.
玫瑰——谈谈情,说说爱 男人送玫瑰花给女人,是一种隐秘情感的公开表达。浓烈的花香中,由于过多的荷尔蒙的介入而散发出醇酒的气息。在“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的混乱情形中,一时把持不住自己的理智似乎成了一件很理直气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9.
宗法是家庭结构的基础,也是国家等级制度的核心.这种同质同构的"家""国"关系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有浓浓的家庭伦理色彩,并且深深地根植到了社会的各个方面.作为意识形态与文化形态的设计艺术不仅不会超越社会的核心精神,而且处处成为表现这种社会理念与伦理价值的物质载体.无论建筑、服饰,还是饮食、行旅,无一不深深地烙上宗法礼制的印痕,浸润在无处不有的等第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20.
托马斯·阿奎那以先确立被认知对象"存在"的不容置疑性为前提,来探讨人的认知过程的各个阶段与主体认知结构的各个成分,从而建构起感性与悟性之间互动合作的知识论系统,以诠释客体对象所蕴含的经验性、普遍性和超越性特征。阿奎那认为,心物无分,人的一切知识起源于经验,人的理智是借助于从感性图像那里的抽象来理解物质事物,这种抽象作用有两个机能,即"主动理智"和"被动理智"。人的理智不是被动地接受材料,而是主动地转化外来的材料。人在任何判断行为中都必然蕴藏着对绝对真理的肯定。人对神之真理的肯定不仅具有思辨上的必然性,而且还是人的思辨认知行动的先验根基。除非人的理智认知一切,否则不会获得心灵上的绝对憩息。阿奎那因此提供了解决悟性与理性之间二律背反问题的知识论模式,但在唯名论的冲击下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