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1881年8月悟出了永恒复返思想,这是尼采思想成熟的决定性标志,由此,尼采心中的查拉图斯特拉和超人形象才清晰起来。查拉图斯特拉,超人的先知,宣讲永恒复返学说的教师。查拉图斯特拉的宣讲是为了培养未来的高贵的人民,从这样的人民中产生出超人,尼采在旧约的远古犹太民族中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人民。尼采思考的罪性问题是超人精神限度的一个根本问题,罪性就是人的有限性问题,超人要成为超人,必须面对罪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恩培多克勒 我在这里试图通过一度极受欢迎的萨莫萨塔的琉善将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解读为恩培多克勒难懂的《净化》(Katharmoi)所引起的共鸣。琉善是公元2世纪的一位讽刺作家,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与“陌生人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结构的当代转型以及"陌生人社会"的来临,从根本上需要新的伦理——"陌生人伦理"作为支撑。它是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某种普遍性的伦理诉求,一种全新的价值系统和行为方式。市场、贸易和契约等现代化动因,借助"由熟变生"和"由生变熟"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亲近性道德向"陌生人伦理"的转换。在当代,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伦理,首先应当明确血缘亲情的内在价值,继承亲近性道德之丰富内涵,发扬其稳定持久的文化纽带功能;其次要发挥"陌生人伦理"的调控作用,摒弃亲近性道德之主观随意的缺陷,引导个人行为的有序发展,推进当代和谐伦理生活的自觉构建。  相似文献   

4.
陈来 《中国哲学史》1995,(4):109-116
本文由论述冯友兰文化观中有关现代化的思想,提出:把现代化仅仅理解为工业化是不够的,因为工业化的概念并未包容理性化市场经济的内涵。另一方面,不能把现代性仅仅了解为工具合理性。最后强调,在现代性问题上,应区分特殊主义的分析方式和实存的整全把握。  相似文献   

5.
1840年,喀山大学。夏天来临的时候,学校大门外不远处有两个卖甜瓜的摊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位摊主为了招徕顾客,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他们一个挂出“不甜不熟包换”的招牌,另一个招牌上则写着“不好吃退钱”。当然,两人也都练就了一副巧舌如簧。每天,他们和顾客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6.
从伦理的角度看,道德焦虑体现了人类对“善”的渴望和追求,是人类对自身所处的道德困境进行反思时做出的心理反应,在维持伦理秩序和人性提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焦虑毕竟是一种精神困扰,它在当今时代的凸显,意味着我们陷入了现代性道德困境中.从道德焦虑的伦理本性及其产生的现代性根源来看,要有效化解道德焦虑引发的精神困扰,把道德焦虑转化为走出现代性道德困境的精神动力,我们必须做出一系列伦理上的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资本逻辑作为现代世界里支配一切的最高原则和体系,实际上体现的正是现代性的本质和逻辑,但这一本质和逻辑却具有“解放”和“奴役”并存的内在矛盾和困境.在超越资本逻辑、拯救现代性危机的回到“前现代性”之路、走向“后现代性”之路等不同道路中,马克思的“超现代性”——“通过现代性而扬弃现代性”之路是一条最为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超人是上帝之死这一事件中的主角之一,而不理解疯子及其与超人的关系就无法完全读懂超人。上帝死了,疯子承认自己是凶手之一,而以权力意志为本质的超人也是上帝走向死亡之路的推手,疯子或者凶手是超人的第一幅面孔;上帝死后,疯子呼喊着寻找上帝,超人作为本质上失去上帝的人,不知所寻为何却同样处于寻找的维度之中,寻找者是超人的第二幅面孔;在上帝之死这一事件的发生过程中,疯子对围观者和超人对迄今为止的人都体现出一种超越,并在信仰之可能性、寻找之态度、思之有无这三个方面表现相同,超越者是超人的第三幅面孔。对这三幅面孔的描绘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超人之超越性,并有助于全面把握尼采视阈中人之本质的绽出历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革命",既是一场驱动着古老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卓绝的努力,同时又强烈地体现出对于"现代性"弊端进行反拨的价值维度:针对现代性过程极易产生的官僚主义政治体制的弊端,他试图通过一场全方位的文化大革命实现权力重组,以巩固其人民民主的政治体制;针对现代性过程中所带来的片面的发展主义的经济模式,他试图通过"抓革命、促生产"来寻找一个"发展"和"公正"的结合点;针对现代性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精英主义倾向,他试图通过对知识分子再教育来破解精英与大众的对立这一历史性难题。在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致力于超越西方现代性的弊端,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现代化方案,成为毛泽东"革命"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行福 《现代哲学》2004,2(4):11-19
马克思作为生活在现代性盛期的思想家,对现代性做了深入的诊断和批判。作者认为,马克思不是一个狭隘的对资本主义进行功能主义批判的制度分析论者,而是一个现代性的辩证的批判者。首先,他继承了个人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现代性规范理想;其次,他通过对资产阶级法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揭示把现代性理想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内在矛盾,并从这一批判中揭示现代性的新的出路,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方案虽然在现实中面临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难题,但仍然构成我们今天现代性话语不可超越的视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求索与现代性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代以来的社会思想中,在将“现代性”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和作为一种经验性“问题”之间,有过几度变奏。当代西方社会理论从后现代、坚持并拓展现代性和(文化)保守主义等三种不同立场出发对现代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在现代化的求索和现代性的反思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诉求:解放。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对“现代性”道德的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解决生态危机的伦理探究中,生态伦理要么镶嵌在人类中心主义框架内成为个体主义环境伦理,遇到一些违背常识的困难;要么成为与人类中心主义对立的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被指责为个体牺牲自己的"环境法西斯主义".生态伦理只有超越"现代性"道德,才能使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互为补充,获得自身的历史合法性及其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3.
李荣山 《学海》2012,(5):77-82
“风险主题”和“个体化主题”是贝克“自反性现代化理论”的两个重要论题.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前者,而或多或少忽略了后者.有鉴于此,本文以贝克夫妇的《个体化》一书为基础,详细介绍了贝克的“制度化的个体主义”理论,并分析了其理论意义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行进中的现代性: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兰 《学海》2014,(4):117-121
基于身份再生产的新生代农民工"身份政治",是中国从现代化中期向现代化后期转变进程中的"行进中的现代性"的影子,有着显著的过渡性和非均衡性。因为具有农村户籍居民和城市务工人员的双重身份,新生代农民工在权益焦点、表达方式及其实践效能等方面,既有因身份而形成的代际传承,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密切关注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之中呈现的私力救济困境,既反映出农民工的城市市民化和乡村农业产业工人化之制度容纳的迫切需要,更折射出农民工自身之公民主体性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习得养成的重大意义。制度与文化是促进"身份政治"改造并最终促成其向"公民政治"转变的两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5.
“现代性”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人类对自身意识的一种深刻自觉、对个人自我选择和主体价值认识的新的飞跃,它在思想文化上的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凸显,以及其对自身的批判和建构能力使得我们在观照“现代性”尤其是艺术“现代性”的视野更为广阔.“现代性”为各相近学科在理论上的融通提供了一定的可能,并使各相关学科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多学科的互通统合.把“现代性”论述引入当代文艺理论批评研究,将在极大地拓宽艺术研究边界的同时,也使文艺理论批评的研究视阈更为广阔、探讨角度更为新颖.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社会哲学的兴起存在着两个外在维度:现代性与虚无主义。现代性是在"信仰与知识"的矛盾中,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不断取得奠基地位的过程。随着科学理性与实证精神的不断取得支配地位,作为超感性世界的最高价值遭到贬黜,造成植根于形而上学的价值论的虚无主义的兴起。  相似文献   

17.
陆月宏 《学海》2007,(6):55-57
本文首先阐述何谓永恒轮回,接着阐述了两种永恒轮回,认为永恒轮回与超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事实上表现了两种永恒轮回之间的紧张.本文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永恒轮回与超人之间的关系作了深入的探讨,认为正是这种关系的既紧张又密切使得尼采晚期的哲学呈现出深邃而迷幻的矛盾色彩.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本质上是哲学反对基督教以建立一个哲学世界,以此改变自己的政治宗教处境的尝试.哲学革命的结果却导致哲学与宗教的双重衰落.哲学只有作为个人的生活方式,退出公共生活,重新回归自己的沉思本性,现代性危机才能被克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社会的伦理命运与道德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社会以世界祛魅、个人主义、价值多元、未来主义为主要特征,这导致其伦理命运是价值神圣性的丧失、人伦共同体的失落、道德相对主义的无能、合理的传统资源的抛弃,其"道德谋划"也因对道德形而上学的拒斥、对伦理制度化的过分钟情、对美德伦理的遗忘而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虚无主义、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2月13日,由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主办的"虚无主义、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顺利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