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发起召开的“北京国际科学哲学学术会议”1992年6月14—17日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一百多名学者,其中外国学者40余名.长期以来,我国的科学哲学研究主要偏重于介绍评述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观点,较少站在自然科学的前沿,提出自己的有独创性的观点,并且和外国学者平等地进行学术对话,可以说,这次会议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为我国学者与外国学者的学术对话提供了条件,从而提高了我国学者的学术水平.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科学实在论.与会者除参加白天的会议外,晚上还可自愿参加科技与社会关系的讨论.有关科学实在论问题的研讨是在二个层次上进行的:一、关于科学技术中的实在论问题.各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实在论问题是讨论  相似文献   

2.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析“内在实在论”——普特南哲学思想的基点幸强国(杭州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普特南(HilaryPutnam)是当代美国哲学界中研究诸如真理、实在、价值等传统哲学问题的一个代表人物,以自诩为“内在实在论”者而著称。国内对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已有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3.
范·弗拉森的科学哲学,在当今西方科学哲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他不仅影响着科学实在论从“正统”走向“修正”,而且促成了科学哲学的第三条道路──后现代科学哲学。本文将就此问题作出论述,并指明和解决范·弗拉森思想中的停论。一、范·弗拉森与当代科学哲学转向科学实在论的发展,是当今西方科学哲学的主流。但是,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科学实践的实际状况不断与科学实在论的科学观相分离,因而其阵营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化:一方面,科学实在论纷纷转向修正的实在论;另方面,在反实在论的强劲冲击下,形成了后现代的科…  相似文献   

4.
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述要王君甫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等11个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1993年7月10日至12日在新乡召开。会议收到论文(摘要)80多篇,7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本届会议的主旨在全面展示我国科学哲学界自1987年第五届全国会议以来的研究成果,从论文和发言看,讨论主要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关于科学实在论问题这是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哲学界关注的热点,中国学者这方面的工作已引起国外同行的注意。洪定国在提交的论文中分析了三种实在观念,认为实体实在性的观念产生于日常经验中的直觉判断,物理科学承认它的本体论意义并以此作为探究的起点,运用理性直觉和实验“干预”把实体形而上学观念向日常经验不能直接感知的领域拓展。物理实在的本体论观念冲破了不同理论范式的不可比屏障,其理论描述的演化体现着物理学进化的轨迹。罗嘉昌在报告中对那种将个体及其性质分开以维护实在论的观点表示怀疑,指出即使经过克里普克的工作,传统的名词逻辑亦难于摆脱困境,因而需要转向关系逻辑的观点,探讨如何从动词、关系谓词中衍生出名词的规律。更多的讨论围绕着  相似文献   

5.
全国科学实在论学术讨论会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1992年6月将在我国举行的世界科学哲学大会作准备,1991年12月20—22日,全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京召开了“科学实在论”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23位学者,大家就科学实在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实在”概念辨析与关系实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在论与反实在伦之争是哲学史上的基本论题之一,也是当代科学哲学的理论前沿。尽管自然科学的理论发展通常并不直接构成对于哲学问题的逻辑支持或否证,但是,使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获得其现代意义并再次成为哲学讨论焦点的关键因素,无疑正是现代科学特别是现代物理学中对于物理实在、尤其是微观实在的种种性质、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从一般的“实在”概念辨析入手,探寻它的定义方式及其可能的逻辑悻难,特别是它如何在微观领域中面;贴实证困难并被引向反实在论的方向,从而修改和补充我们的实在概念以涵盖具有特异性质的微观实在,驳斥…  相似文献   

7.
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叙事及其超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1年以来,由郑家栋、陈来等学者提出的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触动了不少学者的思想神经和文化情感,众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一时间都或者兴致盎然或者义不容辞地参与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来.一些眼光敏锐的学术期刊则不失时机地连续推出多组这方面的专题文章,国内学术界也召开了多次以"合法性"问题为中心议题的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由《哲学研究》编辑部、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与哲学社会学院、美国过程哲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哲学:基础理论与当代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7月26日—27日在吉林大学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奥地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的10多位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20多位国内学者,对当代哲学如何推进自身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回应当代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首先,马克思哲学的理论主题及其当代阐释成为与会学者关注的重点论题,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及其开创的哲学革命成为讨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主…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哲学学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管理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矫与价值哲学”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就国内价值哲学研究的动态和走向,“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人文价值”及“价值评价”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的欧陆哲学对20世纪流行的种种反实在论思潮进行了反思与批判,由此引发了实在论的思辨转向与思辨实在论的兴起。思辨实在论深刻批判了作为反实在论的哲学根源的关联主义,进而从思辨哲学的理论视角,系统发展出了思辨唯物主义、以客体为导向的本体论、新生机论与思辨的自然主义等反思客观实在的诸多理论进路。作为一个至今仍在发展壮大的哲学流派,思辨实在论将在21世纪的欧陆哲学舞台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关于指称问题的争论,可谓旷日持久。但究竟如何把指称与实在统一起来,科学认识的本质究竟如何?时至今日,除了用所谓“后现代”态度否定问题本身外,并有真正找到解决的方法。笔者认为,人的认识具有自组织性,我们可以通过认识的自组织性来理解指称问题与实在概念,并因此而解决一系列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争论或分歧。一指称问题与科学实在论指称,是分析哲学在研究命题、语言的意义时提出的一个概念。弗雷格、罗素和维持根斯坦等人都主张,在讨论意义时,必须看其指称是什么。所调指称,也就是所指(refe…  相似文献   

12.
科学哲学     
本文首先讨论科学哲学的起源与重要性。其次,本文考察如下基本问题:理论客体的实在论性、理论与经验的区分、科学解释、归纳、科学检验等等。本文所涉及的观点包括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科学解释的不同模型、证实主义与证伪主义、亚决定论、整体论、被理论渗透的经验、不可公度性等等。本文所涉及的学派包括逻辑经验(实证)主义、实在论及关于科学的实用主义、历史(科学史)转向与相对主义。最后,笔者会谈一谈科学哲学的新近发展方向及笔者对其在中国与西方将来发展的前瞻。  相似文献   

13.
拉图尔的科学哲学观——在巴黎对拉图尔的专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经过20世纪的蓬勃发展之后,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代表科学哲学研究主流路径的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论证方式,遇到了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的内在矛盾,陷入了无法自救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一批人文学者运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的术语,对科学事实、科学实验、科学知识等基本概念的重新阐述,以及对科学知识产生的理性基础和科学家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性前提的根本质疑,强烈要求更新传统的科学哲学研究模式。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全面了解西方科学哲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有选择性地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家进行系列专访,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四年多以前,在日本大阪出版的《季报·唯物论研究》上开设了“日中哲学杂志讨论”专栏。热心于日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学术交流的山口勇先生说:以往日中间的交流主要体现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民间学术文化的交流是极其零散、少有的,日中哲学思想交流也存在着这种状况。有鉴于此,为促进口中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交流,该刊编辑部邀请中国学者在这份哲学杂志上展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改革等问题的讨论。在开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讨论走出了国门,与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进行开放式讨论,这是值得注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来是没有…  相似文献   

15.
普物南的实在论立场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从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转向内在实在论;从内在实在论转向自然实在论。这是普特南追问"哲学大问题"时作出的哲学选择。形而上学的实在论是为了推翻逻辑实证主义的意义理论。内在实在论是因果指称理论发展的产物。自然实在论是试图铲除横在心灵与世界之间的无法填平的认识论"鸿沟",认为心灵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身体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具有的能力,心灵与世界是相互构筑的,知觉是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因此,主张通过"二次天真"重返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16.
实体实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在本体论、宇宙观的研究中,我国一些学者和国外的华裔学者提出了过程实在论和关系实在论。例如美国美田大学哲学教授、国际中国哲学会前任会长(现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唐力极提出了场有哲学。他认为,场有就是“场中之有、依场而有、和即场即有”(罗嘉昌、郑家栋主编:《场与有》,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而场就是事物的相对相关性的存在;这个相对相关性,就是活动作用过程。因为相关不离作用,作用不离活动,因此在场有哲学中活动与作用的概念取代了或取缔了实体与属性的概念而成为最核心的概念。如果我没有理解错,我们将…  相似文献   

17.
语言之所以引起分析哲学家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在于,它似乎提供了研究一些主要哲学问题的一种有力方式。以语言意义理论的形式所进行的关于语言的研究,便构成对实在性质的研究。上述这个想法一直就产生很大影响,它是提出真值条件语义学的主要动因,是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间的激烈争论的主要动因。在这一争论中,反实在论者论证说,标准的真值条件语义学所假定的那种实在论是无法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一直是我国科学哲学领域的一大亮点。本文将对国内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的现状作一简要概括和评述,以期对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在新世纪的广泛展开能有所助益。一 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概念国内的后现代科学哲学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伴随着科学实在论研究的深入而展开的。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后现代科学哲学(postmodernphilosophyofscience)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科学哲学是20世纪中叶以后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性”向科学哲学渗入的结果;后现代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 ,科学哲学似将风光不再。的确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欧美的科学哲学研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科学合理性的论证困难重重、科学元方法论的研究难以为继 ,……基于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模式似乎走到了尽头。对此 ,科学哲学的研究者们做出的反应是以创新应对挑战。他们有的从诠释学传统中寻找科学解释的资源 ,有的用科学实在论的讨论取代合理性的讨论以寻找一条底线 ,也有的从元方法论转到各门具体科学以及社会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 ,还有的试图在科学的社会研究和科学的文化研究中寻找跨学科研究途径。可见 ,无论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社联,最近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联合举办了董仲舒哲学思想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省、市的四十多位研究董仲舒和两汉哲学的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着重讨论了对董仲舒的历史评价、天人感应、董仲舒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以及研究董仲舒的方法等问题。现将会议着重讨论的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