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花香茶谷,恍若世外的桃源。春风只是浩荡一下,那些发芽的情节就开始萌动。做梦的花草一夜之间都醒来了,回归的燕子耳语山谷,一棵又一棵茶树站在蒙蒙雾里等风来,吹起一山浓浓的诗情画意……春天的脚步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河,迈着碎步潺潺地流。渐渐绿了的植物,点亮春的火炬。山谷支起倾听的耳朵,回音鸟的歌,风的唱,还有那些荡气回肠的传说与桃红柳绿的事情。徜徉在花香茶谷的山路上,春天有太多的面目,像一个情窦  相似文献   

2.
顶效经济开发区绿化村座落在一条长达10多里的山谷里。阳春三月,满谷如霞似彩的桃花,随着山势的跌宕起伏而在谷中蜿蜒,与散落在山谷中的座座农舍,构成了一幅秀美的彩墨画,将十里山谷点缀得如诗如画,绿化村由此获得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桃花谷”!居住在“桃花谷”里的478户人家,目前已有300多户人家建起了钢筋混凝土平房,有250户人家安装了程控电话,200多个村民用上了手机,建起了390个卫星地面电视接收站,450户人家购买了电视机,有冰箱150多台、各种车辆350多部。2004年,全村1700多群众实现人均纯收入3600元;2005年,  相似文献   

3.
流泪谷     
姜玉敏 《天风》2006,(10):11
不知巴勒斯坦地是否有“流泪谷”?曾有人云,在耶路撒冷以南至利乏音谷,这一带低地长满了流出泪滴般树脂的树木,气候少雨干旱,……谷中路途狭窄幽深、崎岖难行,但走出此谷即达宽阔平坦之地。因此,这山谷或许可被称为“流泪谷”。亦有人云,巴勒斯坦无一山谷名为“流泪谷”。其实,无论是否存有一个“流泪谷”,重要的是诗人意在明示人生的旅途势必会经过干旱幽深、狭窄崎岖、艰辛无望的“流泪谷”,并由此谷进入有秋雨之福的“喜乐谷”。少受十年苦,得享一世福,……人生或求学,或求事业功名,其规律就是要经过流泪谷,才能有变为泉源之地的福业。没有  相似文献   

4.
流泪谷     
姜玉敏 《天风》2004,(2):31-31
“他们经过流泪谷,使这谷变为泉源之地,并有秋雨之福盖满了全谷。他们行走,力上加力,各人到锡安朝见神。”(诗84:6,7) 不知巴勒斯坦地是否有“流泪谷”?曾有人云,在耶路撒冷以南至利乏音谷,这一带低地长满了流出泪滴般树脂的树木,气候少雨干旱,谷中路途狭窄幽深、崎岖难行,但走出此谷即达宽阔平坦之地。因此,这山谷或许可被称为“流泪谷”。亦有人  相似文献   

5.
尼中两国佛教友好回顾与展望苏扎塔相传大约2500年前,中国五台山文殊菩萨来到加德满都谷。当时,加德满都谷是一个湖泊,文殊菩萨用宝剑劈山放水,才有了今天尼泊尔生息之地,所以这座山谷称作加德满都。大约在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中国的法显大师来印度朝圣。他当时参...  相似文献   

6.
很久以来,我们就向往着参谒陕两省的道教胜迹,特别对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道教宫观——楼观台,更是怀有仰慕之情。一九八六年秋,为搜集编辑《洞天胜境》的资料,有机会参访了周至县古楼观、西安市八仙宫,华阴县西岳华山诸庙以及户县重阳万寿官,夙愿得以实现。虽来去匆匆,历时不过十天。胜境之壮观和道友们真挚的情谊,都深深地印在心底,至今不能忘怀。道教第一福地——楼观台在天高气爽,黄熟红笑的大好时节,我们来到了古楼观(亦称楼观台)。楼观台在终南山北麓,秦岭山峦叠嶂,古木参天,橡林  相似文献   

7.
去年暑假,我们学员八人,有幸参谒了仰慕已久的陕西省道教圣地——周至县楼观台。俗话说:“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里茸翠,以楼观为最佳。”我们一来到终南山北麓的楼观台,确实被这里的景色所迷住。但见山环水复,风光秀丽,竹木葱茏,真可谓神仙境界,洞天之冠。无愧夙誉为“天下第一福地”的美名。楼观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道教宫观。据《楼观本起传》所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即观之始也”。近三千年来,楼观台几经兴废,楼、台、殿、阁、塔、泉、洞、观、堂、池等,有文物古迹点五十余处,现仅存有“说经台”,“炼丹炉”、“宗圣宫”、“老子墓”、“仰天池”等遗迹遗址,都是古楼观很珍贵的文化遗产。楼观台历代屡有修葺或重建,现属国务院批准开放  相似文献   

8.
楼观派     
道教教派之一。显于北朝及隋初,至唐尤盛。元代并于全真道。据《楼观本起传》谓:“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令尹之故宅也(故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此宫观所自始也”。道书《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梁谌传》载:三团魏元帝咸熙(264—265)初,道士梁谌事郑履道法师于楼观,至晋惠帝永兴二年(305),老君命真人尹轨降于楼观,授梁谌“炼气隐形之法”、“水石还丹术”、“六甲符”  相似文献   

9.
杨辉 《中国道教》2012,(2):53-56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岁次乙卯。这一年的春夏之交,自命道号为一虚子的茅山道士朱象先自浙右来到楼观,①原意不过是为了却多年以来礼谒祖庭、拜会老君遗迹的夙愿,不曾想当他驻足于说经台之上,摩挲老子当年系牛之古柏,遍览太和真人尹轨所撰之《楼观先师传》及精思法师韦节、银青光禄大夫尹文操续书,始知楼观  相似文献   

10.
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上昆仑山区的那棱格勒峡谷,对不少人来说还相当陌生,但在探险界它却赫赫有名.这是一条名副其实的神秘而又恐怖的山谷.据当地人说,山谷中居住着一种食人魔鬼,人只要走进去就再也出不来;还有人说,山谷中隐匿着一些力大无穷的食人怪兽,常年在此聚集,专食人及各种禽兽…………  相似文献   

11.
一慕名楼观朝山来,因访先生路徘徊。忽闻有客勤问唤,拾级已到说经台。二问讯先生到法堂,故人相见话短长。古稀道坛执牛耳,一点浩气在丹阳。三老子说经五千言,道法自然是真传。无为而治尚和谐,福失常态祸相连。四楼观千载荫福地,道德经中蕴玄机。访问归来日迟迟,一山紫云夕照里。楼观台夕照绿波荡飞檐,殿宇层峦。楼观亭台西照晚,银杏森森看鸣蝉,紫气东还。老子入函关,此山设坛。一篇经论五千言,福祸相依法自然,道传人间。楼观台访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先生@张津梁$中共兰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2.
苏氏二杰的楼观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氏二杰即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和其弟苏辙(1038—1112,字子由)。他们崇佛信道,外儒内道,主张三教一家,而使其思想意识、艺术水平达到一种空前境界,在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二位的佛道情感直接影响其生活轨迹、艺术创作和人生价值观。特别是宋嘉佑七年的后三年间(1062─1064),苏东坡任陕西凤翔府签判时,曾数次光临楼观,登台吟诗,挥笔留字,在楼观留下了一段颇俱风采的佳话,播下了怀老求道的情结。一 登临楼观觅佳句现耸立在陕西省周至县楼观说经台碑廊…  相似文献   

13.
楼观台夕照     
绿波荡飞檐,殿宇层峦。楼观亭台西照晚,银杏森森看鸣蝉,紫气东还。老子入函关,此山设坛。一篇经论五千言,福祸相依法自然,道传人间。楼观台夕照@张津梁$中共兰州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14.
楼观台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的终南山麓,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素有“仙都”之称。相传周朝函谷关令尹喜,来此修道,结草为楼,观星望气,所以叫做楼观。后来老子李耳,去周西行,过函谷关,尹喜迎他来到  相似文献   

15.
金刚窟,在五台山楼观谷左崖畔,乃万圣秘宅。《祗桓图》云:“三世诸佛供养之器,俱藏于此。迦叶佛时,楞迦鬼王所造神乐及金纸银书毗奈耶藏、银纸金书修多罗藏,佛灭度后;并收入此。”三世诸佛,这里是指过去迦叶佛、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弥勒佛。这里所说神乐,是指楞伽山罗刹鬼王以七宝所造的天乐一部,他将献于迦叶佛以为供养。迦叶佛灭后,  相似文献   

16.
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在西安市所辖周至县境内,距西安约70公里。它南临秦岭与黑河,北望渭水,风景如画,素有“仙都”美誉。宋朝大文学家苏轼曾不止一次亲临其境,拜谒仙迹,并深为感慨地写下《仍书楼观》诗二首:(一)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常有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丹砂久窑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闻道仙人已先过,只疑田叟是庚桑。(二)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青牛早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一据道教典籍记载,楼观的创始人尹喜是周朝时著名…  相似文献   

17.
又一次回到楼观台。 “白云如有约,凉雨喜相迎”。春雨好像专爱和游人戏嬉,途中便伴着白云悄然而下,落在人们的头上,脸上,好亲热! 雨细细密密,随风而下。同路没带雨伞的人以包遮头而埋怨,为何下雨就怨天呢?雨天自有它的妙处,渴望的心正求之不得呢!  相似文献   

18.
<正>一第一次探望任法玖老道长是在2014年2月27日,当天"闵智亭大师羽化十周年纪念活动"结束,道教之音付薇女士和隋玉宝先生打算去楼观台采访任老道长,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相约同去。陕西省道协会长胡诚林道长还特意安排司机开车送我们。下午2点出发,3点左右到达楼观台道院,知客丁道长接待了我们,  相似文献   

19.
文化革命以前,在五台山楼观谷的左侧,有座蜚声中外的寺庙,名叫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原为宋沙门睿谏结庐之处。后因睿谏得到北朝宁王与夫人及北汉主刘继元的资助而募工修建,以寺侧有泉名曰鹿泉,故名鹿泉寺。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五日,“宋太宗讨平晋地,师乃躬诣行宫(即太原平晋寺——引者)请见,上问台山兴建之由,师奏对称旨,又蒙恩赐甚厚,寻赐额太平兴国之寺”(《广清凉传·释睿谏》卷下)。太平兴国寺内有正殿三间,内供“  相似文献   

20.
佛教联语     
《法音》1989,(3)
广施法雨济明时,功超百劫;喜睹佛日出旸谷,光耀三轮。禅法师兼任静安寺住持志庆静力伏魔军,广导有情,发愿归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