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批孔和李大钊的孔子观陈增辉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几乎成为同“科学与民主”齐名的口号。它给当时尊孔复辟势力以沉重打击,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但由于易白沙、吴虞等人使用的是形式主义方法,对孔学以至整个传统文化作了全盘否定,导致了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2.
科学的泛化及其历史意蕴——五四时期科学思潮再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并足而立,成为一种引人瞩目的时代思潮。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五四时期的科学观念主要视为迷信的对立面,根据这种理解,五四科学思潮的意义便仅仅在于否定传统的迷信观念。这种看法所触及的,显然只是历史的表象。最近几年,一些研究者开始注意到五四科学观念较为深层的内涵,从而多少超越了以上的传统眼界,但同时,又在总体上将五四的科学思潮归结为“思想的歧途”(参见严博非:《思想的歧途——五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发动的“道德革命” ,无疑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所以多年来一直受到学界关注。但学者论及“五四”的道德革命 ,重点大多是它对旧道德的批判清算 ,及其所造成的震动、影响 ,而对它所提倡的新道德则涉及较少。本文拟对此稍作评介 ,以求对“五四”的道德革命有更全面的认识。概言之 ,“五四”所提倡的新道德 ,其基本原则是“合理利己”主义和“个人本位”主义 ,而其理论基础则是“求乐免苦”的人性论、伦理观。现按其逻辑顺序分述如下。一“五四”道德革命是戊戌时期道德革命的继续。在戊戌时期 ,维新派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1995年8月9~11日,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和信息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儒学与科学学术讨论会”在承德钢厂宾馆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工学院、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社科联等学术团体的三十余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小型讨论首先由董光壁提供一个背景发言。儒学与科学的关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学东渐”以来,一直与中国近代化密切相关。当代的这个问题的特点是与70年代以来科学的社会危机这样一个世界文化背景相关。以科技文明为基础的现代社…  相似文献   

5.
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史哲学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伪纪克思主义的斗争十分尖锐。这一斗争,是从“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发展而来的。当时历史哲学战线上马克思主义与伪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主要表现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中国社会史问题、中国哲学史问题的论战上。它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6.
刘文鑫  杨玲  舒跃育 《心理学报》2023,(10):1729-1744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印度佛家逻辑——因明学在我国的传播分成汉传和藏传两大支流。汉传因明有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唐代,其代表为玄奘及其一大批传人。中国从此成为因明的第二故乡。汉传因明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第二次高潮发生在“五四”以后三十年。这一时期,按照中国逻辑史的发展特点,可以称为现代时期。现代因明研究的代表人物为吕澂和陈大齐。现代因明研究是汉传因明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既继承了唐代《因明大疏》的优秀成果,也克服了它的某些缺陷和错误,在佛学知识论与因明、逻辑与因  相似文献   

8.
在法兰克福学派形成的最初年代里,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久的那个时期,它把积极地研究社会现实直接地当作“批判理论”的首要任务。于是,它把建立在大量经验材料的分析和概括基础上的社会研究同这样一种哲学相对立,这种哲学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说成是一种根本的思辨关系。当时,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们深信,对社会关系进行一种理性的、以科学为基础的改良和改造不仅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正> 近两年来,在我国学术界开展的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可以说是“五四”时期关于东西文化论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其出现绝非偶然。它与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和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文化、文化史的研究范围这次讨论首先涉及的问题是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即它的外延和内涵,以及文化史的研究范围。(一)什么是文化?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由教育部《高校理论战线》杂志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五四精神与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成长道路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五四”运动以来的70年却把一个古老的中华民族从沉睡中唤醒,催其奋进。“五四”发生以来,70年的光阴过去了,但是人们普遍感到,它所提出的发扬“民主”与发展“科学”的任务至今没能完成。因此,当“五四”7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这个素有儒学传统的华夏民族的子孙,无论在海内还是海外,都在纪念它。由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举办的“纪念‘五四’70周年学术讨论会”就是其中之一。会议于4月15日在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在京的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了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着重讨论了下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期。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大变动时期,当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中国近现代可以说是中国社会的第二次大变动时期,在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大都讲到“五四”运  相似文献   

13.
周海天 《孔子研究》2023,(1):91-100+159
从“五四”至今,“经学的现代化”的进程始终伴随着研究者们对西方理论之冲击的回应。然而,对西方理论的误读性应用却贯穿了“经学现代化”之历程:“五四”时期的“实证主义”颠覆了经学的统治地位,并产生了至今依然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方面,经学被视为一种研究注疏的技艺科学;另一方面,经学被判定为政权证明自身合法性的文化伪装。新时代的经学研究应追溯、立足并发展经学的源始定位,在此基础上讨论一种未来经学研究的可能范式,通过“自我阐释”使作为学术的经学、作为政治的经学、作为伦理的经学与作为历史的经学成为经学中有差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简论社会心理与思想体系的关系——兼答周积泉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第一次明确地将社会意识区分为两种基本形态,即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单就“社会心理”这个概念来说,社会学研究它,心理学也研究它。“社会心理学”作为社会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具体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对个体的人 (或社会集团) 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揭示社会心理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因此,它又可以称为“心理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因素和条件,即研究和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心理”概念是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基本形态来研究的,它指一定历史时期社会上流行的普遍心理状况或某阶级、某集团的心理状况。相对于思想体系而  相似文献   

15.
科学观是人们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反思,它涉及到科学的起源,科学的本质,科学的作用和价值以及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等一系列科学哲学问题,一个社会的科学技术能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与该社会的科学现水平有着极大的关系。探索中国历史上科学观的发展,应该是中国哲学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观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一方面,由于生产和生活日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帮助,而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又为科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朝野上下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评介的这部著作是以—篇内容丰富的引论开始的,在这篇引论中探讨了几个根本性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史的对象,哲学史的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各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史概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党性原则,哲学史这门科学的意义。确定科学的对象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任务。确定一门科学的对象就意味着表明它的特性、范围和特点,使它与其他各门科学有所区别。“社会  相似文献   

17.
(1979年4月26日至同年5月25日) 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研究谈谈《资本论》在我国的传播杨国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79年第2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纪念列字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发表七十 周年黄神森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 第2期毛泽东同志在“五四”时期萧三中国 青年报1979年5月5日“五四”时期周恩来同志民主思想的发展 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室南开大学学报 1979年第2期坚持科学、民主和社会主义—学习周恩 来同志从“五四”到旅欧期间的革命思 想胡华等群众1979年第5期周恩来同志的《警厅拘留记》和《检厅目 录》读后魏宏运历史教…  相似文献   

18.
略论科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科学的价值孙伟平齐友所谓“科学的价值”,是指科学对于人和社会的生存发展的意义,因此它的完整确切提法应该是“科学的社会价值”——在我们看来,任何价值都是指事物对于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的意义,都具有属人的、社会的性质。因此科学的价值问题不仅是个科学学、科学社会学问题,更是一个价值观和历史观问题。但以往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与宣传,大多注意了“科学”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现实联系,而对于“价值”的特征及其在科学与社会关系上的普遍形式,则缺少更深入的理论与方法说明,导致一些概念和观念上的未明甚至混乱之处。…  相似文献   

19.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社会底经济基础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哲学思想,作为它的上层建筑。因为它本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所以与之最相适应的哲学的上层建筑也必需是中国封建主义哲学和帝国主义国家底资产阶级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旧中国社会底半殖民地性质底一个特点,就是它不是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所统治,而是为许多帝国主义国家所统治。因此,在从“五四”以后,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底资产阶级哲学,凡是主要的派  相似文献   

20.
一点感想     
<正> 近来社会上,讨论中西文化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注意和兴趣,很有点象“五四”时期。但这个“象”是表面上的。“五四”时期谈中西文化,其重点是针对中国文化的消极方面进行批判。现在谈中西文化,其重点是要发现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