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厘清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知识验证信念量表、主题知识问卷和阅读策略量表,对于1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要求其在多文本阅读理解之后进行开放问题回答。结果显示:精致化策略和信息收集策略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精致化策略的预测作用受到主题知识的调节。该结果不但展示了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机制,也提示了主题知识的作用在于提供了选择复杂策略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为厘清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机制,本研究构建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采用知识验证信念量表、主题知识问卷和阅读策略量表,对于17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要求其在多文本阅读理解之后进行开放问题回答。结果显示:精致化策略和信息收集策略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验证信念对于精致化策略的预测作用受到主题知识的调节。该结果不但展示了知识验证信念对于多文本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机制,也提示了主题知识的作用在于提供了选择复杂策略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多文本阅读理解,是将不同来源和内容的多文本信息整合为统一心理表征的认知过程。研究者对于多维度认识论信念与多文本阅读理解之间的关联进行梳理。除知识来源外,其余认识论信念维度促进多文本信息的整合。基于文档模型的理论框架,认识论信念各维度对于整合心智模型与跨文本模型的影响,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并存。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和出声思维法等实时的研究方法,对于相关理论模型进行确证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多文本阅读理解中的来源关注,是理解与整合内容信息的前提条件。多文本内容信息之间的矛盾,以及新文本内容信息与个体已有信念之间的矛盾,有助于个体自动化地关注文本来源信息,这被称为D-ISC效应以及P-ISF效应。相关的研究和讨论,揭示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在进行多文本阅读理解时,形成(整合)心智模型的心理表征在先,跨文本模型的心理表征在后。而D-ISC效应以及P-ISF效应属于同一认知策略,即当个体无法顺利形成(整合)心智模型时,被迫形成跨文本模型,从而为前者的形成提供依据或者线索。最后,未来的研究展望也得到了一定的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说明文为阅读文本,通过使用累计窗口技术、自定步调的阅读时间法和句子核证法,结合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考察了文本阅读理解中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实验1结果表明,被试在文本阅读理解中产生了精加工推理,内涵推理成绩显著高于外延推理;与文本信息密切相关的一般世界知识容易被激活。实验2结果表明,文本阅读中存在错误记忆现象;错误记忆随着一般世界知识与原文关联程度增强而增加。结论文本阅读理解中存在精加工推理和错误记忆现象,二者均与一般世界知识的激活有关;文本阅读中的错误记忆与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中的错误记忆一样具有顽固性。  相似文献   

6.
以大学生为被试,用ASL504型眼动仪,探讨话题兴趣对文本阅读过程眼动特征和文本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1)话题兴趣促进深层理解,而不能促进表层理解。(2)话题兴趣主要与阅读时间和注视点数相关联,而与阅读效率无关。(3)文本阅读过程中,阅读时间、注视点数两项眼动指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爱平  舒华 《心理科学》2008,31(2):438-441
本研究采用传统印刷文本、普通电子文本和超文本导航模式考察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对儿童阅读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三种呈现方式条件下,高阅读水平者的阅读成绩显著优于低水平者;女生成绩显著优于男生;(2)阅读材料的不同呈现方式对儿童阅读理解无显著影响;(3)在三种呈现方式中,儿童对超文本的正向评价要优于传统印刷文本和普通电子文本.这表明大部分儿童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并熟悉非线性文本方式.  相似文献   

8.
功能磁共振成像等认知神经科学技术被广泛引入文本阅读的认知神经活动研究以来,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系统总结了近二十余年关于文本阅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进展,分别介绍文本阅读的一般过程的认知神经基础和理论模型建构、文本阅读过程的推理加工、情境模型建构与转换三个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对文本阅读的认知神经研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在理解监控水平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阅读目的因素,综合考察阅读理解困难儿童的理解监控能力.结果发现:(1)理解困难儿童的阅读目的和正常儿童一样,倾向于从文本信息中获取意义,但这种阅读目的的强度要落后于正常儿童;(2)理解困难儿童对阅读的理解监控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这是由于阅读目的的影响,他们的理解监控能力与正常儿童相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图文相继呈现、文本逐句阅读的范式,通过反应时技术与出声思维的方法考察了组织型插图对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说明性文本阅读过程与阅读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一文本相比,场独立个体在有插图条件下的阅读成绩显著提高,而阅读时间没有增加,并产生了更多的推理、细化和提问策略;而场依存个体在有插图条件下的阅读成绩显著提高,阅读时间也显著增多,而理解策略没有变化。这说明组织型插图对两种认知方式个体说明性文本的阅读均起到促进作用,但场独立个体没有因为增加组织型插图而付出更多的加工努力,而是通过调整理解策略的方式来提高阅读效果;而场依存个体在阅读过程中没有根据组织型插图调整理解策略,阅读效果的提高是以付出更多的加工努力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11.
考察了在自控速度条件下 ,显示窗口、起始速度和文本显示方式等因素对视频显示终端 (videodisplayter minals,VDT)汉语文本阅读工效的影响。结果发现 :(1)在阅读正确率上 ,VDT文本的平滑滚动引导式优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 (rapidserialvisualpresentation ,RSVP)方式 ;(2 )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成绩相互代偿 ,若注重理解正确率 ,宜采用 1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若兼顾阅读速度 ,宜采用 75 0字 /分的起始速度 ;(3)起始速度、显示窗口和文本显示方式三者共同影响了阅读绩效 ;(4 )机控速度方式的阅读效率优于自控速度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本阅读研究的技术模型和新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本阅读心理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广泛关注的课题。从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严格的文本阅读实验至今,这一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模型不断进步,具体理论和实际应用不断成熟。到目前为止,文本阅读领域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体系。作者首先对文本阅读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模型进行了梳理,从目标、空间、时间、因果和主角五个方面分别对其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文章评述了文本阅读研究的两种新观点,即文本阅读的双加工理论和知觉符号理论。最后作者对文本阅读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组间实验设计,以汉语科技说明文为阅读材料,探讨自我解释与工作记忆对汉语阅读理解的影响以及工作记忆对自我解释活动本身的影响.结果表明:(1)自我解释活动促进了被试对文本的理解.(2)较高的言语工作记忆容量对汉语阅读理解有促进作用.(3)高工作记忆容量组比低工作记忆容量组不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更多数量的自我解释,而且还更多地使用衔接和推理的解释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本阅读中简单推理情境下的信息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庆  莫雷  冷英 《应用心理学》2003,9(4):49-53,28
研究采用动窗技术探讨了文本阅读中需要简单推理情境下的信息整合发生的时机。本研究通过三个实验证明了在需要简单推理情境下的文本阅读中 ,需要推理的信息整合是即时发生的 ,而不是经过追溯才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支持文本阅读的更新追随假设理论。同时本研究发现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不是以词为单位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研究者提出了“协调性整合”这一信息加工形式, 然后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 系统探讨了文本阅读中协调性整合的性质、过程和条件等内容, 这些研究成果验证并支撑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核心观点, 进一步丰富了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内容, 推动了文本阅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篇章阅读中信息加工的研究一直是文本心理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几年,篇章阅读的动态理解观和计算机模型的影响力正逐步增大。与先前阅读加工观相比,动态理解观整合了阅读的即时加工和延时表征以及两者之间动态的相互关系,并试图捕捉篇章中的每一概念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激活情况。利用计算机模型研究阅读加工则不像以往的研究方法都需要利用被试的实际阅读反应,在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编制的计算机模型能够模拟出人们阅读中的即时表现和阅读后的记忆内容,模拟的数据与行为学实验结果也非常一致  相似文献   

17.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与实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雷  王瑞明  冷英 《心理学报》2012,44(5):569-584
文本阅读信息加工过程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心理学界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领域, 形成了建构主义理论、最低限度假设理论和记忆基础文本加工理论等派别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理论争议的焦点在于自然阅读是主动的、积极的、目标策略驱动的过程, 还是被动的、消极的、自动的过程。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心理学界有关文本阅读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提出并对文本阅读的主要争议进行了整合。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文本的自然阅读过程是连贯阅读与焦点阅读的双加工过程。文本阅读中读者所阅读的材料特点不同, 引发的阅读信息加工活动也不同, 而不同性质的阅读过程, 又会引发不同的推理整合, 从而会建构不同类型的文本表征。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并获得了很多实验证据的支持。当然, 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 其中的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检验。在未来的文本阅读研究领域, 有很多问题还需要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应用EyelinkⅡ眼动仪,采用眼动随动显示技术操纵注视点左侧文本被掩蔽词汇的范围,考察中文阅读过程中词汇加工的认知滞后效应。结果发现:掩蔽词n以左的文本可严重影响被试的总阅读时间;掩蔽词n-1以左文本则不影响被试的总阅读时间。结果表明,相对于注视位置,中文阅读的认知过程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兴趣对不同理解水平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凯  张必隐 《心理科学》2000,23(4):482-483
1 引言  兴趣影响学习的作用机制及其效果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近二十年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在这一领域研究得比较多的问题是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这是兴趣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外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二条途径 ,即分别研究个体对某一话题的兴趣和基于文本内容的兴趣对文本的保持与理解的影响。最近几年 ,我们在兴趣的信息—目标理论指导下 ,形成了第三条研究途径 ,即在兴趣测量中 ,以被试对具体阅读活动的兴趣为指标 ,研究实际阅读情景中出现的兴趣对文本理解的作用 (章凯、张必隐 ,1 9…  相似文献   

20.
该研究选取90名大学生为被试,探索了阅读理解监控,阅读理解成绩及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的阅读广度,阅读理解效能感和对所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对其理解监控水平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大学生的阅读理解监控,阅读广度和阅读材料的难度对其阅读理解成绩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阅读广度同时经由阅读理解监控进而对阅读理解成绩具有间接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