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永华  彭平根  丁彪 《心理科学》2004,27(3):724-725
在职业经理人素质结构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职业经理人素质测评系统。对486名被试进行了测试.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1)81,3%的测验项目其区分度在O.30以上,显示出了良好的鉴别力;(2)重测信度、内在一致性信度系数表现都较好;(3)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和实证效度都较好;(4)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由基本潜能、核心能力及个性构成的职业经理人素质结构模型与实测数据拟合良好;(5)在实际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水平不同的被试的测验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  林崇德 《心理学报》2001,34(6):39-46
该研究设计了2种实验条件,对360名6-19岁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能力发展进行了研究,旨在讨论个体解决三项系列问题的心理模型的发展问题,结果表明:(1)6-19岁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比较平稳;(2)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先于对没有逻辑答案的题目,6-9岁个体对三项系列问题中没有必然逻辑答案的题目的判断能力的发展速度低于10岁以后的个体;(3)空间模型、语义模型、语义一空间混合模型和枢纽项比较模型是相互补充的,是在不同认知发展阶段依一定次序,按一定的阶段逐渐形成的,经历了5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形成以枢纽项比较模型为核心、四种心理模型并存于个体的心理结构之中的复合模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172名幼儿园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5~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 测查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短时记忆和汉字识别, 并通过群体差异比较、分层回归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 探讨了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和早期阅读的关系。结果发现:(1)5~7岁儿童的语音范畴性知觉、语音意识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提高;(2)语音范畴性知觉能力与语音意识, 特别是韵母意识和音节意识显著相关;(3)在语音与早期汉字识别能力的发展模型中, 语音范畴性知觉不直接影响汉字识别, 其对早期阅读的影响是通过语音意识的中介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结构及其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华  庞丽娟  陶沙  陈瑶  董奇 《心理学报》2003,35(6):810-817
从北京市10所幼儿园中选取234名3、4岁的儿童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的方法对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考察。经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1)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结构模型是合理的,可接受的,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具体讲,数、计算、测量、空间/几何和模式认知能力五个维度共同解释着儿童早期的数学认知能力;(2)不同年龄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结构具有稳定性,但是结构模型并不完全一致,某些项目的解释率有所不同;(3)男、女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结构模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5.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丽娟  田瑞清 《心理科学》2002,25(2):144-147
社会认知是个体对社会性客体和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和理解活动。综合分析国内外已有研究,我们认为儿童社会认知发展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核心体现是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3)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不等速的;(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具有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5)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3~5岁儿童表面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苏缇  龙长权 《心理科学》2006,29(5):1091-1095
采用经典类比推理问题对3~5岁儿童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推理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1)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对儿童解决类比问题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前者更有利于3~5岁儿童类比问题的解决;(2)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能力随年龄增长而发展,但发展趋势不同。在表面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慢,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快;在结构相似性问题方面,4岁以前发展较快,而4岁以后的发展较慢。4岁是儿童解决类比推理问题能力的转折点;(3)在本实验条件下,工作记忆负荷对儿童解决表面相似性类比问题与结构相似性类比问题的影响不显著;(4)类比映射关系提示能促进儿童解决两类类比问题,但对不同年龄儿童的作用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7.
优秀企业家心理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有关企业领导者心理特点的研究,是当代许多心理学家深感兴趣和着意研究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各种看法。例如:美国鲍莫尔(Bomer)研究提出,企业家应具有十大条件:(1)合作精神;(2)决策才能;(3)组织能力;(4)精于授权;(5)善于应变;(6)勇于负责;(7)敢于求新;(8)敢担风险;(9)尊重他人;(10)品德超人。日本企业界提出企业领导者应具有十项品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多维随机系数多项Logistic模型(MRCMLM)拓展应用到多维题组领域,得到适用于多维目标能力和多维题组效应的多维题组反应模型(MTRM),该模型具有高度灵活性和适用性。本文通过两个模拟研究和一个应用研究探究MTRM参数估计精度和模型适用性,以及与two-tier模型的差异,结果发现:(1)能力维度间相关和项目评分等级是影响模型参数估计的重要因素;(2)MTRM对项目参数估计准确性和稳定性高于two-tier模型,对题组效应大小估计更为准确。(3)MTRM在考虑项目内多维题组情况下模型拟合度更高,为测验分析提供了更广泛的模型结构选择,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部队汽车驾驶员选拔中运用心理测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包括六个阶段,(1)工作分析;(2)相应的心理测验的选择;(3)进行预备测验;(4)制订选拔程序;(5)进行选拔试验,(6)结果分析.本研究着重检验了这些测验的各种效度,结果表明;所选的测验不仅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而且还有较好的预测效度;按照我们的选拔程序选出的学员比按常规方法选出的具有明显的职业能力优势。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亲属词概念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亲属词的概念结构,被试是500名大学生。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亲属词的概念结构由5个因素构成:(1)远亲;(2)姻亲;(3)表亲和叔伯亲;(4)近亲属;(5)养亲。大学生判断亲属词的亲密程度主要受血统和婚姻关系远近的影响,同时也受感情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出提出了预言亲属词亲密程度的公式,该公式能很好地预言对亲属词亲密度的评定分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明确中国社会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维度及指标。方法:预研究通过88名被试筛选描述中国群体刻板印象的形容词;研究1测量217名被试对8个中国社会典型群体刻板印象,并构建因子模型;研究2通过272名被试对因子模型进行验证。结果:(1)建立刻板印象内容的热情和能力二因子模型,以及道德、社交性和能力的三因子模型;(2)三因子模型较优于二因子模型;(3)获得中国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17个形容词指标。结论:中国人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由道德、社交性和能力三个维度构成。  相似文献   

12.
对眼睛注视知觉、眼睛注视线索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结果发现:(1)婴儿从一出生就对眼睛注视线索表现出强烈的敏感性,眼睛注视知觉对语言和社会等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影响;(2)颞上沟是加工眼睛注视线索的特异神经结构,它与实时监控情绪和情感的杏仁核存在神经联结,成为社会认知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眼睛注视线索的早期加工显示出特异的脑电活动模式;(4)眼睛注视线索效应与外周线索的反射式效应相类似,但持续时间较长;(5)眼睛注视线索效应不仅受面部结构信息的影响,也受自上而下加工等高水平认知因素的调节,并显示出明显的个体差异。对眼睛注视线索效应的进一步研究应涉及人格判断、喜好评价和心理理论等高级社会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3.
国外研究对Tafarodi和Swann(1995)基于特质自尊二维模型编制的"自我喜爱感/自我能力感量表"(SLCS)的结构维度尚存疑义。本研究以中国文化背景中的两组大学生为被试,分别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考察了该量表的内部结构。结果发现:(1)删除原量表4个项目后由16个项目构成的"自我喜爱感/自我能力感量表"由自我能力感和自我喜爱感两个维度构成,且相对于自我喜爱感、自我能力感对中国大学生特质自尊结构具有更强的解释力;(2)中国大学生群体应用该量表具有较理想的项目区分度、内部一致性信度、构想效度和区分效度;(3)男女大学生的自尊体验在总体上无显著差异,但文科类男生的自我能力感显著高于女生,而工科类女生的自我能力感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14.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理论假设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的来源、理论假设和在美国与欧洲(个人主义文化)、东亚(集体主义文化)样本中的实证研究。SCM假设:(1)用热情和能力区分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2)对外群体的刻板印象是混合的;(3)高社会地位群体被刻板为具有高能力,竞争性群体被刻板为缺乏热情;(4)刻板印象中存在参照群体偏好和外群体贬抑。在比较和评价SCM与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刻板印象内容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扩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音乐情绪感知是指听众对音乐表达情绪的认知和理解。本研究选取3岁、4岁、5岁和大学生四个年龄阶段的中国被试,探讨了他们分别在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条件下,对愤怒、悲伤、抒情和高兴四类情绪的感知能力及发展特点。结果显示:(1)儿童音乐情绪感知能力随年龄的上升而提高,其中,4岁是儿童获得基本感知能力的重要时期,5岁时已达到成人水平;(2)儿童对高兴情绪的感知能力优于其他情绪类型;(3)儿童对中国音乐情绪和西方音乐情绪的感知能力并无显著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关系从句是人类语言领域句法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式,汉语3~5岁儿童是否具有加工关系从句的认知能力,以及该能力是否受句法结构和语义因素的影响,成为该领域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选取1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以汉语主、宾关系从句为研究材料,通过操纵从句中核心名词的生命性格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1)汉语领域内,3~4岁儿童基本上具备了理解句式较为简单的关系从句的能力;(2)5~6岁左右的儿童基本上具备了利用语义因素辅助关系从句加工的能力。总之,汉语学龄前儿童具备了加工关系从句的认知能力,且高年级儿童可以利用语义因素辅助从句加工。  相似文献   

17.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已经成为公务员考试中不可缺少的测评工具之一。在实践发展中,行测内外部的变化引发了许多研究问题。然而,现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较为有限。为了提高行测的科学化水平,该文指出未来亟需从以下方面开展研究:(1)借鉴认知诊断理论对各个题型进行研究;(2)测量结构的确立;(3)分级分类考试的架构设计;(4)新题型开发;(5)分数合成;(6)试题公平性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了150名3~5岁儿童的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4岁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变化,对积极情绪的理解要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同龄男孩;(2)幼儿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同伴之间的冲突情境,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最后是破坏性策略;(3)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能够预测情绪调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发展较快,成果颇多,本文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述评:(1)"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理论体系创立;(2)从支持经营决策到支持战略决策;(3)从注重物本管理到注重人本管理和智本管理;(4)预算管理创新和管理会计系统整合;(5)核心能力和智力资本管理会计研究.不过,中国管理会计研究明显弱于财务会计研究,并存在如下几大亟待解决问题: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与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理论的多学科交叉的管理会计研究的强化;支持董事会决策的管理会计系统的设计;支持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管理会计系统设计;跨企业边界的成本协同管理和管理控制.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音乐对情绪的诱发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学军  马谐  陶云 《心理学报》2016,(7):757-769
研究基于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调性规则的异同,采用主观评定指标(情绪效价、唤醒度、紧张度)和生理指标(皮电、指脉率、指温),实验1考察了西方大调和小调在采用不同稳定性和声结构下的情绪诱发效应;实验2考察了中国宫调和羽调在采用不同稳定性和声结构下的情绪诱发效应。研究发现:(1)大调和宫调诱发了正性情绪,小调和羽调诱发了负性情绪,低稳定和声结构诱发的效价低于高稳定和声结构;(2)低稳定和声结构诱发的唤醒度高于高稳定和声结构;(3)大调条件下,低稳定和声结构诱发的紧张度高于高稳定和声结构;(4)低稳定和声结构诱发的皮电高于高稳定和声结构;(5)低稳定和声结构诱发的指脉率高于高稳定和声结构;(6)大调诱发的指温高于小调,宫调诱发的指温高于羽调。表明调性对情绪的诱发效应具有一定文化普遍性,调性诱发的情绪成分具有领域一般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