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西方伦理学发展概要倪愫襄(武汉大学哲学系)20世纪西方伦理学的发展可谓异彩纷呈,学派林立。从经济、科学的进步,政治格局的演变,乃至两次世界大战引发的对传统伦理观念、方法到内容的叛逆,导致20世纪上半叶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科学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  相似文献   

2.
1999年7月25日至29日,主题为“跨世纪的中国哲学:总结与展望”第十一届国际中国哲学会议在中国台北举行。近2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中国大陆有30名代表出席,是历年来与台湾方面进行哲学学术交流人数最多的一次。这次会议议题具有很大包容性和广泛性,下面仅就几个主要方面的收获综述如下。一、中国哲学的定位问题。北京大学陈来和香港中文大学郑宗义等都指出,“中国哲学”这一概念是20世纪才产生、流行的概念,中国哲学作为一个学科也是在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个学科。这一学科是受到西方哲学的影响而产生的。郑宗义还…  相似文献   

3.
正确解读科学,是捍卫科学尊严的关键。近年来,国外思想界的一个新概念——科学主义传入国内。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回答所有的人类问题,它使科学成为哲学、宗教、习惯方式和道德的替代物”(谷雨《对科学主义新版本的质疑》,《科学与无神论》2005年第3期)。从表面上看,科学主义的这种宣言似乎对科学推崇备至,但在我看来,科学主义实则与科学没有多大联系,科学主义的阐述是对科学的严重曲解,它给了各种反科学思潮以攻击科学的口实。我认为科学的含义清楚明白,它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作为知识存在的科学,这就是科学技术,它是人类智慧的凝结形式,是…  相似文献   

4.
科学主义笼罩下的20世纪中医:兼论中医是否是科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0世纪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中,科学已取代儒而成为最高的价值准则,中医也已浸润于科学主义的阴影之中。在20世纪的中国,中医以自己的特色应用现代科学,科学哲学原理阐释和发展着传统中医体系。科学主义如此盛行以致“中医是一门科学”这一论述成为不言而喻的题已广泛地被认可。作为这种问题的反,一些学者几乎不加比较地应用现代生物医学证明中医在其现代观念中不是一门“科学”。由于强调中医不仅仅是科学,学者们应走出传  相似文献   

5.
<正> 李维武同志的博士论文《二十世纪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2月版。导师:萧(?)父教授)首次尝试着从哲学本体论的角度探讨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建构问题,以科学主义、人文主义、马克思主义三大思潮为主要线索或骨架,历史与逻辑一致地展开了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历史画卷。立意新颖,视野开阔,考察详实,功力甚深,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1983年以来,文化哲学引起了各国哲学家的极大兴趣。近几年我国哲学界也就文化哲学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概述如下: 一、文化哲学兴起的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种观点。 1、文化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哲学认识根据。18世纪的启蒙运动对封建神权进行了猛烈冲击,从哲学中赶走了神学,从而使人们不再借助上帝、而是通过对人自身的特点和活动的探讨来说明人和人类历史,这就为文化哲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而16至17世纪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对立和斗争,揭示了片面的理性方法与片面的经验方法都不能说明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要求人们在方法论上进行新的综合,通过经验地考察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来阐明其规律性的内容,这就为文化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根据。 2、文化哲学是哲学上科学主义思潮与人文主义思潮由统一走向对立、再走向统一的产物。在启蒙时代的哲学中科学理性与人道目标之间,是不存在对立的。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社  相似文献   

7.
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关系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当代西方哲学有这样一种流行的看法:似乎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是两种彼此不相容的哲学思潮,而且西方哲学家“不入于杨,则入于墨”,不属于人本主义,即属于科学主义。这种看法既不确切,也不符合实际。本文将讨论这几个问题:(1)什么是科学主义?(2)什么是人本主义?(3)反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4)现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主线是什么?一、什么是科学主义“科学主义”是一个贬义词,是指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中的一种思潮或运动。反对把自然科学看做文化中价值最高部分的哲学家把他们所反对的看法称为“科学主义”(scientism),加…  相似文献   

8.
现代西方社会思潮,是指产生于西方社会、发生于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社会思潮。它派系庞杂、学说众多,但这些思潮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因而又有如下共同的特性。(一)非理性主义倾向。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的最早源头,可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上的非理性主义流派——意志主义。叔本华、尼采的意志主义引发出以无意识、泛性论等非理性的“欲”为主要特征的弗洛依德主义,以及以个人的情绪体验为核心的存在主义,影响到以社会批判为核心,鼓吹“爱欲解放”论的法兰克福学派。这一影…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学自明清之际以后的再度东渐,西方的科学也逐步被引入中国。然而,近代思想家对科学的理解,却经历了一个从技到道的变迁过程。这一过程既构成了中国近代哲学衍化的重要侧面,又为近代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历史前提,其中蕴含着值得注意的思想史意义。一道光以前,清代学术以朴学为主流,乾嘉的考据学,可以视为其较为典型的形态。在朴学的形式下,经学呈现出某种实证化的趋向,其特点之一在于以语言文字、天文历算等“技”来治经产当然,在清代学者那里,作为经学研究的手段,以语言、文字学等形式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困难性。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研究视域上作出一个大的转换,即从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20世纪中国哲学主潮之一,通过参与创造中国哲学的现代形态与现代传统,通过与20世纪中国哲学诸思潮的相激互融,通过转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的哲学内核,进入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成为了20世纪中国哲学的有机内容,并为广大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同。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取得了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笔者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得到了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陶德麟教授的鼓励与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从哲学思维方式这个根基去清理繁杂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梳理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一些头绪。把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知性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加以比较,大致可以在宏观的哲学背景下给出它的哲学定位。 首先,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来源看,它是对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思潮的反叛,是对科学的明晰性、确定性要求的拒绝,因而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于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所创建的新理学体系,是现代新儒学思潮重建哲学本体论的一个重要逻輯环节。新理学对本体论的重建,就其思想来源说,一方面是对儒家哲学、特别是对宋明理学形而上学传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对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特别是对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的回应。用冯友兰的话说,新理学“是接着中国哲学的各方面的最好底传统,而又经过现代的新逻辑学对于形上学的批评,以成立底形上学”。对于冯  相似文献   

13.
邵静 《美与时代》2004,(8):14-16
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它哲学问题.在历史进入一个新世纪之后,回首百年中国音乐发展道路,并认真地进行哲学反思,的确是一项十分及时而紧迫的学术要求.音乐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各种新的哲学思潮的影响.如果说,19世纪西方音乐在唯意志论、超人主义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音乐创作实践为基础,突破了古典主义风格的束缚,形成了以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为主流的音乐风格,那么,20世纪西方艺术及音乐则在当代哲学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冲击与推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风格的新特点.在这个问题上,我想站在人本主义的角度以音乐与人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结合20世纪中国音乐的发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江怡 《世界哲学》2009,(6):5-22
洪谦先生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主要传人,但在历史上,第一个向国内学术界介绍维也纳学派的哲学家是张中府及其胞弟张岱年。洪谦对维也纳学派思想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关键作用。冯友兰也曾对维也纳学派做过介绍和分析,并试图利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处理形而上学问题。金岳霖及其学生殷海光从逻辑学研究的角度对维也纳学派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作用。洪谦与冯友兰之间在20世纪40年代发生的学术争论,反映了中西两种哲学思维方式的差异。虽然经历了政治上的磨难,但正是由于洪谦先生毕生坚持了对维也纳学派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最终成为国际著名的哲学家。洪谦与冯友兰之间的思想交锋也反映了他们对哲学性质的不同理解。  相似文献   

15.
心灵哲学(1950──1990):回顾与展望(一)徐向东心灵哲学最近40年来的发展突出地体现了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微妙关系,尤其是哲学与“认知科学”的关系。1956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召开的跨学科学术讨论会上,由于强调研究心灵的内部过程的重要性.因而宣告了认知科学的诞生,对人类心灵本质的探究终于成为多学科关注的焦点。从科学思想史的角度看,20世纪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年代,对物质世界、生命现象和人类心灵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这种研究在某种意义上正逐渐统一起来。与量子力学一样,对心/脑的科学研究也给哲学提出了大量的哲学和方法论问题,而哲学对有关概念的分析和对各种方法论的批判性考察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由此不难理解一般科学哲学和特殊的科学哲学在本世纪呈现出来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局面。可以说,20世纪哲学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与科学的关系。因此W、V蒯因说科学哲学就是充分的哲学。不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理解心灵哲学,我们就无法把握其本质特征和历史进程。同样,不认识到心/脑的研究在人类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我们也无法理解心灵哲学最近20年来在西方哲学中占据的主导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哲学分支的关系。所以,我们把对心/脑(min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哲学尽管思潮更迭、派别众多、变化频繁,然而经过分化和合流、演变和发展则实际上形成实证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两元对立。这两大思潮的差异表现在:(1)实证主义以自然科学为对象,重经验事实,强调规律结构的森严;而人本主义则以人、人性和人的价值为对象,重人,重价值,强调意志的绝对自由;(2)实证主义恪守证实原则,拒斥“形而上学”(本体论);人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则是反理性主义,研究人的非理性的心理意识,强调哲学的认识方法只能是内心体验和直觉;(3)实证主义所讨论的是科学观和方法论,反映了现代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多元性理解和发展中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和反思 2 0世纪中医发展的风雨历程我们不难发现 ,中医发展一直笼罩在科学主义的光辉与阴影之中 ,并在不懈地追求医学一元主义的理想目标。科学主义视科学 (现代科学 )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用这种标准来理解、评价和发展中医 ,其结果必然将中医视为“非科学” ,而一切非科学的东西在科学主义的视域里是应被废除或改造的 ,于是便有了“废止中医”、“废医存药”、“中医科学化”等口号和主张 ,中医至今仍没有摆脱被质疑和改造的尴尬境地。医学一元主义与科学主义具有内在互补性 ,并“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医学的一个主旋律”[1] 。医学一元主…  相似文献   

18.
牟宗三的易学是其原创性哲学的重要内容,体现着时代精神。他的早期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罗素哲学、数理逻辑、新实在论解读《周易》,阐述了自然哲学和自然主义道德论,对缺乏科学与逻辑并高度意识形态化而成为人性之桎梏的中国传统文化补缺救失;在中后期,面对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在世界的泛滥,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创立道德形上学,其易学即为这一体系的构成部分。牟氏易学的发展既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也显示出其视野由中国到世界的逐步开阔化。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日 ,正值国内全盘反传统文化思潮占据思想界主流之时。因此 ,中国哲学的研究一开始便身处逆境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 ,大陆地区中国哲学的研究才逐渐纳入正常的学术规范。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和领域 ,宋明理学研究的情况自然与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所不同者 ,自中国哲学创制以来 ,宋明理学的研究尤其受到思想界反传统思潮的冲击 ,长期以来一直相对薄弱。但由于宋明理学代表了中国传统哲学最高的理论思维水平 ,并且是现代新儒学得以产生在中国自身传统方面的主要凭籍 ,其中蕴涵丰富的…  相似文献   

20.
经过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近 4年的艰苦努力 ,集思想性、历史性和前瞻性为一体的《2 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哲学卷》 (福建教育出版社 2 0 0 2年 9月版 )终于问世了 !这是国内哲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其重要性在于 ,它以历史描述的方式 ,记录了 2 0世纪发生在中国思想领域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 ;以理性分析的方法 ,展现了中国哲学独特的思想特征以及与外来文化之间冲突、理解并最终达到兼容的思想历程。这是一部“世纪之鉴” ,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哲学研究在 2 0世纪从无到有、从简单模仿西方哲学到形成自身哲学形态、从一种古典经学走向一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