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合作与竞争行为及其不同的行为结果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采用三个实验:实验一让被试阅读合作或竞争故事,测量其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阅读竞争故事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阅读合作故事的被试表现出了他人参照效应;实验二让被试完成真实的合作或竞争游戏,结果发现,完成竞争游戏的被试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参照效应,而完成合作游戏的被试没有表现出自我参照效应;实验三操作合作或竞争游戏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结果发现,不论是合作行为还是竞争行为,被试在失败的结果下表现出的自我参照效应比成功时更明显。整个研究表明,人际间的行为互动模式(合作或竞争)及其行为结果(成功或失败)对自我参照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选取400名4-6岁幼儿,运用问卷法对幼儿的教师期望、师生关系和自我认知积极偏向进行测量,探讨了师生关系在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有负向预测作用;幼儿师生关系在教师期望对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的影响上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提示,教师期望不仅能直接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也可以通过师生关系间接影响幼儿自我认知积极偏向。  相似文献   

3.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考察了奖赏预期对人类面孔情绪识别的影响。实验采用线索-目标范式, 分别记录了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以及无奖赏预期条件下对正性、中性和负性面孔进行情绪辨别任务的ERP数据。行为结果显示, 被试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快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的反应时, 对情绪面孔的反应时快于对中性面孔的反应时。ERPs数据显示, 奖赏线索比无奖赏线索诱发了更正的P1、P2和P300成分。目标刺激诱发的P1、N170波幅以及N300均受到奖赏预期的调节, 在奖赏预期条件下目标诱发了更正的ERPs。P1、N170、VPP等成分没有受到面孔情绪的影响, 而额中央位置的N300波幅显示情绪(正性与负性)面孔与中性面孔加工的差异。重要的是, N300波幅出现奖赏预期与情绪的交互作用, 正、负情绪加工效应以及负性偏向效应受奖赏预期的差异性影响。正性情绪加工效应不受奖赏预期的影响, 而负性情绪加工效应和负性偏向效应在奖赏预期条件下显著大于无奖赏预期条件下。这些结果说明, 奖赏预期能够调节对面孔情绪的加工, 且不同加工进程中奖赏对情绪加工的调节作用不同。动机性信息调节注意资源的分配, 促进了个体在加工面孔情绪时的负性偏向。  相似文献   

4.
寇慧  苏艳华  罗小春  陈红 《心理学报》2015,47(10):1213-1222
采用改进的点探测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 以相貌词(积极和消极)为刺激材料, 实验中积极相貌词?中性词、消极相貌词?中性词、积极相貌词?消极相貌词以及中性词?中性词配对呈现, 考察了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相貌词的注意偏向及其时间进程。眼动数据的结果发现, 在积极相貌词?中性词和消极相貌词?中性词条件下, 与控制组相比,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的首视点更频繁地指向消极相貌词, 对消极相貌词探测速度更快, 并且首视点维持在此类词语上的时间更长, 但未发现总体的注视时间偏向; 与积极相貌相比较时,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呈现与上述相同的结果, 此时的注意模式为警觉?脱离困难。此外,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的女性还表现出对积极相貌词的减速探测偏向。行为证据进一步显示,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消极相貌词存在注意脱离困难。在积极相貌词?消极相貌词配对条件下,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消极相貌词也表现出注意脱离困难。以上结果表明, 相貌负面身体自我女性对消极相貌词表现出警觉?脱离困难的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在公共媒体信息背景下考察人们对不同效价新闻的加工偏向,以及新闻群体属性在加工偏向中的调节作用。实验1、2均以不同效价的内外群体的真实新闻为实验材料,实验1采用选择接触范式,从行为选择层面间接考察被试阅览不同新闻时的注意选择偏向;实验2采用点探测范式,增加两种SOA(200ms / 500ms)条件,进一步直接地揭示被试加工新闻信息时的注意偏向特点选择行为偏向背后的注意偏向特点。结果表明,实验1中被试倾向加工积极的内群体新闻以及消极的外群体新闻;同样,在实验2的注意后期,也发现人们对内群体新闻的积极注意偏向,与对外群体新闻的消极注意偏向,而在注意早期,人们对积极新闻存在注意偏向,且不受群体属性影响。结果符合社会认知加工的内群体偏好与外群体贬低偏向。  相似文献   

6.
曲折  刘淑华  宋艳  丁玉珑 《心理科学》2006,29(4):833-837
在Stroop启动范式中,启动刺激是灰色的色词,目标刺激是颜色块,被试的任务是命名颜色块的颜色。本研究通过行为实验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的方法,研究SOA(Stimulus Onset Asynchrony)对Stroop启动效应的影响。当SOA为107ms时,在行为数据(反应时)和ERP数据(N300成分)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启动效应;当SOA为1040ms时,行为上和ERP上的启动效应消失。该结果提示了在Stroop启动效应中,启动刺激对目标刺激的影响很可能是发生在对目标刺激的知觉加工晚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情绪性场景图片做为刺激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情绪效价效应和唤醒效应在相关ERP成分(P1、P2、EPN、N2、P300和正性慢波)上的反映更是情绪研究的一个热点。情绪效价ERP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情绪负性偏向的研究上,唤醒效应反映了情绪的动机作用。然而,情绪性场景图片加工的ERP研究结果存在许多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可能源于注意资源、图片评定、图片内容、刺激物理特征、任务、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将行为结果、非情绪ERP证据、情绪ERP证据结合起来,对不同神经生理学方法和刺激类型加以整合,尚需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自尊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娟  李海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12,35(4):793-798
研究表明低自尊个体对负性信息表现出高度的警觉和关注,而高自尊个体相对来说注意积极地方面,但并未表现明显偏向。为了精确记录注意选择神经加工时间进程,进一步从电生理学角度对低自尊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进行探讨,本研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对不同自尊个体在点-探测任务过程中的注意偏向进行研究。实验一以129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以大学生面孔情绪图片(高兴、悲伤和中性)作为实验材料,结果发现,高低自尊个体之间没有出现注意偏向的差异。实验二以实验一筛选出的30名高低自尊个体作为被试,选择了更具负性情绪唤醒的愤怒图片作为实验材料(高兴、愤怒和中性),行为数据结果发现,两组被试都没有出现注意偏向,相反,无论是在高兴面孔条件下还是在愤怒面孔条件下,低自尊个体的反应时都快于高自尊个体;电生理学数据结果发现,在低自尊个体中,在两种情绪面孔条件下,有效线索的P1峰值显著高于无效线索,而无效线索的N2pc峰值显著高于有效线索。电生理学数据表明,无论是负性的还是正性的情绪性的信息都能引起低自尊个体的更多注意,表明低自尊个体更容易受到情绪性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主要探讨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对自我欺骗的影响。实验1采用前瞻范式探究不同效价的模糊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比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积极模糊反馈的条件下显著地提高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自我欺骗的程度加重)。实验2探究不同效价的精确反馈对自我欺骗的影响, 结果发现, 相对于无答案提示组, 有答案提示组的被试在消极精确反馈条件下显著地降低测试2第二阶段的预测分数。实验3采用ERP技术探究反馈类型和反馈效价影响自我欺骗的内在机制, 结果发现, 模糊反馈条件下的自我欺骗诱发较大的P2成分、诱发较小的N1和N400成分; 以及发现自我欺骗在额区的效应较大。总之,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可能积极反馈促进个体的自我欺骗产生, 消极反馈削弱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 积极模糊反馈能够进一步促进了个体自我欺骗的产生。这些研究结果还表明自我欺骗产生的背后机制可能是自我膨胀。  相似文献   

10.
亚词汇加工是词汇识别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考察了早期ERP成分P200如何受到汉字亚词汇部件语音信息的影响。在ERP实验中,被试对顺序呈现的启动字和目标字对进行语义判断。实验中“启动字-目标字”字对共享一个共同的可发音或不可发音的部件(如“吹-砍”、“扬-场”)。对目标字的P200效应分析显示:与部件不发音的目标字相比,部件可发音的目标字所诱发的P200显著增强。这种增强的ERP效应表明P200对汉字识别中亚词汇部件的语音加工非常敏感,其效应变化受到亚词汇语音的单独调节,同时也表明在汉字识别的早期阶段亚词汇部件语音信息就已被激活并在汉字加工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初中生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向效应。结果发现:高自尊初中生对积极词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效应,低自尊初中生对积极词和消极词均不存在注意偏向效应;当对比图片为高兴-生气或高兴-中性表情时,高自尊初中生对高兴表情均存在显著的注意偏向效应,当对比图片为高兴-生气时,低自尊初中生对生气表情产生明显的注意偏向效应;高自尊组与低自尊组初中生分别对与自我有关的正向、负向形容词存在显著的记忆偏向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不同自我和谐水平青少年的认知加工特点,44名被试先后进行自我相关词语的点-探测任务和词语的再认任务,结果发现:(1)高自我和谐水平的青少年对自我相关的积极词表现出注意优先,低自我和谐水平的青少年对自我相关的消极词表现出注意优先,但两者注意偏向无显著差异;(2)高自我和谐水平的青少年对自我相关的积极词的再认反应时显著短于低自我和谐水平青少年的,对积极词表现出了记忆偏向;低自我和谐水平的青少年对自我相关的消极词、中性词的再认反应时显著短于对积极词的反应时,对消极词、中性词表现出了记忆偏向。因此,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青少年在认知加工的记忆阶段存在特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自我知觉积极偏向的理论解释和意义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凌 《心理科学》2004,27(4):1013-1015
许多研究者注意到了人在进行自我知觉时的积极偏向,并提出各种观点对其进行解释和论证;许多实证研究也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种乐观偏向的适应意义。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综合和梳理,介绍了自我增强的动机、自尊的需要和实现趋向等理论观点;并概括出这一积极偏向在提高行为动机和成就表现、消除不良情绪以及增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凤英  袁加锦  李红 《心理科学》2011,34(6):1289-1294
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了自我名字加工的神经机制。实验中向被试随机呈现大圆、小圆及名字,被试的任务是辨别大圆和小圆,名字是任务无关刺激。实验结果表明,被试自己的名字引发的P2及P3波幅都显著高于名人的名字及陌生人的名字。 与以往研究结果不同,本研究发现了P2波幅上的“自我名字效应”,即,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不仅表现在晚期成分P3上,同时还表现在早期成分P2上。所以,人名相关的自我加工过程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加工阶段,前一个阶段可能是自动化加工,不需要意识参与,后一个阶段是意识加工。  相似文献   

15.
特质焦虑者作为焦虑障碍易感性个体,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从而损害中央执行系统的抑制功能。但是不同情绪性评价刺激会如何调控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还不太清楚。为此,本研究以脑电P3b为抑制功能指标,要求高低特质焦虑组在三种不同评价下完成反向眼跳范式,考察不同性质的评价如何影响特质焦虑的抑制功能。行为结果发现,高焦虑组比低焦虑组错误率更高;积极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反应时慢于低焦虑组。ERP结果进一步发现,无评价条件下,高焦虑组的P3b波幅大于低焦虑组;低焦虑者在积极评价条件下的P3b波幅大于消极评价条件,但是高焦虑者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积极评价会损害高特质焦虑者的抑制功能,而消极评价则促进了高特质焦虑个体的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汉字为实验材料,实验操纵两种部件结合率: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position-specific radical combinability,SRC)和不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position-general radical combinability,GRC)。实验中要求被试进行方位判断的同时记录被试脑电的变化。其中,实验1以假字作为填充刺激,结果发现SRC的变化引发P200效应,而GRC的变化引发了大脑半球右侧化偏向的N400效应。实验2以简单几何图形作为填充刺激,结果发现SRC所引发的P200效应消失了,但GRC所引发的大脑半球右侧化偏向的N400效应保持稳定。结果说明部件结合率可以在汉字加工中产生作用,但是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在汉字加工中容易受到假字所引发的注意偏向的影响;而不携带位置信息的部件结合率在汉字加工中的作用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义符对归纳推理影响,本研究使用有义符和无义符汉字为材料,使用ERP技术考查义符对不同层级类别概念归纳推理的影响。行为结果显示,有义符条件下反应速度更快,肯定判断率更高。脑电指标上,P3阶段义符主效应显著,有义符条件下P3波幅更大;N1、N400和P600阶段义符与层级交互作用显著,组内简单效应分析显示,层级主效应仅在无义符条件下显著;组间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义符主效在N400和P600阶段仅在下-上推理条件下显著,无义符条件下,下-上推理引发更大的N400和P600波幅。这些结果表明,义符促进了归纳推理过程,这种促进主要表现在对下-上推理的促进。  相似文献   

18.
内隐自尊的ERP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许静  梁宁建  王岩  王新法 《心理科学》2005,28(4):792-796
研究使用GNAT范式对内隐自尊的ERP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感受性指标(d’)和反应时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差异仅在d'上;自我-积极与自我-消极的P3在潜伏期和振幅上存在显著差异;他人-积极与他人-消极的P3之间的差异仅表现在潜伏期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游戏使用习惯问卷筛选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和对照组被试各24名,利用线索探测范式,探讨了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图片的注意偏向机制。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图片线索下探测目标诱发的P1潜伏期提前;(2)暴力电子游戏玩家表现出特定的脑电模式:N1潜伏期延长,P2波幅减小,P300波幅降低;(3)线索的有效性效应表现在早期ERP成分(P1)中。结果表明,暴力电子游戏玩家对攻击性图片表现出注意偏向,其脑电模式揭示暴力电子游戏对玩家的认知功能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肖邦音乐为刺激材料,采用数字n-back实验范式来研究肖邦音乐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方式,并通过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技术),研究不同音乐条件下,正常人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情况,进而探讨音乐对工作记忆影响的神经机制。30名被试参加了3种音乐条件(无音乐、先导音乐、背景音乐)下的n-back(n=1、2)工作记忆任务的行为实验,收集行为数据;14名被试参加了同样实验过程的ERP实验,记录脑电数据。行为结果发现音乐条件对工作记忆效果有显著影响,且先导音乐条件下记忆效果最好;脑电结果显示P3波幅随记忆负荷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高记忆负荷水平下,P3波幅随先导音乐、背景音乐、无音乐的顺序逐渐呈现下降趋势;源定位分析发现音乐对工作记忆的促进作用可能跟大脑顶叶被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