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家是我国南方极具特色的一支汉族民系。客家人在南迁的过程中一方面保持了中原汉族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逐步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经验。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围屋、土楼、排屋等民居建筑,以其体量巨大、规划严格、功能完善成为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类型,体现出鲜明的技艺特征。不同地区的客家建筑在形态上各具特色,丰富多彩,展现出鲜明的人文特征。客家建筑中的技艺与人文特征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是形成客家民居建筑形态传承与流变最重要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2.
赣南客家山歌衬词运用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征 《美与时代》2005,(1):60-61
赣南位于江西南端,地处赣江源头,东临闽西,南接粤北,西连湘东南,辖18县市,面积40800余平方公里.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的第一站,是较早的客家人聚居区与扩散地.勤劳的赣南客家先民素有爱唱山歌的习惯,不论在茶山劳作,还是在野外赶路;也不论在田园耕种,还是在家绣花纳鞋;或为了消除疲劳,振奋精神;或为恐吓虎狼,壮助胆量;或为了传递情感,表白心声,均借助于山歌.这些山歌,有的高亢悠扬,响遏行云;有的缠绵低回,如泣如诉,它逐渐成为客家人不可或缺的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3.
同乡会是以地缘为基础建立的组织,外来人口为了适应大都市的生活,建立同乡组织互帮互助。与普通的同乡会不同,上海客家人同乡会不是以地缘为基础的,而是以"客家"为基础成立的组织。上海客家同乡会在上海客家人的自我认同中起了很重要的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4.
太平村客家人丧葬"道场"中的各种礼规,杂揉了人为宗教的内容,凸显了儒家思想与释道二教合一、宗教信仰服务于民间信仰的特点,体现了客家人复合性的信仰特征.多种信仰渗透在客家村落的民间生活中,强化了客家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对保持客家族群传统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华民族的移民史造就了不同民族、不同族群、不同文化的融合与冲突。成都东山客家人在“湖广填四川”这场文化冲突与融合中,运用其独特的族群生存策略,通过族群外部认同和族群内部凝聚,在向世人展示“我是谁”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信仰和传统。融入与保持作为成都东山客家信仰传承的基本策略构成了其文化传统的两种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6.
赖炜炜作品     
正作品简介:《博物馆里的客家人》"客家"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定居的汉族的一个族群,与少数民族不同,他们没有特别鲜明的民族服饰与生活用品,但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并与少数民族结合的历史过程,形成了细微区别于其他汉族的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等族群特色。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的需求,客家形象逐渐丰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客家人旧时的  相似文献   

7.
道教与客家人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然而,关于道教与赣南客家人丧葬礼仪关系的论述,目前尚少见.于都是赣南中部一个典型的客家县份,由于受周边客家县市的影响,这里保存和流传着许多传统习俗,其中丧葬礼仪的习俗保留得较为完整,也颇有特色.本文即以于都县为例,就道教与客家人丧葬礼仪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相互结合参证的办法,从介绍于都道教的渊源、派系及教义入手,进而分析于都丧葬礼仪的仪式过程及散居正一道士在其中的作用;并就于都丧葬礼仪的特点、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其功能和消极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8.
梅县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是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客家人是由于战乱从中原不断南迁的一支汉族民系,历史上,梅县道观和道士较少,以民间诸神崇拜为主,如伯公、公王、门神、祖先崇拜等,宗教信仰的目的,就是帮助人们生活。梅县道教庙观,至今尚存的较有规模的仅剩吕帝庙。吕...  相似文献   

9.
赣南是净明道的重要传播地区,许逊信仰是赣南客家人宗教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万寿官作为赣南客家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赣州18个县市中有广泛分布,其中位于葛坳镇的黄屋乾万寿宫是香火最旺的一座。本文以黄屋乾万寿官为重点考察对象,综合调查周边分布的其他万寿官,初步介绍万寿官在赣南地区的现实状况,简要分析赣南客家的许真君信仰。  相似文献   

10.
闽西客家土楼建筑不论是从筑建技术还是建筑功能上来看,都是一本读不完的艺术百科全书。从客家土楼的建造过程考量,在选址、建造、布局等各个方面都充分显示了客家先民高超的建造技术和深厚的文化修养。从地域、形体、材料、装饰四个方面的建筑语言,解读闽西客家土楼的审美价值,为现代设计提供一定的美学价值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反封建迷信运动无论从内容还是措施上既反映了当地的实际,又可窥见全国苏区反封建迷信的普遍经验:在客家人的聚集地,反封建宗族制,建立革命同志式的新型社会关系;客家妇女深受封建压迫,开展解放妇女运动成为重要的任务;客家山歌深受当地民众喜爱,成为宣传反封建迷信的重要形式;以法律为保障,以政治经济实利为策略,以教育为主渠道全面进行反封建迷信。这些历史经验也为当前的反封建迷信提供了重要的启示:遵循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建立全方位的反封建迷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围龙屋”不仅是世俗日常生活的居室空间,也是宗教哲学的文化空间,它以建筑图式和符号表达出古老的宗教哲学内容。客家“围龙屋”的宗教与哲学在居室空间上表现为三个层次:其里层以堂屋神龛为核心构成宗教崇拜圈;其中层以建筑图象构成哲学符号圈;其外层以山川“风水”构成宗教哲学氛围圈。它们以物化的建筑形式显示出居室主人的宗教哲学意识和相应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3.
解析岭南传统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的建筑构造,提炼客家围龙屋特色建筑形态产生、形成的历史缘由及思想理念,通过工夫茶盘设计案例的实践,探索了岭南文化元素"客家围龙屋"与现代创意设计的跨界融合和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进入赣南客家王母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淡黄色两层建筑,建筑西面外形是罗马式山形墙设计,南面则是客家马头墙式设计。走进这个建筑,一层为祠堂,悬挂一幅郑氏始迁祖文烜公像,下面的红纸条幅上写着"祖德流芳,宗功远长";二层是教堂,祭台后墙上挂着十字围绕的耶稣像,周围墙上挂着"苦路"图片。厅堂楹联的内容为"天主赐恩  相似文献   

15.
梅山位于湖南新化一带,是苗、瑶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当地的民居主要为干栏式板屋,其装饰风格也较为独特。梅山干栏式板屋多用木板围成,木材一般就地取材;板屋工艺复杂,由支高中柱、间隔柱构建而成;板屋所有柱、梁全靠榫头互相穿架拉引,形成立体力学结构,把整个房子支撑起来;梅山民居在板屋侧面上半截大多选用白色(如奉山民居的白色石灰墙窗)做窗,按照色彩、大小对重力的影响原理来分析,这种选择有效地制造了上轻下重的感觉,在视觉上产生平衡感。这种窗结构又适时地在民居整体布图中增加了空的点缀,缓解了民居整体的凝重感,显得轻盈古朴,堪称建筑结构中物理平衡和心理平衡完美结合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惠州十字水生态度假酒店采用一种反建筑的形式,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到最小,建筑形态采用当地的客家民居形式,高低错落,又和山体形成了视觉统一;其建筑材料主要用土、石、竹、木等在地材料,体现了建筑的自然性和地域性,是一种与自然相亲相和的设计观念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7.
从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到沟壑纵横的西海固地区的六盘山黄土高原,从沙漠漫漫的边缘,到蜿蜒九曲的黄河两岸,清真寺如星罗棋布,约有大大小小3500余座。它们因地而异,千姿百态,争艳斗胜,建筑式样、结构、艺术风格丰富多彩。清真寺是伊斯兰文化的象征,是广大穆斯林向真主敬奉忠心的圣堂和精神依托所在,宁夏回族清真寺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形式,寄托了他们美好的希望和心愿。清真寺的建筑沉淀了宁夏回族在宗教、历史、经济、教育、艺术、民俗、建筑等方面的文化内涵。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曾于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先后经过宁夏回族聚居…  相似文献   

18.
传统客家围龙屋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现代对传统建筑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缺失的语境,以传统客家围龙屋为例,对其深厚的建造文化与当下现状等进行分析,呼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唤醒传统资源,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建构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客家民系因独特的历史经历,祖先崇拜意识尤为强烈,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闽、赣边界的石壁,地处福建宁化西隅,古称玉屏。这里在靖康之难前,由于兵燹未及,社会安定,开发较早,交通方便,被称为世外桃源。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客家先民不断离开中原南下,流徙江淮。唐中叶后,聚集于以宁化石壁为中心的闽赣连结区域,客家民系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0.
客家文化五彩缤纷.闽西客家山歌作为闽西客家文化的媒介,从音乐的角度揭示并传播了闽西客家文化的特点,并以艺术的形式记录、保存、传承了闽西客家文化的精髓.客家先民原居中原的黄河流域,客家山歌中的中原文化印记正是客家山歌形成的基础,是中原文化在客家山歌中长期积淀的结果,充分表现了客家山歌文化的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