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密的《国富论》被看作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相当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不同流派的思想家。以往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往往过多强调了马克思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与斯密在价值理论上的批判与继承关系。借助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视角,我们能够澄清马克思与斯密的这一关系。马克思对斯密价值理论的超越之处主要在于,马克思不仅认识到价值形式的重要性,而且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式展现了价值形式本身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体问题的探讨,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上的自我深化。在这一深化过程中,涉及到如下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即:马克思的主体理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客体理论与科学的实践范畴的结合所引起的哲学发展趋向问题;以上两个问题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理论建构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研究,力图历史地逻辑地探讨马克思在如上诸问题上的批判研究及其在哲学上实现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始终隐匿着一种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误释,即将马克思有关社会历史发展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表现出类似自然历史过程的特性,泛化为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一般原则的理解。对此,笔者提出过初步质疑,并也引起了不少论者的关注。但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尚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析的深层理论扣结。因此,本文拟就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规定的历史线索以及这一规定的真实含义再作一些探讨,以期研究在深一层的理论断面上拓展。  相似文献   

4.
宗教问题,确切些说是对基督教进行批判的哲学解释,这实际上早就是马克思在学术上最感兴趣的中心问题。在当时的德国,人们往往借宗教问题来讨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那些轰动一时的重大问题,而人们对黑格尔宗教学说的态度,人们关于基督教起源的某种哲学观念以及关于基督的历史真实性的争论等等,往往能反映出他们的政治立场。马克思和鲍威尔的密切合作,马克思想写宗教艺术论文的打算和他那篇贯穿着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把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看作是唯物史观的基石。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历史过程主客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上述论断作了新的考察和审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下面把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介绍。一、关于马克思的本意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版序言中的论断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马克思当时所讲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其本意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学”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学术舶来品,“马克思学”在中国并非新物:上世纪80年代初便伴随“青年马克思”的有关讨论而得到介绍;到了90年代中期,更是借由“恩格斯问题”而引起人们关注,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着力批判的错误倾向之一。今天,“马克思学”却好像不仅成了马克思文本研究的标尺,更俨然大有取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之势。为了正确对待这种特殊的学术潮流,特别是它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需要回到现实的社会历史和思想语境之中,梳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马克思学”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并在此基础上做…  相似文献   

7.
学界在阐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演进观时经常随意使用"形态"和"阶段"。通过追溯和分析马克思在《大纲》等文本中关于社会历史演进问题的经典表述之原文、英译文和中译文,可以看到"形态"和"阶段"的混用不仅是一个由马克思自己的文法疏忽引起的翻译问题,更是一个理解问题。澄清混乱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马克思是用"形态"表示人类史前史阶段中的诸种社会形态,诸形态有其实质上的一致,即它们都是人类不自由的社会。相反,马克思是用"阶段"表示人类社会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真正的自由的人类历史时期。在这一尚未被辨明的区别的基础上,马克思的有关思想可以呈现为更明晰有序的格局,即人类社会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但以自由为尺度,却只有两大阶段。"形态"与"阶段"之准确区分也为人们理解社会历史演进的多样性留下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与落后民族国家对自身发展道路的积极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日益成为学界的一个前沿问题。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系统考察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世界思想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课题。从思想源流的角度看,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重要源泉。但在思想的内容与实质上,马克思又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和重塑。具体而言,马克思主要从历史本体论、历史方法论与历史价值论等层面对旧的世界历史理论进行了革命性变革,并创立了新的世界历史理论。  相似文献   

9.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始终不渝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笔者认为,这个目标的提出与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形成密切相关,或者说,马克思人的发展观是建立在他的人的本质观基础上的。而从思想发展史角度看,马克思在人的问题研究中先后提出的几个“占有”概念,则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了他的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形成与完善的实际进程。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和方法出发,本文拟就马克思人的占有观、人的本质观和人的发展观三者的必然联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机制、基本涵义和历史形态,略叙管见,以期引起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相似文献   

11.
1.马克思的历史决定论受到的攻击与误解必然与自由问题是马克思的自由观的重要方面。众所周知,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通过阐述历史决定论——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的辩证关系实现的;正是在这个问题上马克思受到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许多攻击。这些攻击者深知,只要抽掉马克思理论的决定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的整个体系就动摇了。因此,在阐述马克思的必然与自由观之前,不能不看一看他们是如何曲解马克思的思想的。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与道德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许多论述中,常常把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结合在一起,两种评价的结果往往不同甚至相反。因为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尺度,看问题的着眼点不一样。但道德与历史本质上不存在二律背反问题,二者的尺度既不完全一致,也不绝然相反。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现实的历史的人"是蕴涵其哲学真义的基础性概念。马克思分析了费尔巴哈"一般人"的理论视阈与形上困境,澄清了建构"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感性活动"之存在论意义。马克思真正颠倒了传统形而上学"神话学"和近代哲学的"意识内在性"。基于对"现实的历史的人"的把握,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为现代哲学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如何看待经济哲学?这似乎是一个早已解决了的问题。然而遗憾的是,人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往往抛开马克思本人的系统论述,专门去寻找马克思的片言只语,对于众所周知的事实,却反而忽视了。比如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第2章的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如果考虑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究竟是实证科学还是哲学,学者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这场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对于社会历史规律的描述,涉及到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方法以及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研究的哲学性质。由于争论的需要而使某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被淡化处理,因而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本文作者认为,马克思在不同的场合对人类历史有着多种不同的分期,这些分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替代的,而是并行不悖、相互补充的。本文从客观角度和主体角度分别考察了马克思的历史分期理论.并进一步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分期思想蕴含着价值向度。一方面,历史的发展是人类价值逐步提升和实现的过程,是个人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马克思也用个人的发展为尺度对历史进行评价。个人的发展、人类价值的实现是以客观的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作者D.麦克莱伦,英语界颇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英文界最为权威的《马克思传》的作者,并以此为我国学界所知。该书考察了马克思及其追随者对宗教批判的历史,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批判,如果不是绝对地,也是主要地  相似文献   

18.
如果我们想在过去几十年所发表的“官方”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去查阅马克思有关异化概念的话,那将是徒劳的。在许许多多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中,马克思历史哲学的这个中心范畴连一次都没有被提到过。可是这类教科书的宗旨还是为总结马克思历史哲学体系而撰写的。为了使这种现象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认为就这个范畴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所应占有的地位来谈谈我们的看法,实在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我们还要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分析当今社会主义社会结构的时候,这个范畴是否能用上呢?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在有些地方还要涉及到马克思的几份手稿(《经济学-哲学手稿》,1932:《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939),在这  相似文献   

19.
历史概念是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历程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的心路辗转展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跌宕起伏的运动轨迹。因此,探讨马克思早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和阐释的流变模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迈进历史唯物主义的殿堂的。本文以马克思早期重要文本为依托,剖析撰写博士论文以至《巴黎手稿》期间内马克思对历史概念越来越贴近现实的理解的折转。这一探讨紧紧围绕着博士论文时期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历史概念、编辑时期谋求宗教与政治改革的历史概念以及《巴黎手稿》时期探求现实的经济状况何以导致人的异化的历史概念来开展。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已经讲了很长很长时间。可是,人们很少去认真追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这个“历史”究竟意指什么;人们误以为,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历史仅仅就是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之意,就这样.这个似乎无需证明的“常识”就无思性地以误传误了这么多年。我发现,如果不带先见地面对马克思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也就是说,从马克思哲学新世界观的原初语境来看,马克思在哲学总体上确定的这个“历史”并非单单是一种狭义的社会历史领域,同时还具有一种更重要的哲学本体性规定。这也意味着,历史唯物主义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