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不变的     
世界上任何物体难道都是一经形成,永不改变?硬的永远是硬的,软的永远是软的;大的永远是大的,小的永远是小的;长的永远是长的.短的永远是短的;高的永远是高的,低的永远是低的;热的永远是热的,冷的永远是冷的;强的永远是强的,弱的永远是弱的?……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信仰     
李大军 《天风》2014,(6):54-55
母亲是什么?相信大家都会说,是爱,是无私,是奉献!有人说:"母亲是阳光,给人温暖;母亲是明月,给人黑夜亮光;母亲是大地,默默地孕育生命。"也有人说:"母亲像春天的雨露,悄悄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亲像和煦的春风,安抚我们的心灵;母亲又像一叶扁舟,载着我们越过困难。"是的,母亲是爱,是奉献,是无私!对我来说,母亲,更是赋予信仰的爱,是透明信仰的奉献,是亮丽信仰的无私。  相似文献   

3.
神圣的国民     
《天风》1998,(7)
经文:出埃及记19:5b—6 全世界都属于我,但只有你们是我的选民,是神圣的国民,是侍奉我的祭司。 全世界都属于上帝,他是创造主,是维持这世界的主,又是历史的主;这是没有话说的。但我们的福气是他对以色列人情有独钟,把他们当作心肝宝贝,是他的选民。在耶稣基  相似文献   

4.
主张有所谓“扩充三段论”的人说, 凡人都能制造生产工具, 猿不是人, 所以,猿不能制造生产工具。是有效的“扩充三段论”,其理由无非是:一、大前提是区别命题;二、大项在大前提中周延。这两条理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凡人都能制造生产工具”的形式是“所有M是P”,而不是“只有M才是P(即:凡P是M)”。也不是“所有M是所有P(即:凡M是P并且凡P是M)”。“所有M是P”的谓项不周延是绝无例外的。  相似文献   

5.
徐牧 《天风》2009,(2):10-11
每当晨祷、晚祷、周日、周间聚会领祷时,尤其是赞美见证聚会上,我们常常在会众领祷时听到:“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我们是上帝的百姓”、“我们是新以色列民”、“我们是耶稣的门徒”……但是,我们却常常忘记我们也是上帝的管家,当看重管家的身份和尽上奉献的本分。  相似文献   

6.
柏拉图的美之间到底问什么,是一个值得弄清的问题.这其中,"美"的词性是非常重要的."美"作为名词,其本质问题是不可证实的,这也是几千年来美的本质问题一直没有满意的答案,以及各种答非所问式的错位回答产生的根本原因:"美"作为形容词,美学研究的目标不能是美的本质,而应该是美的原因.美的原因其实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情感沟通.  相似文献   

7.
<正>基督教是爱的宗教,教会和信徒是爱的使者,奉献和传播爱,让慈善走动起来,是对教会和信徒的信仰要求。公益慈善事业是奉献爱心、彰显美德、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崇高事业,是国家和社会的正能量。基督教是生命的宗教,也是爱的宗教,决定了教会和信徒必须是爱的使者,奉献和传播爱,让慈善走动起来。福建省基督教"两会"以"爱国爱教、荣神益人"为宗旨,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公  相似文献   

8.
爱的真谛     
傅真 《天风》2005,(7):34-35
神的爱是无条件的爱,无限度的爱——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神的爱是舍己的爱,无私的爱——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 神的爱是公义的爱,圣洁的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神的爱是永久的爱,超越的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相似文献   

9.
人的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命题。但是,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中,有人却把这两个命题对立起来,把二者说成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则鸣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一文(载上海《社会科学》1980年第2期。以下简称“则文”)就认为,强调认识依赖于实践,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获得真理的唯一  相似文献   

10.
真主的存在 按伊斯兰教经典讲,真主是存在的,是真实的,是永恒的,是固有的,是无始的,是无形无影的。真主是穆斯林信仰的全人类的主宰,是宇宙万物的主宰。真主是超时间、超空间的,是造化万有的,是化育万物的。《古兰经》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母爱     
家庭是安拉对于人类的恩惠,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是我立世的根基,生活的归宿,思念的焦点。想家了,我便想到母亲。母爱,是一杯淳香醒神的咖啡,是一壶沁人心脾的清茶,是一道青春年华的滋补剂,是一块魂牵梦萦的芳草园。母爱是一种对天地造化的缠绵呼应。“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对儿女的柔肠百转的牵挂,能超越时光的风风雨雨,跨越地理的万水千山,飞过岁月的漫漫苍穹。因为“乐园在母亲的脚下”,最应受到善待的就是母亲,然后是父亲。父亲用血肉之躯和坚忍不拔撑起家庭的天空,是全家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依托。为了家人生活得精彩,父亲付出了鲜为人…  相似文献   

12.
杭晓平 《学海》2002,2(6):18-20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共产主义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邓小平紧紧抓住这个根本道理 ,总结了社会主义历史的经验教训 ,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坚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出发点、价值目标和判断标准。一、人民的利益是邓小平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围绕对“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的认识和再认识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国以来 ,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相似文献   

13.
患得患失是人生最大的心理之患,是人生的精神枷锁,是附在人身上的阴影。生活中出现阴影是因为我们挡住了人生的太阳。人生的太阳是什么?是理想,是追求,是热爱生活,拥抱生活。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阴影。  相似文献   

14.
按照黑格尔的说法,从爱利亚派开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哲学是研究存在的学问,而存在只能是惟一的和不动变的,这个惟一、不动变的存在就是是。自爱利亚派的巴门尼德以后,西方哲学始终固守着存在的衣钵而从未有所逾越,只是在花样上做了一些翻新。综观西方哲学,对存在的研究基本上是以两个问题为切入点,第一个问题是追问存在是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追问存在怎样存在。海德格尔从第二个问题的角度否定了第一个问题的合法性,却没有否定哲学的研究对象———存在。因此,直到海德格尔为止,说哲学就是存在论(Ontology)应该是毋庸置疑的。当代法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燕妮的爱情,是无产阶级爱情的光辉典范,这是举世公认的。但是,对于恩格斯的爱情生活,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也是楷模。我们回顾和宣传恩格斯的爱情生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无产阶级道德情操,同样有着深刻的教益。恩格斯于1820年11月28日出生在德国巴门市,父亲是一个棉纺厂主。对于这位长子,父亲的希望是:长大成人之后,继承家业,充当资本家。由于父亲的坚持,年青的恩格斯在高中毕业前一年就被迫退学,到父  相似文献   

16.
列宁的战斗无神论提出了如下的观点:一是"必须不倦地进行无神论的宣传和斗争";二是"充分利用历史上的无神论资料";三是在与有神论的斗争中必须毫不妥协;四是在与有神论进行斗争时要与自然科学家结成同盟。列宁的战斗无神论在当代的意义:一是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无神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强地位;二是在共产党内部,不允许共产党员是一个有神论者;三是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信仰自由,这是对群众来说的;四是对有神论者,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接触无神论;五是要建立无神论的理论基础,这种理论基础来自两个方面:科学和哲学。  相似文献   

17.
得胜的大卫     
袁世国 《天风》2003,(9):34-34
诗篇第三篇是大卫王在逃避他儿子押沙龙的追杀时所写,也是大卫清晨的祷告,从这首诗歌中我们可以知晓他得胜的经历。 大卫在躲避儿子押沙龙的过程中.不仅身体疲惫,而且内心伤痛无以言表,还有什么比自己的亲生儿子敌对自己更伤痛的呢!虽然他处于内忧外患之时,但对上帝的仰望能使他从新振作起来,得到力量,所以,他落在危险和羞辱的环境中,仍然得享平安。与此同时,他在清晨祷告之后,听见耶和华上帝给予他的三句话:第一句话是“耶和华是我四围的盾牌”,第二句话是“耶和华是我的荣耀”,第三句话是“耶和华是叫我抬起头来的”。耶和华是他的盾牌,耶和华是他的荣耀,耶和华是抬举他的。这三句活,实在是大卫王的亲身经历,也是他得胜的秘诀,所以,这也足以成为帮助我们基督徒在信心和信仰上坚立不摇动的三大经历。  相似文献   

18.
真之符合论指的是一个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符合一个事实;真之同一论指的是一个命题是真的,当且仅当它是一个事实。真之符合论强调命题与事实的符合,真之同一论强调命题与事实的同一。一些真之同一论的倡导者同样是真之符合论的支持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真之同一论是真之符合论的发展与简化。M.大卫对真之符合论和真之同一论做出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个国家、民族, 要兴旺发达, 拥有光明的未来, 就必须拥有创新的理论思维, 拥有自己的哲学。哲学是思想的花朵, 文明的灵魂, 精神的王冠; 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 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哲学锻造我们的思维, 净化我们的心灵, 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一、哲学是什么?哲学的解放, 从根本上说, 首先在于哲学观的解放, 在于对“哲学是什么”等问题的再思考、再认识。哲学是什么? 这既是一个古老的问题, 又是当代哲学的前沿问题, 也可以说是哲学永恒的话题。从哲学诞生的那一天起, 哲学家们就在不停地追问, 给出了一…  相似文献   

20.
莫尔特曼的政治神学是其希望神学的逻辑延伸与必要组成部分。政治神学的特点是面向实践。它是关于复活与十字架受难的辩证和谐统一。政治神学的上帝是被钉十字架的、受苦的上帝。奥斯维辛之后的上帝不再是战无不胜的。上帝与不信神的、被上帝遗弃者结合。解放是指从政治偶像及焦虑中解放出来。拯救不仅仅是传统所谓从罪中救赎。除了罪以外,人还有无缘无故地遭受的苦难。上帝站在无辜受难者一边,并亲自受苦。这是新的神正论。人的解放不仅包括宗教偶像的破除,也包括政治偶像的破除。注重行动与成就,使人变得冷漠,对人缺乏同情,缺乏激情。现代神学的趋势是与社会现实结合更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