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2月17日21时35分,我的叔父马继高先生在北京人民医院归真了。在极端悲痛之中,许多往事涌上我的心头。听父亲说,叔父八岁时,我祖父、曾祖父先后归真。当时,我祖母一人要抚养五个子女,而最年长的我父亲,年仅十四岁。全家生活无着,父亲只有去给别人家赶牛。祖母领着我的几位姑母在家编织毛袜。  相似文献   

2.
巫医的处方     
住在郊县的叔父食欲不振,体弱多病,四处求医问药也未见明显效果。他很是沮丧,整日里躲在家中郁闷着。叔父很迷信,认为自己久治不愈的原因在于“撞了邪”而又没有神灵佑护所致,便  相似文献   

3.
张丽丽 《天风》2008,(22):42-43
今天对于我的一生来讲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我决定和我的叔父亚伯兰一起离开哈兰。其实我对于漂泊的生活是很厌倦的,但有一个人可以依靠总是比我一个人好,何况亚伯兰一直敬拜上帝,在他身边我兴许在信仰上也能进深一步。想我罗得,自幼丧父,随祖父从吾珥来到哈兰,如今祖父又与世长辞,我唯一的亲人也就是亚伯兰,我的叔父了。最近他说,上帝要他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上帝所要指示他的地方去,还应许说要赐福于他。我考虑再三决定和他一起去。马上我们就要起程了,前面的道路如何,我并不知道,但我想,撒拉既然没有生育,我们叔侄二人日后应该比较容易相处的。  相似文献   

4.
正诸葛亮从小“有俊逸之才,英霸之器”。有迹象表明,诸葛亮自幼好学不倦,博闻强识,即使在躲避战乱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也手不释卷。他禀赋过人,过目成诵,五六岁上就能背诵数百篇诗文,而且在父亲和叔父的指导下,还能吟句作文。叔父经常给他讲述历史掌故和人物故事,都在他的脑子里积存起来,为他日后成为政  相似文献   

5.
优雅的姿态     
正东晋时,南阳人刘柳好《老子》,喜欢清谈,这倒也没什么,在那个时代,"人士竞谈玄理",清谈是一种时尚。令人意外的是,他刚刚就任会稽太守,就要找人清谈,而对象竟然是一个寡居的女子。这名女子名叫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书圣"王羲之的二儿媳。谢道韫是个才女,在她小的时候,有一天下起大雪,叔父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堂兄弟谢朗抢先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她摇头,回答说:"未若柳絮因风  相似文献   

6.
《天风》2015,(6)
<正>读初中时,我有幸在叔父家看到《天风》,甚觉新奇。可惜"文革"中,《天风》停刊,叔父先被抄家,后进"牛棚",我再无机会看到《天风》。"文革"结束,宗教政策开始变暖,我又见到了《天风》,并在叔父的影响下订阅了。但那时的我,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整天忙于手头的工作,疏懒于灵命的追求。即使偶有闲暇,随手翻阅一下,然而竟像一位来去匆匆的过客,对所见之事,没有留下多少清晰的印象。我对《天风》的真正关注,始于改革开放之后,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以全面贯彻落实之时。从那时起,在我心里,《天风》就像一扇打开的窗户,扑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别人的指责甚至辱骂,你怎么办?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样做你只能将自己降低到同对方一样的水平,甚至更低。孔融为人恃才负气,爱发议论,讥讽朝政,他反对恢复肉刑、反对禁酒、反对北征乌桓,其实不论他反对什么,也只不过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的牢骚话,可曹操听不下去,把他杀了,不光是孔融,杨修、祢衡大抵都是落得同样下场。比干是个忠臣,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还是纣王的叔父。就是因  相似文献   

8.
与心相约     
岁岁年年搞公关心理,试图将许多个彼此不相干的心融合起来,或者将本来相互排斥的心放在一起。由此在想,心理是什么?什么款式?什么结构?什么性质?什么种类?什么颜色?什么状态…… 多少年来,人们大谈“心理距离”,看来心理之间有距离可言;人们大谈“心理负担”,看来心理可以承重;人们还讲“心理平衡”,原来心理还是一架杠杆;人们还讲“心理波动”,原来心理还是一汪清水。人们说“心软”,也说“心硬”;说“心虚”,也说“心实”;说“心冷”,也说“心热”;说  相似文献   

9.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个体在道德两难情境下对不同亲属的加工特征及其亲属偏见效应。道德两难情境中的主人公为被试的两个亲属(父亲、叔父)和一个熟人,要求被试阅读道德两难情境故事后,对是否愿意救助故事中主人公作出判断。结果发现,直系亲属(父亲)比旁系亲属(叔父)和熟人诱发了更大的P2和LPC平均波幅,而旁系亲属与熟人之间并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了个体对直系亲属更为关注和敏感,表现出明显的亲属偏见效应。  相似文献   

10.
《法音》1992,(4)
先叔父王公讳世安,小字玉烛,禅宗胜地鄂东黄梅县四祖寺山南王枫村人氏,生于1916年8月19日,因惠肺癌,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10月19日仙逝,享年七十有五。现丧葬之事,均已如仪。纯白大理石灵盒已供奉家中,俟后再择一片净土安葬,特此敬告诸亲友,并藉此因缘向诸长辈、亲友致以谢忱。感谢诸位在叔父生前之深情、厚谊、支持与帮助,使其于一生颠沛困顿、孤苦清贫之生活中获得心灵之慰藉,感谢诸君在丧葬期间之吊唁与操劳,并对宁乡一中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领导前来悼念深表谢意。先叔父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抗战后期,执教于贵州黄平高中、湖南三中、桂东中学。胜利后,任武昌中华大学讲师、武汉一中教员,因不满时政,被列入黑名单。后被迫离汉执教于湖南茶陵二中。建国前曾参加护校工作,后调至宁乡一中,直至退休。197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