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稷下学宫与吕克昂学园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井华  史怀权 《管子学刊》2007,(2):22-23,78
稷下学宫和吕克昂学园是两所处于同时代的东西方著名学校,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东西方的历史上是具有重要地位的。本文从办学性质、办学目的与动机、治学特点、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两所学府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总结两者的特色,以期对中国大学的发展得出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稷下学宫的务实精神与田齐的兴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杰 《管子学刊》2000,(2):50-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学术文化中心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然而稷下学宫自其产生就与田齐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本身就是田齐政权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务实产物。稷下学宫成立后也充分发挥了智囊机构作用,为齐富国强兵、统一天下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杰出的办学典范,其以讲学、著述、培养人才为一体的办学模式、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使其成为先秦学术发展的一个高峰。稷下学宫是作为一所实体的文化与教育机构出现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机构的雏形和当代高等教育的典型特征和办学要素,其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发生学意义和奠基意义明显。具有显著的高等教育思想价值、管理价值和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稷下学宫诞生于地处东方的齐国,是战国时期学术交流和百家争鸣的主要阵地。作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机构,其成立与田氏代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界对稷下学宫尤其对于其确切地望的争论从未停止,从零星的文献记载出发,结合近年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本文认为稷下学宫位于大城西门外的系水两岸。对于该问题的讨论不能就此划上句号,考古学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稷下学宫作为齐国重要的政治文化遗产,历史进程中层累的集体记忆相互关联交织造就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5.
6.
传承与发展:简论稷下学宫与我国尊师重道传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捷 《管子学刊》2001,(3):17-22
稷下学宫是我国战国时期惟一的一所“官办”大学堂。作为当时东方文化教育与学术的中心,它既弘扬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对中国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我国尊师重道教育传统的丰富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季中 《管子学刊》2008,(3):28-33
作为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兴衰与田齐政权的存亡相始终,在它一百五十年的兴衰史中,稷下学宫创造了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不仅促进了古代文化、教育、学术的繁荣发展,也以其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出色的教育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稷下学宫在养士、用士方面的创造性举措,对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用人机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结合稷下学宫的历史经验,从制度层面上分析了其对当前我国人才选择、培养、管理工作中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学及史学方法,从精气学说、“无为”思想和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黄老思想对中医气一元论、摄生思想、整体观及辨证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黄老哲学使零散的中医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孟子在齐看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子先后两次至齐,在齐国的时间长达二十余年,是稷下先生的代表性人物。孟子在齐国的经历,充分体现了稷下学宫的人才政策:给予优越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物质待遇,营造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注重发挥稷下先生议政、参政的政治作用,提供了来去自由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学及史学方法,从精气学说、"无为"思想和辩证思维等方面,探讨黄老思想对中医气一元论、摄生思想、整体观及辨证思想形成的影响.认为黄老哲学使零散的中医学理论系统化、规范化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老学与道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说明当时人们的学统及先秦的学术倾向时所使用的黄老这一用语并非指具有法家或杂家色彩的思想体系 ,而是指以老庄等初期道家为中心吸收了一部分神仙术的以老庄为主的思想和实践性指南。汉初黄老学里所重视的清静和无为也非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术 ,而是以作为被统治者的人民实施的不干涉主义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郑东 《管子学刊》2007,(3):42-45
稷下学术精神是我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蕴涵五个基本元素,即学术与政治的和谐互动、学术批评与学术争鸣、学术开放与学术对话、学术人才与学术自由、学术创新与学术实践.这五个元素在学术发展价值意义上起到的是土壤优质、脊梁挺直、血脉涌动、风貌洒脱、动力强劲的良好作用.我们学术界的一个急不可待的任务,是必须克服目前由于经济大潮给人们带来的浮躁心态和狂妄心理,应该沉静下心思来认真发掘和钻研老祖宗、贤人志士们留下的学术的真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学术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稷下学术精神对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是无论如何也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同现在一部分学者的主张不同,本论认为司马迁最初使用的“道家“并不能被看作是一种把老子和庄子完全排除在外的概念。把解释为君对臣的统制术的“无为“和吸收诸子之长的“混杂性“便是黄老学最重要的特征的论述方式,其出发点在于将道家和黄老学设定为了同一概念之上。这篇论文旨在阐明汉初所使用的道家的概念,说明它并不包含在黄老学之中。  相似文献   

14.
《黄帝四经》虽然保留着原始道家的若干思想传统与风格,但它作为从老子道家分化出来的黄老著作,与老子道家的不同之处在于适应封建化进程的需要,对老子的一些原有概念、思想进行了重新诠释和拓展,从而在道体之规定、天人关系、无为而治、道与法、德治与法治,以及“民本”思想等六个方面,克服了它的不足。《黄帝四经》对老子道家之不足的克服,表明黄老学在对待世俗社会与文明的态度上,已由冷漠、轻视转向热心、关注,因而把老子的价值取向从玄虚拉向了现实,充满着一种执着现实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米靖 《管子学刊》2001,(3):27-33
《管子》黄老道家学者推天道、察人性,既倡导无为而治,又标榜顺应人性。他们立足于时代的形势和趋利避害、仰慕礼义的人性论,建构起德法相辅的政治论。教育总是基于人性论,并反映政治的要求且为之服务的。因此,《管子》黄老学者提出德刑相辅的教育思想,其“不言之教”的意义在于德教注重榜样感化,培养道德情操;法教强调无形约束,形成道德习惯。  相似文献   

16.
西汉前期黄老的文化派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统治者适应休养生息的社会需要,选取“清静无为”的黄老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从而确立了黄老学说在西汉前期的政治学术统治地位。由传承关系来看,西汉黄老学说应属于“北方黄老学派”,它传自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宫。由此可看到齐文化在西汉前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关于《黄老帛书》的成书年代,学界有五种意见。分别是“战国早中期之际说”、“战国说”、“战国末年说”、“秦汉之际说”和“汉初说”。比较各家考证过程,尽管结论不同,但在前提性的假设、目标追求和基本方法上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前提性假设的相同。表现为考证者都设定:帛书代表着黄老学派的起点;目标追求上的共同性,在于考稽者都试图将帛书的成书时间框限在某个相对狭窄的时段内;在考证的方法上,各家都运用了比勘法和推测法。笔者认为,考证帛书的成书时间,必须打破上述三个方面的执著。帛书可能是自战国早中期之际到秦汉间,经过多人整理充实而形成的。本文于此谨就其成书于秦汉间的可能作两点补充论证。第一,帛书中对复国封国现象的肯定可能反映着秦汉间列国关系;第二,帛书中的黄帝形象在政治方面不排除影射秦汉问某些或某个历史人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黄老帛书》所见的另一种德治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老帛书》以德治国说包裹在《君正篇》“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和“四年而发号令,五年而以刑正”的系统设计中。究其说,“用其德”是利用社会成员的道德(感)及其相互间的积极影响管理国家的一种方略。在对德的理解把握、德治的运作机制、可预期的作用方式和效果,以及对德治方略的定位等方面,《黄老帛书》之德治说有着与先秦儒家以德治国说颇为不同的致思方向与价值取向。前者注重被统治者道德行为的互动性,表现为对道德的客观规范的服从;而后者则执著于统治者道德品性的示范性,表现为对道德的主观人格的崇拜。  相似文献   

19.
马涛 《管子学刊》2002,(1):50-54
本文依据郭店楚简出土的《老子》对老子的经济思想进行了重新的解读,提出老子的经济思想和先秦儒家的经济思想十分相近,都具有浓厚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倾向。儒道两家的对立非始于当时,而是受庄子后学的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