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中,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心理是普遍存在的。如:女性在男性面前往往想比在其他女性面前更有魅力,希望所有的男性都为自己的美貌、温柔、贤淑所打动,从而对自己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而男性在女性面前,竞争意识将会大大提高,相互之间都想表现出自己的出众才干,以显示出自己的强大和所具有的权威性。这种心理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但大多数男女均不愿承认自己有超越同性取悦于异性的心理。心理学把这类现象称之为异性效应。在一男一女的社交场合中,男性常常想表现出举止潇洒、气度不凡,才华横溢,谈吐幽雅、妙语连珠,这样很…  相似文献   

2.
有的人像蜗牛一样慢慢吞吞,有的人像刺猬一样满身是刺,有的人像绵羊一样温顺可亲。大千世界,相互贯通。与人类共同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恰恰能够体现人的性格。当然,这里并非说人具有动物性的特点,人与动物是有本质区  相似文献   

3.
几乎是一瞬间的工夫,我们就从半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走进了全开放的商业化时代,人的个性、价值也获得了充分展示和发挥的空间。人力资源的自由迁徙流动也成为现实。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已不再是一种做人处世艺术,而上升为一种关乎国运民生的社会主题了。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风靡一时,深受观众的喜爱,许多青少年朋友更是痴迷不已。而另一位比小燕子还要优秀的格格紫薇却远不如小燕子那样受欢迎,许多人可能对此迷惑不解。论长相,紫薇不比小燕子差;论聪明才智,待人接物以及各方面的言行举止,紫薇也要优于小燕子。她知书达礼、善解人意、心胸宽广。而小燕子呢?目不识丁,到处打打闹闹,惹事生非,甚至还有那么一点自私。但观众为什么会对她喜爱有加呢。这其实就体现了人际交往上的心理效应——“瑕玉”效应。  相似文献   

5.
<正>杨维桢,字廉夫,“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敏好学。由于后期生活动乱,异族掌权,一生仕途坎坷,最终对朝廷失去信心,转而醉饮交友,题书作诗,在“醉墨半醺”间感受生活的美好。下面以《元夕与妇饮诗》为例,浅谈杨维桢行草书中“醉”的具象体现和风格特征。一、“醉”的体现1.复古出新。“醉”是喝了酒的一种醉的状态,它在艺术创作中是某种非人力所能及的功能,有时必须借助酒力才能使作品呈现自然之趣,  相似文献   

6.
“暗示”在心理学上,指在非对抗性的条件下,人与人相互接触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使得一个人的思想、行为接受或符合另一个人的意志。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是指一方用间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并让他人心领神会的过程。一个人“成熟”后,总会认为“我已...  相似文献   

7.
谢炳国 《天风》2012,(1):60-60
据天津北方网讯报道:上月底,天津一所小学门口,早上7点钟交警在拦检接送学生车辆时,发现一辆白色夏利车驾驶人身上散发出酒气,交警立即用呼吸式酒精检测仪检测,结果该车驾驶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55毫克,属于酒驾交通违法。  相似文献   

8.
登门坎效应 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派人随机访问一组家庭主妇,要求她们将一个小招牌挂在她们家的窗户上,这些家庭主妇愉快地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再次访问这组家庭主妇,要求将一个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有超过半数的家庭主妇同意了。与此同时,派人又随机访问另一组家庭主妇,直接提出将不仅大而且不太美观的招牌放在庭院里,结果只有不足20%的家庭主妇同意。  相似文献   

9.
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沟通,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当你穿梭在茫茫的人海里,置身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交往,交往能给人带来幸福和欢乐。你的婚姻、职业和人际关系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与人沟通的能力。据调查,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生活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世界里,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际关系是每一个正常人的需要。可是,很多人的这个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他们便慨叹世界上缺少真情,缺少帮助,缺少爱,那种强烈的孤独感困扰着他们,折磨着他们。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与他人缺少交往,仅仅是因为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爽 《社会心理科学》2002,17(1):93-94,92
本文针对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几种心理障碍进行剖析,并对此相应的提出几种规律。本文作者希望大学生能走出误区,重拾自我。  相似文献   

11.
醉与痴     
正这世上多的是醉与痴的人。刘伶醉于酒,黛玉痴于花。徐霞客醉于山水,顾恺之痴于丹青。汪士慎醉于茶,曹雪芹痴于梦。王子猷醉于青青翠竹,钟繇痴于蜿蜒笔墨。专心地沉浸在一份对某样事物专注的爱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古往今来,多少人在"醉"与"痴"间寻得独有的快乐,每一段都堪称佳话。"醉"和"痴"不言而明,暗示着专注与持久,还有一块单纯而明净的心灵背景。这样迷恋的瞬间将人生变成一串串接连不断的赏心乐事,将快乐加倍。  相似文献   

12.
醉与罚     
正~~  相似文献   

13.
一、自我心态图的起源与形成自从E·柏恩在1964年发表了《人间游戏》之后,人际沟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简称AT)的理论开始被人们所熟悉,以后,T·哈利斯在《我好、你好》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TA 理论,接着,E·柏恩又发表了《寒喧后说些什么》一书。这样,奠定了TA 理论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的基础。根据TA 理论,一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自我心  相似文献   

14.
现代社会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有效的人际交往,而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往往会影响人们人际交往的效果和质量,了解和认清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有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文章对可能影响人际交往的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基本归因偏差、虚假一致偏差及当事人与旁观者归因分歧的含义、表现和原因作了简要分析,以期能帮助人们对人际交往中的认知偏差加以防范和纠正,提高人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面对另一个人,因为对对方不知根底,对交际前景不能掌握等原因,总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即使是十分老练的交际家,当他面对一个陌生人时也不例外,只是压力的程度不同而已。交际前的这种心理压力让人产生紧张、沮丧、烦恼、焦虑等不舒服的感觉。人们为了使心理和情绪得到平衡,最先做出的本能反应是退却和逃避,以此来降低紧张焦虑的水平。但事实上又不可能,只好带着这样的压力去交际,交际效果当然不可能好。不好的交际效果进一步肯定他事先的感觉,强化了自己不善社交的印象,最终使人际交往陷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醉狂与智慧     
醉狂,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在理性信受推崇的人类社会,人们回避它,但有时又需要它。因为它能使人的心情得到无忌的释放,使人的自我得到特别的加强,使人的身心感到漂然而自在。因此,许多人希望有体验醉狂的机会,却不敢把它当作生活的常态,因为那样会被人看成是疯狂或狂妄。醉狂,是一匹烈性的野马,当它还只是在人类情感的原始荒野上奔驰的时候;醉狂,又是一坐良骑,当它进入人类理性的圣地,被智者勇者训之导之之后。因此,我们要想获得人生的辉煌,我们就应该学会并拥有那么一份醉任──一份充满智慧的醉狂。充满智慧的…  相似文献   

17.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心态,即家长心态、成人心态和孩童心态。 有这样一个例子:三个人合伙做生意,最后赔了,甲说:“都怨你们,没有真本事,和你们合伙真是倒霉!”乙说:“我觉得这次赔本有几个原因,一是我们三人想法不一,劲没往一处使。二是工作上也存在一些客观阻力。”丙说:“都是我不好,我没干好工作,请你们原谅,我一定会改正,大家还是接着干  相似文献   

18.
在人际交往中,如何使对方对自己形成良好的道德印象,这是属于自我道德印象整饰的问题。自我道德印象整饰是一种修身活动,是通过选择适度的仪表、举止和言词,有意地控制自己,  相似文献   

19.
人际交往即人与人的交往。人际交往伴随着人的一生。人一生的幸福、快乐、发展、成功,或痛苦、烦恼、失败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美国学者卡耐基说得好:事业的成功85%取决于良  相似文献   

20.
青年时期,由于生理、心理的迅速发展,使他们产生了许多新的、重大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对友谊和交往的需求,就是青年时期最为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