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讯     
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研讨会在南宁召开由中华美学学会青年美学学术委员会主办,广西民族学院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研讨会”于 2004年 10月 21日 ~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来自全国 15个省、市、自治区的 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与会者围绕“民族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美学”、“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与生态美学”、“古代生态思想和现代生态理论”、“‘人类中心’与‘生态中心’”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与此同时,学者们还就生态美学的研究形态与对象、范围,及其生态美学自身与发展,生态美学与自然美等具体问题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2.
由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陕西师范大学环境发展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人文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0月 17日至 2 1日在西安召开。与会学者围绕“美学视野中的人与环境”这一主题 ,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认识生长在生态学与美学结合点的生态美学的性质 ,这是与会学者关注的一个中心话题。曾繁仁认为 ,生态美学可以被界定为一种人与自然社会达到动态平衡、和谐一致地处于生态审美状态的崭新存在观 ,其中包含着新的时代内容和人文精神 ,而“动态平衡”应是生态哲学与生态美学的基本理论。聂振斌…  相似文献   

3.
近日拜读邓绍秋先生的新著《道神生态美学智慧》(延边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深受启迪。生态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门研究人与自然、社会之生态审美关系及人自身动态平衡的美学学科。邓先生将生态美学与道神美学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见邓先生在生态美学研究方面具有探索创新精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学界对于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对生态美学能否作为一个学科在学术界存在颇多疑义。我们认为,作为后现代语境下产生的新兴学科,生态美学的出现无疑是美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事实也证明,生态美学之所以能够成立,人与自然以及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之所以能够统一即在于生态美学,其哲学基础是一种包含着生态维度的生存论存在论的哲学观。鉴于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所以,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以中西交流对话为平台,建设一种包含中国古代生态智慧、资源与话语的具有某种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的生态美学体系就成为今后生态美学发展的目标之所在,这同时也是我们对生态美学建设的反思与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美学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和影响日盛的一种美学理论,不仅是美学自身逻辑发展的结果,而且是在现实的要求下应运而生的。当今世界面临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危机,即生态危机空前加剧与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美学作为一种关注生态危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就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生态美学,对如何应对迫在眉睫的时代问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同时也是它的时代意义所在。具体来说,生态美学对当今人类的贡献不止是理论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的现实意义。其中尤为关键的是,通过生态美育,来切实推进人们对问题的正视和解决。就当今社会而言,就是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生态美学是一门生态学与美学有机结合的崭新的交叉学科。生态美学一方面是要引导人们去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另一方面,则是引导人们贴近自然生态,留存生态之美,并进行生态审美。虽然生态美学在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才被我国学者正式提出,但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存在着很多朴质的生态美学思想,并与现代生态美学理论一脉相承。其中,风水学著作蕴含着大量的生态美学智慧,但长期以来又被人们所忽视。本文试图从我国古代风水学著作——《葬书》中,剥去迷信的成分,发掘其生态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王维笔下的自然环境表现为一个自在与和谐的生态体系,自然的山水充满禅意。山水田园诗歌发展到盛唐时代,出现了一个异常华彩的时期,这一时期,以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用高超的艺术手法描绘出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亲密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美学是运用现代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来研究人与自然、社会的审美关系的学科,强调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原则。在用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8.
赵芃 《宗教学研究》2004,4(3):157-159
本文主要从道教生态美学的本质、行为体现、生命活力等方面探讨了道教生态美学的特点及现实意义,重点论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贵生和寡欲的辩证协调、传统与现代的继承创新等道教生态美学特点的基本内容.学习和研究道教生态美学,对于继承和发扬道教生态思想中的审美意蕴,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现象学角度来看,凡是现象的就是美的,这种美简称为“现象美”;而从生态美学的立场来说,禅宗生态本身就呈现为一种美的形态,简称为“禅宗美”。这两种美,虽然产生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土壤,但其共性还是较明显的:一是直觉把握本质;二是反对主客分离;三是悬置传统经验;四是否定实体存在。由此观之,中国禅宗文化完全可以与西方现象学平等对话,并且我们能够突破“中——西”对立模式,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态美学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生态美学的发展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生态美学在湿地公园景观的建设与保护中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体现出人们对湿地公园景观审美功能的重视度提高,为未来湿地公园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为此,文章从生态美学与景观设计的关系出发,探讨生态美学思想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表达要素和表达原则,以便为生态美学思想在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提供参考,营造自然、生态、野趣的整体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1.
对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的研究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将鄂伦春族民间文学与生态美学关联起来加以研究虽然起步不晚,但仍有很多问题值得不断深入拓展。对鄂伦春族生态美学的具体特征加以论述,挖掘鄂伦春族民间文学表现内容、哲学思想、存在形态中蕴藏的"原生态"美学特征,是鄂伦春族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生态美学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双方作为审美参照的科学,它不把人与自然看成对立面,而是看成相互交融的整体。人在自然中生活的有诗意,有着审美的预约,同时,自然也因人的维护而提供给人类以诗意的生活环境,这是人们得以诗意栖居的美好理想。把城市的园林建设纳入到生态美学的视野之下进行研究是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美”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好”,现代汉语中主要衍生出“美丽”“美好”“优美”等词汇。从价值论来看,“美”是一种审美上的价值,往往与真和善成为人类的最高精神价值追求。从美学来看,“美”是指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问题,从本体论上看,美是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或者价值;从认识论上看,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从发生学上看,美是社会实践的自由的产物;从现象学上看,美是显现为形象的价值。中西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大约有四种途径:一是从事物的自然性质上探讨美;二是从客观精神世界寻找美;三是从主观精神世界寻找美;四是从社会生活寻找美。现代还出现了一种完全否定美的本质问题的反本质主义的倾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思想,其表现为“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精神,它与西方“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思想相反相成。不同的美学思想体系有不同的美的范畴。一般来说,美的范畴有:美与丑、优美与崇高、幽默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美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4.
"无用之用"是庄子学说的一个核心观念,它引导我们通向庄学的内涵.它还揭示了人的生存哲学,包括"用物"(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多方面.生态美学的提出及研究被公认为近10年来中国美学界对世界美学的最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一直把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看作是唯物史观的基石。近年来,哲学界在讨论历史过程主客体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对上述论断作了新的考察和审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解,下面把讨论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作一介绍。一、关于马克思的本意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版序言中的论断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马克思当时所讲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其本意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景观美学是一个宽泛的、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密切相连。同时景观美学需要面对具体的土地和人的关系,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化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产物。景观美学主要研究自然美的保护,探讨自然美的成因、特征、种类以及开发、利用和装饰自然美的方法、途径等。景观美学拥有其自身的形式美、构成美以及工程美学的综合要素。  相似文献   

17.
汉画像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天、地、人、神四方游戏的世界,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汉代人对生的热情、对死的虔诚、对自然的依恋、对神界的向往……从生态美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问题都是耐人寻味的。通过探寻汉画像中蕴含的生态美,可以发现它的哲学内涵与海德格尔的生态美学观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返回自然”是卢梭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有着多重含义,它不仅是一个审美问题、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哲学和美学高度上的问题。从卢梭对自然人性的关注以及期望重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的社会环境的角度,剖析“返回自然”这一命题的当代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风水理论的生态化与人居环境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盖光 《管子学刊》2005,(3):105-110
中国古代的风水学有三大理论基础:即“气”本体论、“阴阳五行”与“四时五方”的理论.风水的操作性与理论形态实际都是具体化、现实化的生态学理论;其运行的整体脉络,其实就是自然——社会——文化而构型的复合性生态系统;其构筑的是系统整体化和生态化的生存论.风水理论的“美学成分”呈现着生存论视野中的生态审美体认,其生态审美和谐化的表征在于:一是对人的生态化生命存在的审美建构,一是体现我国古代哲学、美学、心理学、生态学、地质学、地理学、景观学等多学科的人文生态化整合,因而还呈现了学科间对人的生命存在的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20.
关于老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有的文章甚至认为老子无关学,反对“美”,从不讲审美的问题。笔者以为老子、庄子等道家书中有其独特的审美观,这种道家的美学思想是道教艺术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对于中国的美学思想也有重大影响。一、老子的审美思想老子《道德经》不是专论美学的著作,但其中也提出了道家对审美的思想。老子的审美思想不是从美与艺术同社会伦理道德的关系来观察美,而是从“道”的自然无为的观点,从个体生命如何求得自由发展的观点出发观察美的。这一点是与儒家美学思想很不同的,也正由于此,使得一部分人认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