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姜守明 《学海》2006,(6):202-204
犹太人是当代世界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祖先希伯来人来自于闪族。在没有进入上帝的“应许之地”迦南(今天的巴勒斯坦)之前,希伯来人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从幼发拉底河流域游牧到迦南后,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哈比鲁人(Habiru),后来音转为希伯来人(Hebrew),意即“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当希伯来人从两河流域走来时,中东地区已经出现了许多成熟的古代文明,如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赫梯文明、亚述文明、腓尼基文明、波斯文明等。根据已有的文字记录与实物材料,现在还无法证明希伯来人进入历史的确切时间,他们像许多古代民族一样,神话传说构成早…  相似文献   

2.
鱼饼 《天风》2008,(10):22-22
提到亚伯拉罕总是与信心联系在一起。在《新约·希伯来书》11章中提到圣经上所记载所有信心的伟人,亚伯拉罕是首先被提到的。亚伯拉罕原来的名字是亚伯兰,在他99岁时,上帝向他显现,并将他的名字改为亚伯拉罕,意为“多国之父”。上帝要让亚伯拉罕成为多国之父,让他的子孙极其繁多,多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同时,他的妻子撒莱改名为撒拉,意为多国之母。这一切都是因亚伯拉罕信心的缘故,上帝赐给他的应许。  相似文献   

3.
葛美华 《天风》2006,(2):42-43
今就“不要惧怕,只管站住!”为题分四个方面与兄弟姊妹共勉。一、站稳根基 1、以色列人的软弱以色列人靠着上帝的能力(上帝藉着摩西降十灾出埃及),带着上帝的应许(上帝应许以色列人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迦南)离开为奴之地埃及。当以色列人满怀喜乐,靠着上帝的带领向迦南美地行进中,上帝却任凭法老的心刚硬,目的是上帝要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让埃及人知道上帝的能力。以色列人行至红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对着巴力洗分,在他们安营的地方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追到以色列百姓,以色列众人面对的是前  相似文献   

4.
潘智力 《天风》2006,(4):17
在约书亚的带领下,以色列民顺利地进入应许之地,这是神要兑现与他们的宗祖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约。以色列民进入应许之地,并不是说他们从此以后就可以过着安稳、舒适的生活,他们还要对迦南地进行征服。然而,以色列民没有完全遵行神的旨意,圣经说:及至以色列强盛了, 就使迦南人做苦工,没有把他们全然赶出(士1: 28)。这为后来以色列民离弃耶和华种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5.
金微 《天风》2004,(5):17-17
雅各与以扫是孪生弟兄,以扫为兄雅各为弟,然而他们还没有出生,上帝说“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从圣经中看,以扫一生从未做过雅各的仆人,倒是雅各从他舅舅拉班家逃回来见以扫的时候,“一连七次俯伏在地”,自称”仆人”。那么“将来大的要服侍小的”是指什么呢?上帝曾应许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像天上的星,海边  相似文献   

6.
圣经中记载了一位人物,他的名气不大、事迹不多,但是却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就是迦勒。他荣耀的人生、顺服的服侍是我们美好的榜样。一、在荣耀中的隐藏迦勒是犹大支派耶孚尼的儿子,是摩西打发去窥探迦南地的十二个探子之一。当时只有迦勒和约书亚得到上帝的应许,可以进入迦南地。  相似文献   

7.
庄德金 《天风》2006,(24):22-23
迦南地是神应允赐给以色列人居住的地方,可是迦南地原本住的是迦南人,虽然神应许将迦南地赐给以色列人,但也必须他们自己去争取。所以耶和华神晓谕摩西要从12支派中选出12个人去窥探迦南地,意在知道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强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地是好是歹?所住之处是营盘是坚城?又看那地土是  相似文献   

8.
刘凌维 《天风》2017,(11):53-53
亚伯拉罕在他75岁时,上帝向他说话,应许当时没有子嗣的亚伯拉罕,他的后裔要遍满地面。10年漫长等待中,周围不少邻居家都喜添新丁,一些曾经黄发垂髫的幼童也长成了翩翩少年,而他和妻子撒拉依然膝下犹虚,希望一次次升起又破灭,自己越来越老迈,而妻子也不再年轻。  相似文献   

9.
视角     
镜天 《天风》2008,(16):25-25
在摩西的带领下,以色列百姓历经千险百难,行至迦南的边境巴兰旷野。上帝吩咐摩西从每支派(利未除外)中挑选一名首领,组成十二人的“侦查先锋”,前往迦南地,窥探该地的居民、城邑、土地和出产等情况,以便日后全民族的挺进。此次行动并非高度机密,乃是全民皆知的事情,所以,  相似文献   

10.
余红珠 《天风》2006,(16):10-12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诡“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创17:15-17)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Timothy Stanley 《Dialog》2007,46(1):41-45
Abstract : When it comes to how Heidegger understands theology, Martin Luther was instrumental in his early formulations. Heidegger's interpretation of Luther leads him to descry theology as a discipline best left unfettered by metaphysics and this attitude is carried right through Heidegger's career. By explicating Luther's influence upon Heidegger's early Freiburg lectures from 1919‐1923, we can raise important questions about the nuanced way Heidegger construes Luther's theology in the hopes of inspiring key insights for Luther's appropriation in current post‐Heideggerian theology.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