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礼仪更新后天主教礼仪的几个突出特点按照196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重要文献──《礼仪宪章》的精神,天主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五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改用地方语言举行礼仪是新礼仪最大的特点。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  相似文献   

2.
礼仪更新后天主教礼仪的几个突出特点按照1963年12月4日发布的一部重要文献──《礼仪宪章》的精神,天主教会对礼仪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新礼仪同过去的拉丁礼仪相比,有五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改用地方语言举行礼仪是新礼仪最大的特点。梵二大公会议以后,教会...  相似文献   

3.
"教会常常尊敬圣经,如同尊敬主的圣体一样,因为在特别礼仪中,教会不停地从天主的筵席,取用生命之粮,而供给信友们。"(参阅《启示宪章》21)教会之所以如此要求我们重视这双重圣宴,  相似文献   

4.
《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以下简称《牧职宪章》)是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所通过的四大宪章之一,是一份关于当代教会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文件。虽然这份文件被冠以“牧职宪章”的名称,但它的内容却不止于牧职;其意义也不仅仅在于教会内部的福传事业和信徒的宗教生活。《牧职宪章》在总结  相似文献   

5.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各地教会都在努力推广读经运动。广大神长教友,也越来越意识到圣经在我们的信仰生活中的重要陛。“原来不认识圣经,就是不认识基督”几乎成了大家的基本信念。要想实现《礼仪宪章》对我们“有意识地、主动地、实惠地”参与礼仪的要求,我们基本的想法是需要对礼仪中所读圣经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推广读经的条件也越来越成熟,各种版本的圣经也已陆续翻译出版发行,基本能满足大家学习圣经的要求。大家学习圣经的热情很高,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蔡建伟 《天风》2023,(3):19-21
<正>教会生活中的崇拜礼仪是教义神学的具体反映。因为什么样的礼仪,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信徒,表达什么样的信仰立场,建立什么样的教会。而影响教会信仰立场的礼仪,又受教义神学的制约,这是教会传统中的“祷告的律,信仰的律”。就如世基联关于《利马礼仪》的介绍中说:“《利马礼仪》不是所谓的‘单独演奏’,而是整个基督教群体的‘音乐会’。”1既然是音乐会,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地方教会为适应神职班和信众之需,编印了《瞻礼单》及《年度礼仪手册》、《教友礼仪》、《圣经记事日历》一类实用型便携手册,观其内容,除包括《礼仪日历》(Ordo)中应有的公教周年节期(节  相似文献   

9.
蔡建伟 《天风》2023,(2):25-26
<正>《利马礼仪》是普世教会合一运动的产物,它的出现是要把普世教会的合一理念寓于崇拜礼仪之中,借着共融祭礼让普世教会拆毁藩篱,打破宗派的围墙,在圣礼中走向合一。建基于普世教会合一的初衷,围绕着互相接纳、彼此相爱的圣经明训,《利马礼仪》最大限度地吸纳各宗派原有的崇拜传统与要素,融汇成四叠框架的崇拜程序,与普世教会绝大部分主流宗派的崇拜结构认同,分简化版和原初版,以适应教会不同场合、不同主题以及不同节期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书讯     
上海天主教光启社编辑的《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第一辑已于去年十二月份出版,第二辑不久也将问世。《天主教研究资料汇编》是一本介绍天主教宗教知识的综合性文集,辟有“讲道台”、“圣经研究”、“祈祷之页”、“传教经验”、“神学思潮”、“教会礼仪”、“教会历史”、“教会动态”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教会使命的福传就是天主子民的集合过程根据梵二大公会议的教导,教会是以基督为首召集起来,由各族人民所组成的新天主子民的集体(教会宪章9)。基督以其圣死将他们集合起来,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教会牧灵宪章78)。这一集合过程是通过福传来实现的。福传就是将这个子民集合起来,使各个成员得蒙圣神圣化而奉献于天主(司锋职务与生活法令2)。因而教会作为“普世得救的圣事”(教会宪章48),其实际使命也就是普施天主的救恩。于是教会的福传使命,就是要发动广大教友群众,在各个民族的各个阶层,在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基督徒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50年9月2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全文刊登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以下简称《宣言》)一文,这篇《宣言》主张中国基督教要促成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教会,对新中国建设担负起历史责任,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所倡导的三自原则,达到基督教革新的目标。这篇《宣言》的发表被视为新中国成立后基督教界三自爱国运动的肇始,  相似文献   

13.
《天风》2019,(10)
<正>1950年9月30日,吴耀宗、陈崇桂、江长川、鲍哲庆等40位教会负责同工借《天风周刊》的"宣言专号"向全国基督徒发出"教会革新"的号召,庆祝国庆1周年。在该期的社论中说:"爱国民主的中国基督徒面前的特定使命……是努力完成中国基督教的革新,在新中国建设中,负起我们特定的责任,努力建设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本色教会。在庆祝国庆1周年纪念时,中国基督徒数千人连名签署,发表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的途径'文件,明确地指出了今后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应走的道  相似文献   

14.
(天亚社·梵蒂冈城讯)最近梵蒂冈颁布新的驱魔礼,这种“教会用来抵抗魔鬼的古老而独特的祈祷形式”,符合了当代语言。新礼仪由教廷圣事礼仪部出版,部长埃斯特韦1月26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新礼仪基本上与旧的无异,旧的驱魔礼只有一种祷文,而新礼则有多篇任选祷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会走三自爱国道路已近50年,而三自原则实践的成果,是全方位表现的,当然也表现在教会管理的各项事工建设上。《教会会计》(山东潍坊宋守民编著)的出版,就是教会管理事工方面一个很好的见证,也是教会财务管理走向健全化,走向制度化迈出的新步伐。 我是一名基督徒,又是会计工作者。但对于教会会计知之不多,更没有上升到理论水平。从我见到了《教会会计》这本  相似文献   

16.
要把教会变成一个"同心圆"型的教会,在这个"圆"型教会模式中,以基督为中心,神职人员和教友虽然职份不同,却以和谐合作的关系,共同肩负起教会的责任和使命。一、平信徒的身份地位平信徒"指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规定的修会人员以外的所有信友。平信徒藉洗礼与基督结为一体,成为天主子民。以他们自有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及君王的职务。他们也肩负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及世界上的使命"。这是梵二文献《教会宪章》对平信徒的描述,强调了教会是"天主的子民"  相似文献   

17.
<正>无论具体崇拜礼仪程序和要素如何发展和细化,都应当坚持崇拜框架具备信仰深情和神学深度近十几年来,中国教会越来越注重崇拜礼仪事工。在一些教会事工的会议里,不断有牧者建议出版全国性的礼仪手册,以规范礼仪生活.这些强烈的诉求,一方面反映出一些地方教会的礼仪生活出现了无序甚至是混乱的情况,这说明目前中国教会崇拜礼仪缺乏一个全国性的、具有共识性和包容性的指导性规范;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会已经开始自觉地转向了内在建设,教会对崇拜礼  相似文献   

18.
刘贻 《天风》2012,(5):20-21
感谢上帝的恩典,随着中国教会不断的发展,如何建设好教会,包括如何完善教会礼仪,也成为教会领袖不断思考的问题。其实,对于基督教会的崇拜来说,教会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教会崇拜礼仪拥有古老的教义、历史基础与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崇拜礼仪并非绝对真理,但也绝不能任牧者肆意妄为,随意更改。其实。  相似文献   

19.
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虽然教会的精神锐意改革,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的很慢。当然这与我们对梵二精神了解的较晚有关,现今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教会的新精神。避免出现历史上同样问题。在“礼仪之争”中,对中华文化缺乏了解的传教士,凭着自己的...  相似文献   

20.
天主教作为思想和建制统一的大公教会,对圣经批评运动和思潮的回应最为全面和严肃.罗马教廷自宗教改革运动以来在大公会议宪章、教宗通谕和信函的正式文件中多次对圣经批评运动做出回应.最重要的是七大文献分别是:特伦托会议《关于圣经正典的敕令》(1546年),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的《天主之子宪章》 (Dei Filius,1870年),利奥八世的通谕《上智之天主》(Providentissimus Deus,1893年),本笃十五《安慰之圣神》(Spiritus Paraclitus,1920年)庇护七世通谕《圣神之默感》(Divino Afflante Spiritu,1943年),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的《天主启示宪章》(Dei Verbum,1965),以及本笃十六最近的牧函《主之道》(Verbum Domini,2008年).本文拟以这七大文献的要点和历史背景为切入点,梳理圣经批评运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天主教义教理和学术思想的影响,最后反思圣经批评所引起的基督宗教学术思想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