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认识龙约翰牧师是在1986年,那是第一次和他见面。龙牧师是在我们云南教会享有一定名气的,尤其在我们苗族教会史上不能没有他的名字,是我们苗族弟兄姊妹所尊敬的一位好牧师。忽然他溘然长逝的消息传来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与震动,痛惜云南教会失去了  相似文献   

2.
曹圣洁牧师在《自立运动与本色化》一文中指出,中国教会的自立运动始于厦门,"1862年,美、英长老会在该地区合成泉漳长老大会,称为‘中华自立长老会’,厦门的新街、竹树二教堂自聘牧师."厦门竹树堂首任华人牧师叶汉章是中国教会自立的先驱,他与罗嘉鱼牧师(新街堂)为中国本色化教会最早的牧者,在他长达50多年的侍奉生涯中,足迹遍及闽、台两地,为福音的传播以及中华本色教会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0,(2)
正2019年5月2日,美国著名作家、牧师、圣经学者沃伦·威尔斯比(Warren W.Wiersbe)与世长辞,享年89岁。威尔斯比的著作影响了数以千计的牧师,他也因此被誉为"牧师的牧师"。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称他为"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解经家之一"。1929年,威尔斯比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东芝加哥。1951年,他被按立为牧师,他曾在东芝加哥中央浸信会教会、  相似文献   

4.
<正>华耀增牧师,1932年1 1月28日出生于浙江杭州临平,祖籍浙江镇海。2019年6月14日20时28分,华牧师在上海浦东杨思医院安息主怀,享年87岁。作为他的学生和同工,往昔相处的点滴历历在目:华耀增牧师是一位热爱教会、全然奉献的牧师。华耀增牧师从小受到父母福音的熏陶,年少时在杭州灵粮堂受浸(和他一起受浸的有杭州教会的黄文君牧师)。青年时代蒙主呼召,曾就读于赵世光牧师创办的华东神学院(宁波市中山东路577号,现  相似文献   

5.
晓望 《天风》2008,(7):22-23
2008年初春,本刊记者电话采访了太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张正牧师,张牧师热情的向记者介绍有关太原教会的情况,回应记者在中国基督教第八次大会期间向他提及的闻题,让更多的<天风>读者了解太原教会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英国苏塞克斯那一个传教二十多年的费里曼牧师,出版了一本名为《上帝与我们》的书,表露他不信上帝的观点,遭教会当局炒鱿鱼。不过,他却因此而获得其他牧师和许多教徒的同情及支持,认为教会当局不该解雇他。现年48岁的安东尼·费里曼牧师,日前在苏塞克斯郡史  相似文献   

7.
2013年4月5日晚上,世界著名基督徒领袖、美国加州马鞍峰教会主任牧师华理克的小儿子马太因无法忍受精神病所带来的绝望开枪自杀,结束了他仅27岁的年轻生命. 这一消息给基督教世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惊,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回应与反思.有人说这是成功神学所带来的后果,更多人则对此表示同情,用祷告和华理克牧师共同面对这一难关.华理克牧师也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希望教会弟兄姊妹为之祷告的公开信.  相似文献   

8.
牧会工作之艰辛,众所周知,最近读到《建立充满活力的教会》,给我很多启发.这本书主要有五个部分,包括教会论、牧会哲学、牧会方法论,最后提到团队事工与领导力. 本书描述的大地教会牧会哲学,与作者河用祚牧师在英国的生活与信仰经历有很深的关系.作者在英国见到充满活力的教会礼拜,以及与约翰·斯托得牧师在一起的经历,给了他很大的震撼与启发,决定了他的牧会方向——追求以话语为中心、以圣灵为中心、以团契为中心、以参与社会为中心、以宣教为中心的灵性,这就是大地教会的使命宣言;其教会的核心价值就是圣经、福音、宣教、怜悯、基督文化.  相似文献   

9.
加灵 《天风》2017,(9):38-39
主日清早,办公室里的电话响了,正在跟一位弟兄谈话的牧师接起了电话。电话的另一边是一位姊妹,她问:“是某某教会吗?请问你们早上第二堂的讲员是谁?”牧师回复说:“你为什么要问讲员的名字呢?”她说:“因为我特别喜欢你们教会的一位牧师讲道,如果今天是他讲道,我就去你们那里聚会,不然我就在自己的教会聚会。”  相似文献   

10.
杨友文 《天风》2008,(19):12-13
牧师夫妇,山根牧师在此牧会已40年了,他很热情地解答我提出的所有问题.该堂已有58年历史,是战后由当地日本人建的.有30多名信徒,老人居多,不参与任何教会事工,山根戏谑地说从写周报到打扫厕所都自己干.  相似文献   

11.
舞台与讲台     
计文 《天风》2018,(1):1-1
圣诞节也许是不少教牧同工最忙的节日,在我过去担任堂里主任牧师时曾调侃自己:'你圣诞快乐,我圣诞忙碌.'一位90后青年教牧在微信上也自嘲'累得趴下'.其不太开心的原因是因为:'现在教会的圣诞聚会,为什么非要弄得像草根‘春晚’?'陕西的一位牧师在博客上曾提到这样一件事:几年前他受邀在某教会圣诞夜的聚会上讲道,但'晚会编导'却告诉他,因节目众多,最多只能给他5分钟的讲道时间。他先是顺服了,但事后却为该教会重演出、轻讲道的做法感到愤愤不平……  相似文献   

12.
林孔华 《天风》2011,(8):20-21
四、培养教会人才 杨作新牧师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特殊的恩赐",这从他对子女的培养上可见一斑。杨牧师育有四子:杨化信、杨化和、杨化三、杨化释。次子杨化和(又名杨华亭、杨忠)毕业于湖南长沙神学院,后来成为江苏省泰兴市教会的首任牧师,1968年回平阳县西门教堂继承父业,牧养群羊,并且父子牧师都享年94岁,传为美谈。三子杨化三在新中国成立前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是平阳最早的西医。  相似文献   

13.
林至诚牧师是闻名海内外的大文豪林语堂的父亲,他是漳州平和县坂仔礼拜堂牧师,他不仅对坂仔教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培养了林语堂放眼世界的眼光以及乐观的性格. 林至诚是漳州天宝五里沙人.他9岁时,父亲被太平军拉去当脚夫,从此下落不明.母亲是名普通的农妇,据说会拳术,臂力很强,曾经用一根竹竿,赶走了十几个土匪,这件事在当地传为一时佳话.从林语堂的回忆("我父亲是一个牧师,是第二代的基督徒"),可知他的祖母听过福音,接受了基督的救恩,成为基督徒.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15,(8)
<正>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期间,舟山基督教牧师陈德鋐以实际行动响应共同抗日的号召,以爱国爱民的爱心荣耀了基督。陈德鋐于1900年出生在温州一基督徒家庭,上世纪20年代因他虔诚信教又有文化,经温州教会报送进入上海沪江大学神学院学习,两年后肄业,由教会分配到浙江湖州传道,1933年9月调到定海县任牧师,时年33岁。陈牧师的传道宗旨为"神就是爱",这也是他一生行事为人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陈鼎亮 《天风》2017,(2):10-11
周联华牧师一生致力于教会牧养、神学教育、圣经翻译、基督教高等教育、社会关怀、跨越省籍追求教会合一服侍这一代华人教会与社会,影响甚巨。有牧者评价周牧师:“一生对社会、对教会贡献极高,却没有自恃其才,更没有居功自傲。一生温良、谦恭,有君子之风。”他一生勤勤恳恳,著作等身,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10)
<正>甘肃省武威市方圆几百里,提起徐上达牧师,好多上年纪的老人都能说出他很多感人的事迹。他是广传福音、忠心服侍教会的牧师,也是治学严谨的学者,更是医术高明、悬壶济世的名医。为了在医学上精益求精,他攻读医学博士;因爱国的缘故,他冒着生命危险救治八路军伤病员;为了实现在上帝面前奉献终身、治病救人的志愿,他放弃了大城市的舒适生活,甘愿来到偏远的大西北甘肃武威,传福音建立教会,并在武威创办基督教天恩医院。  相似文献   

17.
文革 《天风》2022,(6):31-33
1.引言 一般来说,大多数中国基督教会继承了宗教改革传统,即高举圣经权威,并以上帝之道为信仰的基础.因此,这些教会也自然会把讲道看做是崇拜的中心环节.然而今天有一些信徒受到市场化思维的影响,把教会的讲员当做灵性产品的供给者.他们认为自己到教会花了时间和路费,就应该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灵性"供应".不然,自己或是慢慢不来这间教会了,或是按自己的灵性需要开始"追星"——只挑选那些符合自己灵性"品位"的牧师所讲的道来听.  相似文献   

18.
张远来 《天风》2013,(12):40-41
不久前,有一位牧师感慨这样一件事:他去一间教会证道,结束后很多信徒纷纷表示自己听了道很有帮助,并向牧师表示感谢。其中一位姊妹上来与牧师交谈,当她了解到讲道牧师是某会中人,便扭头离开,并自言自语说:“想不到某会的牧师也能讲出这样好的道?”  相似文献   

19.
金灯 《天风》1996,(8):9-10
宝塔山,延河水……对于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人来说,延安应该是个不陌生的地方。毛泽东主席曾在延安住了12年加3个月,当他要离开这地方时,深情地说了一句:“延安是个好地方。”延安的确是个好地方。 初识延安教会是从陕西省高陵县李孝膺牧师的口中,李牧师曾在延安教会工作过3年。  相似文献   

20.
邓福村 《天风》1994,(4):10-11
我们主内的长辈。耶稣基督忠心的仆人蔡文浩老牧师离开我们蒙召安息了。他在浙江教会的事奉是值得我们长期怀念的。蔡老牧师生前爱唱的一首诗就是由他自己作词,他的夫人畅旅复老师谱曲的新编赞美诗170首。在诗中他写道:“今天蒙差遣,甘苦随主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