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饮食生活,丰富多彩。在遇到礼节应酬时,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的饮食,就有明显的区别:非穆斯林饮酒,有下酒的“酒菜”;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穆斯林禁忌饮酒,以茶为饮品,以清真小吃为“茶菜”。用米粉、面粉等原料制成的各种各样的糕,便是回族所喜欢的“茶菜”之一。北京的切糕卖切糕,北京有专门的“切糕摊”。虽然这摊上同时出售年糕、凉糕、蜂糕等糕类食品,但这个食品摊不会叫别的什么“摊”,统称“切糕摊”。北京的切糕,制作精细,特点鲜明:粘润光滑。把江米淘洗干净,用水浸泡30分钟,沥净水分,上笼用旺火蒸1小时,取入盆中,浇上开水,用木棒顺…  相似文献   

2.
1990年5月16日晚,夕阳映红了天穹,在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校园里,修生们正忙着张灯结彩,串串彩灯眨着欢快的眼睛,准备迎接来自上海佘山修院和北京修院的师生在此联欢。晚7时整,“歌唱祖国”一曲,拉开了联欢晚会的序幕,节目主持人宣布,三个修院将举行擂台赛,每个节目都要打分,并对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为“国家队”,北京修院为“北京队”,上海佘山修院为“上海队”。这时台下一片欢腾。演出开始了,看吧,三个队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歌声一队比一队嘹亮。在三个队的节目中,“北京队”的管弦乐队演奏的“凯旋曲”为联欢会增添了喜庆气氛。尤其是他们用教会语言,自编自演的相声,更是妙趣横生,新颖独特,歌颂了修生热爱天主、遵守院规、专务神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限娱令”政策出台实施和深化,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为了从娱乐节目中脱颖而出、抢占收视率,电视台采取了很多对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方法是引进海外版权节目。本文通过对模板节目及其特点,对模板节目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讨论为什么要引进模板节目,进而讨论在引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障碍,以及产生的连带影响,依靠此多方位分析中国娱乐节目产业市场的优势、劣势、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即将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左传》一书号称难读 ,其所以难读 ,一是由于书中人物众多 (据统计达 3 4 5 0多人 ) ,且各自的名号、世系异常复杂 ;二是因为此书的写作形式特殊———它是以“传”《春秋》“经”的形式进行写作的。平心而论 ,与《公羊传》和《谷梁传》相比 ,《左传》在内容上的确以史料见长 ,故而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一部“以史释经”之作。如果按照这样一种观点去看《左传》 ,那么《左传》在思想方面就不可能也不应当有自己的东西 ,因为它是完全依附于《春秋》“经”而存在的。清代学者方苞等提倡“《左传》义法” ,这实际上已经接触到了问题的要害之处 ,…  相似文献   

5.
宗教市场,对谁开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市场论是当前宗教社会学研究中颇为流行的、以经济学供需关系解释宗教现象的一种理论。该学说引入国内后,深得学界某些研究者推崇,被视为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客观地说,宗教市场论从“市场”角度诠释宗教现象,为人们全面、理性认识宗教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然而,谬误离真理只差一步,当前某些学者提出的“开放(中国)宗教市场”论不仅无助于解决中国的“宗教问题”,反而会扰乱中国“宗教市场”,其消极作用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6.
浙江卫视联合灿星制作的娱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在2012年首播后一改中国当时各处音乐选秀节目虽风起云涌却口碑乏力的局面,风靡一时,收视率同时段超全国其他节目,迅速成为大众谈资。但是,一个被视为标杆的中国电视娱乐选秀节目,却在如今商业炒作和利益争夺中失去了对于节目底线和品质的追求,最终走向了向市场妥协的媚俗之路。然而广大观众并没有接受汹涌而至的谄媚,相反却立场鲜明地表达了失望与调侃。  相似文献   

7.
研究一以时间距离和封面故事为变量考察对认知相关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时间距离、封面故事及二者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坏封面故事中, 人们对1年后发生的事件要比1周、5年与50年后事件的认知相关程度都高, 即最重视; 好封面故事中, 4个时间距离间的认知相关程度差异不显著。研究二在1周、1年、5年和50年四个时间距离下, 探讨封面故事、框架和概率对风险偏好的影响, 结果表明:仅当时间距离为1周时, 不同概率在坏封面故事中风险倾向的差异显著。同时, 大概率下, 封面故事、封面故事与框架的交互作用对风险偏好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表现出在坏封面故事中, 与负面框架相比, 正面框架下风险回避的比例更高, 符合框架效应。结合研究一、二发现框架效应正发生在认知相关程度最低时。  相似文献   

8.
《周易参同契》作者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开历史的载籍,似乎都明明白白地写着《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魏伯阳。不信,请看——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说:“伯阳作《参同契》、《五相类》,凡二卷”。《旧唐书·经籍志·五行类》载:“《周易参同契》二卷,魏伯阳撰;《参同契五相类》一卷,魏伯阳撰”。《新唐书·艺文志·五行类》载:“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二卷;又《参同契五相类》一卷”。五代后蜀彭晓的《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中说:“真人魏伯阳者……不知师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经济的制度整合与伦理道德建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行了 2 0年的时间 ,目前正在进入一个特殊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重大标志是 :“增量改革”战略向总体改革战略转化 ;局部改革向全面改革发展 ;经济改革向经济、社会、政治以及伦理文化的综合改革发展。关于市场经济的道德话语也在发生变化。对市场经济的整体道德评价正在被对市场中的道德秩序与行为规范的关心所取代。人们现在关心的是 ,在市场中遵循商业道德的重要性 ;人们现在希望的是 ,降低企业经营者的“道德风险”。无论是在讨论“债转股”问题的时候 ,还是在讨论“风险基金”问题的时候 ,“道德风险”都成为人们关注的主…  相似文献   

10.
陈岘 《现代哲学》2020,(2):148-154
《春秋公羊传》通过“通三统”例,以“存三正”的方式处理王朝更迭后新王与旧王间的关系,用“存二王后”的形式保留前朝社稷、服色,籍此展现“尊先王”之意。清末学者苏舆通过分疏两位汉代《公羊》学先师董仲舒、何休对“以《春秋》当新王”一旨的不同诠释,以及“亲周”与“新周”的异文,成功地构建了董仲舒与何休对“三统”诠释的两处矛盾,并以《春秋》“只改正朔而不易王统”为基点,凭借将商、周、汉通为三统的理论构建,批驳了何休以降的今文学家所认同的《春秋》“黜周王鲁”说,否定了康有为本诸“通三统”例而构建的“改制”之论。但苏舆对董仲舒“统三正”说的诠释完全建立在对何休“通三统”论的批驳上,带有强烈的学术及政治主观性,亦未必董氏学之本意。  相似文献   

11.
汉语源远流长,有其殊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词义比较严谨,词的涵义比较精确,范围比较窄,词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比较小,独立性比较大,人们用词讲究词义规范、精确、严谨。词义是语言对社会各种现象概括的抽象反映,它总结了社会对各种现象的理性认识的成果。人们认识世界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对词义的理解也是如此。我们要能真正掌握汉语的词义,而又不与其它同类词相混,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这里,我们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最普通的“饭店”一词为例,来看看汉语词义的某些特点。“饭店”的词义有二:一是“为人们提供食宿的地方”;二是“为人们提供饮食的地方”。我们先来看看为人们提给食宿的“饭店”吧。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本筮书时,人们要想从中获得信息,得到某些启示,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式来提取,使其显示出来,这就是卜筮。卜筮的方法多种多样,或简或繁。较有影响的是使用五十策蓍草卜筮成卦的方法,朱熹的《周易本义》“筮仪”中作了详细介绍。高亨《周易古经今注》中的“成卦法”与“筮仪”介绍的大同小异,只是去掉了繁文缛节和“挂一以象三”的左右限制。以上方法,一是造成了阴爻和阳爻出现的概率不等,导致六十四卦出现的概率不等,即出现了阴阳失衡现象;二是运用以上方法,可以人为控制成卦,使卜筮变成筮师“参与决策”的过程,人的因素多于“神灵”的因素。明白了这些,就使《周易》的神秘色彩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相对于“道”来说,“德”是一个被忽视了的重要范畴。被忽视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人们往往视“德”为一个伦理范畴,对于“德”所具有的哲学义蕴则关注不够;二是认为“德”是一个在抽象层次上低于“道”、在产生时间上晚于“道”的概念。但事实并非如此。一方面,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德”字的出现要早于“道”字。迄今为止,在甲骨文中还没有发现“道”字,但“德”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写法。《甲骨文字集释》收录了“德”的15种写法,《甲骨文编》收录了20种写法。而我们现在见到的最早的“道”字,是在西周早期的…  相似文献   

14.
在流行歌曲中,“潇洒走一回”是最受人们欢迎的曲目之一。潇潇洒洒唱了一年余,唱得如江瀑飞泄,似飚风回旋,现仍有方兴未艾的势头。有人说这首歌一曲在口,胸臆顿舒,浊气郁闷,荡涤无存。还有朋友笑对我讲,这首歌可作为你们心理治疗中音乐方法的一个处方了。在电视、电台的点歌节目里,这首歌倍受青睐,某地方台有一晚上在有限的点歌栏目时间内,这首  相似文献   

15.
制造快乐     
每个人都愿意感受快乐。而且人们都愿意聚集在能散发出无穷魅力与欢乐的人的身边。公司希望雇用的员工能给企业带来活力。有些饭店培训员工时,会让他们表演即兴节目,比如在某一特殊时刻唱“祝你生日快乐”之类的歌。客人们喜欢这种热闹的感觉,饭店因此留住了很多回头客。  相似文献   

16.
“迷信”这个词广泛地被人应用,大概不是从“文化大革命”之后开始的。虽然“破除迷信”是当时人们的口头禅,但是那多指“现代迷信”。其实,“破除迷信”已经是将近一百年的老生常谈了,迄今人们一听到自己不能相信的事物还喜欢用“迷信”二字驳斥对方,或指责对方的愚昧,而且还喜欢在前面加上“封建”二字,名曰“封建迷信”。要是你反问一句,“什么叫封建迷信?”他也许干瞪眼,说不出什么道道来。因为总爱指责别人搞迷信的人,往往迷信自己就是真理的化身。  相似文献   

17.
张清芳 《心理科学》2006,29(6):1382-1387
采取图画-词汇干扰实验范式,探索汉语词汇产生中词条选择和音韵编码两个阶段之间是否存在激活的反馈。实验一探索的是字形激活能否反馈至语义层产生语义激活,结果发现,与无关条件相比,目标图画(如“锯”)的字形中介(“镇”)的语义相关字(“村”)条件显著地延长了图画命名的时间。这表明在汉语词汇产生过程中,字形层的激活能反馈至语义层。实验二探索的是语音激活能否反馈至语义层产生语义激活,结果发现,与无关条件相比,目标图画(“梨”)的语音中介(“厘”)的语义相关字(“毫”)条件并未显著地影响图画命名的时间。这表明语音层的激活不能反馈至语义层,或者反馈回的激活太微弱不能影响图画命名过程。实验一和二的结果更倾向于支持词汇产生中词条选择和音韵编码两个阶段独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的《尚书》、《诗经》、《易经》等著作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始终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概观2000多年的中国伦理思想文化遗产,注重于一般人际关系道德问  相似文献   

19.
周易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研究的热点 ,而且 ,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介入周易研究 ,取得了不同凡响的研究成果。苗孝元和姜在生两位先生的新著《易之道———上古科学揭秘》(齐鲁书社 2 0 0 2年 9月出版 ) ,就是系统地分析、揭示周易与自然科学的内在联系的专著 ,颇值得一读。一、周易的本征及其视角自然科学介入周易研究 ,是必然的 ,这是由周易的本征所决定的。“本征”指基本属性 ,它不同于“应用”、“功能”等概念。周易的本征是什么呢 ?最早人们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书 ;后来周易上升为儒家经典 ,而且是六经之首 ,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可是 ,这…  相似文献   

20.
《周易正义》是唐朝孔颖达为魏、晋时王弼、韩康伯《周易注》所作的疏,其总结并发展了汉易,促 进了汉易向宋易的转化。《周易正义》并成为王弼“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桥梁与中间环节。孔 颖达从“无本论”向张载“气本论”转化的主要标志,是他对“太虚”概念的阐发和对阴阳二气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