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胡为民现象"看我国医疗领域的社会失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由于市场机制的引进和发展不规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成熟,在医疗领域出现了很多失范的现象.透过"胡为民现象",分析了我国医疗领域社会失范的特点和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防治医疗领域社会失范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医患博弈日益激烈.患者为确保在博弈中的最大收益,往往会选择“托人看病”策略.就“托人看病”现象产生的原因、理论基础和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托人看病”现象是对健康公平的挑战,医疗秩序的失范和医患关系的异化,揭示了“托人看病”是医患博弈的非理性策略,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扼制.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各种伦理价值观念之间发生了冲突,医疗道德失范现象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制度伦理对道德建设起着基础性和根本性的作用,以制度伦理建设为契机,并辅以正确的激励手段等,可以让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引导和强化医务人员的价值选择和行为规范,重塑良好医德医风。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受商业化和职业化冲击、竞技体育管理机制存在缺陷、体育法规制度建设滞后等因素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存在着兴奋剂泛滥、篡改运动员真实年龄、假球黑哨、赛场不文明行为等道德失范现象.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加以治理,不仅会严重制约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只有在加强竞技体育事业从业人员体育道德教育的同时,逐步完善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法制建设,才能有效遏制我国竞技体育道德失范现象的进一步蔓延.  相似文献   

5.
简论“道德失范”范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作为伦理范畴的“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及其内在本质属性,从理论上区分了“常态下的道德失范”与“转型期中的道德失范”两种类型,指出“道德失范”是社会发展中一种正常的现象,既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更要看到它在社会新价值体系或意义系统的形成和更替中体现的积极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道德失范:社会安全的腐蚀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以来 ,较为普遍的道德失范现象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一定程度上正威胁着社会安全。克服道德失范现象 ,应该从构筑社会精神、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做好制度安排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信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社会各领域大量存在的不诚信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信任缺失,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本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了造成信任缺失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的社会信任度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小苏打‘饿死’癌细胞"事件为切入点,从自媒体对大众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影响等方面,阐述了规范自媒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提出医学界对于规范自媒体的诉求。指出自媒体报道医学事件存在的失范现象,如谣言泛滥、客观性分析缺失、严谨性和专业性缺乏等,并分析了这些失范现象产生的原因,包括自媒体自身的特点、发布和传播主体个体性与传播空间公共性的矛盾、科学传播具有专业性等内部原因,以及监管惩处力度不够,失范报道代价低、发布者和受众媒介素养不高等外部的原因。从医学界、政府和公众三方面对规范自媒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物质层面或许到了如赵本山小品中所说的"不差钱",但在精神领域却出现严重的价值失范现象.在中国走向强盛的现代化道路中,佛教智慧的贡献日益凸现.佛法不是坐而论道的玄学,佛法的社会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方面,也就是说,佛教是以改变人心而改变世道的.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社会的道德状况的总体趋势是,道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取得巨大进步,但同时也承受着一些失德败德行为所带来的阵痛.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是:道德整体功能的弱化和道德地位的边缘化;道德权威的下降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泛滥;道德问题的集中爆发和道德失范现象的剧增;道德底线屡屡失守与道德冷漠引发社会愤恨.然而,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并没有演变成为社会整体性的道德危机,道德危机只是在社会的个别领域客观存在且具有特定的价值性.导致突出道德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变迁对道德带来双重影响;社会交往形态的变化冲击了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科学技术发展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道德风险的衍生;社会管理的滞后助长了道德问题的滋长和蔓延.  相似文献   

11.
过劳死的特征是在岗死亡、英年早逝、男多女少、白领为主、亚健康前兆、猝死为主。过劳死的原因是经济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社会压力增大和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应对措施医疗社会保障和劳动制度,应当从消极性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变为积极性预防为主的模式、从主要保护体力劳动的模式调整为既保护体力劳动也保护脑力劳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医学目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我国20年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活力,目前我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阶段,而医疗改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却相对滞后。卫生改革初期所推行的一系列市场经济化措施曾起到过提高效益、稳定队伍等积极作用,但未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医药卫生事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以往的一些措施日显其弊端。为保证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重新思考和提出改革必须服从医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过度医疗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近年来,过度医疗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过度医疗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伦理问题,更深层次意义上已经变成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其与医药卫生领域中的矛盾是紧密相关的。分析了过度医疗与现存的医疗体制、医疗经营机制、医生医疗实践和风险、医疗观念误区和疾病谱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单中心回顾性调查2011年1月~2012年11月普通儿科住院患儿自动出院1 088例,自动出院率18.7%(1 088/5 827),其主要原因集中在症状或体征改善、经济困难、家庭因素、依从性差、医患矛盾、疗效欠佳、病房环境差、转院治疗等.儿科住院患者选择自动出院是对医疗制度与管理、医疗水平、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家庭背景、社会救助等因素的综合考量.做好社会、医疗机构和医疗制度三方面积极救助环节是改善医患矛盾、减少患儿自动出院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德国现有卫生保健及医疗保险体系在保障其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德国的原有整体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背景,指出政府的指导、政策稳定、完善的津贴体系保障了整体国民健康和卫生保健的公平分配,高素质,医术高超的医生队伍起到了核心作用。同时指出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原因,德国卫生保健体系改革所引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麻木到复苏——对医学人文关怀的关注与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医学的人文关怀有着深厚的传统根基,只是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的增长,客观上造就了医疗功能的利益驱动,使得医学的人文关怀退居麻木境地,因此必须扬人性化、温情化之长,避技术化、商业化之短,以多样化的人文关怀改善医患关系,为和谐社会营造健康氛围。  相似文献   

17.
当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现有的医学教学模式、医疗体制和分配制度下,医院临床检验科越来越推崇医学技术主义和追求高额的经济利益,致使临床检验医生人文精神日益缺失,医生与患者之间最具人性的本质已被淹没,医患矛盾日益增加和凸显。如何以患者需求为导向,让患者满意,这迫切地需要在临床检验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培育检验医生的“医者仁心”大医情怀,以减少和预防医患矛盾的发生,这是检验科管理者应该急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医患冲突与诚信的缺失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医患冲突表现出更为复杂的特点,从深层次研究医患冲突的原因,诚信的缺失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多数医疗纠纷源于医患双方缺乏诚信,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强调经济利益,缺少人文关怀.必须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建立健全信用法律制度,使诚实守信成为人人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19.
经济正义:当代伦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对正义的追求经历了一个由个人正义到社会正义、由政治正义到经济正义的过程。随着经济关系成为支配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经济发展的单向度价值取向的危害日益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在经济领域中日益凸现,经济正义已成为当代社会正义理论中最重要、最具有社会意义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临床决策是医疗实践过程中的中心环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在决策形成和实施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医生自身方面因素,如医生素质、技术水平、决策思维能力等;医生自身以外的因素,如卫生政策、药品及其它医疗器材的流通环节、医保制度、医院经营方针,其它因素如社会、伦理、法律、经济等无不影响着医疗决策的正确实施。因此,要排除干扰,努力实施科学的临床决策,不仅要加强医生本身的素质和技术层面的培养和提高,更需要全社会、患者和广大公众给予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