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秦成 《天风》2006,(23):8-11
和约伯试炼中极度的痛苦相比,我们在患难试炼中所受的一点点苦楚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忍耐到底?约伯遭遇的试炼给我们信心的鼓舞。经文:伯1:8从圣经《约伯记》中我们知道,约伯在上帝面前是义人、完全人,这并不是他自认为义,而是上帝认他为义。耶和华问撒但说:“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8)这句话充分证明上帝对约伯的义行给予了充分肯定。约伯之所以能在上帝面前成为完全人,是和他平时的不断努力追求分不开的。在约伯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给我们留  相似文献   

2.
黄广尧 《天风》1995,(4):8-9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 “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伯19:—26) 约伯在他肉体及心灵极度痛苦的时刻,他想到救赎主是永活的主。他的血肉之体受到很大的痛苦,但他相信有一天当他肉体消灭之后,他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约伯是《旧约》  相似文献   

3.
也许佛教对人述说得最多的莫过于人生的“苦”了。作为佛教基本理论的四谛说,首先阐述的就是人生的“苦”,可以说断定人生为苦也是整个佛教理论的出发点。在这里,“苦”并不只是指身体的痛苦或感情的痛苦,而是指包括身体痛苦和感情痛苦在内的人的一切痛苦和烦恼。所以佛教所说的苦很多,也可以把它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把苦分为八类: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在佛教看来,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刹那生灭、变化无常的,宇宙世界,不外苦集之场。由于人不能主宰自我,为无常所累,因而人只有痛苦性则无  相似文献   

4.
苦难与超越     
世间何以有苦难?这是大多数命运坎坷的人容易提出的疑问。常常听到有人说,我没有做坏事,为什么命运如此不公之类的话。的确,为什么人生会有痛苦与磨难?为什么会有不公平的经历?为什么好人要受苦,而坏人却能免受责罚?天主真的关心、在乎我们受苦吗?让我们翻开圣经中的《约伯传》,一起走入约  相似文献   

5.
骆振芳 《天风》1997,(8):35-36
读了本年4月份《天风》登载的马红姊妹的一篇证道,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息。“基督徒为什么受苦”?我带着这个问题读了一些有关的经文。《圣经》中有一卷专门讨论苦难问题的书,就是《约伯记》。约伯是一个义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但是一天之内约伯的财产和儿女都遭到毁灭,他自己也从脚掌到头顶长满毒疮。  相似文献   

6.
韩林德 《天风》2006,(20):23
约伯记第14章1至2节说:“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可见,人人都有苦难,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人认为,“谁遭受苦难最少,谁就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苦难的人。”而我的经历则不同:苦难越多,祝福  相似文献   

7.
读了本年4月份《天风》登载的马红姊妹的一篇证道,使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息。“基督徒为什么受苦”?我带着这个问题读了一些有关的经文。《圣经》中有一卷专门讨论苦难问题的书,就是《约伯记》。约伯是一个义人,“完全正直,敬畏上帝,远离恶事”(伯1:1)。但是一天之内约伯的财产和儿女都遭到毁灭,他自己也从脚掌到头顶长满毒疮,坐在炉灰中等  相似文献   

8.
走近病残者     
在遭遇痛苦磨难或身染疾病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唉声叹气怨天尤人:“某某真是太狠心了,我病了这么长时间,他都不来看我!”“某某简直没有良心!我遇了这么大的事,他竟然漠不关心……”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理之当然,因为人在病苦患难心灵破碎之中,总会感到难言之忧切肤之痛,甚至宁愿抛弃一切而得到一点安慰,特别是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那怕是见一个面说几句话,人都会感到一种快慰。凡是经历过痛苦折磨的人,肯定都有这种亲身体验,而在自己遭受病痛忧苦时,总盼望有人来关注、探望、安慰、鼓励  相似文献   

9.
熊芳芳 《天风》2003,(10):23-23
约伯的三个朋友认为他受苦是因为犯罪,并向约伯讲解许多的大道理,但这些道理并不能让约伯心服口服。约伯认为他们所讲的受苦的道理不能解答他的问题,他清楚他所受的苦并非直接来自犯罪。  相似文献   

10.
《约伯记》中的主人公约伯经历了"倍靠上帝——偏离上帝——回归上帝"的痛苦历程。笔者就约伯的痛苦经历剖析约伯的心路历程,揭示约伯从患难中到真正心灵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痛苦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痛苦多种多样 ,它既可以是肉体方面的感觉 ,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体验。痛苦不是人所独有 ,所有动物都具有感觉痛苦的生理机能。但是惟独人能反思和回味痛苦 ,从而强化了对痛苦的感受 ,获得了对痛苦的深刻认识。痛苦并非都是负价值 ,它只是降低人的处境 ,丝毫不能改变人自身的存在价值。如果我们从人的反思能力入手去理解痛苦 ,就会发现痛苦本身有其特有的价值。痛苦是通向快乐的阶梯。从逻辑上讲 ,苦与乐是绝不相容的 ,苦即是苦 ,乐即是乐 ;苦的意义不等于乐 ,乐不等于苦。然而苦与乐既相对立又相转化。伊壁鸠鲁说过 :“只有当我们痛苦而…  相似文献   

12.
漫漫人生路     
莫子 《佛教文化》1995,(3):24-25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完成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约伯记》要表明的应该是上帝的形像与作为;苦难是人认识上帝的途径之一,虽然这途径既残酷又现实;人心中对上帝的看法与上帝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形像是否一致?《约伯记》告诉人们,人对上帝的认识是极其有限的,甚至连提出问题的资格都没有。本文试就《约伯记》中的故事和各人的辩论,来浅谈《约伯记》中约伯的上帝观,希望在我们对上帝的认识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菩提一叶     
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苦其不能欢喜忍受恶毒之骂,如饮甘露着,不名入道智慧人也。──《佛遗教经》汉字“忍”是“心上一把刀”,说明忍的的不容易,同时也反映了被迫的痛苦。佛说“欢喜忍受”、“如饮甘露”没有一点被迫,没有一点痛苦,完全心甘情愿!心甘情愿,这四个字太重要了,做到了心甘情愿还有什么委屈心、分别心,做到这一点才是“入道智慧人”啊!忍辱波罗蜜是六度中的一条,要忍辱度无极,对治瞑恙,使心安住,这是做到定心的关键。强忍终究是有限度的,而心甘情愿才有包容一切困难挫折的力量。做到心甘情愿,要有大的…  相似文献   

15.
江南 《天风》2009,(12):55-55
几乎在一夜之间,我什么都没有了,十多年辛苦的积蓄没有了,住了才一年的新房子没有了,就连赖以生计的工作也没有了。就如旧约圣经中的约伯一样,一夜之间,上帝收取了我在地上的一切财物。  相似文献   

16.
作完全人     
桑伟 《天风》2000,(10)
经文:太5:48;林后13:9,11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经上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创6:9)“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1)。上述“完全人”、“完全”,均为相  相似文献   

17.
“这事出于神”(参王上12:24) 基督徒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受造就的一生。在灵程的道路上,有时会遭到约伯一样的试炼,要知道“这事出于神”。神造就约伯就是要他从“从前风闻有神”到“如今我亲眼看见神”这一灵性的体验。在灵程的道路上,有时会遭遇到像门徒过加利利海的试炼,要知道“这事出于神”。神就是要通过叱咤风浪使之静止,使门徒认识神的全能和耶稣是谁。在灵程的道路上,有时会遭  相似文献   

18.
陈跃鑫 《天风》2001,(6):10-11
圣奥古斯丁有句名言:“苦难是上帝祝福之手的阴影。”经上记着说:“因为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罗8:28)因为往往也就是在苦难中,上帝让我们更能切身地体验到他的爱是多么的丰富与真实。让我们循着历史的脚踪,一起来体验约伯的经历,来思想上帝的作为吧!  相似文献   

19.
每当看到医院里危重病人痛苦的面容,每当看到报刊中为各种奇症怪疾呼医求助的报道,我内心都有一种无以言表的悲叹。为此,我发愿:愿世人终生健康。 在“生、老、病、死”人之四苦中,人们唯一可以主宰的是“病苦”,使其重而化轻,轻而化无,直至尽形寿。为此,我发愿:愿世人无疾而终。  相似文献   

20.
光与黑暗     
林志华 《天风》2007,(8):6-7
人在痛苦中被称落在黑暗里,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大片领土,中国人民苦难深重的时期被称为“黑暗的岁月”。人在遭受重大挫折的时候,也被称为黑暗的日子,一个人什么都不懂,我们说他在黑暗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