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认识并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而且由此导向的对社会历史的判断成为关于现代性矛盾问题最初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把握和批判。从二者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直面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并将康德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了历史现实的层面。沿着康德哲学试图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推进了认识论问题的真正解决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转向,进而揭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马克思真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将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康德哲学所关注的"抽象的人的自由"改造成为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可以说是其所发动的"哥白尼式革命",因为它开启了对"理性"这一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核心范畴的直接批判。同时,康德哲学是在对近代哲学的形而上学危机和认识论危机的思考与回答中形成的,这意味着"哥白尼式革命"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更具有重构形而上学世界观和内在价值取向的意义。然而,这一革命的局限性也正在于先验地将"理性"作为考察问题的根据,意图通过纯粹理性批判对时代的哲学课题作出解答,最终由于对现象和自在之物的区隔而未真正脱离主体和客体二元分立的思维方式,由此从根本上忽略了实践活动在认识问题以及传统形而上学中所关涉的自由等问题上的根基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德与当代哲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我应邀参加一次康德研讨会,论题是“康德的形而上学新基础”。这自然就产生一个问题:当代形而上学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康德的新基础?我的回答是:在很大程度上。具体地说,我在这篇论文中要提出的观点是,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在我所属于的哲学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形而上学革命强以华在所谓“传统形而上学”的范围内,康德实际上已发动了一场革命,其影响直接波及现代西方哲学。只有清楚认识了这场革命的内容和重要作用,才能对康德哲学的地位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更好地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一、康德形而上学革命的前提形而上学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主流,它是早在古希腊哲学、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确立的一门以超越感性事物的、比感性事物更实在更有价值的东西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形而上学(即他所谓的“第一哲学”)的对象是“作为存在的存在”(“作为有的有”)或存在本…  相似文献   

5.
自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问世以来,“哥白尼革命”一词在许多领域都被用以贴切地说明与康德为哲学带来的转变有同等意义的革命性转变。在《从外面(中国)思考:远东访谈录》[1]一书中对哲学家兼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进行提问的蒂埃里·马尔谢塞写道,这本书“不啻提出了重新启动‘离中心’这一伟大工作的动议,即定义我们的现代性———实际上是一次新的‘哥白尼颠覆’”。[2]朱利安解释说,“中国和西方的对峙是当代最伟大的问题之一”,“中国的思想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内在连贯关系”,它“还使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理智之后的先入之见”,因此中…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metaphysics)问题,即世界的本原和存在应不应该属于哲学思考的内容和范围,超验或思辨能不能成为哲学认识的一种方式和角度,以及形而上学和哲学、科学、整个人类认识的关系,是决定着哲学的存在价值、理论形态和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以世界的二重化为背景,考察现代“拒斥形而上学”这一哲学思潮的历史渊源和理论基础,分析产生形而上学的根源,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发展的研究提出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7.
先验逻辑作为康德认识理论的核心内容,其意义不仅超越了逻辑学,而且超越了认识论,成为康德清算旧形而上学、实现形而上学革命的关键环节,也是康德哲学通过形而上学的意义转换贯通古代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关键环节。探讨康德哲学的先验逻辑,对于理解西方哲学的演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先验逻辑的基本内容先验逻辑属于康德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广义的)理性认识学说,包括知性认识和(狭义的)理性认识两个阶段。康德认为,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其联系而言,它们都能提供真理的消极条件(必要条件),因为形式逻辑像先验逻辑一样属于…  相似文献   

8.
正形而上学问题一直是纠缠哲学的难题之一。神学本体论是传统的或旧形而上学的理论基础。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康德那里,已成为阻碍哲学发展的绊脚石。那么哲学如何突破旧形而上学的束缚,并为形而上学发展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是当时哲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康德理性的"理论运用"和"实践运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哲学看意像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康德问题”与西方哲学“语言学转向”的意义康德哲学思考的是如下几个问题 :( 1 )我能够认识什么 ?( 2 )我应该做什么 ?( 3)我可以希望什么 ?( 4 )人是什么 ?它们分别由康德在“三大批判”和《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这几部书中作了回答。假如我们不是囿于康德的框架 ,而是从更广义的哲学形而上学高度来思考康德提出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那么 ,它们其实可以归结为这么一个核心问题 :知识世界与价值世界的关系。假如进一步明晰化和加以疏理 ,它又可以展示为如下问题 :( 1 )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识能否转化为人的生存智慧 ;( 2 )假如知识可以…  相似文献   

10.
作者将《纯粹理性批判》视为康德哲学的“哲学全书”,认为它不仅是对“我能够知道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而且也是对理性关切的另外两个问题,即“我应该做什么?”与“我可以希望什么?”问题的回答;同时,康德对于“知识”与“希望”的探讨最终都是为道德服务的。康德通过先天综合不但解决了自然科学如何可能的问题,而且一举解决了道德及其基础———自由如何可能的问题,从而使哲学不但具有了超越时代与文化的自明的有效性,而且也展示出其道德———实践的优先性,这使得《纯粹理性批判》成为了自然科学时代具有“世界公民”性质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1.
司强 《现代哲学》2017,(4):24-29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康德哲学中的"自在之物"不再仅仅是解决近代哲学中的认识论难题或者重构形而上学的努力,而且是物化现象的理论表达。在卢卡奇看来,《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可视为对"自在之物"问题的不同解答,并且为后康德哲学解决物化问题开辟了道路。以"自在之物"概念为核心,卢卡奇在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之间架起了桥梁,为理解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开辟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这部著作,是作者于1935—1936年冬季学期以《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为题在夫赖堡大学所作演讲的原稿。其最重要的一部分阐述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关于“纯理智的一切基本原则的体系”的学说,并继续发挥了在《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1929)一中中所提出的思想内容。他的解释的出发点是:康德哲学第一次使整个近代思想与存在迸入阐明和洞见一种论证,其发挥则开辟了走上解决关于物的存在特性的历史问题的途径的可能性。作者说明,康德思  相似文献   

13.
在康德看来,感觉的纯粹形式和知性的纯概念都是构成先验主体的元素。为了在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说和洛克的经验主义之间采取折衷的立场,康德提出了先验主体的形而上学假设来作为解释人类知识的理论基础。从现代科学哲学的观点来看,这先验主体作为形而上学的一个假设,无非就是一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事实表明,这个不可观察到的实体,在实证科学中业已为自己赢得了一席地位。借助于对科学进行认识论的分析,我打算指出康德命题  相似文献   

14.
卞敏 《学海》2014,(2):197-200
<正>西方哲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古代的本体论阶段、近代的认识论阶段和现代的语言哲学阶段。维特根斯坦作为语言哲学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他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唯一本质,为哲学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被许多人看作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哲学从认识论转向语言哲学,标志着哲学主题的转换与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从近代哲学"可以认识什么"的问题,转换为语言哲学"可以  相似文献   

15.
在齐泽克对德国古典哲学的阐释中,康德是其着力进行重新阐释的对象之一。透过拉康的视角,齐泽克阐释了康德哲学的二律背反和根本恶等形而上学和伦理学难题,并将其与拉康思想中的性差异和死亡驱力等问题联系起来。在拉康的理论视野中,康德的二律背反和根本恶等难题,通过幻象建构而达到了符号界,因而这个难题在拉康理论中得到了解决。齐泽克通过拉康的视角对康德形而上学难题的解释,至为重要地关涉我们对拉康—齐泽克思想的理解,也必然能够使我们获得一个理解康德哲学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6.
德国先验哲学的发展,是从费希特、谢林到黑格尔完成的。它肇始于康德哲学以“物自体”为中心环节的二无论体系中的唯心主义方面,正是这个方面成为德国先验哲学的起点。康德的“自在之物”的感性经验如何与先验形式相统一,以及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相统一,这些重大问题在康德那里还是悬案。很明显,要克服康德的困境,归根到底还是要推倒那个引发这个困境的巨大障碍“自在之物”。于是,康德只是作为设想的“灵知世界”、“超感性有机体”的“统一”,在先验哲学那里便由“设想”变为了“存在”,发展出一整套理论。费希特的思辨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7.
康德在他的著作中,对许多问题作了严格的区分,其中之一便是把先天知识和后天知识加以区别。康德告诉我们,先天知识或是纯粹的,或是混杂的,但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不会变为后天知识。这一区分对康德所从事的研究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他称之为自己在哲学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他要表明由这两类知识组成的一种知识,即先验的综合知识,何以是可能的。对康德来说,一个不纯粹是分析的先天判断之所以可能,只是根据这一假  相似文献   

18.
康德哲学的主旨张志伟对于一位哲学家,如果不能理解其哲学的主旨或基本精神,就不可能完整、正确地理解他的全部思想。然而这正是康德哲学研究的现状。康德研究者们基于被误解、被歪曲了的知性化康德形象,把他描述为认识论思想家、科学哲学家和形而上学的反叛者,在他们...  相似文献   

19.
南星 《现代哲学》2023,(4):77-86
康德区分了双重自我,即作为思维主体的逻辑的我和作为内感觉对象的心理学的我。康德将这一区分与先验唯心论中现象和本体之间的区分联系在一起,并赋予其重要的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价值论意义。但康德的自我学说是不融贯的。美国哲学家柯思嘉的“自我构成”理论继承了这一学说中的若干核心洞见,同时放弃了其中不合理的形而上学主张,既实现了对康德自我学说的成功改造,又揭示出隐藏在后者当中的一些深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康德哲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现象即表象”。这一思想一般都看作是唯心主义的命题而加以否定,但笔者认为不能如此简单地看待。“现象即表象”和康德整个哲学的特点一样,除了包含着唯心主义的杂质以外,还包含着许多合理而深刻的因素,必须作具体分析。一康德的“现象即表象”并不意味着现象是纯粹主观自生的东西,因为康德在论述现象时特别强调了他承认“提供了现象的物”的存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51页,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