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塔起源于印度,是伴随佛敬传入我国的。如同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一样,印度佛塔传入后,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风格相结合而创新,建造了造型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国佛塔。亭、台、楼、阁为我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寺院、佛塔、石窟是佛教建筑的特殊象征。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汉代以前塔是不见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塔的建筑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后。今天人们看到的佛塔已不是印度佛塔的原型,而是我国自东汉以来历代建筑家们经过精心设计、艰苦劳动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建筑传统和风格的中国佛塔。在  相似文献   

2.
《法音》2017,(8)
<正>佛塔起源于古代印度,中文译为"堵坡"。黑格尔认为最早的塔与崇拜生殖力观念相关,是由古印度的生殖器形石坊发展而来。古印度佛教中也有塔,当初是为了保存佛的舍利而建,后来演变为佛教的象征性标志。"堵坡"传入我国后,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层纪念性建筑。佛塔随着佛教传入汉地,就浸染上了大汉风。两汉时期,印度佛塔就嫁接在中国的楼阁上,而成楼阁式塔。到南北朝时,从建筑形式到象征意义都  相似文献   

3.
佛塔点滴     
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塔是个后起之秀。周秦之世,塔字还不见经传。直到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传入中国,塔才作为佛教的三大建筑(石窟、寺院、佛塔)之一在我国兴建盛行。塔,梵语浮图,初为供奉释迦牟尼佛遗骨——舍利而建。原型由方形塔基、形状类似覆钵的塔身和尖顶(刹)三部分组成,很象先秦时期的坟墓,有砖、木、石、铁等结构。我国古代建筑工程师在印度浮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早已盛行的  相似文献   

4.
塔的来历佛教典籍里有给孤长者求得佛的指甲头发造塔供养的记载,说明释迎牟尼佛住世时,印度就已有塔.佛入灭荼毗后,弟子们将佛的舍利分藏八塔中.后来阿育王开启八塔分发舍利令各地建塔供养.这就是佛教史上广为流传的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的故事.塔,梵语窣堵波,汉译坟冢.印度现存著名的桑志一号大塔(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就是一座建在圆形塔  相似文献   

5.
佛塔是埋藏佛舍利的建筑,也是弘传佛法的一种方式。东汉时随着佛教传入我国,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相结合,出现了各种形制、各种材料、各种位势的塔,为祖国的锦秀江山平添了无限美观。  相似文献   

6.
话说佛塔     
佛塔,简称塔,起源于印度.梵语音译“车堵波”(StuPa)或浮图、浮屠、佛图,意译为方坟、圆家、灵庙、高显处等。早期主要用于收藏舍利.后亦用于收藏经卷、佛像、法器.庄严佛寺。中国原本无塔,故汉语中的“塔”字,是魏晋译经时,按既象形又表意近音的规则新造的。传说佛祖释迎牟尼的弟子曾问佛陀,怎样做才能表示弟子们对他的忠心和虔诚。佛陀听后,将身上披的方袍平铺于地,再将化缘钵倒扣在袍上,然后把锡杖竖立在覆钵上——这便是塔的雏形。释迎牟尼圆寂后.弟子们按照他的暗示,建了八座塔供养其舍利,并作礼拜之用,以表示自己…  相似文献   

7.
王振复 《佛教文化》1990,(2):97-102
中华佛塔,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种特殊型式,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与文化面貌,屹立于广袤的中华大地,巍巍然文章灿烂、风格独具,“重峦千仞塔,危登九层台。石阙恒逆上,山梁作斗回”、“殚土木之功,穷造型之巧”,具有丰富、深邃的文化价值与文化意蕴,是中华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本文仅就中华佛塔的独特文化价值略陈管见,以弘扬民族文化、并就教于文化学家与建筑专家。印度佛塔文化的传入给中华古代建筑带来了新的文化“语汇”  相似文献   

8.
汉式佛塔     
“塔”,梵文Stupa,音译“窣堵波”。起源于吠陀时代的印度诸王死后皆筑一半圆形坟。原义:坟、庙。可解释为安葬佛陀之坟,礼拜佛陀之庙。 据《长阿含经》卷三之《游行经》一段关于佛涅槃的记载:释迦牟尼临涅槃前,嘱咐他的  相似文献   

9.
在傣族村寨,佛塔奘寺比较普遍,它作为傣族信仰佛教的一种文化象征,与傣族村落和亚热带的大自然景色构成和谐统一的优美风光,传奇而迷离。  云南省德宏州和西双版纳州傣族居众,这两个地区不时见到佛教持征建筑,有的村寨建佛塔,有的建奘寺,如芝市的风平大佛塔,瑞丽的喊沙奘房等。傣族地区建造佛塔始于小乘佛教传入时期。据《西南夷风情记》载:十五世纪西南边疆已是“寺塔遍村落”。佛塔是由塔墓、塔身、塔刹三个部分组成的实心塔,非常稳定。塔基为正方形,大小按塔的规模而定,多在一二百平方米左右,东面塑一佛龛,往内是平台,…  相似文献   

10.
宋代佛塔     
张驭寰 《佛教文化》2013,(4):108-111
宋王朝从公元960年开始建立,历时300余年。10世纪初,社会经济繁荣起来,同时佛教盛行,各宗派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原有的寺院大量重修,并又建了许多新寺院,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建塔,在我国建塔史上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塔,是随着印度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楚文为stupa,音译为堵波,原义为“坟”、“圆冢”,起源于印度,是保存和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另一种无“舍利”的塔称支提塔。最初两种塔的形式可能完全一样,均为半圆形,后来两种塔形逐渐有了分别,堵波发展成了由台基、栏、覆钵、平头、竿、伞等部分组成的佛塔;支提塔发展成了一种专供信徒礼拜的塔庙形式。无论是堵波还是支提,都是印度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12.
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数百里边题,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群塔争晖头彩。全州100多座大小平等的塔,每座都不一个传奇的故事,每座载都有独特之处。塔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据傣文史籍记载和文物考查证明,塔在德宏傣族地区最早兴起是明朝初期,伴随着小每次佛教传入,很短时期内,德宏“佛塔如林,蔚为壮观”。如今,不少塔的本身及周围景观,已成为各族群众和中外游客驻足游览之地,有的则辟为天然公园。到德宏边境游览,仅塔林就够宾客们一饱眼福。坐落在芒市城内的“树因塔”·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古塔之一。这…  相似文献   

13.
阿凰 《佛教文化》2011,(6):98-99
永宁寺塔的闻名始于两点,一是它的高度,从它建成的那一刻,一千五百年来中国再也没有出现一座木塔能够在高度上与其比肩;再就是作为一个王朝历史的见证者,永宁寺塔存世的十八年里赫然伫立,阅览了北魏王朝的由盛及衰.  相似文献   

14.
公元9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契丹族崛起,占据北方大部分地区。公元947年,建立了大辽王朝。辽代各皇帝笃信佛教,在各京城与州城里建造佛寺,佛寺中建立佛塔,其数量之多,足以说明当时佛教发展的状态。辽代寺院规模比较大,有的建塔,有的不建塔。建塔是根据寺院的经济状况和各宗派主持人来决定的。凡在寺院内建塔,都将塔建在寺院中轴线上,大雄宝殿的前端或者山门外,完全是仿照唐代佛寺市局风格。辽代塔造型基本相似,从总体观察,各种塔具有基本的标准式样。辽塔平面呈八角形,有繁复的基座;第一层塔身特别高,自第二层起做密檐式,…  相似文献   

15.
泰国素称“黄袍佛国”,相传早在2200年前便从印度传入了佛教。位于首都曼谷西面50多公里的佛统塔,是当年的佛教中心。佛统塔全高120米,是泰国最古老最高大的佛塔,而供奉在塔中心的黄铜盆色立佛是泰国首屈一指的大佛。  相似文献   

16.
孔勤 《法音》1994,(11)
寺、塔、石窟为佛教三大建筑,起源于印度。佛教传入中国时,这三大建筑也伴随而来,开始了与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历程,绵延相续一千九百余年,经过中华民族的创造与发展,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如今遍布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寺、塔、石窟,是印度佛教建筑转化为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外建筑文化相互交流的历史丰碑。本文说的是中国佛教三大建筑之一的塔,并且主要是说佛塔中的塔林。塔,梵文Stupa(牵堵波),是为埋藏佛舍利而建。这种塔名真身舍利塔。后来,佛的教法(佛经)也称舍利,为此建造的塔,叫做法身…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佛塔     
肖雨 《佛教文化》2009,(1):72-85
五台山在北魏境内,建寺造塔也在其时,《广清凉传》卷上曰: 中台最高,去并七百,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图,其量千许。后魏文帝宏所立也。  相似文献   

18.
正一、早期佛教的传入与"格义"佛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主要为小乘禅数之学,其虽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但却没有使佛教本身得到较好的传播。究其原因,一者汉末之前儒教这一处在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以压倒性的优势排斥着外来的宗教,特别是一种与自身入世的价值取向相异的出世哲学;二者印度佛教小乘之学本身并非一种适  相似文献   

19.
佛教初传时期,古印度佛教经典便有了清晰的部类划分。佛经传入中土后,中国古代佛经的分类,通过对古印度原始佛教部类的改造,逐渐形成了既尊重和吸纳古印度原始教理教义,又符合中国佛教发展现实的分类体系。就"杂藏"类文献的演变历程进行考释,对其价值和意义做了论说,从而探讨了我国佛教文献目录的发展以及佛教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论坛荟萃     
汤一介 :关于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一、关于文化的双向选择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甲、乙两种文化互相选择的问题 ;二是原有本土文化和传入的外来文化两者之间的双向选择问题。以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为例 ,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 ,不仅原有文化要选择、吸收并加以消化外来文化 ,而且外来文化也需要改变原有某些成分 ,以适应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社会的要求。二、文化的异地发展和单向流向。印度佛教传入中国 ,并在中国发展壮大 ,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异地发展和单向流向的例子。因为中国文化 ,如儒学和道学等思想并没有相应地传入印度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