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近年来,学术界又一次掀起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性质、根源及出路和趋向的热潮,使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走向深入,愈来愈多的学者承认:中国智慧绝非西方思维体系所能完全容纳和规范,它遵循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罕见的生命力。有的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思维的全息性、整体性、系统性、象征性、直觉性、模糊性等特点与艺术形象思维相通;中国智慧是一种审美型智慧,其最高层次是美学而非宗教,中国传统文化之谜在古老典籍《周易》中隐约可见……“思维方式”、“传统文化”、“中国智慧”、“美学、”“周易”几个热点在向一处聚焦,笔者曾苦苦  相似文献   

2.
刘莉 《美与时代》2007,(6):36-38
"和"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智慧的精华,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深远的影响力促使中国智慧在保留原始"诗性智慧"审美因子的基础上,将审美风格发扬光大并深深浸入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修身之道、治国方针、宇宙观、艺术标准等方方面面,构建起以"天人合一"、"体用不二"、"主客同构"、"情理交融"等为代表的和谐化审美风格的中国智慧大厦.  相似文献   

3.
一是从奠立到演进都依托于传统文化并与时谐进.传统文化是蕴发中医学的土壤,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和中国哲学、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定等共生共进.中医学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知识和创发资源,<易经>的天运智慧使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医学理论只有靠传统文化才能准确解读.中医学在近代曾数历劫波,历程表明,缺失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难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中医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4.
从思维方式和文化人类学的高度解读中国文化的诗性特质是一个新的视角.中国传统文化在以己度物、想象性类概念以及象形文字等诸多方面都与维柯等人所倡导的诗性智慧若合符契.而起源于远古文化观念的中国古代象征传统在本质上所体现的就是一种诗性精神,<周易>在这方面具有开创性和极为典范的意义.它确立了象征文化的东方传统、奠定了中国思维的基本范型、开创了"立象尽意"的审美传统、发明了"仰观俯察"的创造法则、开启了诗性言说的批评传统.  相似文献   

5.
郭昭第教授《中国抒情美学论要》立足非二非不二思维基础,围绕中国文学抒情之创作、文本和阅读传统,系统阐述和彰显了中国文学主体与客体、内容与形式、阐释与反阐释平等不二的智慧美学精神,从艺术视域尤其是抒情视域建构了中国智慧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重症医学的飞速发展,,临床医生面临着复杂病情诊治思维的困惑、人文与伦理的掺杂、医疗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医患沟通、团队合作等一系列问题挑战.因此,重症医学科医生必须丰富自己的哲学素养、从中国传统哲学及"天人合一"思想中汲取智慧精华,才能运用正确的理论思维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7.
略论道教伦理思维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伦理思维是中国道教认识伦理本体、完善自我和协调自然的特有的方式方法,是古代中国人道德智慧的独特体现.自我性思维、人本性思维和生态性思维是道教伦理思维的三大特征,它折射出道教抗命逆修、抱朴守真、清静恬淡、慈爱和同、度人济世、性命双修、顺应自然和力行不止的主体精神.道教伦理思维和主体精神的最终旨趣是对自我完满、人我和谐和人物(自然)和顺的追求.在现代化过程中,道教伦理思维及其主体精神是人类精神资源宝库中使生命得以充实、发展和丰富的重要智慧,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相似文献   

8.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经典之一。简练的五千言,却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道德经》还因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头,也是中国文化创生之源、创新之源.由阴爻、阳爻两种简单符号所构成的<周易>符号系统,因其抽象性、具象性、元点性、容摄性而成为古典科技与人文的原始增长点;由此符号系统与卦爻辞组成的文字系统共同絪缊而成的大易思想在科技与人文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其"生生"之创新精神成为大易文化之核心理念,其天地人三才和谐的理念成为创新之内在标尺,其独到的"象"思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思维方式的主线,其元亨利贞、贞下起元的循环智慧更是不断创新的不竭的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智慧的精神是什么 ?传统文化如何继往开来 ,服务于中华民族之复兴 ?相信这是热爱中华文明的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方同义教授多年来潜心于中国哲学的体悟 ,致力于把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比较研究 ,他所著的《中国智慧的精神》 (人民出版社 2 0 0 3年版 )一书恰好智慧地解答了人们的上述困惑。该书视野宏阔 ,内容精详 ,思维缜密而文笔明畅 ,读后让人寻思不已。概括说来 ,该书有以下新见 :1 关于智慧的释义。书中认为智慧有狭义的智慧即哲学的、形上的智慧和广义的智慧即经验的、形下的智慧之分。作者表示 ,人与世界…  相似文献   

11.
传承与融通--《老子》与《周易》中民族精神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与<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部经典,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其中所凝聚的民族精神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性格与情操,影响着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思维特质.<老子>上承<易经>之风,下启<易传>之理,以其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构建了与其"道"哲学相符合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在<易传>中得到传承与融通,两者互补互进,共同缔造了中国民族精神的灵魂,推动着中国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和积淀.这些民族精神则表现为"刚柔同构"的进取精神、"宽厚相得"的道德情怀、"中和为用"的和谐观念以及"重生利物并重"的人文理想,其中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贯穿始终,突出了中国民族精神最一般的特质与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易经》思维是支配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流柱,对于创造华夏文化和提高中华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思维方法曾经起过重要作用。古代华夏的巫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源头。笔者认为,八卦决非一人撰写,亦非写于一个时代,而是依靠先人的集体智慧撰写的。《易经飓维是经验思维、朴素的辩证思维、象数思维、直是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的综合整体思维。其中,经验思维是根基,灵感思维则是其高级8)态,并以一种断占之车,指导当时人”1的行为。从这个角度而论,我们创易经)称之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有关思维决策的典历。。_‘,、、,ti体…  相似文献   

13.
逆向思维是一种反习惯、反传统、反常规的思维方式,它与一般的、传统的或群体的思维方式相区别而独具特色。逆向思维最早可以追溯到道家文化中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从"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理论为出发点。这种思想,就是逆向思维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人们在对以建构概念范畴和知识谱系作为宗旨的知识美学、技术美学进行反思的同时,有必要重新发现和表彰中国美学的智慧哲学传统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美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智慧美学乃至智慧哲学,其核心精神是无所执著、周遍含容、平等不二、明白四达的智慧。中国美学有着充分阐发发明本心学术宗旨,及全面表彰人类本心和事物本源真如状态自然澄明的智慧哲学传统;有着推崇无美无丑乃至非二非不二思维方式,及全面颠覆近代以来主流美学非此即彼二元论思维模式和权力话语体系,彻底根治游移不定、鼠首两端学科顽疾的智慧哲学传统;有着崇尚大制不割研究方法,及用周遍含容的智慧观察世界,关注人类无所执著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艺术的智慧哲学传统。其最突出的当代价值,是在以西方文化取代东方文化、用多元文化冲淡乃至取代西方文化霸权之外,为人们提供了与这种多元文化主义相类似的寻找一种最具有包容性而非排他性的文化以取代有着严重排他性倾向的文化,借以与其他文化共生共存的第三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智慧是个体在其智力与知识的基础上,经由经验与练习习得的一种德才兼备的综合心理素质,包括聪明才智与良好品德两大成份.智慧可分为常规智慧与应变智慧、群体智慧与组织智慧、个人智慧与一般智慧、德慧与物慧等,可用三维智慧量表、自我评估智慧量表以及智慧发展量表等进行测量,并与年龄、性别、文化、教育、人格、思维方式、智力等存在重要关联.今后应该深入探究智慧的概念与结构,拓展其研究方法、测量工具与教育策略以及开展中国化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是从奠立到演进都依托于传统文化并与时谐进。传统文化是蕴发中医学的土壤,中医学的理论及其发展和中国哲学、民族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判定等共生共进。中医学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知识和创发资源,《易经》的天运智慧使临床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医学理论只有靠传统文化才能准确解读。中医学在近代曾数历劫波,历程表明,缺失传统文化是中医学的难关,在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之时中医生机勃勃。  相似文献   

17.
古老的华夏文明,历史源远流长,内蕴博大精深.道教文化因其特有的思想性和民族性,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有载体.道教的思想及思维方式,更是中国传统哲学形成发展的精神源泉.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与时俱进的现代道教以其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圆满的生存智慧,不断完善自我演进和传播,展示着中华民族对自然的理解和诠释,倡导对完美生活的无限向往和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涉及宗教工作方面的内容言简意赅,充满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显示了充分的政治定力和政治智慧,为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宗教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20,(5)
正中国人的思维活动是以表象为基础,在漫长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任何字母文字都不具备的象思维模式。《易经》作为象思维之大成,为中国人的象思维模式的形成起了定格作用~1。而圣经中充满了"意象化"的特殊表达方式,即从客观的"物象"或"表象"来传递象征体的本义。那些看似林林总总、杂乱无章的叙事,通过这种"象"背后的世界观形成了其神学意义上的逻辑,成为井然有序、源于耶和华的启示。汪维藩教授认为,对于中国基督徒而言,中国传统思维更有助于揣摩上帝的性情与智慧,更有助于寻觅上帝的踪迹与作为。象思维圣经诠释理论,是汪维  相似文献   

20.
"中庸"之道,既是一种中国传统时代主体性地由儒家倡导的哲学方法和力求通过礼义途径实现和谐之治的治道原则,同时,若从当代发掘传统管理智慧的层面上来说,也是中国传统管理文化领域有代表性的一种管理思维,也更是一种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中庸"管理既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平衡术和权衡术,更不能被仅仅看成为一种思维方法,它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关怀天下的博大胸怀,代表着他们要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人文主义精神,代表着他们追求管理和谐的使命意识和由此而需要建立起来的道德知识体系。这种"中庸"管理思维、管理道德和管理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真善美合一"及"知行合一"的大传统,高度凝结着实践理性向道德理性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