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辩证法的同一性概念历来就有很多争议,特别是“四人帮”对这一概念的肆意歪曲,更造成了这一概念的混乱。搞清这一概念,对于阐明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对于党的方针政策的制订和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望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2.
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金声 《心理学报》1985,18(1):33-39
通过对行为主义和传统的本能理论的批判,马斯洛提出了“似本能”这一重要概念。“似本能”是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一个关键概念。本文着重分析了这一概念对于马斯洛需要理论以及他的心理学理论的理论后果,并且列举了一些直接或间接支持这一概念的心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最后,本文指出了这一概念的理论意义,其中主要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以人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行为以及心理发展的问题。只有从这种统一出发,才有可能深刻理解人类行为。  相似文献   

3.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Jimo'Neil)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2003年,奥尼尔在一份题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的研究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重新洗牌,“金砖四国”是指巴西、俄罗斯、中国、印度四国。“金砖四国”将超越包括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一起跻身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高盛这份报告出台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领头羊,受到世界广泛关注,“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由此风靡全球。  相似文献   

4.
《易经》与“易算”郭俊义一、引言今天我们读《易》和研《易》的目的,在于学习《易经》的道理和研究《易经》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而受到启迪,进而有所顿悟,然后,把所有发现和结果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易算”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易经”所悟出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是在自由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法规之类的问题;越是在法制时代,人们越是喜欢讨论自由之类的话题。“自”由与法“律”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自由总是相对于规范而言,规范也总是相对于自由而言。在道德领域,“自律”这一概念组合本身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为了较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组合,我们又必须把这一概念组合分开加以说明。一、道德自律之“自”与自由在“自律”概念中,我们首先遇到的是“自”这个概念。在道德自律概念中,“自”强调的是,道德是自由的象征,自由是道德的前提。作为某种规范,道德的本质不是强制而是自由。也就…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思维?     
在关于真理标准、形象思维以及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中,我注意了报纸杂志中对思维这一概念的提法,发现很不一致。为了弄清思维这一概念的涵义,我谈一谈应当如何准确地理解思维这一概念。恩格斯说:“究竟什么是思维和意识,它们是从哪里来的,那末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不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  相似文献   

7.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明确概念并准确使用概念的一个重要的逻辑方法。正确地运用这一逻辑方法,对于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概念进行必要的限制,可以使人们的思想表达得准确。如,有人说“我们反对战争”,这个判断是不准确的。问题就在于“战争”这一概念缺乏必要的限制。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关于宗教本质的界定只适合于基督教、伊斯兰教这样的“神创论”宗教的界定,对于非“神创论”的佛教、道教、印度教是不适用的,应该用超验性的信仰文化实体这一概念作为宗教的界定是最为确当的,因为这一概念能把“神创论”宗教和非“神创论”宗教都包括进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社会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正版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首次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适应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需要,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对于我们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族文化工作的同志,我们同样认为这一概念的提出,对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推动和促进民族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我意识,也称自我,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我”这一概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主观的“我”,即对自己活动的觉察者;一是客观的“我”,即被觉察到自己的身心活动。“我觉得我很伤心”中的第一个“我”是主观的“我”,而第二个“我”是客观的“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