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年到了,让我从牛说起. 牛默默耕耘,为人类作出贡献,是我们的良朋伙伴.牛在中国文化中是勤奋的象征,而牛在西方文化中则代表着财富与力量.有关牛之祝贺语,相信大家在新春贺年时已听过不少,然而笔者却希望透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诗句与大家分享.这是鲁迅先生<自嘲>诗里的名句,国史学者认为诗中的"千夫",是指当年为数甚殷,对鲁迅指斥,与鲁迅对立的人.  相似文献   

2.
牛的趣闻     
一九九七年是我国农历的丁丑年,俗称“牛年”.为此,笔者特搜集了一组有关牛的趣闻,以飨读者.灯牛:拉丁美洲圭亚那有一种“灯牛”,因其尾可制蜡烛、作灯用而得名.当地人将其宰杀后,在取下的牛尾巴中心钻个小洞,插入灯芯,便制成一支“牛尾烛”.这种烛光亮无烟,可点七、八个小时.水花牛:卢旺达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牛,它的头部有一大丛  相似文献   

3.
心钓     
丑时春入户,牛岁福临门。伴着习习拂面和风,可爱的春牛正迈着稳健的脚步朝我们走来。值此农历“牛年”到来之际,照例要说点牛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眨眼间,辛丑牛年的第一缕花香已扑鼻而来。"牛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这样揭示牛年的寓意:"人们把为民服务、无私奉献比喻为孺子牛,把创新发展、攻坚克难比喻为拓荒牛,把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比喻为老黄牛。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  相似文献   

5.
牛年到了,让我们一起来分享牛在圣经象征的意义。在圣经旧约上,多次提及牛、母牛或红母牛,都是有它的象征性的,因为,以色列先民献祭的牛羊,都是象征着基督的救赎。我们都知道,耶稣基督的救赎才是“永远的福音”,但在旧约上,救赎的奥秘是天主启示给以色列先民的一种过程,  相似文献   

6.
诸位同道入:时间的车轮转过了不平凡的1996年,又跨进了满怀希望的1997年。97年是中国农历年的牛年。看到这个“牛”字,不禁想起了老一辈神职人员以“黄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作为共勉。然而,从古至今,生老病死乃是不可抗拒的规律。有时看到“通功单”上老主教、老神父、老修女离我们相继而去;而与日俱增的新教友如潮水般地向教会涌来。全国各地虽然祝圣了一批批司每,但仍不能彻底解决“庄稼多,工人少”的局面。新司锋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很快就被淹没在成千上万的信友之中。新年伊始,我们每个人的作息表上可能都制订了新的…  相似文献   

7.
牛年到了.在十二生肖的排列中,牛尽管有着庞大的躯体,其生肖之首还是让小小的老鼠占去.这是何故?相传:远古时,玉皇大帝要选12种动物作为人的属相,苦于动物太多,只好择定某日为限,谁先到指定地点谁占先.这天,老鼠和牛几乎同时起床上路.刚跑了一会儿,老鼠就落在牛的后面.情急之下,它机灵地对牛说:“牛大哥,我给你唱支歌吧.”于是爬到牛的脖子上不停地唱,憨厚的牛不停地跑,眼看就要到指定地点,谁知老鼠从它的脖子上跳到了它的前面,理所当然占了首位,牛只得屈居第二.这不能不算是一大遗憾!牛鼠相比,牛败给老鼠,实是出乎意料.牛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它有大码的步子,有结实的身体,有足够的体力……这些都是牛夺冠的基础,小小老鼠是永不相及的.然而最终结果,牛输了.牛输给老鼠,至少给我们三点警醒:一是不能头脑简单.既然老鼠能和牛一起起早赶路,说明老鼠是怀着求胜心理的,而牛似乎没有觉察到;二是不能麻痹松懈.本来牛已远超老鼠,何必要听老鼠“花言巧  相似文献   

8.
《法音》2021,(4):52-52
本刊讯2021年4月11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帕松列龙庄勐长老在傣历牛年新年之际通过视频方式向大家致以美好祝福。他在新年祝福中说:今天是傣历1383年新年(牛年),佛历2565年,我在这里祝福大家"如理金旺(傣语)",阖家幸福快乐!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傣历新年也不会举行泼水活动,虽然不能通过泼水的形式表达祝福,但是,真心的挂念与关爱是超越任何形式,存在于我们大家心里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2005,(2):49-50
(香港讯)方济会士圣经学者李士渔神父于2004年12月5日,在香港九龙牛池湾由安贫小姊妹会主理的圣若瑟安老院内安然去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10.
姚杰 《中国宗教》2020,(2):68-69
年俗,是中国民间欢度春节的习俗。最早是由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历史十分悠久。年俗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其中很多都与宗教文化有关。历史上留存有大量记载年俗的诗文。而在诗歌文化最为发达的唐代,就有众多记载年俗文化的诗篇。透过这些优美的唐诗,可以探寻当时年俗里的宗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意大利社会地理学会图书馆藏“苗图”是20世纪初绘制的包括“百苗图”临抄本在内的17种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图志文献资料,是研究晚清民国中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和民族关系的珍贵资料。其中,F.cin_60《百苗图》和F.cin_67《贵州民族文化专题图志》中均有对椎牛祭祀场景的描图,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讯息。椎牛是苗族、瑶族、佤族、水族、布依族等民族共享的文化事项,以祭祖、祭丧为主要目的,是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祖先崇拜的生动表达。  相似文献   

12.
《管子学刊》2010,(3):F0003-F0003
由孟鸿声先生编著完成的《齐地掌故》一书,于2010年5月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王志民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院长宣兆琦教授对该书分别作序。这是鸿声先生继《齐文化与全球化》之后,又一齐文化研究成果问世。  相似文献   

13.
习惯     
父子俩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劝。  相似文献   

14.
诡辩是一种不正当的辩论文法,主要是采取巧妙的方法,故意违反逻辑,为自己的错误论点进行辩护。诡辩在学术讨论中有之,在法庭辩论中亦有之。诡辩的伎俩很多,几乎所有的逻辑规律和规则它都有空子可钻。我们要善于揭露诡辩,就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逻辑知识,本文仅就一个辩护案例窥见一案清简介:被告彭某某,于1983年农历12月27日夜乘下雪之机,窜至邻乡包村老山队孙某某家牛棚,将一头价值千元的水沙牛盗走,连夜牵回家中。次日凌晨,本队农民左某某去被告人家要钱时,发现此牛。被告人见事已暴露.即伪称晚上忘记关门,牛自己跑进家中,…  相似文献   

15.
正在现代汉语里,牛溲马勃也作牛溲马渤,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比喻表面看似微贱但却内在又很实用的事物。鲜为人知的是,现实生活中,牛溲马勃,则又分属不同的中草药,同时,也包含了好多与传统中医相关的知识和文化。牛溲,一说为牛尿,通常用作肥料,宋人周密在《齐东野语·马塍艺花》中,曾有如下描述:"凡花之早放者,名曰堂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缏竹,置花其上,粪土以牛溲硫磺,尽培溉之法。"除此之外,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兽一·牛溲》中说其  相似文献   

16.
倒过来想     
据说,下面这道题是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设计的。 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妻子:分给全部牛的半数再加半头。长子:分给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妻子得牛数的一半。次子:分给还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长子得牛头数的一半。长女:分给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所得的牛是次子得牛头数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有杀,正好全部分完。问:农夫死时留下了多少头牛? 请暂停阅读,思考一下:解这道题该怎么思考?怎么计算?是先假设一些情况然后逐一验证好呢?还是设农夫死时留下的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同方言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大同方言语音近五十年来的变化从声、韵、调等方面分析探究。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近五十年来大同方言的语音在演变过程中朝着普通话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一次,苏军有一个小分队,执行炸毁德军通往前线一座桥梁的任务。在德军封锁严密,难以秘密接近的情况下,苏军一名队员发现桥附近有一牛场,里面有许多奶牛。他想起红颜色能激怒牛的大脑神经,便悄悄钻进牛场,使劲摆动一面红旗。一会儿,一头牛疯狂地...  相似文献   

19.
企业的智慧泰国寓言说,老虎看到农民使唤牛耕地,十分奇怪:“牛这样的庞然大物,又有锋利的双角,为什么心甘情愿被人牵着鼻子干活?人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于是,趁农夫不在,老虎私下请教牛。牛回答说:“虽然人的个头比我小,但他有智慧,比我聪明,有本事,所以我只得为他工作。”  老虎听罢,非常想知道智慧是什么玩艺儿。老虎找到农夫:“先生,您不用害怕,我不会伤害您的,我只想知道,智慧到底是什么东西。”  农夫听罢,心生一计:“哦,亲爱的,我把智慧忘在家里了。”  “那您回去拿来给我看看,行不?”老虎哀求说。…  相似文献   

20.
蚊蚋     
牛是农人的命根子,尤其在以农耕为主的族群里,牛对于农人来说是最好的劳力,因此在他们中间就有“了家中无牛空望空”的谚语。在以色列民族进入圣地由半游牧过渡到定居专务农业生活时期,牛也是他们不可缺少的家畜之一。他们用牛来耕地(申22:10)、打场(申25:4)、和拉车(户7:3),最重要的是,牛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被列为洁净的动物,因此,也以牛作为祭品(肋9:4、撒下6:13)。人类很早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考古学家论证,在没有文字之前,埃及人和中国人就已经开始驯养了牛。尤其在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区,牧放牛群是最理想的地域(创41:2、申7:8、依1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