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苏联哲学讨论会,于1985年6月8日至12日在南宁市召开。这是我国苏联哲学研究第一次全国性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来自各地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共56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资料33篇。兹将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华东师大哲学系、哲学研究所和上海中西文化哲学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功利主义反思”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1月15日至17日在上海华东师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和理论界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畅谈并反思功利主义,从不同学科对功利主义的内涵及发展过程。当今中国道德困境的现象和造成原因、以及功利与价值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情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第十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在东京举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与日本国法人伦理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IO次中日实践伦理学讨论会于1996年11月9~1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在“家庭伦理”、“生命伦理”、“环境伦理”、“企来伦理”四个主题之下,会议的综合副主题是“实践伦理学成果与课题”。此次与会的中方代表团以哲学研究所所长陈铭泉为团长,成员中包括哲学研究所、首都经贸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的学者与一名社会工作者。此外,香港浸会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的叶敬德博士作为香港方面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兹将会议讨论情况介绍如下:1.家庭伦理,今天,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许多不…  相似文献   

4.
2004年6月6—9日,第四届中日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会议由《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和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等19个单位联合主办。与会中日专家学者逾百人。会议围绕价值哲学研究方法、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以人为本与价值观、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全球化与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稷下学讨论     
山东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主持召开的“稷下学”讨论会,于1982年10月6日至11日,在吉齐国稷下学宫所在地山东省淄博市举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稷下”之学研究讨论的盛会。到会代表共50余人,向会议提交论文22篇。代表们发扬了稷下学宫所创始的百家争鸣的精神,对有关“稷下”之学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发言和提交论文所涉及的主要问题,综述于后。  相似文献   

6.
哲学应贴近现实社会生活──社会哲学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值南开大学社会哲学研究所成立之际,由南开大学哲学系主持召开了社会哲学研讨会。来自国内其他院校和研究所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研讨会于5月8日至10日在天津会宾园宾馆举行。专家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把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会上,南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社会哲学研究所所长陈晏清教授首先就社会哲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问题做了主题发言:1、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两个维廉。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有两个基本的哲学维度,即历史哲学的维度和社会哲学的维度。历史哲学的维度即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维度是揭示人…  相似文献   

7.
管林初   《心理科学进展》1984,2(4):14-717
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学第三届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6月6日至6月8日在苏州召开。应邀出席会议的代表76人,其中特约代表6人,正式代表51人和列席代表19人。他们中的不少代表是我国生理心理学界、生理学界和医学界的知名专家。会议前,大会筹备组共收  相似文献   

8.
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研究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5月15—22日在广州和深圳两地举行。这次全国性的辩证逻辑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辩证逻辑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深圳行政学院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辩证逻辑学界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八十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围绕下列问题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我国当前社会大变革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并为了加强中青年理论工作者的联系,增进感情,由《青年论坛》编辑部、华南师大哲学研究所及上海,陕西、广东、湖北、湖南等地青年理论工作者协会共同举办的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座谈会,于1985年8月25日至4月2日在广州举行。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76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代表中年龄在35以下的占全体代表的百分之九十几。他们主要是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者。会议的中心议题是“改革中的理论”。除大会发言外,还分哲学、经济学两个小组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协会第三次代表会议,于一九八○年五月七日至十三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代表共六十人,出席会议代表五十二人。会议总结第二届代表会议以来的工作,讨论和确定今后的工作任务,修订了章程,选举了新的领导机构。会议一致通过《中国道教协会第  相似文献   

11.
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第四次代表会议于1989年11月3日至6日在银川举行。来自全区的伊斯兰教界人士、学者、宗教工作者和穆斯林代表232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自治区人民政政府李成玉副主席,代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向大会表示热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中国哲学史研究》编辑部和北京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七次夏季学术讨论会议,题为“中国哲学史上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参加讨论的有北京、河北、湖北、浙江等省市的科研、高校、出版、新闻等十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4月2日至4月5日在呼和浩特召开了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研究工作会议。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分配给我区编写《蒙古族哲学思想史》这一任务以来,首次召集的这种性质的会议。与会者有专职的和兼职的研究人员共五十多人。会议首先听取了浩帆院长、  相似文献   

14.
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代表团一行五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六名代表及哲学界同行,于1990年11月16日至19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行“社会规律与人的活动”学术讨论会。会上,苏方发言的学者有:团长、苏联科学院哲学  相似文献   

15.
(2005年6月24日中国道教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会议通过)中国道教协会第七届代表会议于2005年6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243人,因事、因病请假6人,实到237人,符合本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按照代表会议议程,与会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哲学会和高校哲学教学研究会联合于1985年9月24日至28日举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高校哲学课改革问题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地区38所大专院校、军队院校、党校的哲学教员50余人。中宣部理论局、国家教育委员会政教司也来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邀请了三位同志作了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哲学研究》副总编陈筠泉同志作了《当前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新课题》的报告,讲了四个问题:1、重新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确定它在现代科学中的地位问题;2、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大力开展认识论研究的问  相似文献   

17.
10月6日至15日,全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座谈会在四川省乐山地委党校召开。这次会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编辑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哲学系和西南师范学院政教系联合发起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  相似文献   

18.
1995年3月6-8日,由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和德国汉诺威哲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中德经济秩序理论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与会德方代表6人,中方代表18人。研讨会围绕以下五方面进行:伦理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建立有序经济市场的策略和问题;市场经济中的法规建设及其实施;作为文化伦理现象的市场经济;东西方哲学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涉及到经济、法律、社会、文化、哲学和伦理等领域和学科。其中尤以伦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定位,如何把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逐步纳入法制轨道,文化与哲学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作用等问题引起与会者关注…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理论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8月13日至17日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召开。这个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室、《哲学动态》编辑部、山东大学、吉林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浙江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哲学系、烟台大学、《天津社会科学》编辑部、《社会科学战线》编辑部等联合发起的。出席会议的60余位代表根据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认真总结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探讨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问题。现将会议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七届三次常委会会议于2005年9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伊协常委36人出席了会议;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伊协负责人,中国伊协及经学院各部室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认真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报告中国伊协七届二次常委会议以来的工作;讨论确定《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代表和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八届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推荐办法和名额分配方案》;讨论提交中国伊斯兰教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审议的有关文件。会议开幕式由中国伊协副会长刘书祥主持,中国伊协会长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