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起“刘巧儿”,应该是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人物的故事,不仅红遍上世纪大江南北,对本世纪也是有很深的影响。为什么要谈这个人物呢?因为她代表和见证了一个时代在婚姻方面的破天荒的转变事迹。“刘巧儿”这个名字是一个艺术形象,她的真实原型是封芝琴。因“刘巧儿”不畏传统和强权,坚决摆脱封建婚姻,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事迹而竞相被屡次改编,有编成戏剧电影的,也有改造成说书的,还有编成秦腔传唱的。因此,这样一个在当时敢于反抗封建制度,反抗封建家长的一位新女性,怎能不感染、不启发广大的妇女同胞呢?下面请读者一起看看这位传奇人物的真实的可歌可泣的婚姻故事。在看之前,先简要说明下陕甘宁边区的婚姻陋俗。  相似文献   

2.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包办婚姻,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曾经引起一代又一代现代中国青年的反抗。终于恋爱、婚姻自由实现了。实现以后又怎样呢?“婚姻是恋爱的坟墓”,便是这之后的新的痛苦的格言;年轻的“女权主义”的出现有诸多原因和复杂的内涵,但也包含...  相似文献   

3.
《天风》2011,(10):63-63
[基督日报讯]一份基督教智库报告指出,婚前已经同居的夫妇“明显”地有更高的离婚可能。研究机构称婚前同居是现今“最脆弱”的一种两性关系。该份名“同居:婚姻的一种替代方式?”的研究报告,由位于剑桥的基督教社关组织“Jubilee Centre”(银禧中心)发布。  相似文献   

4.
景健美 《天风》2016,(6):33-34
基督徒择偶要考虑“门当户对”吗?在笔者看来,简单的门当户对并不是基督徒择偶的黄金法则。门当户对是传统的看法,我们应当有现代社会新的考量,也应当听听进入婚姻的基督徒的说法,更应当知道,圣经中有帮助我们建立幸福婚姻的法则。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现代文明的根本标志和发展方向?这是研讨现代婚姻、家庭道德问题的一个立足点和出发点。《道德与文明》1998年第1期发表的《婚姻、家庭的道德与法律建设应与现代文明发展方向同步》(以下简称《同步》)一文断言,“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的转变”,或“伦理本位...  相似文献   

6.
陈丰盛 《天风》2014,(8):36-36
有人因为钱而结婚,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有人因为钱而结不起婚,无奈只好奔向“裸婚时代”;还有人结了婚,却为钱闹离婚、假离婚.婚姻本是慎重之事,却被各种金钱利益毁了其神圣性.那么,夫妻之间该怎样看待金钱?如何管理金钱?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8.
翁溯利 《天风》2017,(2):35-36
太多的人看重婚礼,但没有注重婚姻当代社会,神圣的婚姻殿堂正遭受着世俗潮流的猛烈冲击。世人离婚有一个普遍的理由,就是“相爱容易相处难”,这个现象也许存在,不过其程度往往并未如人们所说的那么严重。那么,要维持幸福、美满的婚姻,该用怎样的方法呢?1.怀持恋爱之情感婚前,有一个恋爱阶段,  相似文献   

9.
陈丰盛 《天风》2014,(4):9-11
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有人将婚姻比作“坟墓”,也有人将婚姻比作“鞋子”……而美国基督徒作家汤盖瑞则将婚姻比作“强力探照灯”,它是”无形的揭发者”.能够“直穿人性幽暗死角”。神说“婚姻,人人都当尊重”。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视域下深刻剖析了婚姻伦理关系,婚姻伦理本质在于夫妻双方个别性的人与婚姻伦理实体之间“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婚姻持存的精神基础是“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 婚礼和一夫一妻制确证婚姻伦理的崇高与神圣.黑格尔对于婚姻伦理的精神哲学分析对解决当前我国婚姻伦理的理论与实践难题,缔造“有精神”的婚姻,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投资理论,本研究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考察我国新婚夫妻的婚姻类型,并采用BCH法检验不同婚姻类型与夫妻双方自尊的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夫妻的婚姻可分为:“幸福”型、“平淡”型和“妻子痛苦”型;不同婚姻类型对夫妻双方自尊的影响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幸福的婚姻的确有利于个体自尊;不同婚姻类型对自尊的影响在夫妻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寇绍恩 《天风》2013,(1):51-51
首先。让我祝福单身的你们-享受“恋爱”,期待“婚姻”。其次.我要提供几样你们交友、恋爱、婚姻的“武林秘笈”:  相似文献   

13.
陈志华 《天风》2009,(8):42-42
在《创世记》第六章中出现了一种令人费解的婚姻模式:“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创6:2)这样的结合确实让人诧异,也未免太不“门当户对”了!“神的儿子”和“人的女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历来的解经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在诸多的解释中,其中有两种解释是被广为热议的。  相似文献   

14.
网络婚姻,顾名思义就是在网上组建的婚姻。它有两种形态,一是双方通过网络结识并结合的婚姻;另一种是真实的婚姻以外的一种虚拟的、只存在于网上的,精神上的所谓“婚姻”。与一般的网恋不同的是,这种精神爱情具有排他性,就是说当事双方认定彼此就是自己的“红颜知己”或“青衫之交”,认定这种爱情能弥补真实婚姻所存在的种种不足。那么,网络婚姻到底是前卫呢,还是危险的情感“魔鬼游戏”,听听记者的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当前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给人们的生活、思想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就青年的婚姻道德观来说,也出现了更新的趋势。第一、婚姻目的,由“传宗接代”型、“养儿防老”型向“爱情型”转化。在我国,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婚姻目的一直比较突出。这主要是婚姻“将会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的旧的传统观念的影响。经济改革,观念更新,青年的婚姻目的正在向“爱情型”转化。据抽样调查统计,青年以爱情为目的建立的婚姻关系,一般说在城市占30%左右,在农村占15%左右,并在日益增多。就是原先经济发展比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校的性道德教育胡玉华,刘双伦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婚姻观念、性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如何适应这一变革的需要,社会上的性健康教育已经启动,有关人士谓之为“补课”。学校,尤其是高校,能否给性道德、性健康教育一席之地?本文仅...  相似文献   

17.
略论现代中西婚姻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中西的婚姻基础各有不同.中国的婚姻以生育为基础,西方的婚姻以性爱为基础,中国婚姻重家庭责任,西方婚姻重个人感情,两种婚姻模式各有利弊?它们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 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呢?”“也死在床上。”“那么,你每天睡在床上不害怕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婚姻疲惫意思是说结婚久了,新鲜感丧失。从充满浪漫的恋爱到实实在在的婚姻,在平淡的朝夕相处中,彼此太熟悉了,恋爱时掩饰的缺点或双方在理念上的不同此时都已经充分地暴露出来。于是,情感的“疲惫”或厌倦使婚姻进入了“瓶颈”,如果无法选择有效的方法通过这一“瓶颈”,婚姻就会终结。  相似文献   

20.
男·女·婚姻     
《天风》2017,(2):55-55
婚姻……不是“找”一个合适的人,乃是“做”一个合适的人。—薛查理完美的妻子是一个并不期望有完美丈夫的女人。——佚名在我们的文明中,男人都害怕他们不是完美的男人,而女人则害怕她们被人视为只是女人。——里克一见钟情有什么了不起呢?了不起的应该是他们相视了多年之后仍然彼此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