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牟先生半世纪来所铸造的学术新词,择要地加以述解,以证见牟先生对哲学慧命的疏通与开发。一、中国文化表现“综和的尽理”与“综和的尽气”之精神,西方文化表现“分解的尽理”之精神。而科学民主属于“分解的尽理”(中国文化必须补足之)。二、“理性的运用表现”是生活、是智慧、也是德性。“理性的架构表现”则可成就科学民主(中国必须学习之)。三、中国传统政治“有治道而无政道”:对治权之运用有轨道、有制度。但对政权之移转则欠缺客观之轨道与制度(故须学习且建立民主政治的体制)。四、“良知自我坎陷”一语,乃面对科学知识问题而提出。目的在讲文化,而不是在讲理学。五、理学分系,取决于各家所讲之“性理”有全义与偏义之别。全义之性理“即存有即活动”,偏义之性理“只存有而不活动”。六、正宗儒家走“逆觉体证”之路,属纵贯系统、自律道德。荀子、小程子、朱子走“认知摄取”之路,属横摄系统、他律道德。七、“心”可以开“二门”(两层存有论),一为“真如门”(本体界),一为“生灭门”(现象界)。中国哲学优于前者,西方哲学优于后者。今后当互融互摄,相资相益,以求中西会通。  相似文献   

2.
洛仑兹吸引子与中医经络──混沌理论与中医理论研究之二山东省威海市卫生防疫站(264200)于景琮山东省威海市卫生职工进修学校丁环玉十分模糊而又无规则的状态称为混沌,而对这些巨大系统的“紊乱”现象进行整体研究,则会发现惊人的规律性。这就是我们要引用的混...  相似文献   

3.
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哲学思考何曼杰非线性最初是作为一个数学名词出现的,它是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象正比那样的"直线"关系。这种非线性数学模型能够说明或解决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采用了非线性模型以后,可以说明为什么同一前提会导致几种不同的后果,可以说明什么时候两种效应不能"叠加",这两种现象会怎样彼此影响,发生"耦合"作用。近年来,人of又将非线性数学模型和非线性理论推广到生物和社会领域,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是,非线性成了各门科学普遍使用的概念。非线性是工程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系统等一切实际系统所固有的动态属性,也是一切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因而,非线性是各门科学和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独立性;(2)均匀性;(3)对称性。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点是(1)非独立的相干性;(2)在时空中的非均匀性;(3)多体间的不对称性。现代科学对系统非线性本质属性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研究所形成的一些新的科学概念和范畴,必然要发生方法论的作用,促进科学和人类思维方式,认识图景的变革,能够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1)从简单到复杂;(2)从机械决定论到辩证决定论;(3)从封闭、被动到开放、能动。(  相似文献   

4.
传统职业理论主要是还原论范式的,包括结构论和过程论;自引入混沌理论以来,职业发展的研究范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文章在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从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职业发展的混沌特征,包括初值敏感性,分形和吸引子的作用,通过分析指出这一理论在职业咨询中的应用及其对理论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抗进化:能治愈癌症吗?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41000)周勤《医学与哲学》1995年第12期《抗进化:治愈癌症的全新方案》一文(以下简称抗进化一文)认为,治愈肿瘤的正确途径就只能是“抗进化”。笔者认为,抗进化一文中的抗进化疗法仅是肿瘤综合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意义与意向性──胡塞尔的意义学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导论1901年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的发表,正式揭开了现象学运动的序幕。此后随着旧术语的扬弃和新概念的引人,《逻辑研究》之后的现象学或多或少已经偏离了胡塞尔最初的设想。但是在众多的现象学术语中,“意义”(Bedeutung)和“意向性”(Intentionalitaet)这两个概念却贯穿了胡塞尔思想发展的始终。由此引发出来的几个重要问题是,在其思想的不同阶段,“意义”概念有没有一个统一、确定的“意义”?它同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关系何在?这二者又怎样体现出现象学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本文…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科学院院土、物理学家郝柏林教授认为,近二、三十年来数理科学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是“‘非’字当头”([14])。其中讲到非线性问题,这是各门自然科学中出现的非线性问题的总称。非线性科学是研究非线性问题的共性的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它已经揭示出大量新的现象、事实和规律,向哲学提出许多新问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将使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一、什么是非线性科学“线性”与“非线性”是一对数学名词。“线性”是指两个变量之间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它在笛卡尔坐标平面上表示为一条直线,线性由此得名。“非线性”是指两个变量…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进化观的若干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进化观的若干要点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包含飞一、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的不足柏格森指出,对高度复杂的生命组织和机制的解释,活力论者借助于机体内在的神秘莫测的有机“智能”,而机械论者借助于各种诸如自动控制机器的模型,但仍离不开外...  相似文献   

9.
技术是怎样进化的贾杲纵观对技术进化模式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技术范式与技术轨道馍式;(2)技术创新扩散进化模式;(3)技术进化的内推外拉模式;(4)技术框架与技术包容的进化模式;(5)技术进化发展的阶段论;(6)技术域与技术理解进化模式。技术域是指在统一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背景下所形成的技术体系,以及由这些技术体系所组成的技术发展及研究领域。技术域与技术理解的进化模式指出,技术的进化无非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域内进化,沿着技术域的雏形态一定形态一成熟分叉态这种相状态路线;另一个是域外(间)进化,即沿着单域态十复域态一超域态这个相状态路线。但是,无论是技术的域内进化还是技术的域外(间)进化,它们都应遵守技术的理解逻辑机制。这种理解机制包括三种形式:一是原理性理解;二是结构性理解;三是功能性理解。原理性理解主要是指技术原理在技术进化过程中相互关联、相互融合的状态或过程。技术结构包含两层意思:①指技术体系内部之间各技术要素之间的结构;②指不同技术之间的联系。技术功能性理解是技术理解实现的关键环节。它具体地体现在对功能的借鉴、包容、综合、创新上。功能性理解和原理性理解是结构性理解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技术进化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目的是彻底而仔细地考察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被忽略了的中心论题,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征和联系。在马克思看来,它们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的辩证法构成了历史进化的基础;这个动力规定了历史的物质统一性,并推动它前进。生产力动力学评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分形、混沌理论与系统辩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形、混沌理论与系统辩证论江富泉,李后强分形与混饨理论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协同性。这两个学科虽然尚未完全统一,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混饨运动的相空间存在奇怪吸引子是现代科学最有力的发现之一,而且有奇怪吸引子的混饨则具有分数维。因此,刻画混饨离...  相似文献   

12.
从妈祖祭典仪式看两岸文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妈祖本姓林,叫“默娘”。少时有“预测风暴”、“平息海上风浪”等奇异的本领,死后因其护航佑民,人们奉她为神,称之为“女神”、“海神”,又称“妈祖”、“娘妈”。元朝以后,又被历代皇帝敕封为“天后”、“天上圣母”等。妈祖崇拜自宋时起盛行至今,妈祖祖祠香火不绝。尤其是近20多年以来,更是香火鼎盛。妈祖祖祠就像中国的“麦加”,每年都吸引着百万海内外信徒竞相朝拜,其中台湾民众为最。每年妈祖的诞辰、升天等重大纪念日,进香谒祖朝拜的队伍浩浩荡荡,络绎不绝。成千上万的台湾妈祖信徒,从台湾辗转赶到妈祖祖祠——福建莆田…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在某家报纸上刊载了一篇谈“比喻的科学性”的文章,认为“象吸铁石一样吸引着我”这个比喻不符合科学。其理由是:“吸铁石”只对钢、铁之类的金属有吸引力,而对其他物质如铜、玻璃、木头、肉类没有吸引力。“我”,是人,属于肉类,吸铁石对“我”不会有吸引力。因此,说“吸铁石”吸引着“我”是不科学的。我认为这样理解比喻的科学与否是不恰当的。比喻的科学性不同于科学研究或科学论文的科学性。一个比喻符合不符合  相似文献   

14.
分子轨道理论是近三十年来化学理论的最大成就之一,它主要包括从日本福井兼一等人提出的“前线轨道”概念发展而来的“前线轨道理论”,以及美国伍德沃德(R·B·Woodward)和霍夫曼(R·Hoffmann)共同创立的“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众所周知,化学不仅要掌握地学微粒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更要研究其变化规律,故化学反应始终是化学家重视的课题,而分子轨道理论用以研究化学反应机理、判断代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和产物都是十分有效的。福井兼一和霍夫曼因此而共同获得了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从分子轨道理论研究中阐发出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分形理论的哲学思考李后强分形理论被誉为现代非线性科学的前沿领域,也是哲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之一。由于世界的本质是非线性的,而分形是非线性特征的几何表现,因此,分形性应是大自然的一种基本属性。所谓分形是指一个分形是由与整体以某种方式相似的各个部分所组成的客体。分形理论与耗散结构理论、混饨理论是相互补充和紧密联系的,都是在非线性科学研究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形理论从几何学角度研究不可积系统几何图形的自相似性,可能成为定量描述耗散结构和混饨吸引子这样一些复杂现象的有力工具。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对古老的哲学范畴,是分形理论研究对象。把复杂事物分解为要素来研究是一条方法论原则,哲学史上,人们很早就认识区u,整体由部分组成,可通过认识部分来映象整体。系统中每一个元素都反映和含有整个系统的性质和信息,即元素映现系统,这可能是分形论的哲学基础之一。从分析事物的视角方面来看,分形论和系统论分别体现了从两个极端出发的思路。它们之间的互补恰恰完整地构成了辩证的思维方法。分形论的提出,或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它打破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隔膜,找到了部分过渡到整体的媒介和桥梁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似。(2)使人们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中国哲学史》2023,(5):11-16+84
告子以“生”训“性”,但问题在于何以释“生”?郭店楚简有关生、眚(性)的种种论述,为进一步厘清告子哲学意趣及其思想流派提供了可能。以往研究或归其于“墨”,或视其为“道”:前说未辨“义外”,大本有失;而后说浑“同”略“异”,难窥堂奥。告子上承孔子“心安”之旨、下启孟子“义内”之思,长于“情—欲”而蔽于“情—义”。告子不仅代表了彼时最为盛行的人性观念,且还构成周秦思想版图中的关键坐标:其非但反向激发了孟子阐释性善的哲学洞见,更从正面彰显出儒家形上意蕴的不同向度。  相似文献   

17.
在引起肥胖的诸多因素中,遗传因素(内因)与环境因素(外因)两者的综合作用,影响人体能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是单纯性肥胖产生的主要原因。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自觉储备剩余能量的适应性——节俭基因型。我们虽不能对已经具有的“节俭”基因进行改造,但可以对摄食过多及运动不足这两个引起肥胖的主要外因进行干预,在临床实际施治中,可能找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肥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一、引子:关于“道德形上学”及文化比较的可能性“道德形上学”作为复合词是个需澄清的概念。“道德”与“形上学”在复合时谁为主词,谁为宾词,结果大不一样。宾词具有解释主词的功能,在复合后充当修饰词。用“形上学”解释“道德”,是要给道德寻找形上学的根据;用“道德”解释“形上学”,是要为形上学寻找道德的根据。牟宗三先生意识到这种区别并由此搭起比较儒家伦理思想与康德伦理思想的一个解释框架。他说,“道德底形上学”(MetaphysicofMorafa)与“道德的形上学”(MoralMeta.PhysicS)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前者是…  相似文献   

19.
《庄子》既是著名的哲学之著,也是杰出的文学之作,无论在哲学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无疑都是奇特而耀眼的巨星之一.关于《庄子》的文体形态,世人多视之为散文,也有前人认为庄文“狂谬而无体”,细细揣摩后者让人想起苏轼的那句“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诗句,所谓“无体”反倒可以说它浑涵众体,即“后世之文,其体皆备”.本文就是主要阐述《庄子》的这种特殊文体形态,既是奇异的散文,绝妙的诗,又是奇趣的小说等纯文学的先导.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已习惯于用“朴学”(或“实学”)指称清代的学术思潮,恰如用经学、佛学、理学、心学来指代汉、唐、宋、明各代的学术一样。与此相对应,某一人物也往往成为该种学术的集大成者,如朱惠与理学、王守仁与心学。如果乾嘉之风可标志清代的学术特征,那么戴震又似可当此时期的代表。乾嘉学派的共同特征是围绕古典文献做实证(考订)的研究,戴震亦如此。但他又称毕生用力最甚在《孟子字义疏证》,该书恰恰又是作者企图突破考订(或更确切地说,是借用考订为手段)探求新的义理。时人和后代对此毁誉交并,而戴氏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亦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