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性与天道问题属于道德形而上学,在北宋儒学的兴起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成了儒家学者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张载之所以被视为理学的奠基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在性与天道问题上作了理学的发挥,在宋儒中率先提出性与天道合一命题。张载与他的关学弟子们在性与天道问题上的探讨,根本目的是为了说明作为儒家道德核心的仁、义的根源以及人之道德实践的根  相似文献   

2.
不论是对于传统形而上学,还是对于当代西方哲学来说,在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改造的过程中,本体论和知识论都是形而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柏拉图黑格尔主义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根基是本体论,其从自明的本体论出发联系知识论。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通过批判传统形而上学来重视存在本身,他以知识论世界为确然的存在,并脱离这个世界,从而返回到存在本身;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结合康德学说,借助良知的坎陷来重建中国当代道德形而上学,以完成本体论和知识论的联系。最后我们回到中国传统儒家,发现在这里本体论和知识论的关系相对于西方传统是颠倒的,知识论被收摄到本体论之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道德合法性危机标志着道德形而上学走到了黄昏,后现代主义解构了道德本体论,把个人情感、欲望、意志等合理性感性因素整合进道德人格结构与功能中去,道德回归生活本身,生活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解构了"宏大叙事"总体化道德努力,道德话语权的个体回归使每个人都能在道德的世界自由而充分的生长,过上真正属人的生活;解构了"同一性"普遍化道德,摆脱道德形而上学的纠缠,在一个没有伦理的社会中进行自由的道德选择.在我国满载张力和快速节律的现代化过程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建构,既要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型.又要汲取西方后现代主义对道德形而上学远见卓识的批评,惟有如此,我们的伦理世界更加丰富,更加成熟,从而超越现代性而后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一般来说,伦理学研究有三个层次:一是道德形而上学研究;二是道德哲学研究;三是应用伦理学研究.目前学术界对于伦理学的分型研究主要是在道德哲学和应用伦理学领域展开,相对来说,对于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则关注较少."道德形而上学"是关于"道德的纯粹理性的概念体系",它主要是探究伦理价值概念与命题证明系统.以"伦理学的哲学本性"为根本原则可以将西方(从柏拉图到马克思·舍勒)道德形而上学理论划分为五种型态."应当之应当"的道德基础是西方道德形而上学分型研究的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5.
儒家伦理的民族特色与现代意义李春秋儒家伦理,是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土地上,在先秦时期形成、发展起来,以汉民族为主要载体的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它既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伦理,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产生了伟大作用,对东方乃至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6.
论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社会主义诚信体系建设的热潮中,必须坚持与中华民族传统的诚信道德相承接的原则,传统诚信尤其是儒家的诚信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供借鉴的历史资源.通过揭示儒家诚信的形而上学基础,探究其心灵之境,挖掘其价值之本,追寻其自得之籍,我们天体可以概观传统儒家诚信的内在根据,为批判继承儒家诚信思想提供必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伦理学基本问题"之所以在理论界不断激起波澜,是因为它负载着特殊的历史使命,那就是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重构实践理性.实践理性关怀经验世界,为日常生活提供道德法则;另一方面,实践理性超越经验世界,寻求可普遍化的绝对命令,建构道德形而上学.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伦理学基本问题完成了它的使命了吗?在探讨伦理学基本问题的过程中,理论界解决了哪些问题?遗留或拓展了什么样的思考空间?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重要问题,牟宗三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度思考。他区分了"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与"实有形态的形而上学"两种类型,进而将道家的形而上学归入前者,将儒家的形而上学归入后者。然而综观其论述,会发觉他对"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之概念意涵的阐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清晰与不一致。通过对此概念的梳理和厘清,我们有理由认为儒家的形而上学也应归入"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并且质言之,他自己所构建的形而上学应被视为更具现代性特征,也更为圆融的"境界形态的形而上学"。可以说他的这一构建不仅为中国传统哲学提供了新的言说方式,也为世界哲学的形而上学理论发展提供了新资源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性自命出》关于"心"的思想不是心性论而是心术论,代表了前心性论时期儒家对心的看法,同时又为后世的心性论奠定了基础。心术论没有预设一个形而上的心性本体,而是将道德的产生视为自然情感向道德情感提升转化的结果,促成这一转化的是诗、书、礼、乐的教化过程。在"道始于情"而"终于义"的理路下,通过内在心术与外在礼乐教化的有机结合,《性自命出》不但实现了道德基础与道德原则的统一,也实现了道德的主观精神与客观教化过程的统一,是周代礼乐文明道德实践的思想总结,与后来以理学为代表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成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0.
道德记忆是人类记忆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人类道德生活经历在脑海里留下的印记或印象。道德记忆是儒家慧命赓续的伦理传统得以延续的精神力量,它不仅仅使得儒家伦理精神不断历经传承、发展、演绎而形成了体系完备的理论形态,更使得儒家伦理以文化心理的社会形式引导着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道德教化是儒家伦理传统的道德记忆方式,儒家以道德教化来守护角色记忆与定位道德责任、塑造榜样记忆与开展教化示范,并通过实践道德记忆达到知行合一。珍惜儒家道德记忆、传承发展儒家优秀伦理传统是一个富有时代意义的重要话题。道德记忆是一个立意高远、形象生动、涉面甚广、兼具理论与现实关怀的创造性学术范畴,它不仅为我们考察儒家伦理传统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对于我们当今如何开展伦理学研究也带来了深刻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