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对处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的印度给予了特别关注,写下了大量关于印度历史命运的时评。英国殖民印度的历史命运,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视野中具有特别意义的一个典型个案。关于西方现代大工业破坏和重建东方传统社会结构,关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所发生的历史与伦理之内在冲突的世界历史理论,在马克思关于英国之于印度的双重使命的考察中得到了深刻体现。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人类解放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也深刻地体现在关于印度问题的研究和阐述中。  相似文献   

2.
命运观     
该著通过对命运原理、命运观原理、命运的微观机制、命运的宏观机制、中国传统命运观、西方传统命运观、自然科学家命运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命运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者命运观的分析,历史和逻辑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命运观发端、演变、成熟和发展的理论轨迹和马克思主义命运观所建树的理论业绩。这对于人们理解马克思主义命运观在命运观史上所完成的革命变革的实质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在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目前变得特别明显了。这一代表大会为坚决克服斯大林个人迷信时期所特有的教条主义和学究习气奠定了基础。对斯大林在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所作的歪曲和错误所作的深刻批判,在所有哲学科学领域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其良好的作用。提出和创造性地解决人类和苏维埃社会当前发展的一系列根本问题,科学地估价所积累的经验,在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文件和苏共新纲领——我们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极宏伟的文献——中全面制订的共产主义建设计划,所有这一切都正鼓舞和指导我党理论工作者去创造性地研究当代一些迫切问题。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的这本书就是研究这些问题的。该书是他的包括我国历史中意义重大时期——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与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的一些文章、报告和发言。苏联读  相似文献   

4.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0月22日至24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为主题,回顾我国五十年来发展的历史,从哲学上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总结五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应用的经验教训,展望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张世英 《心理学报》1985,18(1):25-32
本文共分三部分。一、从苏联十月革命后新的社会制度对心理学提出创立新体系的客观要求、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的影响和列昂节夫本人的早期研究,初步分析了列昂节夫活动理论的历史形成;二、从活动是心理学研究对象、活动的定义、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分类以及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的结构、分散与合并等方面,概括地阐述了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三、“一分为二”地评价了活动理论,指出这一理论虽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错误,但在建立马克思土义心理学方面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方有的书评说,沙夫作为“社会主义世界一位重要的知识分子”,在这部书中探讨了有关“人的幸福、自由和职责一些永恒的问题”。全书一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分四章:1.存在主义对大众的魅力;2.对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批判;3.个人问题;4.存在主义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部分是人的哲学,分五章:1.人的命运——哲学的对象;2.生活的意义;3.自由与历史的必然性;4.道德的职责与政治;5.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哲学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们大致上有一个感觉,就是整个学术的发展跟思想文化的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已有的理论模式基本上不能解释.理论典范和生活典范同时转移的时代,这在人类历史中是极为罕见的.我们现在就活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各种各样创新的可能性都是前所未有,重要的是看我们怎么走,怎么来认识我们未来的方向,怎么来调整,换言之,这是决定人类命运的历史时刻!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鲁宾逊教授在给我们的一封来信中,谈到他对研究心理学的理论和历史问题的看法。现将信中有关内容摘译如下,供大家参考:我写这封信,因为我想讲明,我认为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对中国科学心理学的发展是重要的。中国没有必要重复西方心理学界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出现过的混乱和争吵。然而,假如想要避免错误和杂乱无章,根本的一点在于年轻一代的心理学者们要充分地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的和思想的基础,而不是仅仅了解它的(实在太多的)事实和(确实过于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命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俄罗斯命运是俄罗斯历史哲学和宗教哲学探讨的永恒主题之一,也是苏联解体后人们极为关注的现实问题。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从俄罗斯民族心理特征、俄罗斯性格特点、俄罗斯理念等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了极为深入的探讨,其中先哲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遗憾和迷茫。依笔者看来,俄罗斯的命运显然并非某种神秘的天意支配下的历史演变,而是以斯拉夫民族为主体的俄罗斯各民族在历史创造活动中由自身内在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历史轨迹。在众多因素中,东正教信仰是决定俄罗斯历史命运的最根本因素,而透过对东正教信仰的多方位分析,是解开俄罗斯历史之谜的钥匙。本文试就东正教信仰与俄罗斯民族自我意识觉醒、民族的性格形成、社会结构确立、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法律制度制定等方面内在关系的分析,揭示出东正教信仰对俄罗斯历史命运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扶乩是什么     
在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宗教文化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既有业已成熟的有体系的佛教、道教文化,还有属于原始宗教余绪的占卜、算命、风水等流行于民间的杂信和迷信,扶乩就属于后者。扶乩属于占卜术的一种。占卜是古代人最早的一种预测活动,古人因对自然和人生恐惧,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于是求助于上天的神灵,利用占卜来解答各种疑惑和决定自己的命运。占卜有多种形式,星占和象占是最主要的,星占是利用天象来占卜吉凶,象占则是根据特定的物体,如动物骨头、龟背,以及神异等等来预测祸福。扶乩属于象占,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如利用…  相似文献   

11.
以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换的哲学史背景为基础,揭示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理论性质并探明其历史命运,以澄清关于冯特的各种历史的及现代的误解。指出冯特心理学体系作为哲学是一个在现代哲学氛围中建立起来的、以近代哲学精神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因而难逃被哲学自身的历史所否定的命运;这是理解冯特心理学体系并澄清关于冯特的种种误解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哲学著作中出现了许多研究哲学中列宁阶段问题的专著和集体著作。尽管如此,还有一些阐述得不够充分的问题。Л.В.斯克沃尔措夫的著作的对象就是其中问题之一。用作者的话来说,“这部著作是试图说明列宁依据以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学说的几个基本方面”(第32页)。本书前面有一篇导言,作者在导言中分析了关于认识和实践的统一的问题的历史和状况,并揭示了认识和实践的联系形式在历史上发生变化的原因。这里,作者不仅考察了在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中解决这个问题的历史,而且也考察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个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今天,发展问题、全球性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从整个世界历史发展的广阔视野出发,加紧进行发展理论和发展战略的研究。实际上,唯物史观创立伊始,马克思、恩格斯就是着眼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基本事实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并指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因此,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研究和解决发展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事关祖国的前途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本刊开设这个专栏,愿为广大研究者的探讨提供一个园地。  相似文献   

14.
东北三省马哲史理论讨论会,于1986年10月9日至13日在辽宁兴城召开。这次会议由东北三省马哲史研究会筹备小组和辽宁省马哲史研究会主持。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了东北三省马哲史研究会。与会者围绕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命运问题进行了讨论,还讨论了马哲史和马列经典著作的教学改革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马哲史的研究对象虽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客观规律,但不能脱离当今时代的特点去孤立地研究。因为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给理论  相似文献   

15.
书中首先引起注意的是对一系列问题的提法,这些问题在类似的著作中或是从未探讨过,或者只捎带涉及到;其次引起注意的是作者所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最后对某些问题的独创性的解释也引起了注意。为了揭示所评论的这本著作的这些特点,我们看看书中是如何阐述历史唯物主义教程的基本内容的。首先,我们看一看,Д.И.契斯诺柯夫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怎样一些新问题包括到自己的教科书之中。在我们的教科书和科学普及的社会学读物中,教程通常一开始就叙述如何唯物主义地理解业已形成的人类社会的历史,譬如  相似文献   

16.
本部分内容主要来自R.里斯与他人的通信和笔记,它是对维特根斯坦的一些哲学评论的记录,主要涉及到维特根斯坦对海德格尔、莱辛、马克思、黑格尔、康德、摩尔、阿奎那、达尔文等人的思想评价,其中一些哲学家的名字在他以往的讨论中很少提及。此外,这部分内容还包括他对一些重要问题的基本看法或态度,如哲学的性质、哲学研究的方式、不朽问题、实在论、自由意志和道德等等。最后,本部分也包括之前出版过的里斯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的对话目录,这些共同构成了维特根斯坦晚期与里斯对话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始终隐匿着一种对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普遍规律的误释,即将马克思有关社会历史发展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表现出类似自然历史过程的特性,泛化为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一般原则的理解。对此,笔者提出过初步质疑,并也引起了不少论者的关注。但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尚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析的深层理论扣结。因此,本文拟就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似自然性规定的历史线索以及这一规定的真实含义再作一些探讨,以期研究在深一层的理论断面上拓展。  相似文献   

18.
在М.Ф.奥符相尼科夫和З.В.斯米尔诺娃的著作中,考察了二千五百年来美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考察了许多种思想进行尖锐斗争的历史。在这种斗争的过程中,日益暴露出唯心主义美学的局限性。过去的唯心主义美学也有某些功绩(从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提出审美和伦理的统一问题,到黑格尔试图从艺术的历史发展去考察艺术)。可是,这本书想使读者相信,在唯心主义的范围内,唯心主义所捍卫的思想是没有发展道路的。只有在唯物主义美学中,这些思想才能得到全面的深入研究。如果作者们认为可以对现代资产阶级美学的基本特征和流派或多或少作些说明,那么这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听起来会更有力一些。我们认为应  相似文献   

19.
十三大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我们应当对它进行哲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研究和回答自己时代所面临的人类的命运(在当时表现为无产阶级的命运及其历史使命)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中创立自己的哲学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平和发展成了关系整个人类命运和社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理论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的《历史没有句号——东西南北与第三世界发展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以下简称《句号》)不会成为畅销书;作者原本就没有这样的企望。当然,不仅受人尊敬的学者中,而且关心第三世界即人类大多数现状和命运的普通读者中,都会有人翻一翻此书。这对作者来说,实在是至高无上的奖赏和安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理论兴趣和理论创造力有时如林木葱宠,有时又枝叶调零,但是完全湮没于鼠目寸光的物质功利主义和低水平重复套话空话而荡然无存,那就简直可悲和不可思议了。似乎不必相信历史会提供这样的先例。该书绪论提前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