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创造性自我效能感、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采用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掌握目标问卷、批判性思维倾向问卷对80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2)掌握目标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3)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与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4)掌握目标和批判性思维在父母教育卷入对中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471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儿童报告法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开放性人格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儿童性别、年龄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后,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2)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可以通过创意自我效能感影响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3)开放性人格能够调节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小学生创意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个体开放性人格水平越高,小学生感知到的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对创意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越强。研究表明,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可能是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创造性思维关联的重要机制,改善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行为,提高创意自我效能感和人格开放性水平,有助于促进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1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自编“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测验”,考察了高中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以及学科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水平之间的相关.结果表明:(1)从创造性思维总分上看,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水平发展比较平缓,各年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品质——独特性:从高一到高二年级处于较为平稳的水平,二者无显著差异;高三比高二(P<001)和高一(P<0001)有显著提高;(2)高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中学生语文成绩与创造性思维总得分及部分项目得分有一定相关,与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及各项目上的独特性均无显著相关.数学成绩与创造性思维的诸方面均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658名儿童为被试,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同时探析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作用是否受到开放性人格的调节。结果发现:(1)师生关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效能感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创新效能感在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总分、流畅性和独特性得分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开放性可以调节创新效能感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开放性高时效能感的中介效应显著,而开放性低时该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对于综合解释教育过程中环境与个体因素对创造性的作用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北京市某中学初一-高二学生169名,以问卷法研究了他们对文章的提问能力与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生提问频次变化范围较广,不同水平提问数量存在显著的差异;(2)从分水平的角度来看,被试个体提问最高频次和总频次,由多到少都呈现出第二、第三、第一水平的顺序;(3)学生第三水平提问总数对第二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有显著预测作用;(4)学生第三水平提问总数对第三水平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个人认识论理论中较为成熟的反省判断模型,本研究构建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的理论框架,并进一步编制了中学生个人认识论问卷,随后调查了459名中学生,结果发现:(1)初测问卷具有良好的项目区分度、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2)个人认识论的结构由五个一阶因素、两个二阶因素构成:一阶因素分别包括知识的确定性、知识的简单性、知识的来源、求知的论证性、表征多元;二阶因素包括知识的本质和求知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以348名中小学教师为被试, 运用《教师工作家庭冲突问卷》、《教师自我决定动机问卷》与《教师职业倦怠问卷》, 探讨了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职业倦怠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 (1) 中小学教师自我报告的工作干扰家庭水平高于家庭干扰工作水平;(2)家庭干扰工作、工作干扰家庭与自我决定动机、职业倦怠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3)自我决定动机在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对职业倦怠的影响过程中所起的中介效应显著, 具体为在家庭干扰工作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在工作干扰家庭与职业倦怠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同伴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同伴关系之间所起的作用。采用中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自尊量表及他评同伴关系测量调查了938名在校中学生。结果发现:(1)中学生心理素质、自尊和同伴关系之间两两呈显著正相关,心理素质显著正向预测自尊与同伴关系,自尊显著正向预测同伴关系(2)中学生自尊在心理素质和同伴关系之间起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7.7%。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通州区一所普通中学的228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学习坚持性问卷,考察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数学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并检验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中的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坚持性水平,而父母支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经过修订的《中学生性心理调查问卷》和《中学生人际交往调查问卷》,对浙江省中学生的性心理发展与人际交往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性心理发展中性认知水平、表露欲两个维度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2)在人际交往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性别倾向上有显著的差异;(3)从总体上看,中学生性心理发展与人际交往之间的相关并不显著,但在性心理发展水平与人际交往中的外向性、性别倾向等方面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以477名本科学生为被试,探讨大学生的三重自我建构与个人自主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个体自我可显著负向预测外部调控,正向预测认同调控和整合调控。(2)关系自我可显著正向预测外部调控和投射调控,且可在个体自我与外部调控、认同调控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3)集体自我可显著负向预测外部调控,正向预测投射调控、认同调控和整合调控,且可在个体自我与投射调控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研究支持了个体自我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对个人自主产生积极作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针对随机取样的428名中学生,考察了自我概念的年级与性别特点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自我概念总量表和分量表上,中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和性别差异;(2)在自我概念子量表上,年级和性别的交互作用显著;(3)在言语自我、数学自我、一般学校、体能自我、父母关系、诚实可信、一般自我等子量表,以及学业、非学业分量表和总量表上,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有显著差异;(4)除体能自我、与异性关系和与同性关系子量表外,学业成绩与自我概念有显著正相关,而且学业成绩对自我概念有显著预测性,一般学校自我对学业成绩有显著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暴力暴露、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负性自动思维及自我控制之间的关系,选取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共600名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暴力暴露问卷、网络攻击行为量表、自动思维问卷及自我控制问卷进行测试。结果表明:(1)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间接地通过负性自动思维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产生作用;(2)自我控制在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显著的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在低自我控制水平下,暴力暴露能显著的正向预测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而在高自我控制水平下,暴力暴露对大学生网络攻击行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言语和空间创造力测验、青少年人格问卷、中学生日常创造性行为问卷对1048名中学生施测,考查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探讨创造性思维、人格对日常创造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女生在言语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以及图形创造力各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年级的言语创造力流畅性、灵活性维度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高一年级的图形创造力质量维度显著高于初二、高二年级;(2)言语创造力与人格的开放性和外向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社会活动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图形创造力与开放性、语言文学、文艺表演和手工技术呈显著正相关;(3)开放性和外向性在言语创造力和创造性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图形创造力上中介作用不显著.具体到创造性行为的各个领域,开放性和外向性在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行为间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社会比较量表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选取湘潭地区中学生,共计403名有效被试为对象进行研究,探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社会比较与成就目标的关系。结果发现,不同性别、年级中学生在成就目标、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比较上的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和社会比较有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社会比较对成就目标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目前仍没有实证研究探讨核心自我评价稳定性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本研究以193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于三个时间段分别测量被试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核心自我评价稳定性以及生活满意度,以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与稳定性的相关关系不显著;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能够显著预测生活满意度,但稳定性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核心自我评价稳定性在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存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市和西安市1所小学和2所中学的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1689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以及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和学生沉浸特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显著正向预测学生的创造性自我效能感;(2)班级创新氛围在教师创造性教学行为和学生创造性自我效能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学生沉浸特质对班级创新氛围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676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教养行为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探索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自我探索、环境探索、自我-环境匹配度探索、探索意向间显著正相关;(2)父母教养行为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其中,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父亲监控维度为正向预测,而父亲惩罚严厉维度是负向预测;(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仅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探索有独立的预测作用,还通过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母亲监控与保护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这一变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攻击性问卷、关系攻击行为量表、结果预期量表、移情量表和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72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移情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结果预期与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外部攻击和关系攻击)存在显著负相关;(2)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3)在结果预期对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的预测中,移情发挥了调节作用。在高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并不预测外部攻击行为,而在低移情个体中,结果预期显著地反向预测外部攻击行为;(4)自我控制在结果预期与青少年外部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受到移情的调节,高水平的移情能力可以有效地缓解青少年因低自我控制而导致的高攻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高中生自我和谐总体状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对湖南、贵州四所中学的高中生进行测量。结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况不太理想;高中生在不和谐因子得分与大学生常模并无显著差异,在灵活性上差异非常显著(p<0.001),在刻板性上差异显著(p<0.05);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刻板性、自我和谐总分均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灵活性与心理健康总分、偏执、敌对、适应不良等呈正相关。结论:高中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自我和谐对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培养高中生的自我和谐性有助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