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家庭伦理精神建构的思考--兼论自由与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伦理精神是家庭伦理的核心,它决定着家庭伦理规范的具体内容.现代家庭伦理精神的建构必须坚持自由和责任相统一的观点,超越中国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和西方传统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建立个人和家庭双重价值取向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5,自引:7,他引:48  
杨雄  黄希庭 《心理科学》1999,(6):484-487
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初中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共2187名青少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得的自我价值感方面差异极显著。(2)男生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显著高于女生,女生社会取向的自我价值感则显著高于男生;男生个人取向的道德价值感高于女生,女生的社会取向的道德价值感则高于男生。(3)重点中学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的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家庭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均显著高于非重点中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3.
以大学生群体为样本,对社会价值取向滑块测验(The Slider Measure)中文版的心理测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并考察大学生社会价值取向分布的一般特点。研究结果发现滑块测验中文版的重测信度为0.76,与三优势测验的聚合效度为0.57;大学生社会价值取向的分布表现为亲社会者最多,个人主义者次之,竞争者最少的模式,且绝大多数亲社会者行为动机为追求双方相对收益最小化的平等取向;社会价值取向的类型分布在性别与是否独生子女维度上表现出较高的同质性与一致性。社会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量中国大学生社会价值取向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取向对医学专业精神有很大影响,表现为价值取向与医学专业精神的变化相伴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取向以个体自我本位价值凸显,使医学专业精神中涉及的整体本位价值主体地位难以确立,物质利益与医学专业精神的核心思想发生冲突的方式影响医学专业精神,提出医学专业精神的贯彻执行还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5.
张田  傅宏 《心理科学进展》2013,(9):1660-1666
在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享有获得治疗权、同意治疗权、拥有隐私权和个人名誉权等权利。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对于来访者权利的保护已经得到了公认,但作为特殊的群体,儿童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权利常被忽视。就中国文化而言,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研究者认为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的适应方式是偏向社会取向的,这种社会取向有4个内涵,分别是家族取向、关系取向、权威取向和他人取向。因此,当以西方理论为主要指导的儿童心理咨询运用到中国社会时,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价值取向的影响,这些传统价值取向通过对儿童父母或民众观念的影响,进而冲击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质,社会价值取向指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结果分配的特定偏好。西方社会价值取向的研究经历了从双维模型到整合模型的发展。这些研究证实了实验室情境以及现实情境下社会价值取向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人际取向命题的提出是该领域的最新理论进展,情境因素和平等取向在未来研究中将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两难对策中价值取向对群体合作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严进  王重鸣 《心理学报》2000,32(3):332-336
采用实验室方法,通过两难对策任务的情景模拟,研究群体成员的价值取向对群体合作行为的影响。62名被试参加了实验。结果发现:(1)群体合作行为受到群体成员价值取向的影响,合作型成员会产生更多的群体合作行为;(2)群体的合作行为也受到合作者对策策略的影响,对应策略将导致最多的群体合作行为;(3)两者的交互作用对群体的合作行为具有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孟德斯鸠依据社会现象本身,从气候决定论出发,归纳了不同气候、不同政体下国民的"一般性格",概括出中国家国同构的组织形式,中国国民群体本位、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及怯懦服从、宽仁温厚、勤劳俭约等人格特征,并深入地分析了产生中国国民性之根源.其思想开西方思想家批判中国国民劣根性之滥觞,奠定了近现代中西方讨论中国国民性的基本话语框架.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 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性、家庭结构等, 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总体上, 现有研究显示, 现代社会个体主义上升, 同时许多传统集体主义价值在日渐式微。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 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 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 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 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 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 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和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伦理本位"是两个经典本土社会概念,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和中国人行为文化的研究都不能不涉及到它们.遗憾的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以致很多学者认为其含义基本相同.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既存在很多相通之处,又存在一些重要的分歧.本文通过系统对比,梳理了它们在三个方面的异同:一是对中国社会结构判断上的异同,二是对中国人行为取向判断上的异同,三是研究视角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现代生育伦理价值取向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现代生育伦理的价值基础发生了变化,生育行为主体的伦理价值取向发生了嬗变:从传统的生育义务论到生育自由主义,到生育义务与自由的统一论.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价值取向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和大学三年级的学生176人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表现出较稳定的发展趋势,即从注重服从权威到注重平等、公正;从强调个人利益到关心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再到看重自我需要和自身发展。我们还发现我国青少年的价值取向相对来说不重视个人需要的表达,而强调对外界要求的适应,强调对权威的服从。权威取向的解体大概发生在小学毕业时,而平等取向在小学生身上就有很强的反映。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中的价值取向,与其在各阶段所认同的影响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当代工人、农民价值取向现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以“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和精神信仰问题的研究”课题组所编制的《中国人价值取向问卷》(QCVO)为工具 ,对全国 6个省市的工人和农民进行价值取向调查。结果发现 ,工人和农民群体价值观总体趋势相似 ,但在正义公理取向、婚姻家庭取向、公共利益取向上存在差异。同时 ,根据研究设计的人口统计学变量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可能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项研究考查大学生在社会困境中的行为决策及公平感体验,检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有效被试分别为85名和84名。结果表明:(1)亲社会者比亲自我者更倾向做公平决策;信息对称比不对称条件更促进被试做公平决策;女生比男生更倾向做公平决策。(2)性别在社会价值取向与信息对称性对公平决策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社会价值取向显著影响男生的公平决策,信息对称性显著影响女生的公平决策。(3)社会价值取向显著影响个体对不公平的容忍度,亲社会者更不容忍不公平行为。(4)对于利己的不公平行为,被试都倾向接受,亲社会者并不比亲自我者体验到更强的内疚情绪;对于不利己的不公平行为,被试都倾向拒绝,且产生较强的不公平感及气愤情绪。  相似文献   

15.
袁祖社 《道德与文明》2002,(3):52-54,66
西部大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深入 ,需要营造一种必要的“伦理化的社会环境”,呼唤一种为西部社会群体所需要和普遍认同的新伦理价值观念 ;这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个性追求、内在气质 )和集中表述应该是 :“生存本位”的新发展伦理价值观 ,即 :以发展求生存 ,以发展促生存 ;新发展伦理价值观所包含和要求的伦理规范及其现实践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博弈——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实现机制 ;二是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和谐——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理想目标 ;三是“社会”与“国家”的功能分殊——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沉默权作为一项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利益的证据制度,以维护人性尊严为其道德基础.但是沉默权因其突出强调的个人本位,难以在以集体本位为核心道德价值观念的我国得到道德层面上的支持.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个人主义相关理论,对确立沉默权的道德合理性进行辩护,同时,也要从集体本位的视角,对沉默权限制的正当性做出解释.从而在伦理学的视域中理清行使沉默权行使的边界.  相似文献   

17.
袁博  张振  沈英伦  黄亮  李颖  王益文 《心理科学》2014,37(4):962-967
采用Chicken Game博弈任务,考察了不同社会价值取向个体(亲社会者与亲自我者)在面对不同社会距离的博弈对手(朋友和陌生人)时表现出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价值取向与社会距离交互影响个体的合作与冲突行为;(2)社会价值取向影响选择策略的反应时,亲社会者选择合作的反应时长于选择冲突的反应时,亲自我者选择合作与选择冲突的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3)无论对亲社会者还是亲自我者,反馈类型都显著影响个体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的选择率以及随后决策的反应时。上述结果表明,个体的合作或冲突行为,并非单一地受到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更可能是受到个人因素(社会价值取向)与其他社会因素(比如,社会距离)的共同调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会根据决策后反馈信息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行为策略。  相似文献   

18.
研究探讨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前的关系。对4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价值取向与社会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价值取向对社会幸福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三大特征 :第一 ,它与爱国主义紧密相连 ;第二 ,它与对家族主义的批判紧密相连 ;第三 ,它与中国传统的群体本位价值观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0.
国家青年排球队员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希庭  毕重增  夏崇德 《心理科学》2004,27(6):1296-1299
运用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对13名国家青年排球队运动员的研究表明,国家青年排球队运动员的整体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没有显着差异;自我价值感显着高于常模群体,具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水平;相关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与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自我价值感之间的相关显着,时间监控观与社会取向的家庭自我价值感、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度与个体自我价值感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多重回归分析发现时间监控观对总体自我价值感和一般自我价值感具有直接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