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艺术的运动特性,又满足学生活泼喜动的特征,也充分体现了愉快教学。本文旨在阐明节奏游戏的种类及其在音乐教学中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作用。通过节奏游戏让具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学生快速地走进音乐、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巧用节奏等音乐元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陈淳是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名家,他擅长用长卷形式作花鸟画,以诗、书、画结合的方式漫兴墨戏,既拓展了花鸟画画面的表现形式,使画家的笔情墨趣得以集中体现,又为文人借花鸟抒发个人的情感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3.
春秋末年至战国末年,由于社会制度大变动,政治经济大发展,士大夫阶层空前壮大。他们纷纷著书立说,互相辩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音乐美学思想也极为活跃。儒、道、墨、法、阴阳、杂各家先后提出了自己的音乐美学思想,各家内部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发展,各家之间既有相互辩难,又有所交融。将诸子音乐美学思想加以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可以清晰地看出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的脉络,又可以更好地理解、继承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们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诗与画本有无限渊源,古代许多艺术作品都是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古人认为,诗画本一律,诗为有声的画,画为无声的诗,因此中国古代的诗画作品有着许多的共同之处,诗论与画论也有着许多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之处。试从诗画艺术的创作论,本体论,和审美特征论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诗论与画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视唱练耳是一门系统发展音乐听觉的基础学科,它通过唱和听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感、音乐感和内心听觉,旨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识谱视唱能力,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积累音乐语言.同时它又涉及并实践着基本乐理、初级和声、曲式等音乐基础理论,并为作曲、声乐、钢琴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它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发挥音乐教学中的协同作用,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化素养、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是目前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本文着重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音乐教学中的"协同效应".即:音乐鉴赏、表现与创造之间;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之间;音乐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以及音乐课堂内外之间的"协同效应".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协同效应"是新课标背景下搞好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21实世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徐腾欣 《天风》2018,(3):32-33
诗班是教会礼仪中不可缺的一个部分,是教会自古以来神圣传统的一个优秀的团契,也是人类音乐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个华丽篇章。在很多属灵的、关于诗班的书中,已经对诗班的教会、属性、功能有了详尽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文就诗班建立的三种基础与准备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林声本 《天风》2011,(11):54-55
教会工作中,唱诗是普通的事,人习以为常。在主日崇拜、祷告会、查经班、团契聚会中,拿起圣歌本选唱,或用投影仪放,大家一起唱。然则细想,圣歌浩瀚,古今中外,历世历代,传统和新作均可,而其内容和音乐曲调至为重要,因唱的是我们的信仰,内含圣经真理、神学思想、社会文化、民族地域、个人经历、诗词文学、音乐艺术,相互关连地显示在其中。因此,教会音乐从创作、选诗到歌唱都应慎重,不可随便。做得好、安排得合适,能荣耀神、造就信徒、广传福音。“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教训……凡事都当造就人。”(林前14:26)  相似文献   

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驱力。它可以鼓舞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它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充分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0.
音乐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及深入,很多音乐教师都感受到了其带来的新气象,但应试教育依旧存在,使得音乐课在很大程度上始终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有些学校音乐课或者形同虚设或者被文化课挤占我调查很多刚入职校的学生,几乎三分之二的学生不认识简单乐谱没有欣赏过最常识性的优秀音乐作品音乐课堂上,学生多表现出自卑羞怯,一到提问的时候,有些班里就冷场或者很多学生扭捏推脱、不敢回答问题.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的喜好是摇摆不定的盲目崇拜"歌星"、"影星"的状况非常严重私下里观察学生,虽然是音乐课上冷清但是课下哼唱起周杰伦、李宇春的歌却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实施,音乐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引起了音乐教育者的重视.农村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这些资源来自于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农村高中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既可以让学生通过音乐这个窗口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又可以增加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带着兴趣去感悟音乐的美和领悟音乐给人的精神享受,同时还可以增强对自己家乡音乐的热爱和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体验的艺术,音乐创作、表现和鉴赏都离不开人的亲自参与和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基本上是不能单单通过讲授的方式进行的,它只能意会,不可言传.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是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以开发并从中受益.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禅与艺术     
劳里 《佛教文化》1995,(5):29-30
一、从无题说起 许多诗、画音乐都无题,因为题常常是一个限制、一个范围、一个框框。事实上许多标题都是后加去的,而加标题本身往往是一种误导。一首乐曲加上标题,听众便似乎“明白了”,加上评论家将自己的体会给予解释,人们便不再直接感受音乐的实意,而照评论家的语言、文字立下的框框去领会了。这一领会不仅离开了作者的原意,也使听者失去了自己。这便是语言、文字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音乐欣赏课一直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体到课堂教学来说,音乐欣赏课更加体现着音乐教育的深层。而新课改之后,音乐欣赏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小学音乐教育里面的音乐欣赏课,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过,“对于不懂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这说明,如果学生缺乏岿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对美的音乐学生也不尽能感受,音乐本身也就会黯然失色。由此可见,音乐欣赏对学生们的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中,欣赏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音乐的起源及其政治作用和审美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啸 《学海》2001,(5):153-158
古人认为音乐起源于风.在中国古代政治中,音乐占有特殊的地位,其政治的推明与礼乐息息相关.礼的初义是指祭祀,其中音乐承担着娱神和敬神的职能.周人以礼乐治国,音乐依附于"德"而存在.老子对音乐害道的批判表达着他以道与礼对峙的思想,但他不完全反对音乐,赞成音乐接近道的品质.音乐与道的有机结合,使音乐进一步承担起了诠释自然的任务.认识到音乐独立的审美功能是在东汉后期,魏晋时人们面向自然又获得了对音乐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面貌.各种流派纷起,音乐创作充满探索与追求、试验与创造,呈现出多元异彩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聆听音乐是学习音乐的核心方式,聆听音乐,推动了学生对音乐的了解,将学生带进了乐的本质境界。美国的艾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聆听音乐。在音乐教学中,最中心的环节莫过于聆听,初听、复听、细听、精听,只有通过不断地聆听,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朱贵金 《天风》2008,(11):28-30
对于诗班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本章将从诗班的礼仪角色,及诗班的礼仪功能两方面进行探讨.本节论点:诗班即是会众心声的言说者,又是礼仪程序的演绎者.本章谈及"诗班"时,是指从信徒中选出,参与在崇拜礼仪各环节,尤其是颂赞及回应部分的音乐事奉者.  相似文献   

19.
音乐学科因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师范类音乐教学和学前专业音乐教学之间的共同性,同时,由于专业划分的不同,二者又各自具有明显的差异。当今时代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必将为音乐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音乐的创作、表演、传播、接受的方式都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数字信息环境下,高中音乐鉴赏课程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精选教学内容、补充贴近时代前沿的作品,开放教学方法、加强课堂的自主互动,丰富教学手段,重视数字技术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领教学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