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这两个概念之间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呢?于惠棠的《逻辑学》(江西人民出版社版)在阐述概念间的矛盾关系时说,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是矛盾关系,二者的外延之和等于它们的上位概念社会矛盾的外延。对此,我有不同看法,现提出来商榷。我认为,在社会矛盾中,除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外,还有敌人内部矛盾。因此,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不是矛盾关系,而是反对关系,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社会矛盾的外延。敌人内部矛盾是客观存在,是不容否认的。毛泽东1928年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这不就是敌人内部矛盾吗?抗日战  相似文献   

2.
官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解决的难题,反官僚主义是毛泽东的毕生事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阶级斗争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为分析处理社会政治问题的两种基本框架,两者关系经历了从“两类矛盾”分解吸纳阶级矛盾,到阶级矛盾不断产生逸出“两类矛盾”范围的冲动,再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反过来统领“两类矛盾”的演变过程。与之相联系,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官僚主义性质的认识经历了从归属人民内部矛盾到在“两类矛盾”之间摆动,再到成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混合物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陈浚同志在今年四月八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分为二——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一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論点,认为人民内部不同意見的发生,其原因是由于认識的早、晚、深、浅的不同。他說: “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去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就会承认社会主义社会是有矛盾的,不仅有敌我矛盾,还有种种人民内部矛盾”,“在人民内部常有不同意見发生。这些意見不同,是由于认識的早、晚、深、浅有所不同,这些,都屬于是非問题,不是敌我的  相似文献   

4.
所谓不同质的矛盾,顾名思义就是性质不同的矛盾,它包括了一切性质不同的矛盾。而两类矛盾是指社会存在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它只是不同质的矛盾的一种表现。“不同质的矛盾”的外延,比两类矛盾的外延大得多,前者包含着后者,而后者却不能代替前者。如果把这两者混同,在逻辑上就犯了错误。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人民内部矛盾呈现纷繁复杂的状态,它贯穿于社会矛盾的各个方面,存在于各种领域之中。这是社会基本矛盾合乎规律运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完善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矛盾。正是它的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前进。问题不在于人民内部矛盾存在本身,而在于对客观存在的人民内部矛盾怎样正确认识和处理。然而,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正确与否,取决于调节的方法、策略是否恰当、正确;而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策略是否恰当、正确,则取决于调节体系内部请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因此,对于人民内部矛盾而言,有一…  相似文献   

6.
馬克思主义的唯物辯証法学说指明,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內部的矛盾,事物發展的根源就在于事物內部的矛盾茏诺亩粤⒚嬗纸y一,又斗爭,一切事物都在对立面的統一和斗爭中發展和变化。这个对立统一的辯証規律是表现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普遍規律。毛澤东同志在“矛盾論”中说:“按照唯物辯証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內部矛盾的發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內部矛盾的發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級之間的矛盾,新旧之間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發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謝。”毛澤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論文中間闡明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区別,并从而进一步闡明了矛盾推动着社会發展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也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7.
对事物矛盾的不同类型进行科学的区分,是对矛盾进行系统性研究所必须的。近来,一些哲学研究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争鸣,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意见。讨论涉及到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敌我矛盾与人民内部矛盾、结构性矛盾与非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其中分歧意见较大的是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问题。对抗性矛盾与非对抗性矛盾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是否存在对抗性矛盾和社会矛盾,是否可以分为社会对抗性矛盾与社会非对抗性矛盾两大问题上。  相似文献   

8.
卷首语     
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宗教问题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宗教常与现实的国际斗争和冲突相交织,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更加凸显。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国家宗教局考察时指出,宗教问题既涉及思想领域,又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有很多是当前问题与深远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和社会其他矛盾交织在一起,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创立,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重大贡献。刘少奇同志的《国营土厂内部的矛盾和工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政法工作和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等论著,是他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概念外延间的关系。在我国现行的一些逻辑教材中,有“真包含于关系”一说,我认为这个立论不能成立,而且有违于逻辑常识。理由如下:(1)“真包含于关系”只是真包含关系换个角度的一种说法,它并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的另一种什么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的界定及其图示不仅偷换概念,而且违背关系判断的有关规则;(3)欧拉图解中有关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的图示及说明,明显地有逻辑矛盾。因此,我们只能把“真包含于关系”视作真包含关系的反对称性来加以研究,而不是独立于真包含关系之外,同真包含关系并列的一种概念外延关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针对有人否认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而讲的,并没有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一个什么概念。后来我们在许多文章中,把这两对矛盾概括为“社会基本矛盾”这个概括是否恰当呢?它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1、我们知道,这两对矛盾包括了社会上绝大多数矛盾(阶级矛盾是体现在生产关  相似文献   

12.
一他人不是作为客体或对象向我显现 ,这个说法 ,并不只意味着我不把另一人作为我支配的一个东西、一个“某物” ,而且还主张 ,在我自身与他者们 (theothers)、我与某人之间建立的原初关系不能被不恰当地说成是占有、把握和受制于客体的认知行为。这个被假定是外在的客体实际上已经被我包含了 :因此内在和超越的含糊身份也已经被我包含了。与他者们的关系正是这种含糊性和唯心主义哲学的老传统的终结。在这种唯心主义老传统中 ,语言的出现只是一个辅助因素、一种手段 ,通过它使严格说来是发生在我们内部的事情让外人知晓 ,或者是作…  相似文献   

13.
同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矛盾一样,语句内部也是包含矛盾的。根据我们对语句的大量观察发现,语句的内在矛盾不仅是客观存在着的,而且其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极为复杂。因此,要把握语句的本质,必须掌握其内在矛盾,“从它们的联系、它们的联结、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失方面去考虑。”(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62页) 一、语句意义与形式之间的矛盾固然,语法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找出语法结构和语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任何种语言里,语句含义与表达形式之间都没有——对应关系。特别是象汉语这种非形  相似文献   

14.
作者承认,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着矛盾,甚至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矛盾也不会消失。作者分析了“差别”、“对立”、“矛盾”、“统一”等概念。他说,差别是产生对立的基础和前提,但并非任何差别都直接是对立,只有那些出现在同一客观关系中因此是相互排斥、互为前提的差别,才能成为对立。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也就是表现为矛盾。不能把对立和矛盾这些哲学概念和社会对抗、阶级利益的敌对混为一谈。对立面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矛盾的性质和类型,取决于社会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取决于所有制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对立面就社会方面来说是以统一的和一致的运动趋向为特征的。作者不同意“发展一定是从统一走向对立面的斗争,然后走向新的统一”这种观点,并对它作了反驳。作者分析了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目前在世界舞台上是以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这种特殊的阶级斗争形式表现出来。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的特点在于:这些矛盾的解决不需要进行政治变革,不需要对任何社会集团采用暴力,而是通过对社会经济的逐步改造,使各个不同方面相互接近,使新因素在旧因素中和平地成长起来,而导致旧因素的根本改造。作者说,飞跃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但是飞跃的形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在社会主义社会里,飞跃具有新因素在现存关系中逐步改变、逐步成长的性质。作者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一般非对抗性矛盾的方法,是我们生活的法则,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逻辑矛盾妨碍着正确的思维。因此,不论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科学研究中,都不允许出现逻辑矛盾。所谓逻辑矛盾是命题间的一种逻辑上的真假关系,具体地说,是命题间的一种不可能都真的关系。所以,要判定两个命题是否为逻辑矛盾,唯一的依据就是要看这两个命题能否都真。假使不能都真,则为逻辑矛盾;假使可以都真,尽管形式上似乎有矛盾,也不能认为是逻辑矛盾。例如有这样两组命题,一组是:“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上海不是中国的最大城市。”另一组是:“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6.
您好!我是一个中学女孩,本来我不善于和同学打交道。可是,到中学后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一直都积极地协助老师管班上的纪律,老师也很肯定。后来在同学们选举班干部时,我得票最多,老师就让我当了班长。我管纪律特别严,只要谁做了违纪的事,我就把这些人的名字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就批评他们。那时我认为自己做得很对,可是到头来我却成了同学们眼中的敌人。后来重新分班,我又一次当班干部,就不再管班上的工作了,我不想再一次受伤。直到现在同学们和我的关系还是不好。您说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概念间的矛盾关系与反对关系,单从逻辑上讲,分辨是容易的;一结合自然语言,问题便复杂了。有些书上是这么讲的:(a)反义词所代表的常常是反对概念,如“老——死”,虽然也有代表矛盾概念的,如“生——女”;(b)只有词的否定式所代表的才确属原词的矛盾概念无疑, 如“老——不老”。这种讲法对不对呢?我认为(a)是对的,(b)则尚待研究。一般地说,一个名词加前附成分“非”,所代表的必是原词的否定概念,  相似文献   

18.
夫妻间只要还有爱存在,一切吵闹便都只是“人民内部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其实并不需要四处搬兵掀起一场“家庭战争”,只要夫妻双方各自学会给自己做裁判,任何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9.
关于“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新旧两个方面”的主张,是这样推出自己的结论的: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新与旧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的内部无不可以区分为新  相似文献   

20.
宗教观教育的基本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倡导性 的命题,既包含着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的差异,同时也意味着宗教作为现实的信仰群体与社会发展相融的可能性。其根本的精神,是求同存异,即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坚持在“信仰上互相尊重,政治上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将人们在信仰上的分歧,限制在人民内部矛盾的范围之内。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这一命题的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承认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与合法性,落实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也就不是一项权宜之计。它不仅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