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在历史上进行的最成功的努力之一,就是建立一个和谐道德哲学体系与和谐伦理精神体系.这个和谐道德哲学体系与和谐伦理精神体系具体表现为四个结构:道德哲学体系、伦理精神体系与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特殊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以"五伦"为原理的伦理世界的和谐;以"四德"为内核的道德世界的和谐;以"中庸"为境界的伦理世界与道德世界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主旋律中,内涵着厚重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又可以归结为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和谐精神"。"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三大理念中的核心和灵魂,而人文奥运的灵魂就是和谐精神。和谐、合力、和衷共济、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是人文奥运的基本精神,和谐是奥林匹克与中华文明的最佳结合点。  相似文献   

3.
论和合学“自己讲”、“讲自己”的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合学的"自己讲"以时间、空间、逻辑的"三大创新"为基础."讲自己"是对"自己讲"的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哲学三大创新标志的发现是"讲自己"的落实步骤和理论支撑,也是和合学深植于中国哲学精髓的表现.和合就是和谐,是内涵丰富的哲学范畴;和合史观坚持实事求是,符合时代精神,具有极强的哪生命力和巨大的现实意义,为建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社会和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建设理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人和”。他主张在国与国之间,要和谐相处、反对侵略;在国家内部,要实现上下(君民,君臣)、左右之间有原则的和谐;在家庭内部,要实现以孝悌为本的家庭和谐;对作为“人和”基础的个体,要做到形体、心理、精神和谐。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建设理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合一”。他首倡儒家“天人合一”之学,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鱼一鸟;他爱护自然资源,生活节俭,反对浪费。这些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原道》2015,(4)
在当代境遇中,伦理复兴乃重构国族之必然要求。这是因为,凝聚大中华文明并赋予民众"无伤害生存"之希望的国家伦理传统,被近代以来的革命、斗争、专政所彻底解构,而不断加速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无阻碍地扩散文化沙漠,以致欲望横流,道德沉沦、美德消隐而人心惟危。在这种状况下,复兴国家伦理传统必须"回到先秦去",先秦诸子共创的社会伦理理想所能发挥的巨大秩序构建功能和大众生活引导功能,仍为当代社会所亟需。"回到先秦去"探索伦理复兴的指南性内容,应该是其自由精神、自然主义人性论、功利论道德原则和方法以及"死守善道"的士大夫精神,后者包括生于斯而救于斯的拯救精神、生存独立精神、真诚而虔敬的民本关怀精神和学而不缀的志业精神。此四者成当代伦理复兴进而重建国族的最终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是以追求和谐价值为指向,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和谐心理、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文化基础;而道德建设则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所谓道德本体论,是在人心性本体存在上讲的;而其为道德,最终是以人的心性本体存在为其源头的。道德,特别是道德精神,是人性美好的表现。这种纯乎天理、创化不已的心性存在,就是本部论著所说道德本体;而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华夏民族道德精神世界的获得,就是本部著作所谓道德本体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管乐作为源远流长的音乐门类,在音乐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造型美、音色美、和谐美、意境美和精神美。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伦理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伦理精神是和谐伦理的高度凝练,它对伦理关系、伦理行为和制度伦理的和谐程度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谐伦理关系是和谐伦理精神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伦理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和谐伦理行为是和谐伦理精神的"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是和谐伦理精神在人们行为方式上的体现.和谐的制度伦理不仅对和谐伦理精神的实现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而且是和谐伦理精神转化为现实行为的价值导向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和谐世界理念有着深厚内蕴和巨大张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天下为公”、“实现大同”等和谐思想。要构建和谐世界,必须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借鉴和吸收人类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郑玉果 《天风》2008,(2):26-28
为经济发展提供伦理基础为建立利益均衡机制提供行为准则为改善目前的社会结构提供人心慰籍所谓"和谐社会",我认为从历史上讲"和"就是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谐"就是协调,防止矛盾的对抗和激化,这就是"和谐"。中  相似文献   

12.
中华美学精神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以及相互间的和谐统一为本质属性。艺术美学不只是一门人文学科,它还是一种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是一种植根于生命的本源、源于生命最深处的人生情怀和生命精神,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中华美学精神,所以阐扬和追求中华美学精神必将成为艺术美学的核心价值所在。在艺术美学研究中,既要对中华美学精神的理论品质进行梳理和阐扬,又要以审美的方式传播和彰显真善美的力量和价值追求。从审美价值层面,宏观上观照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不难体会到中国艺术是艺术家追求自我生命和宇宙普遍生命的和谐统一,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就是以生命为本体的最高真实的精神。  相似文献   

13.
古代奥运会的伦理精神包括效忠国家、身心和谐、公平竞争、追求和平等,同时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在伦理方面主要表现为阶级歧视、性别歧视、极其残酷、走入职业化等。古代奥运会的伦理精神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现代奥运的起源与发展是对古代奥运会伦理精神的继承与超越,古代奥运会伦理精神对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也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星桥 《法音》2004,(2):29-33
十三、佛教徒的日常保健与养生“养生”一词始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就是保养、养护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养生术,就是根据生命生存演化的规律,为达到保养身体、和谐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而形成的一系列理论和方法。也就是说,它包括保养身体和涵养精神两个方面。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养生的国度,数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门类的丰富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其中道教养生偏重身体修炼,儒家养生偏重道德涵养,佛教养生偏重身口意三业转化,医学养生偏重临床,民间养生偏重实用,武术养生偏重技击。但不管是那一门派,都须遵循养…  相似文献   

15.
和谐伦理精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是一种和而不同的动态的理性社会,它需要一种全新的和谐伦理精神来支撑。这种和谐伦理精神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尊重自然等三个方面。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诚信友爱是协调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基石;尊重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精神。这三种伦理精神的统一体现了社会、人和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汪洋 《天风》1997,(12)
如果稍留意一下生物界,就会发现生物与环境有着惊人的和谐,这种和谐表现在生物对于环境的适应。譬如,鱼在水中游,具有适宜游泳的鳍;鸟在天上飞,就有用于飞翔的翼;马在草地上奔跑,有蹄而无爪;虎在森林中觅食,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儒、道、佛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大致代表了中国传统的美学精神和审美风范。儒、道、佛是中国文化的三根支柱。儒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仁爱博大、刚健有为,它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就是刚健崇高、雄浑博大之美。道家文化精神的核心是"道法自然""清静无为",它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就是自然朴素、冲淡虚静之美。佛教文化精神的核心是"缘起性空"、宁静清净,它表现出来的美学风貌就是空灵幽静、清净淡远之美。  相似文献   

18.
《原道》2015,(4)
1922年的非基督教思潮是一次以民族主义话语作为主要运作方式的运动,展现出民族主义在历史语境中的复杂面相。民族主义话语使得本不确定的民族国家,显得确定无疑;它在危机中产生,因而充满紧迫感,并以此拒绝反思;它是人以共同体形式对求生意志的表达,是必需性暴力的延伸。类民族主义话语以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为科学主义、共产主义话语提供了支持,转换篡改了自由主义话语。梁启超、蔡元培、陈独秀、周作人、吴虞等知识分子在宗教民族问题上出现分歧和争论,类民族主义话语促成了20年代历史语境下,时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学衡》文章以民族立场发言,在珍视本民族宗教文化的同时,对外来文化持同情之理解,并对非教运动的消极影响提出批评,展现出文化民族主义(文化保守主义)在国族问题上的务实品格、宽容态度、批判精神,提示出国族建构的另一种极具价值的路径和可能。  相似文献   

19.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在新世纪提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要理念,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对世界的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呼吁与展望。佛教之“和合缘起”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同体大悲”“自利利他”的精神皆指向一种和谐的生命存在,以及一种与天地万物和谐的共存。  相似文献   

20.
《周易》充满了和谐思想:人与自然的和谐,通过阴阳和谐、尚中正、交感比应等表现出来;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培养诚信、谦虚、宽容的性格、讲求家庭和谐,当政者和民众的交往沟通表现出来。这些思想对我们当今时代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