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名人与产品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怀明  马谋超 《心理科学》2004,27(1):198-199
本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名人与产品的一致性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名人为高档商品做广告时,广告效果优于非名人广告效果,为低档商品做广告时,非名人广告效果优于名人广告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受众相信名人使用广告中商品的可能性是制约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名人广告效果的制约因素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系统回顾了影响名人广告效果的因素,指出名人广告的效果受名人可信度的影响,名人可信度包括吸引力、专业性与可靠性3个要素,专业性与可靠性对名人广告的效果具有积极的影响,吸引力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受名人与商品的一致性以及消费者的精细加工水平的制约,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与意义迁移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名人广告对消费者产生影响的具体过程,在名人广告中名人形象与商品形象的一致性是影响广告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从影响因素和心理作用机制两方面系统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名人广告效果的研究进展,指出国内外关于名人可信度结构的研究结果存在文化差异,品德因素是影响中国名人可信度和名人广告效果的重要因素;名人与产品的关系对名人广告效果的研究成为当前广告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名人广告是通过将产品品牌与名人形象或声誉相联系而期望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广告,这是现代广告中最为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名人广告的传播效果明显受到来自名人自身的特点、产品与广告特点、受众状态、及广告播放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利用参照群体模型、联想学习理论、4“Fs”模型等对名人广告效应进行理论解释。但现有研究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影响来源有待扩展、研究方法有待创新、生态效度偏低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特点。实验采用2(广告代言人:名人、普通人)×2(功能介绍方式:文字、图片)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表明:(1)广告受众对广告中不同信息的注视具有选择性,更倾向于对广告中名人信息的注视;(2)广告受众对不同广告代言人、不同功能介绍信息的注视时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在广告信息的认知加工过程中,对名人与图片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高,而对普通人与文字信息的认知加工负荷较低。  相似文献   

6.
卷入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过程分离程序,考察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名人广告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发现:(1)个人卷入和产品卷入的提高都能促进受众的品牌记忆,但个人卷入的变化主要影响品牌外显记忆成绩,而产品卷入的提高则表现为内隐记忆效果的增强。说明,两者影响的是同一内部过程,但影响方式可能有异。(2)名人广告中的品牌所获得的外显记忆、内隐记忆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一般代言人的品牌;代言人类型与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间不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说明,名人代言人的使用可促进广告信息的加工,且受卷入状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名人推荐者道德声誉对名人广告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有关名人广告的研究,以信息源可信性模型、信息源吸引力模型、匹配假设和意义迁移模型为理论基础,关注的主要是:名人的可信性、吸引力和名人-产品形象一致性。且在西方消费者中进行。本研究探索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对名人广告评价的影响因素。发现一个名为“道德声誉”的因子,影响对名人推荐者及所做广告和所推荐产品的评价。该因子通过“可信赖性”的中介作用对广告态度产生影响。道德规范在中国消费者社会化过程中被认同和内化是该因子存在和产生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广告与诗这一文学样式相结合,就诞生了“广告诗”这一有着特殊魅力的广告形式。古往今来,名人撰写广告诗,不仅有助于产品的推销,还有艺术欣赏价值,颇富情趣。  相似文献   

9.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11,34(6):1308-1312
运用PDP(过程分离程序),以12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自编性诉求广告及自编包含与排除问卷为实验材料,采用3×2×2多因素设计,探讨不同裸露类型(含蓄、一般、直露)和代言人类型(名人、一般人)的性诉求广告在不同阶段(控制化加工、自动化加工)认知信息加工的模式差异。结果发现: 1)外显的控制化加工,含蓄型性诉求广告记忆效果最好;2)直露型性诉求广告内隐的自动化加工最高;3)未发现性诉求广告中存在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植入式与非植入式广告比较为主线,探讨感觉通道和延时因素对广告效果的影响。发现非植入式的和视觉+听觉通道的广告有更好的品牌记忆、植入式的听觉广告在品牌记忆与品牌偏好上优于视觉广告、延时条件下植入式广告的品牌偏好保持较好。以上结果与非植入式广告的信息印象优势、植入式广告的品牌较非植入广告与背景的结合度高以及听觉广告的情节整合度与材料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不同年龄广告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宁 《心理科学》2003,26(1):37-40
本研究从自动化加工和控制性加工这个视角研究了名人效应的心理加工机制。实验运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受众对名人广告的信息加工模式。结果发现:(1)名人效应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与用一般消费者做代言人相比,青少年、成年人(大学生)以及老年人对名人广告均明显存在更多的自动化加工,且加工水平没有年龄差异。但是,老年人的控制性加工明显低于其他两组;(2)在非注意条件下,代言人的专业化程度明显地影响了大学生组的控制性加工,但与各组被试的自动化加工都关系不大。这些研究发现为广告策略的制定带来了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平面香水广告版面设计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以EyeLinkⅡ型眼动仪探讨被试在观看香水广告时的眼动特征。实验设计为4(香水瓶位置: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3(背景图案:人物、广告词、风景)×2(兴趣区:香水、背景)的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1)当香水瓶位于广告的下半部分时能够吸引消费者更多的注意;(2)当以人物为背景图案时,被试对位于广告左下角的香水瓶的注意更多;当以广告词为背景图案时,被试对位于广告的左上角的香水瓶的注意更多;(3)被试对香水广告版面设计时背景图案为风景的香水广告的喜爱甚于人物(名人或模特)和广告词。  相似文献   

13.
名人广告源可信度因子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怀明  马谋超 《心理学报》2004,36(3):365-369
对601名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名人广告源可信度包括四个因素,即专业性、吸引力、品德和名人与商品的一致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四因子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Asch核心特质法进行改进,并用于对名人广告中诚实因素是否影响名人形象的核心特质的研究,以检验改进的有效性。结果发现,核心特质法的有无模式比正反模式更为严格,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詠  马谋超  雷莉  丁夏齐 《心理学报》2003,35(6):830-834
由于人们对网络旗帜广告效果的质疑,在网络广告的计费方式上也出现了两种计价模式,分别为按照浏览率和点击率来计量广告效果。其本质问题在于单纯浏览是否能够产生广告效果,以及浏览和点击各自所能带来的广告效果差异有多大。本研究利用模糊测量及相应统计方法,就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的记忆效果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在单纯浏览的情况下,上网者对网络旗帜广告已经留有印象,但这种记忆效果并不随着浏览次数的增加而显著改善;点击所能带来的广告记忆效果约为单纯浏览对应效果的1.4~1.5倍  相似文献   

16.
比较广告是一种新异但颇具争议的广告形式。研究者们对比较广告的概念和传播效果已有较为统一的认识,新近研究的重点是比较广告传播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其传播效果的因素。文章从比较广告的传播效果、传播机制和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提出现有研究在机制探讨和影响因素控制上的一些不足,并展望了研究亚文化下比较广告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西方关于儿童与广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西方关于广告与儿童关系的一系列研究,分析了儿童对广告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如注意、理解和信任程度等)的年龄发展特点,指出广告对儿童产生的三种市场效果和儿童广告中常见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18.
如何来塑造企业文化,如何弘扬企业文化是摆在许多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一个成功的广告可以很好的解决这样的课题,同时随着产品的同质化问题,一个企业的广告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也可以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伊利集团推出的“金典”系列主题广告的分析,来了解何为“品牌文化”、建立“品牌文化”的优势、以及如何构建“品牌文化”成为本篇文章主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沛  关文军 《心理科学》2008,31(6):1385-1388
以手机广告为例,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受众需求状况、名人代言、广告词和产品成熟度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人效应和品牌效应显著;需求状况、产品类型以及代言人类型问的交互作用显著.不同类型广告词的使用对广告效果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广告创作中的心理因素及莫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使广告宣传取得预期的效果,广告的创作必须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消费心理学和广告心理学近百年的研究为提高广告宣传效果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使广告活动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几十年来,心理学在理论和应用上取得了新的进展,广告心理学研究中一些原来未涉及的领域也因而得到了深入的探讨.本文从消费者心理因素的角度总结了广告创作的基本过程及心理因素在广告创作中的作用,并对广告设计人员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