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文化发生学角度来谈中国文化的寻根问题,不能不首先想到《周易》。《周易》通行本和帛书本均含《易经》和《易传》。《易经》是中国古代人卜官在长期积累起来的十分丰富的卜筮记录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一部占筮书;它是被宗教巫术大氅包裹着的人类孩提时代的百科全书;它相当广泛地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结构以  相似文献   

2.
论王弼的“无咎”说李世英“无咎”是《周易》卦爻辞中表示吉凶的一个重要概念。《周易》本是一部占筮用的书,古人依据其中的卦象和卦爻辞来推断人事吉凶,《周易》卦爻辞中的占筮语很多,表达肯定意义的如吉、亨、利、喜、誉、祥、休、得、功等,表示否定意义的如凶、厉...  相似文献   

3.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刘震 《周易研究》2015,(3):47-54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完整体系的历程,讨论了不同阶段《周易》古史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易》与《乐记》李平哲学是文化的核心,是一个民族文比形成的思想基础。《周易》被尊为六经之首,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正宗,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它弥纶群言,笼罩百家,涵古盖今,包裹天地,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谓“《易》道广大,无所...  相似文献   

7.
宋代学者朱熹的易学研究不囿前人之见,认为孔子的《易传》是"孔子之易",程颐的《易传》是"程氏之易",均有别于"文王之易"。他不迷信权威,读易务循正经,所著易学著作,亦取名《周易本义》;在给学生讲易时,详析前贤解易之弊,要求先从读《周易》原典开始。他治学态度诚实,虽然对《周易》本义有着极其深刻的理解,但是面对学生提问,常作"不可晓"的回应。但他执着于《周易》本是占筮书、卦爻辞本为占筮所用的观念,在释读有些爻辞时难免为其牵累,反而有违文王本意。这是朱熹在《周易》研究中的一个失误。  相似文献   

8.
“河图洛书”与汉字起源李立新《周易》为五经之首、三玄之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最高典籍。它“致广大而尽精微”,包罗万象,涵括万事万理,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而《周易》正是从“河图洛书”传承、演化而来的。《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相似文献   

9.
一王夫之的易学观中,占学一理,即占以示学是重要方面,这个方面代表了他对《周易》的性质,《周易》在人的精神修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占筮体例等问题的根本理解。  相似文献   

10.
易学文献原论(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经》又称《周易》,是先秦时期形成的一部由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和相关的繇辞组成的神秘典籍。它直接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占筮迷信活动。长期以来,它以其朴素的、浓厚的哲理意趣,吸引着历代学者走进这座神秘的学术殿堂。汉代以后,《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原,此后的两千多年里,易学一直是中国学术研究的重点,它以独特的思维模式和理、数、象、占四位一体的理论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层面,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根据我们对  相似文献   

11.
春秋筮法     
《左》《国》筮案展示了春秋易学的存在.春秋易学是占筮易向学术易的过渡形态,它的背景和基础是占筮易学,学术易学在其中已经发生.因而可根据《左》《国》等文献,对春秋筮法进行讨论.1.筮法的宗旨是确定卦爻的唯一性占筮易范式中的《周易》文本是一部筮典,其中的卦象“—/—”六联体就是巫术性质的符号.就巫筮信仰来看,卦象是天命的显象表达,具有不可直接理解的神秘意义;就占筮的操作而言,卦象则是揲蓍与卦爻辞建立联系的中介符码,即揲蓍的结果首先要变换成卦爻象的  相似文献   

12.
《周易》的形成出于占筮,古人以此来求知国之兴衰、人之穷通,具有一种“通古今之变”的思维倾向。所以它有别于其他类型的迷信,那蕴含其中的某种逻辑推演和理智分析的因素,被后来的易学及其哲学发展出一套《周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历史观。这些观点集中到一点就是:以阴阳变异的法则说明一切事物。本文主要从《周易》的特有思维模式及其古奥的言词来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历史观。并规约出两点:第一,《周易》所体现的历史演变方式;第二,《周易》史观中的历史动力。  相似文献   

13.
第四篇 《周易》与传统文化 一、《周易》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 《周易》热除了热衷于从那张易图中发现什么科学奥秘之外,就是不适当地抬高《周易》的历史地位,把《周易》说成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说成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甚至今天也是最重要的书。  相似文献   

14.
一、八卦、六十四卦卢《周易》莱卜尼茨发现二进制的历史 《周易》撇开它的假托占筮的迷信形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科学著作。它保存了一项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数学发明,是附会于这一数学的筹符建立它的思想体系的。八卦、六十四卦就是这一数学的数表,是人类数学史上二进制的发明,这就是现代电子计算机语言的基础。这是我国古代算筹记数法的形式之一。其产生大约在十进制之后和0这个数字发明之前。这是  相似文献   

15.
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写成于西周厉王末年。还以《周易》本书的确切论据,论证了《周易》是为帮助厉王复国中兴而作。由于所用的都是本证,而且相当充分,因此这些前无古人的结论都是难以动摇的。本文还突出了《周易》以退为进、以后取先、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策略,并多方面概括了“孚”的巨大作用,认为这些都是作者以之作为厉王复国中兴的强大思想武器,也发前人所未发。至于占筮对《周易》的诬枉,在本文提出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和理论面前,也彻底破产了。  相似文献   

16.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邹然《周易》卦辞和爻辞是对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所蕴涵意义的确切界定,即对这些卦体爻符所代表的物象内容、人事现象及其占筮效用所作的文字表述,所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见乎辞”(《周易·系辞》)...  相似文献   

17.
筮人"掌三易"及《周易》在先秦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廖群 《周易研究》2006,(5):47-54
周代占筮《连山》、《归藏》、《周易》三易并用,但太卜、筮人、筮史之外的周人似更喜筮用《周易》.与此同时,周人大量语用《周易》,显示了《周易》在社会上超出卜筮职能范围的广泛传播、接受与应用.其传播方式除口耳相传外,已经出现书面传播,并伴有阐释文本,即《易》传,可见《易》学乃至《易》教的兴起.《周易》能够成为“六经”之一并传世至今,正与此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周易》精蕴初探李太生《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以象数符号系统和自然文字系统相结合为表达手段的一部最古老的经典,自汉以来,一直被儒家推为“群经之首”,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人类...  相似文献   

19.
曹福敬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3期发表文章认为,《周易》的成书不仅在周初,而且在整个西周都是不可能的,它是进入春秋以后的作品。一、从古筮的示卦特点和古易史来分析。西周中晚期,人们以八卦所重的六十四卦来占筮,显示所得之卦的记载方式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国以来唯一的一家易学研究专刊《周易研究》,于今年7月正式创刊发行。《周易研究》以《周易》与传统文化为主题,以《周易》经、传最新探讨和《周易》与自然科学为内容。没有:“《周易》的哲学思想”,“《周易》与传统文化”、“易学与自然科学”、“易学研究信息”、“易学入门讲座”等栏目。该刊融学术性、知识性、动态性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