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释庆道 《法音》2021,(4):21-24
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与本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又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使佛教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块丰沃的土壤中,渐渐地根深蒂固、枝繁叶茂、蓬勃发展,实现了中国化、本土化的过程。因此,佛教不仅是第一个实现中国化的外来宗教,并且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又成功地融入了本土的社会价值观中;而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化的佛教,已经融入我国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无论是在建筑、绘画、雕塑、书法、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2.
吴容锡韩 《法音》2010,(9):32-32,33-36
<正>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就不断创新着自己的形式与内容。佛教深知,如果它失去了创造之主体性的话,那么它就不可能在中土扎下根来,更不可能延续到现代社会。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里,佛教是  相似文献   

3.
理净 《法音》2012,(10):61-65
一、佛教"慈爱"与"孝道"佛教自东汉初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本土文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思想和内容,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佛教同样发挥的淋漓尽致,在很多方面更有甚之。  相似文献   

4.
佛教医学是佛门解除众生生老病死苦的方便法门.佛教自其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医学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积极发展医学理论和诊疗方法.佛教医学一方面吸收了古印度医学的大量思想及诊疗方法,另一方面始终保持着自身的宗教医学属性.佛教医学传入中土后又与中国传统医学相互作用,被逐步地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佛教源远流长,约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前五世纪诞生于印度,公元一世纪左右传入中国内地。由于传入各地的派别、时间、途径不同,加之民族文件.及社会历史背景的差异,形成了中国佛教的三大系列:汉语系的汉地佛教、藏语系的藏传佛教和巴利语系的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冲突和融合,日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佛教在汉地流传、发展,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高潮:一是东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17~589年)。在这近三百年的时间里,…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习主席对中华文明做了许多精彩的论述,在具体阐释时,习主席指出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和重要意义:"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  相似文献   

7.
学诚 《法音》2012,(9):4-5
(2012年8月28日于西安)二千年来,佛教和平地传入中国,并在中国扎根、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同时也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奇迹。传入中国后的佛教,在适应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又获得了创造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的精神宝库,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在中国佛教第一个千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史上,地处内陆中心位置的陕西省,尤其是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一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赢得了佛教"第二故乡"的盛誉。  相似文献   

8.
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任继愈佛教自印度次大陆传入中国,经历了漫长的交流融会过程,形成中国佛教。中国佛教有佛教外来文化因素,又有中国文化特色,它是中国化了的佛教,而不是“佛教在中国”。它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文化有深远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出现了三...  相似文献   

9.
佛经的翻译,不仅是建立中国佛教的重要基础之一,同时,佛经的翻译过程,又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谈到我国的传统文化,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儒、释、道三家。作为三家之一的佛教,自从印度传入中国以后,经过逐渐的适应,缓慢的流传,到东晋时趋于繁荣;南北朝时出现了众多学派;隋唐时进入鼎盛阶段。  相似文献   

10.
金易明在《觉群》2004年第1期撰写文章,探讨佛教两千多年来对我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已经两千余年,恢宏博大的佛教文化已融入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之中。中华思想体系的儒、释、道三足鼎立之态势,无可辩驳地说明了佛教对国人民族心理构成和思维模式的巨大影响力。两千余年来,佛教在其弘化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思想互补互融,并在民众中也适应中国的民俗,形成了广泛流传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与民众心态相吻合的仪式仪规。佛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其千古独步的思想体系对中华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不仅对道教、魏晋…  相似文献   

11.
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这是值得纪念的。中国宗教学会秘书长王志远先生撰文指出:“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的特殊意义,在于中国的佛教是来自印度又有别于印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经历了2000年的风风雨雨,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及中国民众已融为一...  相似文献   

12.
正佛教音乐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是佛教音乐中国化的完成与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化的佛教音乐促使佛教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同时,也保存和发展了中国古代音乐、民族音乐和地方音乐元素,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佛教音乐称为"梵呗",是以曲调诵经,赞咏、歌颂佛德,在远古的印度早就流传开来。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音乐也随  相似文献   

13.
佛教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审美心理和审美趣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来描绘佛教壁画。莫高窟北朝壁画则是融合印度、西域绘画技法和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这样一个重要时期的作品,其线描、色彩、布局构图等技法的运用深受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公元前,已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传入中国内地和朝鲜、日本等国的通常称为北传佛教,传入我国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称为藏传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及我国云南边题的称为南传佛教。到今天,佛教的传播得到了新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佛教徒6亿多人。在世界佛教中,藏传佛教越来越受到重视。佛教渗透于藏地政治、社会、经济、文化之中,水乳交融,不可分割。西藏的文字本身就脱胎于梵文,没有佛教就没有西藏的文化。但是,中国内地在历史上号称为第二佛国,汉地佛教也是世界佛教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以其宗教的普遍性,越过印度文化圈,传入西域,进而传至中国。中国自古以来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化,儒学、老庄等固有思想,已深深地浸透在社会各个方面。异国的佛教学说传到中国后,扎根于中国社会形成了中国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在公元前后。不久,佛教逐渐地被中国人所信仰,随着学术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形成了势力强大的教团。经数百年之久,至隋唐时代,佛教已完全脱离了印度色彩,形成了中国独自的佛教。所谓中国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写经与日本书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鑫 《佛教文化》2009,(6):82-88
佛教传入中国,大量佛教经典的汉译也同时开始。汉文佛教写经成为普遍现象。随着佛教的东传,汉文佛教写经也流入日本,于是日本便开始了写经活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文佛教写经实际上启蒙了日本书道艺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学者、僧人的频繁渡海,传法求学与佛教书法及碑帖名迹的大量东渡,缔造了以“三笔”为代表的第一代日本书法家,标志着日本书道艺术的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7.
日本名古屋七寺所藏一切经和“七寺古逸经典研究会”杨曾文中日两国的佛教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公元6世纪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随着两国佛教文化交流的频繁进行,中国的大量佛经和佛教著作传入日本。中国古代是北传佛教的中心,产生了数量巨大的汉译佛经和佛教著述,...  相似文献   

18.
佛教传入中国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宗教和文化的发展曾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朝鲜、日本等国也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佛教把中国传统思想与印度佛教理论、仪礼融合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佛教思想和体系。同时它又囊括了世界佛教流行的几大派别,有属于北传佛教的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属于南传佛教的云南上座部佛教,三者又为一体,构成了完整的中国佛教体系。它们在传播过程中平行发展(有时亦有交叉融、合或冲突的现象),地位平等,缺一不可。按现今中国史学界的观点,1840年以前为中国古代时期,之后至1919年为中国近代时期,1919年至今是中国现代时期。在中国佛教史中,学术界一般把两汉称为佛教传入期。  相似文献   

19.
塔起源于印度,是伴随佛敬传入我国的。如同印度佛教传入我国后,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佛教一样,印度佛塔传入后,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和民族风格相结合而创新,建造了造型不同、形式多样的中国佛塔。亭、台、楼、阁为我国建筑的传统形式;寺院、佛塔、石窟是佛教建筑的特殊象征。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汉代以前塔是不见记载的。中国大地上出现塔的建筑是在印度佛教传入之后。今天人们看到的佛塔已不是印度佛塔的原型,而是我国自东汉以来历代建筑家们经过精心设计、艰苦劳动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华民族建筑传统和风格的中国佛塔。在  相似文献   

20.
论大足孝道石刻在佛教中国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足佛教石刻中的传统儒家孝道内容,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佛教传入中土以来,对于传统儒家的种种攻击,采取了曲折自卫、逐步演化的过程。这个演化的过程,也就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教中国化的最终完成,即是以孝道为载体的。理论以唐代的《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和宋代契嵩的《孝论》的出炉为标志,而实践层面则要首推大足石刻造像对孝道的形象、生动的阐发。大足石刻对孝道思想形象的刻划,对佛教的中国化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