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在轼 《宗教学研究》2007,1(2):121-127
关于鸦片在华所引起的严重祸害和后果,内地会传教士们十分了解也颇为关注。本文通过内地会传教士在《中国亿兆》上的报告和文章,考察内地会传教士如何看待中国人吸食鸦片的问题以及他们所推行的反对鸦片活动。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史中,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侵略中国,把中国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在这整个的过程中,基督教是他们既称心又顺手的工具。香港被占和与此有关的鸦片贸易、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就有传教士的身影踪迹。请看事实:  相似文献   

3.
160年前开始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血泪史,西方殖民列强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而来的是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腐败的清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这些不平等条约中附入了不少传教条款,仔细阅读,令人触目惊心,请看: 1、1844年7月3日(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日),同英国狼狈为奸的美国强迫清政府签定了《望厦条约》(亦称中美《五口贸易章程》),共34款,附有《海关税则》,第17款规定: 合众国民人在五港口贸易,或久居,或暂住,均准其租赁民房,或租地自行建楼,并设立医馆、礼拜堂…  相似文献   

4.
刘小妹 《天风》2005,(6):51-51
读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本书,让我对神更加的敬畏赞美。身为21世纪的儿女,我感到非常的庆幸和自豪,同时也为着我们的先辈感到愤愤不平,虽然那已经是过去的历史,但当我们看到帝国主义是怎样利用各种各样残忍的手段来欺压老百姓,怎样利用鸦片来毒害人的生命,一些传教士是怎样利用来华传教的借口来瓜分原本属于中国人民的土地,如鸦片战争中《望夏条约》,《天津条约》……等等,都与传教士脱不了干系。罗冠宗先生编写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言中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5.
东正教经书的翻译和刊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从1715年首届传教士团来华到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为第一时期。俄国传教士团并不重视东正教经籍的翻译,只有个别成员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第二时期从1858年到1900年。传教士团配合《中俄天津条约》中有关允许俄国人自由传教的规定以及《中俄北京条约》对传教士团职能的调整,着手翻译经书,为大规模传教进行准备。1900年到1917年为第三时期。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遭受重创之后,1902年俄国在中国设立主教区,传教士团利用庚子赔款大力发展东正教势力,经书翻译和刊印达到高潮。  相似文献   

6.
鸦片输入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一个重要手段。西南各族人民深受其害。而一批出身于英国社会下层和少数民族族群的传教士,却表现出反对鸦片输入的态度。西南各民族的基督教新教教会,制定了不吸鸦片、不种鸦片的戒条,并长期坚定地执行,形成一片片没有鸦片毒害的净土。而今天的教会则由传统的戒烟发展为现实的禁毒。从中可见族群与宗教因素在禁烟活动中的作用,更可见中国人民的主体作用与禁除烟毒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十三世达赖喇嘛出生在一个多事之秋的年代。清朝末年,中国正在经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各种不平等的条约接踵而来,偌大的中国成了西方列强试图争夺与瓜分的殖民地。清朝政府在经过了几代繁华盛世后,开始走向衰败。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鸦片、传教士、贸  相似文献   

8.
1840—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英帝国主义者为了扩充市场、寻找殖民地而向古老的封建中国所进行的侵略战争。英国对中国威逼的结果,不但使清政府订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也替美国和法国侵略者开辟了乘机勒索的道路,使清政府被迫先后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这些不平等条约是套在中国人民脖颈上一层紧一层的枷锁。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从1663年创立之日起,除了传扬天主圣  相似文献   

9.
1990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义和团运动和残暴的八国联军入侵。至今一百年了,还值得我们从各方面追寻史实,以求明辨是非。那一年事儿多了,本文只追述一些基督教传教士的所作所为,以示一斑。不过,事情还得有个头,那就是西方传教士如何进入中国的。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清政府不断遭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订立一个又一个的不平等条约。从而,外国差会乘机派遣一批又一批传教士进入中国。特别是1858年订立《天津条约》时,美国传教士卫三畏(SWWilliam)把“传教宽容条款”塞进了条约,传教士们更以征服者…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宗教》2006,(8):62-63
丛曙光、邱兴旺在2006年第2期《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上发表文章《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妇女》。文章认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初期,以当时中国受压迫最深的妇女阶层作为突破口,进行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她们地位的活动,如创办女子学校、提倡女子天足、支持中国女子反对中国传统的婚姻形式和惯例、帮助一些农村妇女识字读经、医治某些妇女的病痛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