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作者将广告诉求分为诚意诉求和能力诉求,并研究了广告诉求和品牌来源国刻板印象对品牌态度的交互影响。通过两个实验,作者发现广告诉求和来源国刻板印象之间的匹配程度正向地影响消费者处理广告信息的流畅性,进而导致积极的情绪体验。消费者将这种积极情绪错误地归因到品牌上,从而产生积极的品牌态度。这一发现证实品牌来源国信息可以在消费者无意识的状态下通过情绪体验影响不同广告诉求的说服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告诉求形式与消费者心理加工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怀明  陈毅文 《心理科学》1999,22(5):475-476
0引言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随着卖方币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竞争进一步加剧,广告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许多企业不惜巨资大打广告战。但是,实践证明,有的广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效果却不甚理想.消费者并不是任由广告主摆布、消极地接受广告刺激的客体,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对广告主动地进行选择和加工的主体,因此,必须研究消费者对广告的接受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广告创意才能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1两种不同的广告诉求形式广告有两种基本的诉求形式,即形象诉求和理性诉求。前者认为.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如…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我建构理论和情绪理论, 本文探讨了自我建构与广告诉求对品牌认同的交互作用、影响机制及边界条件。通过3个实验, 我们发现对于独立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能力广告诉求更能提高品牌认同感, 而对于相依自我建构的消费者来说, 热情广告诉求则更有效; 同时我们也验证了广告诉求到愉悦感到品牌认同最终到购买意向的因果链模型, 并确定了企业类型对该机制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理性广告和情感广告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理性诉求和情感诉求是两种基本的广告诉求形式,根据诉求重点的不同,广告可分为理性广告、情感广告和混合型广告。有关研究表明,和理性广告相比消费者更乐意接受情感广告,但是,消费者最关心的是产品特性的信息。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揭示了不同条件下消费者加工广告信息时所使用的不同策略。进一步的研究将揭示出不同的诉求形式对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产生影响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卷入影响广告理性诉求信息加工效果的眼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象贤  金志成 《心理学报》2009,41(4):357-366
使用眼动技术,考察了卷入的两方面(个人卷入与产品卷入)共同对广告理性诉求信息加工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1)随着个人卷入或产品卷入度的提高,被试获得的广告信息显著增加。(2)仅在产品卷入度高时,强说服证据理性诉求广告的品牌信息所获得的加工深度才明显优于弱说服证据者;同时,只有当个人卷入度高时,产品卷入度高的商品信息所获得的加工才明显比产品卷入度低者更为精细。这说明,广告理性诉求方式可能主要适宜于宣传产品卷入度高的商品,且只有当个人卷入度高时才可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6.
自我概念对两类怀旧广告诉求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怀旧风潮盛行的大背景下, 怀旧广告日益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然而, 由于怀旧诉求未能正确匹配目标受众, 导致一些怀旧广告的无效甚至是起反面效果。基于此, 通过区分个人怀旧诉求和虚拟集体怀旧诉求, 并将其联结于消费者的两种自我概念形态(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 经由两个实验探查了受众的自我概念形态对不同怀旧广告诉求的反应。实验一采用2(怀旧诉求:个人怀旧与虚拟集体怀旧)×2(自我概念:独立自我与互依自我)组间因子设计, 检验自我概念形态是否对个人怀旧诉求广告、虚拟集体怀旧诉求广告的效果起调节作用; 实验二通过对自我概念采用不一样的操控方式, 对认知反应进行更加有效的测量, 对同一被试接触到怀旧广告信息前后的品牌态度进行对比等, 重复检验了实验一的研究结果。实验结果显示:独立自我程度高的消费者往往偏好于个人怀旧诉求, 而互依自我程度高的消费者往往偏好于虚拟集体怀旧诉求。研究结果表明:怀旧虽是一项很好的广告题材, 但在具体应用时, 需要注意怀旧诉求与目标受众的匹配性。本研究拓展了自我概念这一重要心理变量在怀旧广告领域的应用; 同时, 论文研究结果对于怀旧营销、跨文化营销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同诉求方式的手机网页广告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50名视力正常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追踪技术,研究他们在浏览不同诉求方式、不同位置广告时对手机广告的记忆程度、喜好程度。结果发现:(1)对于不同诉求方式的网页广告,理性诉求组的注视次数及注视时间明显高于感性诉求组。(2)网页广告的位置对被试的记忆成绩与眼动模式有影响,表现为下部的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长。记忆成绩中下部比上部记忆效果稍好。  相似文献   

8.
广告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个体特征与广告诉求之间的一致性。以往研究忽略了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作为关键心理特征与不同诉求广告之间的匹配性效应。本文探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个人权力感vs.社会权力感)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的消费者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 其中唤醒度发挥中介作用。当启动个人(vs.社会)权力感时, 个体更加强调满足自我需要和寻求挑战以不断提高地位与声望, 更容易激发兴奋等高(vs.低)唤醒度, 从而更加偏好感性(vs.理性)诉求广告。此外, 合理化需要在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在不启动合理化需要时, 文化衍生的权力感通过唤醒度对广告诉求偏好发挥影响的中介效应显著; 而当启动合理化需要时, 上述中介效应不显著。本文基于文化取向的视角揭示了权力感影响广告诉求偏好的心理机制与边界条件, 为企业根据文化衍生的权力感差异制定广告营销策略等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广告干预对危机品牌的消费者品牌态度和信任的影响,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对照的前测后测设计,其中实验组采用2×2因素型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广告干预对被试的内隐品牌态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对被试的外显品牌态度和品牌信任则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高渗透广告相较于低渗透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理性诉求广告相较于感性诉求广告能驱使消费者对危机品牌产生更为正向的外显品牌态度;广告的渗透程度和诉求方式对内隐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品牌信任受双重态度驱动。  相似文献   

10.
幽默是广告中最常见的诉求方式之一。通过综合分析现有相关研究,发现:(1)幽默诉求在吸引受众注意、增强对广告及其品牌的偏好度上存在优势,但对广告品牌信息的加工是否存在促进或妨碍作用则尚未获得较为统一的结论;(2)该诉求的传播效果明显受到产品类型和卷入度、受众的幽默和认知需求、性别、文化差异、已有的品牌态度以及幽默的类型和相关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目前尚存在对广告环境因素、传播的整体过程研究不足及理论总结不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广告中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在解释水平上匹配时,消费者评价更积极。三个实验检验了该匹配效应中性别的调节作用。实验1(模特在左,商品在右)发现,近距离下,可行性广告诉求引起更强的购买意愿;远距离下,结果相反。实验2(模特在右,商品在左)发现,在远距离合意性(远距离可行性)广告诉求条件下,女性(男性)的商品态度更积极,购买意愿更强。实验3(模特在上,商品在下)发现,在远距离情况下,合意性广告诉求引起更积极的商品态度和更强的购买意愿;相比于可行性广告诉求,女性对合意性广告的评价更高,男性则更偏好可行性广告。综上,当模特在左商品在右时,商品-模特距离和广告诉求存在匹配效应;当模特在右商品在左时,匹配效应受到消费者性别调节。  相似文献   

12.
彭彦琴 《心理科学》2011,34(6):1308-1312
运用PDP(过程分离程序),以122名大学生为被试,以自编性诉求广告及自编包含与排除问卷为实验材料,采用3×2×2多因素设计,探讨不同裸露类型(含蓄、一般、直露)和代言人类型(名人、一般人)的性诉求广告在不同阶段(控制化加工、自动化加工)认知信息加工的模式差异。结果发现: 1)外显的控制化加工,含蓄型性诉求广告记忆效果最好;2)直露型性诉求广告内隐的自动化加工最高;3)未发现性诉求广告中存在名人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品牌再认能力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再认是指消费者面对各种品牌,能从中认出某一个或某些曾感知过或使用过的品牌。市场上同类产品繁多,而且往往只有少数特性不同。对于消费者来说,分辨它们并不是件易事。广告品牌的再认旨在引起或保持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以便购买时考虑该品牌产品。倘若广告品牌的再认水平较低,消费者就难以引起或保持对该品牌产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伦理诉求是对道德动机和行为价值目标的综合判断,是理解公益慈善活动的内涵及意义的关键所在.作为人类道德生活的实践内容,公益慈善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呈现出不同的范式,其伦理诉求是其文化内在伦理精神的体现.相较于西方旨在“公共领域之善”的社会改造诉求,传统中国公益慈善的价值目标更倾向于维护既有的伦理秩序,构筑“伦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品牌熟悉对广告过程中品牌态度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劲松  赵平  陆奇斌 《心理科学》2006,29(4):970-972
文章通过分析广告前后被试者品牌态度的变化,研究了在不同的广告态度和信息相关度条件下被试者品牌熟悉程度对品牌态度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品牌熟悉程度对品牌态度变化的调节作用并非单向的,而是与广告态度和信息相关度交互产生作用的。当被试者不熟悉品牌且有正面的广告态度时或当被试者不熟悉品牌且信息相关度较低时广告才能产生说服效果,进而使被试者的品牌态度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6.
以群体极化理论为基础,本文围绕社交媒体环境下被伤害品牌双面效价应对策略展开研究。按群体极化理论逻辑主线:信息说服策略-群体情绪共鸣-群体极化结果,从被伤害品牌视角,拟研究企业采用悲情表达策略对旁观消费者群体极化支持的影响;从旁观消费者视角,拟研究企业采用受害者迁移诉求策略对他们群体极化支持的影响;从个体侵权消费者视角,拟研究企业启动受害者意义策略消除因惩罚侵权消费者而引发的旁观消费者群体极化反对。  相似文献   

17.
廖以臣  许传哲  龚璇 《心理学报》2019,51(8):945-957
怀旧型情感广告是企业常用的广告策略, 现有的研究主要从怀旧广告的情感性出发, 而忽略了广告的认知性。本研究从情感处理的两个维度(情感和认知), 探究了怀旧广告和非怀旧广告在不同品牌情境下对消费者口碑传播的影响。通过二手数据和实验研究发现:对温暖型品牌而言, 怀旧(vs非怀旧)广告会降低消费者的口碑传播, 孤独感和满足感起到连续中介作用; 对效能型品牌而言, 怀旧(vs非怀旧)广告会提高消费者的口碑传播, 历史感和信任感起到连续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用内隐联想测验来研究受众对性诉求广告的内隐态度及其内隐效果,同时从卷入程度与商品性感相关程度两个维度来分析不同商品的广告中性诉求元素运用的作用是否有差异。研究发现:性诉求组广告的内隐评价及其内隐效果均高于非性诉求组,并且差异显著;不同卷入程度商品的广告,在内隐态度上性诉求元素运用作用差异显著,内隐效果上差异不显著;不同性感相关程度商品的广告,在内隐态度和内隐效果上性诉求元素运用作用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寿司经营理念、运营模式、运营机制、营销方式无一不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品牌的内在,即关注品牌的精神,使员工认可企业,热爱企业,从而愿意为企业奉献;关注质量,质量是所有企业发展的根基,对质量的监控严格与否在企业或品牌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尤为重要;关注特色,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关注消费者,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品牌才能与消费者走得更近,才能贴合消费者的情感。只有关注这些,从这些角度出发,品牌和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黄劲松  王高  赵平 《心理学报》2006,38(6):924-933
采用实验调查和认知编码的方法,探讨消费者的广告前后品牌态度,品牌认知反应、广告认知反应、广告态度和购买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广告前的品牌态度对广告认知反应、品牌认知反应和广告后的品牌态度有影响;(2)广告认知反应直接影响广告态度,但不直接影响品牌认知反应;(3)消费者的广告态度不但直接影响品牌认知反应和广告后的品牌态度,还直接影响购买意向。这说明在品牌延伸条件下,广告态度的双中介影响模型需要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