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示每     
《天风》2006,(12):26
1、利未之孙,革顺的儿子(出6:17;民3:18;代上23:7;亚12:13),也是示每族的族长。他是薪玛之父(代上6:42)。(但在代上6:43中,则说示每是雅哈的儿子,两者说法有矛盾,后者似有错误,现仍以前者为准)。在他们的后代中,亚萨是在圣殿中三个管理唱歌的首领之一,供职的位置是在希缦的右边。 2、便雅悯人,扫罗族基拉的儿子(撒下16:5)。当押沙龙作乱,大卫逃亡到巴户琳时, 示每跟着大卫,一面走,一面拿石头砍大卫王和他的随从。又当众咒骂大卫说:“你这流人血的坏人哪……你流扫罗全家的血,接续他作王,耶和华把这罪归在你身上,将这国交给你儿子押沙龙。现在你自取其祸……”将军亚比筛对王说:“这死狗岂可咒骂我主我王呢?求你  相似文献   

2.
柯磊 《福建宗教》2000,(5):43-46
摩尼教,旧译“明教”、“明尊教”、“末尼教”、“牟尼教”。伊朗古代宗教之一。公元三世纪由一个名叫摩尼的人创立。他在琐罗亚斯德教二元论的基础上,吸收了基督教、佛教、诺斯替教等思想材料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信仰。以二宗(即崇尚光明,反对黑暗)三际(即初际、中际和后际,意为过去、现在和未来)论为根本教义。最高的神是四位一体(察宛、光明、威力、智慧)。三至十五世纪在亚、非、欧很多地区流行。约六至七世纪传人中国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3.
在第11届亚运会筹备和召开期间,亚运会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北京更是“满城争说亚运会”,听广播,看电视,开会讨论,谈话唱歌,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作游戏,小胡同里的老太太唠家常,都离不了亚运会。但是,对这个盛会的称呼,北京人却并不一致。有的说Yǎyǜnhuì,有的说Yàyǜnhǜl,即有的人把““亚”读成上声(第三声)与“哑、雅”同音,有的人把“亚”读成去声(第四声),与“哑、雅”不同音。这是什么原因?哪个是标准音呢?  相似文献   

4.
作完全人     
桑伟 《天风》2000,(10)
经文:太5:48;林后13:9,11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经上说:“挪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创6:9)“乌斯地有一个人,名叫约伯;那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伯1:1)。上述“完全人”、“完全”,均为相  相似文献   

5.
在希伯来神经中,上帝有着雅威(YHWH)、埃尔(El)、埃洛希姆(Elohim)、埃洛阿赫(Eloah)、埃拉(Elah)、阿东乃(Adonai)等称谓和表述.本文基于希伯来圣经文本对上帝的称谓进行了神话谱系学的研究,间接地证实希伯来圣经的底本假说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雅威”崇拜不单是希伯来人的信仰,它是古代迦南地区人们共同的宗教信仰;古代希伯来宗教曾经有着一段崇拜多神信仰的时期;在一神化的过程中,它排除了“雅威”的配偶亚舍拉等其它一些神灵.通过对希伯来圣经上帝称谓的谱系学研究,本文揭示了希伯来圣经与古代近东地区神话之间的复杂的神话谱系,这一神话谱系体现出希伯来圣经对古代迦南、古代近东文化的吸纳和包容.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同的文化群体具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进入8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上出现了四种值得注意的青年群体,即雅皮士、亚皮士、拥皮士和雅废士,并构成一种广泛而稳定的社会亚文化群,不仅在美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美国的经济生活也产生了颇为深刻的影响。其中雅皮士(YOPPLES)意为“年轻的城市专业人员”(Young urban professionals);亚皮士(YAPS)则为“年轻而有抱负的专业人员”(Youngaspiring profess-ionals);拥皮士(YUMPIES)是指  相似文献   

7.
《巴路克》一、作者及其小史《巴路克》与《耶肋米亚》等一样,都是以作者的名字来命名的一卷“先知书”。从书内的说明中可知作者的身世。巴路克是“乃黎雅的儿子”,“希耳克雅的四世孙”。(巴一·1)也是耶肋米亚先知的秘书和忠实弟子(耶三十二·12~13,耶三十六·4)。他出身贵族,他的兄弟色辣雅,曾在漆德克雅王朝中任“行营总督”(耶五十一·59)。  相似文献   

8.
若翰的父亲名叫匝加利亚,他是肋味支派亚郎的后代,是当时犹太人中阿彼雅班中的一位司祭。司祭团因亚郎的两个儿子厄肋哈匝尔和依塔玛尔所生二十四个儿子的数目自古以来分为二十四班的,他们轮流在圣殿行祭祀的职务,每班七天,任务完成了就回本家做自己的事情。若翰的母亲名叫依撒伯尔,由于司祭不允许娶其它支派女子的规定,可以知道他的母亲也是肋味支派。按《圣经》上的记载:“二人在天主前是义人,都照上主的一切诫命和礼规行事,无可指摘。”(路1:6)可是依撒伯尔素来没有生育,又上了年纪。按一般犹太人的想法,天主并没有赏给…  相似文献   

9.
理诤 《佛教文化》1997,(1):32-33
一、时逢除夕,三个和尚与几位居士小坐闲谈。居士甲说:“学佛数年,颇有心得,但不知如何能达尽善……。”二、居士乙插言:[生于婆婆世界欲求尽善万不可能,但作一好人足矣!].三、甲:“何谓好人?”乙不能答转而求教于三个和尚。四、胖和尚笑道:“还请小师弟说一故事,士。何?”小和尚说:“古有一婆罗门名叫种德,自恃出身高贵,才貌俱优,傲视众人。”五、佛陀前去拜访,问种德说:“如何方可称谓标准婆罗]刁?”种德道:“血统纯正,学识丰富,五官端正,严守戒律,智慧通达。”也不丰合田就不符标准吗?*错,只是血统并不纯正…  相似文献   

10.
德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始终认为,人“无德不贵”,换言之,人之所以可贵则在于“德”。有德,不仅能使“天下亲之”,而且又可以“化育万物”.他说:圣人之为人所仰慕就因为他“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礼记·四代》),能够“以德服人”.所以他提出,政治家要“为政以德”(《论语·为政》.以下引语,凡出此书者只注篇名),教育家要“道(导)之以德”,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树德”(《韩非子·外储》).这又是因为人对人所称道的不是“力”而是“德”,所谓“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宪问》).所以说,道德教育不论在学校或在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末,如何才能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呢?在这方面,孔子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撮其要者有二:(一)道德意志的训练。对于这种品质的培  相似文献   

11.
读经:伯23:8—10,亚13∶6—9,诗139∶23,玛3∶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雅1∶2)金子不  相似文献   

12.
外刊学论     
克莱因:“《道德经》中‘德’的两种解释”(Cline,E.M.,“Two Interpretation ofDE in the DAODEJING”,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Vol.31,No.2,June 2004) 对《道德经》中的“德”有两种不同的解释。安乐哲等人认为,“德”相对于普遍性的道是一种特殊性,是事物的生成或者呈现。而P.J.伊冯侯(P.J.Ivanhoe)认为,“德”是美德,与儒家的德的概念关系密切。这两种解释我们分别称为特殊论与美德论。 两种解释都涉及道家在说明“德”的时候使用的两个隐喻。第一个隐喻是关于新生婴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的一处老式弄堂里,有一家名叫雅悦的五星级酒店。有特色的是,这个雅悦酒店的大门小得连一家普通服装店的门都比不上。更让人惊奇的是,酒店的大部分装潢竟然都是用建筑垃圾堆砌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4年,大黑落德王死。犹太王国分裂为三。公元6年,犹太成为罗马的一省,由总督统治(6—41年)。公元14年,凯撒·奥占斯都死,凯撒·提庇留(Caesar Tiberius,第伯略)为罗马皇帝(14—37年在位)。嗣后,般雀·比辣多(Pontius Pilatus,本丢·彼拉多)作犹太总督(26—36年在职),黑落德·安提帕作加利肋亚的分封侯:其弟兄黑落·斐理伯作依图肋亚(Itdraca,依都来亚,以土利亚)和特辣各尼德(Tгachouitcs,特拉可尼)地方的分封侯;吕撒尼亚(Lysania,李撒尼亚,  相似文献   

15.
“雅”、“俗”以及雅与俗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美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文化问题. “雅”与“俗”这一对范畴,是重要的文化学范畴,涉及到文化层面的境界高低,人的文化教养、仪表、人格、操守、修养、境界.“雅”与“俗”又是美学范畴,涉及到审美倾向、审美理想、审美意趣、审美境界.“雅”与“俗”又是重要的文学范畴、艺术范畴,涉及到文学、艺术作品的高低程度、境界、情趣等等.下面主要从美学和文艺学的角度来对“雅”“俗”问题作一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友弟德传》《友弟德传》是我们天主教“旧约史书”中的一部名人传记似的经典著作。犹太教和基督新教认为,它是在公元前二、三个世纪间,以“圣经”的形式写成的但不是正典圣经著作。而我们天主教和东方的正教则认为,它虽然未被列为“第一(批)书目”中的“首正典圣经”之中,但却被列为“第二(批)书目”中的“次正典圣经”(Deuterocano nical Bible,简译“次经”或“次圣经”),即被确认为是受天主默感启示的一部圣经著作。人们知道,我们天主教常说:“首经(正典圣经)是(圣)经,次经(次正典圣经)也是(圣)经”,两批书目,在审定时间上固有“先、后”或“首、次”之分,而两者却都是正典圣经,这是毫无疑问的。最近,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一  相似文献   

17.
《老子》中的“德”,初始不是伦理道德范畴,将它理解为认识范畴的“信息”,倒有充分的根据。甲骨文德字的初文就是一个信息系统的符号,这个符号的象征与信息论的主要特点相吻合,即“正在于它总的研究‘一批’可能性的” (艾什比)。后来金文的德字演变为从言从心,那是人们意识到信息还可以得之于语言交流和思维。最后德  相似文献   

18.
《君主论》第15章所开列的德目表尽管令人困惑,却并非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它对传统"四主德"的回避也不能说明马基雅维利对相关议题的忽略。事实上,马基雅维利不动声色地对经过西塞罗扩充和改造后的"四主德"做了深刻的解构与重构;这项工作连同他在虔敬(信仰)、慷慨、仁慈和信义等问题上的论述,深刻地揭示了马基雅维利对古典的、中世纪的和人文主义的德性论的全面背离与颠覆,实现了从"德性"到"德能"的转化。"德性的政治化"与"德性的去道德化"表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重在"破旧"而非"立新",建立一种新的现代伦理观与社会-政治理论的工作尚未完成。  相似文献   

19.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的主旨就是言“道”言“德”,因此,“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道德经》五千多字中,“道”出现七十多次,“德”出现近四十次。作为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道”在老子《道德经》中“身兼数职”,有多重含义、不同用法。首先,老子将自己预设的“道”看作是形成世界的本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德经》第25章,以下只注章次)“‘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第42章)因此,晨阳先…  相似文献   

20.
圣经记载了一位十分爱主耶稣的人,他就是"犹太亚利马太城的约瑟"。一般来说大家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为受难的主耶稣奉献了新坟墓,其实他还为主耶稣做了很多事情。一、不趋炎附势,始终站在主耶稣一边“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众人所谋所为,他并没有附从。他本是犹太亚利马太城里素常盼望神国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