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丰盛 《天风》2016,(9):22-23
记得十多年前刚结婚的时候,我们俩都二十五六岁。亲戚朋友在恭喜的同时,都不忘附带一句:“好啊!明年就可以生个孩子啦!”不过,因为要继续学业,我们打算暂缓要孩子。第二年,妻子回母校深造,弟兄姊妹讨论说:“可以先生个孩子,给你妈妈带啊!”我则认为孩子要自己带,也就没有考虑。第三年,妻子还在学校,  相似文献   

2.
给你十分钟     
美国有一位非常著名的预言家,叫什么名字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不少预言都应验了,被美国人称为“上帝的嘴巴”。有一次,这位预言大师到一所大学作讲座,台下有许多听众。中途休息的时候,有两位同学找到他,请他预测一下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余红珠 《天风》2006,(16):10-12
上帝又对亚伯拉罕说:“你的妻子撒莱,不可再叫撒莱,她的名要叫撒拉。我必赐福给她,也要使你从她得一个儿子。我要赐福给她,她也要作多国之母;必有百姓的君王从她而出。”亚伯拉罕就俯伏在地喜笑,,心里诡“一百岁的人还能得孩子吗?撒拉已经九十岁了,还能生养吗?”(创17:15-17)  相似文献   

4.
卧佛寺花事     
珈,春天真的要来了。珈,是去年九月出生的婴孩。她的到来,是多年固执不要孩子的我,在经历了与父亲的诀别之后,做出的一个重要决定。  相似文献   

5.
一生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奶牛。上帝对奶牛说:“你每天要在田里劳动,还要产奶,喂养自己的孩子和农场主一家,我给你60年的寿命。”“这地狱般的日子要60年干什么?”奶牛气愤地说,“20年就够了,那40年你自己留着吧。”上帝同意了。  相似文献   

6.
一生     
第一天,上帝创造了奶牛。上帝对奶牛说:“你每天要在田里劳动,还要产奶,喂养自己的孩子和农场主一家,我给你60年的寿命。”“这地狱般的日子要60年干什么?”奶牛气愤地说,“20年就够了,那40年你自己留着吧。”上帝同意了。  相似文献   

7.
最温柔的手     
她有一双非常秀美的手,白皙、细嫩,手指修长圆润。小的时候,身为教授的父母让她练习钢琴,十个指头在键盘上飞舞,如行云流水。而他只是校工的孩子,她练习钢琴的时候,其他孩子都闹腾,只有他会搬个椅子坐在一旁专心倾听。他是除开她的父母以外唯一的听众,是她最知己的朋友。  相似文献   

8.
说服老母亲由佛教徒转为基督教的宝贝女儿(注),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已近老年,徐娘半老,丰韵犹存。她是一个坚定而虔诚的基督徒。她深信,祷告能治病,忏悔可免罪,即便有否定的例子也不动摇。由于虔诚的笃信,似乎她已从教徒升为神职人员。她不仅自己祷告,还经常给教徒宣讲。她讲的除了圣经有关段落外,还经常反复强调几点:1.世间万物都有一定的归属,而人的所有权属于上帝,人的最大价值是上帝的殿,让上帝居住,来荣耀上帝,也就是说,听上帝的话,供上帝使用。2.上帝就是耶稣,耶稣就是上帝,要感谢主,愿主耶稣与我们永远同在!3.我们中国,就是上帝所预备…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1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督导的主要议题是她不清楚为什么来访者看到的自己和她看到的形象不同。来访者的不同形象:情绪表达上被督:“来访者描述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她说自己是一个平静的人,处理事情非常冷静。在咨询中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如此,但她提到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她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情绪反应就不再是我熟悉的模式。”督导:“你能具体说一下吗?”被督:“比如之前她曾说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说到一个新闻事件,她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们基督徒很关心人们信不信上帝和基督。如果对方信上帝和基督,我们就认他或她为“自己人”,否则他或她就不是“自己人”。至于一个人信的是怎样一位上帝,怎样一位基督,我们就不大问了。 但是只要我们细读《圣经》,我们就知道,《圣经》里有很多经文要帮助我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上帝观  相似文献   

11.
丽萨·弗莱同保拉·特纳从小一起长大,她们从未怀疑过这友谊将会永远保持下去,但弗莱结婚后,搬到了另一个城市并且生了孩子,她给特纳的信突然没了回音。“你觉得是不是我什么地方得罪她了?”弗莱问丈夫。同时,特纳也相信,自己对弗莱已不再重要。“她现在成家了,”她对自己说:“我们现在不一样了,不查能再像以前那般亲密了。”最后,弗莱鼓足勇气给特纳打电话。开始的时候,交谈很尴尬。不久,她们就都意识到,她们都很想念对方。一个月之后,她们又回到了从前的老样子一起开怀大笑,互相鼓励。“感谢上帝,我最后采取了行动,”弗…  相似文献   

12.
雪峰 《天风》2013,(5):63-63
某年高考前的一天,我在教会里接待了一位专程前来找我的老姊妹。她对我说:"请为我的孙子祷告,他要参加高考,祈求上帝帮助他考上好的大学。"我问:"平时成绩怎么样?"她答道:"很差,靠着他自己,根本没有考上的可能,所以才要求主帮助,因为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姊妹的话语中,流露着真情,也充满了信心,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盼望没有实力的孩子考上大学,在感情上是没有问题的,我完全理解她的心情。可是,因此祈求上帝施行"神迹",在信仰上是存在问题的。于是,我委婉地对她说:"我可以为你的孙子祷告,但只能求主帮助他正常发挥,而不能要求上帝必须使他考上好的大学。"姊妹不太情愿地点了点头,我们一起做了祷告。结束后,我送她走,她再次叮咛我,他们全家都非常希望孩子考上大学,就这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小时候,她是家里3个孩子中的老二,对"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深有体会。她的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母亲是个心理学家,当她9岁的时候,母亲离开他们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从那个时候,她就开始管家。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特别重视教导人要谦卑,是因为她相信上帝创造一切,上帝是一切价值的尺度。上帝与人之间是“创造”与“被创造”的关系,这种“被造感”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理智和道德上的有限,因此我们必须谦卑在上帝面前。“凡以谦卑态度敬拜上帝的人也能谦卑待人。”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友善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以平等地位与人对话。主耶稣在马太福音7章12节教导我们:“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谦  相似文献   

15.
好久没有一人独处了,我的心情像一只被禁锢在笼里的小鸟突然放飞般的感觉到愉悦。下楼租了一张斯皮尔伯格的经典影片《紫色》,回来慢慢欣赏。片中的一段对白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14岁就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西莉被迫到一个虽有魅力但很暴虐、生活糜烂的老男人家做女主人后,她对见多识广的歌女桑说,她的丈夫用她的时候连声招呼都不打就爬上身来,歌女说了一句精彩的对白:“你怎么能容忍他在你身上上厕所?”  相似文献   

16.
王剑华 《天风》2002,(6):10-11
当主耶稣降生的时候,天使宣告说:“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路2:14)将耶稣降世的目的预言了出来,耶稣的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性,是荣耀在天上的父神(他体现上帝荣耀之美);将神的平安带给世人。圣经说: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不健全的家。某公司的女工林风美,是一位要强的女人。她教育两个孩子3岁习字,5岁学画。孩子上学后,课堂上老师讲一课,回家她给讲两课。丈夫酗酒、打人,她怕孩子学坏,毅然同丈夫离了婚,咬咬牙,一人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她凄惋地对孩子进行着以个人前途为中心的教育:“妈是个普通工人,没权没势,没一分钱外快,没钱送礼给你们打通前途,就靠你们自己奋斗,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找个好工作,免得像你妈这样一辈子受苦受穷,被人瞧不起。”  相似文献   

18.
战玉志 《天风》2005,(9):45-45
生命,到底有没有一个极限?中国自古以来就把“残”与“废”两个字连接在一起使用,好像残者即废,无可救药。难道残者就是废人吗?在我认识的许多伤残孩子中,就有这种观念,因着身体上的缺陷而自卑自怜,自怨自叹,甚至自暴自弃。我总喜欢介绍几位残障者基督徒,如何从生命的主、全能的上帝那里得着生命的秘诀,靠着那加力量、凡事都能做的神,克服了种种障碍,奏响了一曲上帝为我们而写的生命乐章。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有位漫画家在缺乏创作灵感而万分苦恼时,便来到自己不满3岁的儿子面前,一边念叨着:“糟啦!糟啦!画不出来啦!”一边在地板上不停地翻筋头。孩子被父亲滑稽可笑的样子逗得前仰后合。当画家看到孩子“咯咯”笑个不停的时候,不禁自己也感到十分惬意。其实,他在用十分滑稽的样子进行自嘲,使自己心情十分放松,灵感就会突然如河堤决口一样奔涌而出。这就是转变自己情绪的自我暗示法。  相似文献   

20.
李清超 《天风》2017,(6):32-33
正"母亲"是一个神圣的角色,人们往往把母爱看做最高形式的情感和最神圣的爱,是人间最接近上帝的爱。然而每当读到《创世记》27章,利百加帮助雅各骗取长子的名分时,就不禁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两个孩子都是自己生的,她却不惜与小儿子合谋欺骗自己的丈夫,伤了大儿子的心。利百加的偏心、自私和不平等的母爱,使两个孩子并没有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